建筑艺术欣赏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美术下册《如何欣赏建筑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美术下册《如何欣赏建筑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择一座身边的建筑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功能、结构、形式、材料等方面撰写一篇建筑艺术欣赏短文,不少于500字。
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座具有创意的学校教学楼,要求考虑功能布局、建筑风格、环保理念等因素,并绘制建筑设计图。每组提交一份设计图和设计说明,介绍设计思路和创意。
4.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建筑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将:
1.培养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提高审美素养,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3.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4.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倾听和表达。
2.作业内容要具有创意,体现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独特见解。
3.作业呈现形式多样,鼓励学生运用绘画、摄影、写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给予积极评价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这些建筑有什么印象?它们各自代表了什么时期的建筑风格?”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2.详细讲解建筑艺术的审美原则,如功能、结构、形式、材料等,结合具体建筑作品进行分析。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审美原则等知识。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欣赏和分析建筑艺术作品过程中的感悟。
3.教师强调建筑艺术与环保、历史文化等跨学科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术欣赏现代建筑作品教案

美术欣赏现代建筑作品教案

美术欣赏现代建筑作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和特点;2. 学习欣赏现代建筑作品,提高审美能力;3. 培养学生对现代建筑的兴趣和热爱;4. 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现代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品;2. 如何欣赏现代建筑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现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和特点现代建筑是20世纪以来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注重功能性、结构性和材料性,追求简洁、明快、抽象的表现形式。

现代建筑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代表性的建筑师有勒·柯布西耶、米斯·凡·德罗、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等。

2. 现代建筑作品的欣赏(1) 结构美:现代建筑注重结构的表现,常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等新型材料,建筑的结构形式多样,有时甚至会呈现出抽象的艺术效果;(2) 空间美:现代建筑追求空间的流动和变化,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常常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3) 色彩美:现代建筑的色彩搭配常常非常大胆和前卫,颜色的运用可以使建筑更具现代感和艺术感;(4) 功能美:现代建筑注重功能性,建筑的功能布局和使用要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这也是现代建筑的一大特点。

四、教学过程1. 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和特点通过图片、文字资料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和联系。

2. 学习欣赏现代建筑作品(1) 教师介绍现代建筑的代表性作品,如巴黎蓬皮杜中心、悉尼歌剧院、上海中心大厦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建筑的设计理念和特点;(2) 学生观看现代建筑作品的图片和视频,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理解现代建筑的结构美、空间美、色彩美和功能美;(3) 学生分组进行现代建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每组选择一座现代建筑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全班进行展示。

3. 提高审美能力(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建筑,让学生用现代建筑的审美标准去欣赏和评价建筑;(2) 学生进行现代建筑作品的写生和创作,通过亲身体验,提高学生对现代建筑的理解和认识。

外国建筑艺术欣赏教案

外国建筑艺术欣赏教案

外国建筑艺术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及其与文化、历史的关系。

2.学生能够解析不同类型建筑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3.学生通过欣赏外国建筑作品,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

1.建筑艺术的定义及其历史演变。

2.比较中国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

3.欣赏世界名建筑作品。

4.文化与建筑的关系。

三、教学活动。

1.了解建筑艺术的定义及其历史演变。

根据PPT讲解,让学生理解建筑艺术并不只是简单的建筑造型,还包括空间组织、灯光、材料、色彩等多个方面的设计和表现。

让学生自学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建筑艺术,了解其演变和特点。

2.比较中国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

通过将中国和西方建筑艺术的代表性建筑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建筑风格、材料使用、构造方式、空间感受等方面的差异和异曲同工之处。

3.欣赏世界名建筑作品。

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世界名建筑进行深度解析和欣赏,并介绍其历史、特点、材料、风格等方面的知识,并流程上进行汇报,让班内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4.文化与建筑的关系。

让学生从文化、历史、经济、环境等多个角度来看待建筑艺术,理解建筑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联,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认知能力。

四、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讨论、分组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观察、思考到实践,从中创造属于自己的课堂体验。

五、教学评价。

这门设计思维课程的评价不仅仅在于学生的作品,更在于对学生的启发和激发。

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成果,综合考量学生在思考、创造、分析等方面的表现,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指导。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教案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教案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建筑艺术之美年级:初中课时:2课时学科:美术教学目标:1.了解建筑艺术的定义、特征和发展历史;2.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3.通过观察和分析建筑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建筑作品的照片;2.建筑模型或蓝图;3.艺术材料,如纸、铅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介绍建筑艺术的定义,例如:“建筑艺术是人类利用各种材料和技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美感创造出的具有功能和美的造型艺术。

”请学生分享对建筑的理解和喜好。

探究建筑艺术(20分钟):1.展示一系列不同风格和时期的建筑作品图片或幻灯片,向学生介绍不同的建筑风格、特征和背景知识。

2.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建筑作品的外形、结构、材料、装饰等方面。

3.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并比较对不同建筑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分析建筑艺术(15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建筑作品中蕴含的意象、象征和情感等元素。

2.让学生思考建筑师在设计中的用意和目的。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一起分享。

创作建筑艺术(30分钟):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建筑风格或元素,通过简单的素描或绘画创作表达。

2.提供艺术材料,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图案来丰富他们的作品。

3.学生互相展示和评论彼此的作品,并鼓励互相关心和欣赏。

总结(10分钟):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和体验,并针对建筑艺术的欣赏和创作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维发散。

课后延伸:1.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地方的建筑,查找相关资料,并撰写一份对该建筑的欣赏报告;2.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建筑艺术景点,通过亲身体验深入了解和欣赏建筑艺术。

评估方法: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2.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并针对其创造力和表现进行评价;3.评估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升。

注:该教案适用于初中阶段,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变化。

幼儿园大班世界名建筑欣赏教案 幼儿园艺术

幼儿园大班世界名建筑欣赏教案 幼儿园艺术

幼儿园大班世界名建筑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世界各国的著名建筑物,培养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对建筑的情感。

3. 培养幼儿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交融。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北京故宫2. 法国——埃菲尔铁塔3. 美国——自由女神像4. 巴西——里约热内卢基督像5. 意大利——比萨斜塔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让幼儿了解并能够正确说出各个国家的著名建筑物。

2.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建筑的感受。

3. 加深幼儿对建筑物的理解,让他们明白建筑物不仅是建筑本身,更是背后的文化和历史的体现。

四、教学准备1. 印有各国著名建筑物图片的教具卡片。

2. 相关音视频资料。

3. 彩色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北京故宫1. 通过图片、音视频资料向幼儿介绍北京故宫的基本信息,包括建筑结构、历史意义等。

2. 让幼儿观看图片和视频,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宫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3. 让幼儿用彩色纸、剪刀等材料手工制作模型,模仿故宫的建筑风格,以加深对故宫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埃菲尔铁塔1. 介绍埃菲尔铁塔的基本信息和历史背景,向幼儿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和视频,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铁塔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3. 让幼儿用纸板、颜料等材料手工制作模型,模仿埃菲尔铁塔的形态,以加深对铁塔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课:自由女神像1. 介绍自由女神像的基本信息和历史背景,向幼儿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和视频,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女神像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3. 让幼儿用废纸箱、颜料等材料手工制作模型,模仿女神像的形象,以加深对女神像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课:里约热内卢基督像1. 介绍里约热内卢基督像的基本信息和历史背景,向幼儿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和视频,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基督像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第1课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沪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课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沪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课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沪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2.能够识别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艺术魅力;3.通过绘画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美术元素来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2.能够在观察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中,发现并体验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所体现的文化精神与艺术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引入学习通过图片等方式呈现中国古代建筑的壮丽和美丽,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2. 讲解与学习1.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分类和发展历程,介绍其特点和所蕴含的文化价值;2.通过图片分析和观察,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和线条表现方法;3.指导和讲解学生在绘画实践中,如何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3. 实践与创作1.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和提示,绘制并且创作中国古代建筑的画作;2.老师在实践过程中指导和帮助学生,检查并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

4. 总结与展示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和归纳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2.各位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同学们互相欣赏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分类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制和发展历程;2.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美术元素,表现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和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2.在绘画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评价1. 笔试考核设置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等形式,检验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欣赏的理解和记忆。

2. 实践考核评定学生的绘画作品,考核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表现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3. 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得分情况及绘画作品的表现,综合分析评价其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

建筑艺术欣赏教案

建筑艺术欣赏教案

建筑艺术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不同建筑风格的欣赏能力;(3)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历史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建筑艺术的特点;(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建筑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尊重;(2)提高学生对我国建筑艺术的自豪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不同风格。

难点: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各类建筑艺术图片、视频等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建筑艺术知识,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你们认为这幅建筑有什么特点?它属于哪种建筑风格?”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预习内容,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学生分析不同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喜欢的建筑风格及原因;(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案例,如故宫、长城等;(2)学生分析这些建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5. 实践活动:(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观察身边的建筑,分析其特点和风格;(2)学生将自己的观察成果以报告、绘画等形式展示给大家。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建筑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收集更多关于建筑艺术的相关资料,加深对建筑艺术的理解;2. 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建筑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不同风格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3. 学生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历史价值和审美观念的提升。

小学美术《现代建筑欣赏》教案

小学美术《现代建筑欣赏》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现代建筑的基本特点,掌握基本的美术表现手法,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现代建筑,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现代建筑艺术的热爱,培养他们尊重多元文化,增强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学生对于现代建筑的特点和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在案例分析时,可以更多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打算采取以下措施改进:
1.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现代建筑欣赏》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学生在理解现代建筑特点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兴趣,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这让我意识到,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尝试用美术语言表现现代建筑时,存在一定难度。这说明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美术表现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技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现代建筑的特点和设计理念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古今建筑、分析设计创新点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现代建筑案例,分析其特点和设计理念。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意设计练习。学生可以尝试用简单的图形和线条表现现代建筑的美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教案

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教案

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历史背景,理解其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

2.掌握欣赏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其建筑风格、结构特点和历史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增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历史背景、特点及欣赏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图片展示、影像资料播放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全面了解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2.难点:如何让学生独立发现并欣赏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美感和历史价值,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教学中,需要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启发性问题,帮助学生逐渐领悟建筑艺术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言:通过引入一些著名的外国古代建筑实例,如罗马斗兽场、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等,引导学生对外国古代建筑艺术产生兴趣,并初步了解其重要性和特点。

2.特点与结构:详细介绍外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结构,包括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布局规划等方面。

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和发展历程。

3.历史背景:讲解外国古代建筑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对建筑艺术的影响。

通过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外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

4.欣赏方法:阐述欣赏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观察角度、分析手段、历史与文化解读等。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具体建筑案例,让他们学会如何独立欣赏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美感和历史价值。

5.实践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作业,如观察和分析某一外国古代建筑,撰写简短的赏析文章等。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如PPT、图片、视频等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历史背景,提高教学效果。

2.分阶段教学:将教学过程分为多个阶段,逐一讲解外国古代建筑的不同时期和流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了解和欣赏建筑艺术。

七年级美术下册《欣赏建筑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下册《欣赏建筑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建筑艺术的了解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于建筑风格、历史背景等专业知识掌握有限。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较浓,但知识面较窄,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建筑艺术素养。
2.重点:让学生了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难点:激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建筑艺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难点:帮助学生克服创作过程中的困难,提高造型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体验建筑艺术之美。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动手创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艺术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新授: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类型及特点,结合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引导他们学会从多角度观察、分析建筑作品,并用专业术语进行表达。
3.部分学生对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存在创意不足、表现手法单一等问题,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3.教师现场示范建筑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绘画、手工等表现手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建筑风格,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

初中生建筑欣赏课教案

初中生建筑欣赏课教案

初中生建筑欣赏课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使学生了解我国建筑的结构特点,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感受各类建筑的构造特点,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

教学重点:1. 了解我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各类建筑的构造特点。

2. 引导学生感受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感。

教学准备:1. 收集各类建筑的图片、幻灯片或音像资料。

2. 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建筑艺术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艺术。

2. 学生分享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建筑艺术的资料。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1. 教师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典型的建筑案例,了解我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3.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让学生感受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感。

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建筑作品和理由。

三、实践与探究(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建筑设计的主题,让学生分组进行建筑设计。

2. 学生根据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建筑设计,可以包括建筑的外观、结构、功能等方面。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建筑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提出自己在建筑欣赏方面的困惑和问题。

3. 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和欣赏建筑艺术。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我国建筑的结构特点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感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讨论和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我国建筑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幼儿建筑美术欣赏活动教案

幼儿建筑美术欣赏活动教案

幼儿建筑美术欣赏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建筑美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3. 增强幼儿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模型、绘画工具、纸张等。

2. 环境:布置美术角,展示幼儿绘画作品和建筑模型。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通过播放建筑美术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聆听和表达,激发幼儿对建筑美术的兴趣。

2. 建立基础知识向幼儿介绍建筑的概念和特点,让幼儿了解建筑的用途、形状、颜色等,帮助幼儿建立基础知识。

3. 美术欣赏展示不同类型的建筑图片,如房屋、桥梁、塔楼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建筑美术的感受和喜好。

4. 绘画创作给幼儿提供纸张和绘画工具,让幼儿根据自己对建筑的理解和想象进行绘画创作。

鼓励幼儿勇敢尝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5. 观摩建筑模型准备一些简单的建筑模型,如积木、磁力片等,让幼儿观摩并进行自由组合。

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形状和结构的建筑模型,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创造能力。

6. 展示和分享在美术角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和建筑模型,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和感受。

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交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延伸1. 带幼儿参观当地的特色建筑,让幼儿亲身感受建筑美术的魅力。

2. 组织幼儿参与一些简单的建筑材料的搭建活动,如纸板房屋、面条桥梁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鼓励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建筑图片或模型,进行简单的研究和介绍,提高幼儿的学习独立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总结通过幼儿建筑美术欣赏活动,既满足了幼儿对美的追求和表达的需求,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创造和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欣赏和创作,幼儿能够更。

第1课 中外建筑艺术欣赏-桂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课 中外建筑艺术欣赏-桂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课中外建筑艺术欣赏-桂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能够欣赏和理解中外不同风格建筑的美感和内涵;3.能够通过绘画练习,进一步了解中外建筑的特点和表现方式,提高绘画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中外不同风格建筑的美感和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绘画练习,更好地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三、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0分钟)1.讲解建筑艺术的定义和分类;2.展示中外不同风格建筑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感受建筑的特点和美感;3.提问,让学生通过图片和感性体验,探讨建筑艺术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活动一:中外建筑艺术欣赏(20分钟)1.让学生观察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了解各种建筑类型和风格;2.分析每种风格的特点和表现方式;3.展示中外建筑艺术的精华,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灵感。

活动二:绘画表现中外建筑(30分钟)1.让学生在纸上练习画线和造形,学习建筑视觉语言和造型技巧;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和感觉描述中外建筑的美和特点,分析建筑艺术设计的意义和价值;3.让学生自由创作,通过画画练习,提高对建筑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三:交流和评价(10分钟)1.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2.总结教学收获,回顾课程主要内容。

四、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来展示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和风格;2.课堂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探讨建筑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方式;3.绘画表现法:通过绘画表现,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五、教学资源1.中外建筑艺术图片;2.绘画纸、铅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绘画表现和课堂表现评价;2.回顾教学目标,总结教学效果。

欣赏广州塔教案

欣赏广州塔教案

欣赏广州塔教案教案标题:欣赏广州塔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欣赏广州塔,培养学生对于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于广州市的地标建筑的了解和认同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广州市的地标建筑——广州塔。

你们对广州塔有什么了解吗?它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广州塔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广州塔(10分钟)- 展示广州塔的图片,简要介绍广州塔的基本信息,如高度、建造时间等。

- 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广州塔的设计理念和特点,如外观、结构等。

3. 观察与思考(15分钟)- 让学生观察广州塔的图片,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广州塔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广州塔的结构是怎样的?有什么独特之处?- 广州塔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如何体现在建筑中?4.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 你对广州塔的外观和结构有什么评价?- 广州塔的设计理念与广州的文化有何联系?- 你认为广州塔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5. 小组展示(15分钟)- 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展示他们记录的观点和理由。

-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总结广州塔的特点和设计理念,强调其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 评价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对建筑艺术的深入了解和欣赏。

教案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广州塔进行参观,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观察。

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广州市其他地标建筑的设计和特点,并进行比较分析。

3. 可以组织学生设计自己的地标建筑,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教案评估:1. 学生的小组讨论记录和展示表现。

2. 学生对于广州塔特点和设计理念的理解和表达。

3. 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美术欣赏现代建筑教案中班

美术欣赏现代建筑教案中班

美术欣赏现代建筑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建筑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 培养学生对现代建筑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现代建筑的特点和审美欣赏;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现代建筑的绘画创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课件、现代建筑图片、绘画工具等;2. 学生准备:画纸、颜料、画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现代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现代建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学习现代建筑的特点(15分钟)通过PPT课件,教师向学生介绍现代建筑的特点,如线条简洁、结构明晰、材料多样等,让学生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设计理念。

3. 欣赏现代建筑作品(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观赏现代建筑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感受现代建筑的美感和艺术价值,启发学生对现代建筑的审美情感。

4. 绘画创作(30分钟)教师布置绘画任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现代建筑作品进行绘画创作,要求学生在表现建筑外观的同时,注重线条和色彩的表现,力求突出现代建筑的特点和美感。

5. 作品展示与评价(20分钟)学生完成绘画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水平。

6. 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现代建筑的审美价值和绘画技巧,展望未来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观赏现代建筑作品,选择自己喜欢的建筑进行绘画创作,并写一份作品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全面了解现代建筑的特点和审美价值,激发了学生对现代建筑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欣赏和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绘画创作,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建筑艺术欣赏教案

建筑艺术欣赏教案

优质课教案课题:我国古代建筑艺术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欣赏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类别。

2、技能:对我国古代建筑的欣赏感受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建筑以及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

教学难点:对我国古代建筑的欣赏感受能力,能够从外观、结构、布局、装饰、类别来欣赏祖国古代的建筑艺术。

教具准备:课件、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学具准备:课本、自己收集的资料、水彩笔、图画纸课件内容:1、现代建筑2、古代建筑一处3、古代建筑外观4、建筑结构5、群体布局建筑6、群体布局建筑7、匾额8、楹联9、棂格10、4幅建筑教学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2、教师评价3、学生相互评价第(1 )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察建筑,导入新课:(设计意图:了解建筑的基本特点)1、同学们,我们坐在什么地方?(教室)2、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它都有哪些部分组成?(墙壁、天花板、地面、门窗)3、还有什么地方有这些特点?(电影院、家……)4、[课件1:现代建筑]这些都叫做“建筑”。

(板书)二:点出本课欣赏重点:(设计意图:了解本课欣赏重点)1、[课件2:古代建筑]同学们看这做建筑和我们现代的建筑有什么不同?(是古代的、外观不同)2、[点题]板书:(完整课题“我国古代艺术”)三:课本欣赏:(设计意图:总体了解本课欣赏内容)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的欣赏一下课本各种古代建筑。

2、小组交流一下自己对古代建筑的感受。

3、同学们说一说自己交流的感受。

(造型美丽、色彩缤纷)四:欣赏外观造型:(设计意图:了解建筑的外观造型)1、[课件2]同学们观察一下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板书)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2、从课本中找出答案来读一读。

板书:“屋顶屋身台基”3、[课件3:古代建筑外观]说一说,各个部分的造型特点。

《建筑艺术赏析》教案第7课巴洛克建筑

《建筑艺术赏析》教案第7课巴洛克建筑
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殿堂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还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感,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明显,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
教堂的室内大堂为龟甲形平面,坐落在垂拱上的穹顶为椭圆形,顶部正中有采光窗,穹顶内面上有六角形、八角形和十字形格子,具有很强的立体效果。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就是稀奇古怪的意思。因为古典主义者对巴洛克建筑风呼并不是很公正。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
代表作品二:圣卡罗教堂
⅜【教师】多媒体展示图片“圣卡罗教堂”,并进行介绍
从17世纪30年代起,意大利教会的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起了自己的教堂。由于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其中的典型建筑是罗马的圣卡罗教堂,它建于1638年,由巴洛克建筑师波洛米尼设计.
课堂小结
(3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本节课学习了巴洛克建筑的相关知识,并欣赏了巴洛克风格的典型建筑。希望大家在课下多加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能够理解巴洛克建筑的特点和内涵,掌握欣赏巴洛克建筑艺术的方法。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
作业布置(2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难点:掌握欣赏巴洛克建筑艺术的方法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多媒体展示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APP
教学设计
第1节课:考勤(2min)一问题导入(5min)一传授新知(15min)一建筑欣赏(一)(2Omin)第2节课:问题导入(5min)一建筑欣赏(二)(20min)一课堂讨论(15min)一课堂小结(3min)

幼儿美术教案:欣赏漂亮建筑的多彩世界

幼儿美术教案:欣赏漂亮建筑的多彩世界

幼儿美术教案:欣赏漂亮建筑的多彩世界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幼儿将会学会欣赏不同建筑风格的美,同时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眼中最美的建筑,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意思维,培养观察美的好习惯,增强幼儿对世界的认识和体验。

二、教学内容1.欣赏从古到今不同的建筑风格2.谈论建筑美的内涵和表现形式3.利用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眼中的最美的建筑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一段短片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观看一段关于世界各地不同建筑风格的短片,让幼儿们对不同建筑风格的美有初步的认知和了解。

2.欣赏环节:认识世界各地不同建筑风格老师向幼儿们介绍从古到今不同的建筑风格,如中国古代建筑、欧式建筑、现代化建筑等。

同时,老师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世界名建筑,如埃菲尔铁塔、金字塔、自由女神像等强调不同建筑风格的美,引发幼儿们对建筑美的兴趣和认识。

3.谈论环节:讨论建筑美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老师让幼儿们听听音乐,仔细观察一些经典的建筑,鼓励幼儿们大胆地谈论建筑美。

在讨论中,老师主动启发幼儿思考建筑美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在引导下,幼儿能够逐渐了解建筑美的表现形式和内在含义。

4.实践环节:利用画画来表达自己眼中的最美的建筑老师让幼儿们自由发挥,画出他们眼中最美的建筑,并简单描述这个建筑的美和特点。

老师在幼儿画画的同时观察每位幼儿的想象力、创意和绘画技巧。

5.总结环节:总结本次课程教学内容在本次课程结束前,老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同时与幼儿交流本次课程的感受和体会,对于幼儿在绘画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1.幼儿们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来表达自己眼中最美的建筑。

2.幼儿能够从中领会建筑美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3.幼儿对不同建筑风格的美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体验。

4.幼儿在画画中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了他们的绘画技巧和想象力。

五、延伸活动1.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让幼儿模拟建筑,感受一下建筑设计的乐趣。

2.通过卡片配对等游戏,加深幼儿对不同建筑风格的印象和认识。

第8课 西方建筑艺术欣赏-沪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8课 西方建筑艺术欣赏-沪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8课西方建筑艺术欣赏-沪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建筑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并认识到不同时期对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功能的要求和变化;2.学习欣赏西方建筑艺术中的代表建筑,理解其所表达的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内涵;3.发展对建筑艺术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西方建筑艺术的起源和发展;2.学习欣赏西方建筑艺术中的代表建筑。

教学难点1.理解建筑所表达的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内涵;2.培养对建筑艺术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课题《西方建筑艺术欣赏》。

2. 学习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10分钟)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包括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功能等方面。

3. 西方建筑艺术的起源和发展(20分钟)1.西方建筑艺术的起源;2.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建筑艺术;3.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4.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艺术;5.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

4. 西方建筑艺术中的代表建筑欣赏(30分钟)选取几个代表性的建筑进行欣赏,包括: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罗马竞技场、米开朗基罗广场、巴洛克时期的教堂等。

5. 总结(5分钟)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消化吸收。

同时,总结今天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为下一次备课提供参考。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欣赏西方建筑艺术的代表建筑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对建筑的欣赏,他们对西方文化和历史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更深入地理解了建筑所表达的文化、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建筑艺术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欣赏中获得更多的美感,更深刻地认识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艺术欣赏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邢台学院教案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专业班级授课教师王会京院部美术与设计学院本课程教学总体安排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性质与类型:公共选修课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公共选修课,通过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古今中外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形式的基本特征,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重点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认识和分析当前建筑艺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在各专业深造和开拓提供活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翟芸《建筑艺术赏析》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参考书: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考核方式及成绩计算方法:要求:能够独立、系统完成设计方案评分标准:1、课堂情况:(30分)出勤率、迟到、早退状况2、作业情况:(70分)1)本课程是公共选修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以后,能够掌握和熟悉各历史时期、各地域建筑创作的艺术与理论,掌握建筑代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艺术构思、总体布局、构图的形式美特点、使用等内容。

2)考试小论文形式,综合谈谈对熟悉建筑的认识和感受,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课程教学日历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授课学期: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第一章建筑艺术赏析学时分配:共2课时第一节建筑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第二节建筑是空间的艺术第三节建筑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等内容,了解空间艺术的划分依据,掌握世界建筑体系。

其它:采用的方式授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建筑艺术赏析,共2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理解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等内容,了解空间艺术的划分依据,掌握世界建筑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难点:空间艺术的划分依据和世界建筑体系。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第一节建筑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第二节建筑是空间的艺术第三节建筑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使学生明确建筑的类型和划分,讨论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第二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第二章建筑与装饰学时分配:共3课时第一节建筑与装饰的关系第二节装饰与内容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建筑与装饰的关系,装饰及其内容。

其它:采用的方式授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建筑与装饰,共3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建筑与装饰的关系,装饰及其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筑与装饰的关系。

难点:装饰及其内容。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第一节建筑与装饰的关系第二节装饰与内容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讨论建筑的渊源,理解建筑与装饰的关系。

第三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第三章建筑与材料学时分配:共3课时第一节建筑用材的种类及发展第二节建筑用材的选择及运用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建筑用材的种类及发展,建筑用材的选择及运用。

其它:采用的方式授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建筑与材料,共3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建筑用材的种类及发展,建筑用材的选择及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筑用材的种类及发展。

难点:建筑用材的选择及运用。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第一节建筑用材的种类及发展第二节建筑用材的选择及运用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单元空间组合与整体空间布局的单项思考练习。

第四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第四章建筑与结构学时分配:共2课时第一节中国的木构建筑第二节西方的石构建筑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木构建筑和西方石构建筑。

其它:采用的方式授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建筑与结构,共2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了解中国木构建筑和西方石构建筑的成因与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的木构建筑。

难点:西方的石构建筑。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第一节中国的木构建筑第二节西方的石构建筑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进行建筑与结构的单项思考练习。

第五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第五章民居建筑学时分配:共3课时第一节民居建筑与地域的关系第二节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第三节外国传统民居建筑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民居建筑与地域的关系,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外国传统民居建筑特色。

其它:采用的方式授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民居建筑,共3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民居建筑与地域的关系,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外国传统民居建筑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民居建筑与地域的关系。

难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第一节民居建筑与地域的关系第二节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第三节外国传统民居建筑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结合当地民居建筑的专项分析练习。

第六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第六章园林建筑学时分配:共3课时第一节造园思想与园林建筑第二节东方园林建筑第三节西方园林建筑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和掌握西方园林建筑及中国园林体系完成的时代背景,包括该时期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

其它:采用的方式授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园林建筑,共3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造园思想与园林建筑,东方园林建筑,西方园林建筑。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造园思想与园林建筑。

难点:西方园林建筑。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第一节造园思想与园林建筑第二节东方园林建筑第三节西方园林建筑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园林建筑专项分析练习。

第七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第七章宫殿建筑学时分配:共4课时第一节宫殿建筑的特点第二节中西方宫殿建筑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西方宫殿建筑,掌握中国宫殿建筑的特点和背景。

其它:采用的方式授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宫殿建筑,共4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宫殿建筑的特点,掌握中西方的宫殿建筑等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西方宫殿建筑。

难点:中国宫殿建筑的特点和背景。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第一节宫殿建筑的特点第二节中西方宫殿建筑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宫殿建筑专项分析练习。

第八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第八章宗教建筑学时分配:共6课时第一节人类精神与宗教建筑的关系第二节基督教建筑第三节伊斯兰教建筑第四节佛教建筑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理解人类精神与宗教建筑的关系,掌握基督教建筑、伊斯兰教建筑、佛教建筑的特点和成因。

其它:授课方式的采用,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宗教建筑,共6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讲解人类精神与宗教建筑的关系,掌握基督教建筑、伊斯兰教建筑、佛教建筑的特点和成因。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人类精神与宗教建筑的关系。

难点:基督教建筑、伊斯兰教建筑、佛教建筑。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第一节人类精神与宗教建筑的关系第二节基督教建筑第三节伊斯兰教建筑第四节佛教建筑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宗教建筑专项分析练习。

第九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第九章建筑的传承与发展学时分配:共6课时第一节建筑的传承第二节建筑的发展第三节优秀实例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当今建筑形态与经济的关系、与人的关系,深入讲解建筑未来的发展。

其它:采用的方式授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建筑的传承与发展,共6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当今建筑形态与经济的关系、与人的关系,深入讲解建筑未来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当今建筑形态与经济的关系、与人的关系。

难点:建筑未来的发展。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第一节建筑的传承第二节建筑的发展第三节优秀实例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结合当今建筑形态与经济的关系、与人的关系,深入讲解建筑未来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