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海渔《水生生物学》复习题
一、是非题
1、海洋硅藻被称为“海洋牧草”,在海洋初级生产力中具显赫地位。(√)
2、褐藻的生长方式有毛基生长、居间生长和散生长。(√)
3、紫菜的主要生长方式为顶端生长。(×)
4、许多海洋甲藻是赤潮种类,夜光虫便是其中之一。(×)
5、开放性水域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高密度区理论上是不会相互重叠的。(×)
6、刺细胞和刺丝囊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捕食、抗敌武器,也是本门动物分类的依据之一。(√)
7、水螅虫纲和钵水母纲的生殖细胞来源于外胚层,而珊瑚虫纲的则来源于胚层。(×)
8、海蜇是具世代交替的种类,其无性世代是水母型,而其有性世代则为水螅性型。(×)
9、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三胚层;腔肠动物仅为两胚层,其外胚层间为中胶层。(√)
10、许多腹足类动物的贝壳都是左旋的。(×)
11、鹦鹉螺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有活化石之称。(×)
12、漏斗是乌贼类排泄物、生殖产物及墨囊中墨汁主要的排出通道,它与闭锁器共同完成各
种运动。(√)
13、剑额上的齿式是对虾科种类的重要分类依据之一。(×)
14、头足纲的长蛸腕长,且长度相差甚悬殊,短蛸腕较短,长度近似。(√)
15、中国对虾的排泄器官在幼体时为触角腺,成体则为颚腺所替代。(×)
16、藤壶跟牡蛎都营固着生活,均为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动物。(×)
17、生殖板的特征是对虾科的重要分类依据之一。(×)
18、节肢动物与软体动物的显著差异是前者体制为同律分节而后者则为异律分节(×)
19、端足类中仅脚绒亚目为海水种,其代表种细长脚绒是竹荚鱼的主要饵料。(√)
20、生物的发光现象是因为生物本身能够发光的缘故,并非借助外援。(×)
21、棘皮动物均呈辐射对称,是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水管系统为该门动物所特有。(×)
22、开展水生生物生物学测定,材料的来源(取样方式、地点与时间)、数量(次数和每次
采集的数量)以及合理的测定方法是致关重要的。(√)
二、填空
1、原生动物门的摄食方式可分为(用胞口进行摄食)、(非胞口形式的摄食)和(渗透和胞饮)三种,其中(草履虫)为纤毛虫纲的代表种,其体的大核主司(营养代),小核主司(生殖)。
2、各门生物的幼体期对于追溯其发生的进化关系有重要生物学意义,浮浪幼虫是(腔肠动物)门的幼虫期,环节动物发生中出现了(担轮幼虫)幼虫;软体动物除(头足纲)纲动物为直接变态外,其余动物的幼虫期依次有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和(后期)幼虫,节肢动物门中中国对虾的幼体期依次有无节幼体、(溞状)幼体和(糠虾)幼体,棘皮动物门中幼体多种多样,海星纲的幼体期主要为(羽腕)幼体、海参纲的幼体期主要为(耳状)幼体和(樽形)幼体,海百合纲的幼体期为()幼体、海胆纲的幼体期为(海胆)幼体、海蛇尾幼体是()纲的幼体期。
3、海洋生物按系统分类可分为海洋植物、海洋动物和(海洋微生物);按生态类型来分可分
为海洋浮游生物、(海洋游泳生物)和海洋底栖生物;其中海洋浮游生物按其浮游生活周期
特征可分为(暂时性浮游生物)、(永久性浮游生物)和阶段性浮游生物,按其个体大小可分
为(轻微型浮游生物)、微型海洋浮游生物、(小型海洋浮游生物)、(中型海洋浮游生物)、
大型海洋浮游生物和巨型海洋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生活类型及其与沉积物的关系可分为(底上生活型)、(底生活型)和(底游生活型)三种生活类型。
4、海洋生物的发光类型为胞发光、胞外发光和()3种类型,其发光特征为由()发出乳状海光、由()发出火花状海光和由大型动物发出闪状海光,其发光的生化机制多为()或发光蛋白,海洋生物发光的生物学意义为()、()和警告、照明与掩护。
5、海洋细菌包括海洋发光细菌、(海洋腐败细菌)、(海洋硫化细菌)、(海洋硝化细菌)、(海洋固氮细菌)、海洋固氮细菌和海洋脱氮细菌共七种,它们分别在无机物转化中为海洋植物提供必需的无机物质,在有机物形成过化学合成作用来实现。
三、名词解释
1、种群:特定时间栖息于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体。
2、洄游:水生生物在一定时间集群长距离有目的的迁移现象。
3、物种: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遗传)和间断性统一繁殖整体,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式潜在繁殖能力的生物群体。
4、浮游生物:是不能主动地做长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型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见,他们没有游泳能力或游泳能力很弱,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水流,波浪式水循环流动而移动
5、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的繁殖引起一定围一段时间的变色现象
6、异形胞:异形包是丝状蓝藻产生的一种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来并与繁殖有关的特别类型的细胞。
7、厚壁孢子:又称原膜孢子或原殖孢子。有些藻类在生活环境不良时,营养细胞的细胞壁直接增原,成为厚壁孢子。
8、生孢子:在但细胞或群体类型蓝藻的成熟个体细胞,其中的原生质体,经过反复多次分裂后产生。
外生孢子:藻类原生质体在生殖时细胞的顶端自上而下发生缢缩。由此产生一个或至多个成串的球形小细胞。
9、藻殖断:又称段殖体,许多丝状蓝藻藻丝分出短的分段。
10、甲片式:表示甲藻门细胞壁上下甲甲片数目和排列的式子。
11、羽纹硅藻、中心硅藻:硅藻门的两个纲,中心硅藻纲:圆形,辐射对称。壳面上的花纹自中央一点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羽纹硅藻纲:长形或舟形。花纹排列呈两侧对称,表面有浅纹。肋纹,纵裂缝。壳面中央呈加厚状,称中央节,在两端称端节。
12、生物发生律:指生物个体发育重演种族发生的历史。
13、异律分节:体节进一步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不同部位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脏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称异律体节。
14、世代交替:世代交替指的是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15、轮盘:又称头冠,在轮虫头部,基本形态为漏斗形。
16、疣足:位于多毛类的体节上,由体壁向体侧伸出的肉质扁平状突起物,具有运动、呼吸、排泄和生殖、保护等功能。但主要是运动功能。
17、咀嚼器:咀嚼器,又名咀嚼板或口器。为轮虫类咽下部的咀嚼囊的几丁质(亦称石灰质)构造,由中央的1块砧骨和左右对称的2块锤骨组成,通过咀嚼囊肌肉的运动使锤骨与砧骨相碰撞以磨碎食物。各属、种具有各自固有的形态,是分类上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