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第四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性质和分类
语音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这是一种特殊的物理现象、生理现象和社会现象。
所以语音具有物理特性、生理特性和社会特性。
其中社会特性是语音的本质特性。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
这是语音和其他声音共同具有的性质,都是由物体的振动而形成的。
一切声音都是物理现象,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质)四种声学特征,语音也同样具有这四种特性。
(一)音高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频率是发音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每秒钟振动一次是一赫兹。
频率快,声音就高,反之,声音就低。
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概在16—20000赫兹之间。
长、大、粗、厚、松的发音体振动慢,频率低,声音也就低。
相反,短、小、细、薄、紧的发音体振动快,频率高,声音也就高。
一般来说,妇女、儿童的声音要比男子的声音高就是这个道理。
同一个人声音也会有高有低。
汉语普通话中四声的差别就是由音高决定的。
(二)音强(音重)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或轻重。
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幅度(振幅)。
振幅的大小又跟发音体受到的力量的大小有关。
发音体受到的外力大,其振幅就大,声音就强;发音体受到的外力小,其振幅就小,声音就弱。
语音的强弱同呼出气流量的大小和发音时用力的程度有关。
发音时用力大,气流强,声音就强,反之就弱。
音强在许多语言里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汉语普通话中的轻声就是音强在起作用。
英语中的重音转移:content,refuse,汉语中的:大爷、地道、莲子、帘子等。
(三)音长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长短,振动的时间长声音就长,反之就短。
音长在某些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英语中的:sheep\ship,新疆话的:[nei51 dA](近处)、[ne:i dA](远处)。
以上三个要素又可称为非音质要素。
(四)音质
又叫音色、音品。
指声音的个性或特色。
音质是四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
是一个音区别于其他音的基本特性。
它主要取决于声音的振动形式(即声波的形式)。
我们平常听到的音大多数是有若干个单纯音组成的复合音。
频率最小,振幅最大的单纯音叫基音,其余的叫陪音。
当基音和陪音之间在频率上存在整倍数的比例关系时,就会形成有周期性重复的复合波,持这种波形的音叫乐音。
反之,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不存在整倍数的比例关系,则呈杂乱无章的形状,持这种波形的音叫噪音。
语音中的元音属于乐音;清辅音属于噪音;浊辅音属于混合音。
从声音产生的角度看,造成语音音质的不同的原因有:
1.发音体不同,例如不同的声带或同一声带振动与否都会产生不同的音质,锣声与鼓声不同,[b][p]不同。
敲铁盆与敲塑料盆的声音不同。
2.发音方法不同,同一根弦用手拉与用手弹音质不同;发音时用爆破的方法与用摩擦的方法也会造成不同的音质。
[p][f]不同,拍手和搓手的声音不同。
3.共鸣器的形状和大小不同,例如,大提琴和小提琴,二胡的音质不同,口腔的开闭,舌位的高低与前后,唇形的圆展等都会形成不同的音质。
四者是从不同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的四个成分,但总的说来,音长、音高和音强三者都
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的。
音色是最根本最本质的,任何语言的语音系统都是以不同音色的音色为其最基本构成,其他要素则不占据主要地位。
音色的变化最丰富,可以满足人们区别各种意义的需要。
二、语音的生理基础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人的发音器官包括: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三大部分。
(一)呼吸器官
是语音的动力器官,由肺和气管组成。
说话的时候,主要利用肺部呼出的气流发音。
只有少数吸气音,如搭嘴音等。
汉语某些方言、非洲某些语言以及藏语中有吸气音,语言一般都利用呼气发音。
(二)发声器官
发声器官主要包括喉头和声带。
其中声带是最主要的发声体。
声带是两片富有弹性的韧带皱褶,前后两端分别连在软骨上。
平时分开,像倒置的“v”形。
中间的通道叫声门,上部分叫音门,下部分叫气门。
(三)共鸣器官
共鸣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鼻腔、咽腔。
其中最重要的是口腔,口腔中最灵活的是发音器官是舌头。
舌头可分为舌尖、舌叶、舌面、舌根四部分。
上述的各种发音器官中有些是能活动的,比较重要的,如唇、舌、软腭、小舌、声带等,可以叫做主动发音器官。
其余的如上下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可以叫做被动发音器官。
三、语音的社会特性
语音的社会特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它使语音和其他声音区别开来。
主要表现在:
(一)语音的表义功能是社会赋予的。
一种语言或方言用什么音表达什么意义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二)语言的民族性也表现在语音系统上。
任何语言或方言在语音上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和独特的音位体系。
如俄语语音系统中有[r]舌尖齿龈颤音,而汉、英语中没有。
汉语普通话里无舌叶音[t∫][∫],广州话里有。
(三)相同的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里有不同的作用。
有些音虽然在几种语言或方言里都有,但它们的作用却不同。
如“n\l”,汉语普通话里能区别词义,是不同的音位。
在南京话和河南某些方言里不区别词义,是一个音位。
[p][p‘]汉语普通话里区别词义,是不同的音位,英语里不区别词义,是一个音位。
四、音素和音标
(一)音素
1.定义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切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所谓最小的即从语音组合关系上不能再切分的单位。
如:hua[xua]——x-u-a,shan[ʂan]——ʂ-a-n三个音素。
所以音素和字母不同。
再如zui[tsuei]——ts-u-e-i四个音素。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切分出来的,所以切分音素时可以不考虑非音质要素,如:音高、音强、音长等。
2.分类
音素可分为两大类: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它们的主要区别是:(1)在共鸣腔内是否受到阻碍。
元音无,辅音有。
(2)肌肉是否均衡紧张。
元音均衡紧张,辅音不均衡紧张,只有形成阻碍的那一部分肌肉紧张。
(3)气流缓急。
元音气流缓慢,辅音气流较急。
(4)声带振动与否。
元音声带振动,浊辅音声带振动,清辅音声带不振动。
元音一般响亮,辅音一般不响亮。
从物理学角度看,它们的区别是:元音为乐音,辅音为噪音或混合音。
3.音素与字母的关系:
(1)一个音素多用一个字母,[f][t][x]。
(2)一个音素用多个字母,lo ng[ŋ],sh[ʂ],ch[tʂ‘]。
(3)一个字母多个音素,a→ә、ei、æ,i[i][ɿ][ʅ]。
(二)音标
广义的音标指一切标记语音的符号。
如,汉语拼音、日本假名、汉语注音字母等。
狭义的音标指标记音素的音标。
目前国际上最通行的是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是由“语音教师协会(后改为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公布的一套记音符号。
它坚持“一个音标记录一个音素,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记录”的原则,它的符号主要采用拉丁字母,包括拉丁字母的大小写、手写体、变形等,此外还吸收了少数其他语言的字母,使用了一些附加符号。
国际音标的数量不是固定的,随着语音研究范围的扩大,它也在不断的发展。
所以国际音标的数量很大,各民族语言用到的只是一部分。
国际音标可以分为宽式音标和严式音标两种。
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把宽式音标叫做音位音标,把严式音标叫做音质音标。
宽式记音指较为宽松的音位记音,严式记音指尽可能精确地记录到不同的音位变体以及各种音质要素和非音质要素的细微变化。
如,“当”、“点”[taŋ] [tian](宽式),[tαŋ][tiεn](严式)。
在采用国际音标表示音素时,通常在符号外加[ ]。
五、元音
也叫“母音”。
根据口腔中舌头起作用的部位,可把元音分为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
语言里的元音绝大多数是舌面元音。
(一)舌面元音
舌面元音是舌面起主要作用改变共鸣器(主要是口腔)形状而发出的音。
根据舌位的高低、前后、唇形的圆展,可以区分出不同的舌面元音。
根据舌位的高低可以分为:高元音(i\y\u)、次高元音(I\Y)、半高元音(e\o)、中元音(E)、半低元音(ε)、次低元音(æ)、低元音(a\A);根据舌位的前后可分为:前元音(i\e\ε\a)、央元音(A)、后元音(u\o);根据唇形的圆展可分为:圆唇元音(y\o\u)、不圆唇元音(i\e\a)。
其中的[i][e][ε][a][ɑ][ɔ][o][u]是8个基本元音(也叫标准元音)。
四个极限音[i][u][a][ɑ];四个定位音[e][ε][ο][ɔ]。
19世纪末,英国语言学家D·琼斯用x光从口腔的左侧面拍摄了这8个基本元音的近腭点(舌面离上腭最近的点)的舌位图。
(见下图71页)8个基本元音就是其他所有元音的参照点,其他所有元音都可参照它们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处所。
横向的四根线分别代表高、半高、半低、低元音的位置;纵向的三根线分别代表前、央、后元音的位置。
纵线的左侧代表不圆唇元音;纵线的右侧代表圆唇元音。
还可在高与半高之间分出一个次高,低与半低之间分出一个次低,半高与半低之间分出一个中元音。
根据舌位图我们可以对每一个元音进行描写。
上下左右的四条边是舌位活动的边界,变更口腔形状所发出的舌面元音,绝大多数都在这个范围之内。
(二)舌尖元音
根据发音时舌尖的不同状态,可把舌尖元音分为舌尖前元音,舌尖后元音和卷舌元音。
1.舌尖前元音
舌尖前元音有两个:一个是不圆唇的[ɿ],一个是圆唇的[ʮ]。
发[ɿ]时舌尖前伸上抬,接近上齿龈前部,声带振动。
如汉语普话的“自”、“次”、“斯”中的[ɿ]。
[ʮ]是与[ɿ]相对应的
圆唇音,部位不变。
如苏州话里的“书”[ɕʮ]中的[ʮ]。
2.舌尖后元音
舌尖后元音也有两个:一个不圆唇的[ʅ],一个圆唇的[ʯ]。
发音时舌尖翘起靠近上齿龈后部,硬腭前部,声带振动。
如普话里的“制”、“吃”、“实”中的[ʅ]。
[ʯ]是与[ʅ]相对应的圆唇元音,如湖北麻城话里的“树”[ɕʯ]里的[ʯ]。
3.卷舌元音
卷舌元音是舌面舌尖同时起作用的,即在发舌面元音时,舌尖向硬腭方向翘起。
如普话里的“er”[ ]。
卷舌元音一般都用舌面元音后加[r]的办法标写,如普话里的“把儿”[pAr] 等。
以上介绍的是口元音,另外,元音还有鼻化元音(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流出的元音),长元音和短元音。
元音音长可以区别意义(广州话、英语等)。
六、辅音
也叫“子音”。
所有辅音都是气流在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受到阻碍或克服阻碍而发出的,气流受阻的部位叫发音部位,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叫发音方法。
辅音的不同正是有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
所以辅音分类的依据就是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一)从发音部位分类
按发音部位,辅音可分为以下十二种。
1.双唇音下唇和上唇接触或靠近发出的音,如[p][p´][m];[b][b´]等。
如:爸、怕、妈等中的声母,big、babby等中的前辅音。
2.唇齿音下唇和上齿接触或靠近发出的音,如[f][v]等。
如:纷纷、fish等中的辅音,va′cation(假期)。
3.齿间音舌尖和上齿尖接触或靠近发出的音,如[θ][ ]等。
如:Think、tooth、that、the等。
4.舌尖前音舌尖抵住或靠近上齿背发出的音,如 [ts] [ts] [s]; [dz] [z]等。
如:自私、次子、四次、hands、zebra等。
5.舌尖中音舌尖抵住或靠近上齿龈发出的音,如[t][t‘][n][l];[d][d‘][r][r‘]等。
如:大胆、贪图、难耐、历练、dance、danger、rabbit、radio等。
6.舌尖后音舌尖抵住或靠近硬腭时发出的音,如[tʂ][tʂ‘][ʂ][ʐ] [dʐ][dʐ‘]等。
如:知识、支持、市尺、日出等。
7、舌叶音发音时,舌叶两边隆起接近硬腭,双唇略有突出,如[ʃ][ʒ]。
汉语中没有,英语中有。
如: ship、pleasure等。
8.舌面前音舌面前部抵住或靠近硬腭时发出的音,如汉语普通话里的[tɕ][tɕ‘][ɕ]。
9.舌面中音舌面中部抵住或靠近硬腭时发出的音,如[j]等。
发i的舌位,但有摩擦。
如:year、yellow、yes等。
10.舌面后音也叫舌根音,舌面后部抵住或靠近软腭发出的音,如[k][k‘][x][ ŋ](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g][g‘]等。
如:garbage、garden等。
11.小舌音舌根抵住或靠近小舌时发出的音,如[R](法语音)。
12.声门音发音时,声门紧闭又突然打开,或声门留一狭小通道让气流擦过发出的音,如[ʔ][ ʔ‘][h]等。
如:英语中的hope等。
(二)按发音方法分类
根据发音方法辅音分为三大类十一小类。
1.根据发音时气流受阻、除阻的情况分为8小类。
(1)闭塞音(塞音、爆破音)发音时,发音器官某部位完全阻塞,然后突然打开,让气流冲出发出的音,如[p][p´][t][t´][k][k´]; [g][g´][b][b´][d][d´]等。
(2)擦音发音器官的某部位不完全阻塞,留有一条缝隙,气流从缝隙中挤出摩擦生音,如[f][v][s][s][z][x][z][h]等。
(3)塞擦音成阻时发音器官某部位完全阻塞,除阻时气流从缝隙中摩擦而出,即先塞后擦,如:[ts][ts´] [tʂ][tʂ‘]等。
以上三种总称阻塞音。
(4)鼻音发音使口腔某部位完全阻塞,像发塞音时一样,但软额下降,气流从鼻腔流出,如[m][n][ŋ]等。
(5)边音舌尖上翘,抵住齿龈,使气流从一侧或两侧通过,如[l]等。
(6)颤音舌尖、小舌、双唇连续颤动发出的音,像一连串的塞音,如俄语里的舌尖颤音[r],法语里的小舌颤音[R]等。
(7)闪音闪音是颤音的一次颤动,也叫单颤音,如英语every里的[ɾ]等。
以上四类总称为响音(声带振动)。
2.根据声带振动与否,分为清音和浊音。
(1)清音声带不振动的音叫清音。
如:
塞音:[p][p´][t][t´][k][k´]等。
擦音:[f][s][x]等。
塞擦音:[ts][ts´] [tʂ][tʂ‘]等。
(2)浊音声带振动的音。
如:
塞音:[b][b´][d][d´][g][g´]等。
擦音:[v][z]等。
塞擦音:[dz][dz´][d][d´] 等。
3.根据发音时气流的强弱,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1)送气音发音时气流较强,只有塞音和塞擦音有送气和不送气之分。
如:
塞音:[p´][t´][k´][b´][d´][g´]等。
塞擦音:[ts´] [tʂ‘]等。
(2)不送气音发音时气流较弱。
如:
塞音:[p][t][k][d][b][g]等。
塞擦音:[ts] [tʂ]等。
另外还有鼻音口音的对立。
软腭低垂,堵住口腔通道,气流从鼻腔出来,所发出的音叫鼻音;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道,气流从口腔出来,所发出的音叫口音。
(三)辅音发音的几种独特情况
1.半元音:介于元音和辅音之间,属于混合音。
声带颤动,较为响亮(与元音相似);
又略带摩擦(与辅音相似);口腔近于开放,乐音成分大些。
普通话中零声母的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其韵头都是半元音。
“烟、温、元”
2.腭化辅音:发音时扩大舌面与上颚的接触面,在发辅音时同时加上[j]音,两者合成一个音素。
英语dew、俄语、普通话[t、t’、n、l]与齐齿呼相拼时,就带有腭化色彩。
“电”、“题”
3.唇化辅音:发辅音时伴随圆唇动作,一般在辅音下方(或右上方)加“w”。
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常见,特别是舌根唇化明显。
[kw、khw、gw]
普通话,多数辅音与合口、撮口韵母相拼时带唇化色彩。
“都”“居”
以上是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辅音的分类,每一个辅音都可以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描写,如[p]发音特点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反之,知道发音特点就能确定这个辅音。
如:舌根、不送气、清、塞音是[k]。
七、现代汉语普通话辅音和元音拼音字母与国际音标对照
(一)声母拼音字母与国际音标对照(参见现代汉语教材)
1.阻塞音(塞、擦、塞擦)才有清音。
2.塞、塞擦音才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分。
3.塞擦音用两个字母表示。
4.最多四个特征,少则三个,多出的一个为送气与否。
5.先看发音部位,后看是否送气,清浊紧随其后,最后塞擦边鼻。
6.汉语拼音中只有五个浊辅音。
[l][m][n][ŋ][ʐ]。
(二)韵母拼音字母与国际音标对照(参见现代汉语教材)
第二节音位
音素是从语言的自然属性来考察的,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进行分析,得到的最小语音单位是音位。
一、音位
(一)音位的定义
音位指一定语言或方言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通常放在//中以区别字母和音素。
首先,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我们知道每种语言中音素众多,但有的能区别意义,有的不能区别意义。
我们把能区别意义的音素当作一个语音单位,即一个音位。
不能区别意义的相似的音素归为一个语音单位,即一个音位。
如汉语普通话里的[n][l]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下能区别意义,nai(耐)-lai(赖)。
所以是两个音位/n/、/l/。
但在有些方言中如汉口话里n、l不能区别意义,在nai(耐)-lai(赖)中n、l可以互换,所以应归为一个音位/n/。
其次,音位只存在于某一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
同样一个音素,就其自然属性来说,对各个语言或方言都是一样的,但它在不同语言或方言中所起的作用却不一定相同。
不同的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音位系统。
如汉语普通话里送气与不送气有区别意义的作用,bao214(保)-pao214 (跑)、dai51(戴)-tai51(太)、ge51(个)-ke51(刻)等。
所以汉语里p-p´、t-t´、k-k´是六个不同的音位,两两相对。
而在英语里送气与不送气不区别意义, study-tea、speak-peak、skill-key中的t、p、k读成[t][t ´][p][p ´][k][k ´] 不能区别意义。
所以英语里这些音素归为三个音位/p//t//k/。
因为在英语里送气与不送气是互补分布的,在s后面读不送气音,其他位置读送气音,所以读错了也不会产生误解,不会变成其他词,这样也就不具有辨义的功能了。
相反,英语里有与清塞音音位/p/、/t/、/k/相对的浊音音位/b/、/d/、/g/,如:pig-big,foot-food等。
而汉语里没有与清塞音相对的浊音音位,在汉语里[b][d][g]分别归入/p//t//k/音位中。
所以我们不能单独说[p][p ´][b]是一个、两个或三个音位。
只能放在某一语言或方言中来确定。
再其次,因为是最小的,所谓最小的指音位不能再切分了。
最后,音位是语音类型单位。
所谓语音类型单位指一个音位通常包括若干个发音特点相似、不区别意义的音素,音位通常是一个语音集合体。
如英语的/p/包括[p][p ´] 等。
汉语的/p/音位包括[p][b]等。
汉口话里/n/包括[n][l]等。
总之,音位是以能否区别意义为标准,对各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进行分析得出的最小的语音类型单位。
(二)音位与音素的区别
音位和音素都是最小的语音单位,但它们是有区别的。
表现在:
1.划分的角度不同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的,而音位是从区别意义的角度划分的。
如[a][A][ ɑ]音质不同,是三个音素,但在汉语普通话里它们不能区别意义,da里的a读成任一个,意义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一个音位/a/。
2.研究的范围不同
研究音素可以超越具体语言或方言,着重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研究;音素各语言可以共享,记录音素的国际音标各语言通用。
研究音位则必须落实到具体语言或方言,主要从语音的社会属性上研究。
为什么相同的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的作用不同,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音素就像人类共有的制造语言外壳的原材料,操不同语言或方言的人从中取走不同的音素组成自己语言或方言的音位系统。
汉语、俄语、英语等的音位系统各不相同。
一种语言里音位的总量很少,大多在15—50之间,以30左右常见→人们对发出的语音进行选择,组成有限的区别性单位。
普通话(19+5;22+6),哈萨克语33,普米语62 音位数目最少的是夏威夷语(13个,5个元音+8个辅音)
3.包含的内容不同(分类不同)
音素只能从音质上来辨别,构成单一;音位可以从语音四要素的任何一要素划分与归并,构成复杂。
可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调位、重位、时位)。
4.包含的变体不同
音素是一次发音就可以分辨出来的,没有变体;一个音位常包含几个变体,是一个类型单位。
(三)划分与归并音位的基本原则
1.对立原则
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音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立关系。
处于对立关系中的语音单位划分为各自独立的音位。
确定语音单位是否有对立关系最有效的方法是替换法。
如:
mai51(卖)、lai51(赖)、dai51(戴)、nai51(耐)、pai51(派)、bai51(败)
这说明[m l t n p p´]是对立关系,是不同的音位。
2.随意替换原则(非对立原则)
如果一类音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下不区别意义,那么这些音之间的关系是非对立关系,这类音可归为一个音位。
如汉语某些方言中[n][l]——/n/,英语的sit中的t可有两个读音[tˊ]、[t]——/t/。
非对立原则是归并音位的第一原则。
归并音位还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3.互补原则
正常情况下从不出现在相同语音环境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互补关系。
语音中互补现象是很多的。
如汉语中的[i][ ][ ]以及[f][ŋ],正常情况下从不在相同语音环境中出现,都成互补分布。
英语中的[p][p ´]也是互补分布。
正常情况下[p]只出现在[s]之后,[p ´]出现在词首或其他位置。
呈互补分布的音,由于不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所以当偶尔替换时,不会引起误解,也就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所以处在互补关系中的音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
如英语中的[p][p´],若有人把speak读成[sp´i:k]由于没有与之对应的一个[sp´i:k],所以不会引起误解,只是听起来不自然而已,并没有区别意义。
可归为一个音位/p/。
4.相似原则
归并音位不但要遵守非对立原则,还要有相似原则。
若一类音是互补分布,或者处于非对立关系中,而且发音特点相似,那么可归为一个音位。
如以上说到的英语中的[p][p´]是互补分布,且发音相似,同属于双唇清塞音,归为一个音位。
汉口话中的[n][l],是非对立关系,且发音相似,同属于舌尖中浊辅音,归为一个音位。
但像[f][ ]在汉语普话中虽然也是互补分布,但发音特点相距太大,不能归为一个音位。
一般来说,呈非对立关系的音属于一个音位,呈互补分布的音,如果相近,是一个音位,否则不归为一个音位。
思考:zh ch sh 与z c s,jqx与gkh是分还是合?
除了以上三条外,还可参考历史原则(看历史上有无共同来源);经济原则(音位总数越少越好);均衡原则(构成较均衡的体系)等等。
(四)音位的分类
音位可分为两类: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1.音质音位
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角度划分或归并出来的音位,即元音音位和辅音音位。
由于音素在语音组合的线性序列中占有一定的时段,所以也叫音段音位。
以上所举例子都是音质音位。
2.非音质音位
语音四要素除音质外,音高、音强、音长也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也能构成音位。
这种有区别音位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叫做非音质音位。
其中利用音高、音强构成的音位也叫超音段音位,因为它们在语音线性序列中不占有位置,可以超越一个音素音段作为几个音素音段的共时成分出现。
非音质音位可分为调位、重位、和时位。
(1)调位是由音高特征构成的声调音位。
汉语普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位。
(2)重位是由音强特征构成的音位。
重位在英语、俄语等语言里是一种重要的区别词义的手段。
如俄语的Myka[muˊka](面粉)、[ˊmuka](痛苦)。
英语里的attribute[ˊætribju:t](性质)、[ ˊtribju:t](归因)。
ˊrefuse(垃圾)、reˊfuse(拒绝)等。
汉语普话里轻重音的变化有时会引起词义的变化,如火烧、大爷、大麻子等。
(3)时位由音长特征构成的音位。
主要运用元音的长短。
英语、德语等语言里比较多。
汉语某些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中也可见到。
如广州话[ka:i]街、[kai]鸡等。
二、音位变体
(一)定义
我们知道,凡处于对立关系中的各个语音单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可划分为各自独立的音位;处于非对立关系中的语音单位,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可归并为同一个音位。
我们把归并为同一个音位的各个语音单位称为该音位的不同变体。
音位变体主要是指音质音位的变体。
如汉语里[p][b]是/p/音位的两个变体。
(二)分类
1.条件变体
同一音位的各个变体如果有互补关系这些变体便是条件变体。
汉语普话中的/a/音位有四个变体[a][A][α][ɛ]。
它们呈互补分布:
[a]在韵尾[i]、[n]之前,如[kai]55(该)[pan]55(班)等,因为[i]是前元音,[n]是舌尖中辅音,发音部位都比较靠前,所以在[i][n]前发[a]比较顺口。
[A]无韵尾时,如[A](啊)、[lA](啦)、[tɕiA]55(家)等。
[α]在韵尾[u]、[ƞ]之前,如[xαu]214(好)、[mαƞ]35(芒)等。
因为[u]是后元音,[ƞ]是舌面后辅音,发音部位靠后,发成[α]比较顺口。
[ɛ]在韵头[i]或[y]与韵尾[n]之间,如[miɛn]35(棉)[ yɛn]35(悬)等。
因为[i][y]是前元音,从[i]或[y]到[n],介于其中的音自然抬高,接近于发[ɛ]时的舌位,语音也极为相似。
由于它们互补分布,语音特点相似,所以可归为一个音位。
再比如汉语普通话中的/p//t//k/音位分别有两个变体[p][b],[t][d],[k][g]。
清音出现在非轻声音节里,浊音出现在轻声音节里。
如[pA55b ](爸爸)、[ti51dαu](地道)、[mei35guei](玫瑰)。
再比如英语中的[p][pˊ]也是/p/的条件变体。
2.自由变体
同一音位中的两个或几个变体可以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下出现,但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样的变体便是自由变体。
如汉口、南京等长江中下游一些地区的话[n][l]可以替换,不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