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峰轩,也取庐山之意境。南宋朱熹《游百丈 山记》有“前楫庐山,一峰独秀”。
v 理水手法 v 造园学家陈从周在《说园》中说“水曲因岸,
水隔因堤”,“大园宜依水,小园重贴水, 而最关键者则在水位之高低”,“园林用水, 以静止为主”。这些均是园林理水的基本原 则,十分重要。
v 园中之水有旷、奥之分。水聚则旷,有汪洋之感;
中国古典园林的 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 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中国古典园林在筑 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体现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并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 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 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水散则奥,有不尽之意。 v 所谓“小中见大”,尺度问题是很关键的。水边之 建筑或山石,体量不宜太大,否则水面就有见小之 感。 v 若水面确实甚小,也不要强求,干脆做“不尽之 意”的艺术效果。所谓不尽之意,就是将水面分成 小块、狭带,曲曲折折,时隐时现,也别有情趣, 浙中或皖南村间小溪之感。
v 园中之水,须有活气。水要有来龙去脉才活。 v 水之形全在岸。苏州多曲池,绍兴多方池,风格迥
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v v
二、层次与景深 没有层次就没有景深。中国园林,无论是建筑围墙,还 是树木花草、山石水景、景区空间等,都喜欢用丰富的层次 变化来增加景观深度。
v v
二、层次与景深 景深一般分为前(景)、中(景)、后(背景)三个大层次,中 景往往是主景部分。当主景缺乏前景或背景时,便需要添景, 以增加景深,从而使景观显得丰富。
v 四是立体。绘画中有“十分石分三面”之说。因为
画是平面的两度空间,山石是立体的三度空间,所 以须有原则才使画中之石有立体感。其实园林中的 叠山也同样,须从空间来看,不能只看一面,侧面、 背面不管。从景来说,有“步移景异”之说,堆山 尤须从三度空间出发。
v 五是意境。山之意境有不同的类别。人常言
v
v
二是造型。假山造型,轮廊线须有变化,变化中又须求得均 衡。堆山者胸有丘壑。 “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语), 堆山与画山水是相通的,叠山须有绘画修养。 “山不在高,贵有层次,……”(陈从周《说园》)峰恋要 有立体布局。产生前后掩映,似表现出“崇山峻岭”之感。
v v
假山之造型,宜虚实得体 环秀山庄:戈裕良所叠假山,堪称一绝,占地不过半亩,然咫 尺之间,千岩万壑,环山而视,步移景易。主峰突兀于东南, 次峰拱揖于西北,池水缭绕,绿树掩映。山有危径、洞穴、 幽谷、石崖、飞梁、绝壁,境界多变,一如天然。主峰高 7.2米,涧谷长12米,山径长60余米,盘旋上下,如高路入 云,气象万千。
v
v 3.仰借
系利用仰视借取的园外景观,以借高景物 为主,如古塔、高层建筑、山峰、大树,包括碧空 白云、明月繁星、翔空飞鸟等。
v
4.俯借 是指利用居高临下俯视观赏园外景物,登高四望, 四周景物尽收眼底。所借景物甚多,如江 湖原野、湖光倒 影等。
v 叠山手法 v 叠山之艺,则在于且叠山之石,须现成的天
然之石,不可以斧凿加工,否则就不自然。 因此叠山之事,可谓因材施法。陈从周在 《说园》中说:“石无定形,山有定 法。”这就是堆山的要诀。
v 一是选石。石质要统一,黄石、湖石,不能混用。
若再细分,则有太湖石、昆山石、宜兴石、龙潭石、 灵璧石、砚山石、英石、黄石等等。而艺术之法则, 其首条便是“变化与统一”。石质统一,造型变化, 符合艺术规律。
4、意境的蕴涵
把主观的感情、 理念熔铸于客观生 活、景物之中,从 而引发鉴赏者类似 的感情激动和理念 联想。 游人获得园林 意境的信息,不仅 通过视觉官能的感 受或者借助于文字、 古人的文学创作、 神话传说、历史典 故等信号的感受, 而且还通过听觉、 嗅觉的感受。
池西山林
中国古典园林要素的设计手法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 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 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3、诗画的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运 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 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 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 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 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 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 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 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 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 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 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 结构。
v
尤其是园林植物的配植,常利用片状混交、立体栽植、群落 组合、季相搭配等方法,取得较好的景深效果。有时为了突 出主景简洁、壮观的效果,也可以不要前后层次。
v v
v
三、借景与屏景 《园治》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讲的是周围环 境中有好的景观,要开辟透视线把它借进来,如果是有碍观 瞻的东西,则将它屏障起来。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 “借”到园内可透视、感受的范围中来,称为借景。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 间是有限的,为了丰富游赏的内容,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 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 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异。 v 曲池做法,大有讲究。这种池岸,宜曲不宜平直。 但曲要曲得有节奏,有大曲、小弯,有缓曲、急转, 不能总是那么一种曲法,像牙齿一般,缺乏情趣。 同时,驳岸之石,在近水处应向内凹进,这样做不 但有不尽之意,而且更使岸形空灵、险峻,美在其 中。
v
园林中的水面,应当作为“空间”来看待。水面层次基本上 有两种手法,一是做狭,如无锡寄畅园之水池,南北狭长, 故在中部知鱼槛(半亭)处水面狭一下,使水面分成南北两部 分.第二种手法是造桥(或筑堤)。用桥分隔水面,使水面有层 次感,而且处理得更为含蓄。如苏州怡园,水池中间有曲桥。
v 苏州留园的“闻木樨香轩”、拙政园的远香堂、承
德避暑山庄的“香远益清”、“冷香亭”等景观, 则是借桂花、荷花的香气而抒发某种感情。总之, 这些反映出季节和时令变化的植物景观,往往能营 造感人的典型环境,并化为某种意境深深感染人们。
v 3诗词书画、园林的题咏的点缀和发挥
诗词书画、园林题咏与中国古典园林自古就有着不 解之缘,许多园林景观都有赖于诗词书画、园林题 咏的点缀和发挥,更有直接取裁于诗文画卷者。
泰山以雄著称,黄山以奇著称,华山险,峨 眉秀,庐山迷,审美特征不同。假山也同样 分这些类型,所以须选一种审美倾向,然后 刻意追求之。
v 苏州留园五峰仙馆:出自庐山之五老峰。馆前
有小院,院中立五石以应之,并取李白诗 句:“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 芙蓉。”意境非凡。
v 苏州楫峰轩和石林小院,院内奇峰,故名楫
v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
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 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v 其次是建筑体体量是宁小勿大。因为自然山水中,
山水为主,建筑是从。与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 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 很小的。
v
另一要求是园林建筑在 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 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 设计中推敲园林建筑的 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 路线格外突出。建筑的 内外空间交汇地带,常 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 也常是人感情转移的地 方。虚与实、明与暗、 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 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
v 植物的形式造景
1.形貌
植物的形貌主要包括3个方 面:细部形貌:如花形、果 形、干形、枝形等;个体形 貌:主要由植物个体树冠的 形体特征所决定,如伞形树 冠、圆球形树冠等;群体或 整体形貌:由多株植物共同 构成的整体形貌特点,如植 物群、丛的整体形貌,林冠 线形貌、林缘形貌等。
v
2色彩 植物具有非常丰富的色彩。在不同的季节里,植物的色彩是 以中性色和暖性色为主的。如翠绿、墨绿、黄绿、红色、橙 色、黄色、土黄、褐色等。随着波长的缩短,色彩的温暖感、 面积感有下降的趋势,而距离感和重量感则有增强的趋势。
v 三是险峻。真山之美,一在巍峨雄健,二在险峻
挺拔。假山虽小,但其姿态气质不亚于真山之雄伟 和奇险。要做到险峻之势,有一个办法是其下部宜 小不宜大,宜空透不宜闭实。堆山之不好看,其中 一个原因就是山的下部太肥太闷,缺乏险峻之感。
v 立峰、单石、更须重视险峻之美。大凡名贵的单
石、立峰,均具有险峻之美。
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v v v v v
一、主景与配景 主景或主景区是风景园林的构图中心,处理好主配景关 系,就取得了提纲挚领的效果。突出主景的方法: 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 如“主峰最宣高耸,客山须是奔 趋”,或四面环山,中心平凹。
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vBaidu Nhomakorabea v v
2.轴线对称法 包括绝对与相对的对称手法。
v v v
借景的类型有: 1.远借 就是把园林远处的景物组织进来,所借物可以 是山、水、树木、建筑等。 为使远借获得更多景色。常常需登高远眺。要充分利 用园内有利地形,开辟透视线,也可堆假山叠高台,山顶设 亭或高敞建筑(如重阁、照山楼等)。
v
2.邻借(近借) 就是把园子邻近的景色组织进来。周围环境 是邻借的依据,周围景物,只要是能够利用成景的都可以借 用,不论是亭、阁、山、水、花木、塔、庙。如“一技红杏 出墙来”,“杨柳宜作两家春”、“宜两亭”等布局手法。
v 园林建筑: v 园林建筑是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
憩或观赏用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榭、廊、阁、 轩、楼、台、舫、厅堂等建筑物。 v 园林建筑在园林中主要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 是造景,即园林建筑本身就是被观赏的景观或景观 的一部分;二是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 三是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四是提供简单的使用 功能,诸如小卖、售票、摄影等;五是作为主体建 筑的必要补充或联系过渡。
v 2借助视觉、嗅觉、听觉等营造感人的典型环境
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留听阁”借芭蕉、残 荷在风水雨打的条件下产生的声响效果而给人以艺 术感受;
独坐窗前听风雨, 雨打芭蕉声声泣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 声。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 雍》
李清照 【添字采桑子】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v v
3线条和质感 植物呈现在色彩、光泽、纹理、粗细、厚薄、透明度等多种 外在特性的综合表现。
v 植物的意境造景
1比拟、联想、植物的“人化” 如:松柏,孔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可见 其耐寒、常青、坚强不屈的品格;梅花,王安石有“墙角数 枝梅,凌寒独自开”之句赞其耐寒,陆游有“零落成泥碾作 尘,只有香如故”之句亮其节操;竹,张九龄称其“高节人 相重,虚心世所知”,更有王徽之“不可一日无此君”;荷 花,为水中君子,香远益清成为它的品格特征,凡此种种不 胜枚举。一些植物的组合亦能表达深远的意境,如:梅、兰、 竹、菊为四君子,玉兰、牡丹寓意富贵等。
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v v v
3.“百鸟朝凤”或“托云拱月”法,也叫动势向心法 即把 主景置于周围景观的动势集中部位。
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v v v
4.构图重心法 把主景置于园林空间的几何中心或相对重心 部位,使全局规划稳定适中。
v
5.园中之园法 不少大面积风景区或园林在关键部位设置 园中园,以其局部之精徽而取胜。
v
中国园林建筑常用落地长窗、空廊、敞轩的形式作为这种交 融的纽带。这种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过渡都是渐变的,是 自然和谐的变化,是柔和的、交融的。
v 园林植物:
v 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形态上的外在姿态、神
态上所表现的内在底蕴、随季相变化所引起 园林空间时序的变化,都能以诗情画意做出 最充分、最优美的描绘与诊释,从而使游园 的人获得更高、更深的园林意境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