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心得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沉湎于过去曾经的辉煌会使自己盲目的自大,固步自封;忘记历史则会使自己找不到自我从而自卑。
当今的中国园林就是处于这样的一种迷茫的情绪状态,曾经辉煌的古典园林似乎已经与现代园林格格不入,但是全盘的欧美化还是有很大的问题:失去自我的迷茫与痛苦。
电影《建党大业》中胡适的一段话很是适合中国园林的发展方向。
大意是:每一个变革必须是在根植于自我传统基础上的,任何割裂民族文化的改革必定会带来无穷的灾难。
中国园林亦如此。
古典园林无疑取得了巨大的辉煌成就,虽然其造园手法、景观元素组成、理水掇山等等已不再适合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需求,但是其几千年发展沉淀而来的原则精粹却不会因时间的变迁而失去光辉,不会落伍,与现不现代无关。
而且与传统文化一道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你的所思所为无不潜意识的受其影响。
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总是能够超越时空变迁的,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总是持着“古不如今”的观点,就是现代人无知的狂妄。
回顾千年来,不同时期前辈们根据自己所处社会经济环境而对园林做出的相应发展与修正的过程,找寻那些超越时空国界的中华园林灵魂,吸收欧美先进的现代园林理念,根据当今中国人的生活思维方式做出园林的表征才是中国园林有效展示自我,服务国民,受国外同行尊重的正道。
周维权老前辈的这部《中国古典园林史》正是我辈回顾中国园林产生发展辉煌衰落历程的优秀著作。
老先生对于这本著作或者说中国园林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和希望。
不仅仅给我们细致分析了园林发展的不同阶段情况和每一个历史时期、朝代那些名园(皇家的、私家的、公共的)的具体状况,更难能可贵的是对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历史背景做了介绍、发展特征做了综述又做了小结,书中更是附带了大量古代名园的复原地图和图片,使得传说与描述变得真实。
读先生的书,好似又回到了课堂,虽不是先生的学生,但好似先生讲课的声音回响在耳畔,受益匪浅。
中国园林和园林的营造者们并非那么的狭隘、自我。
中国园林自始至终都是开放的学科:融绘画、建筑、文学、哲学等专业于一体,是时代文化思想的集中表现与思维时空展示载体;中国园林在当今世纪怎么就固步自封了呢?是人的问题还是中国园林的问题?答案显而易见!皇家园林在供帝王皇族享乐的同时,也保证了首都乃至区域的给排水系统的良好运行。
浅谈我游中国古典四大园林的体会
浅谈我游中国古典四大园林的体会浅谈我游中国古典四大园林的体会昨日,梦见如仙境般的【《依云山庄》注:梦中的名字】醒后仍意犹未尽。
仔细品味,其实那不过是印迹中避暑山庄和颐和园的复合版本。
已是2011年,可是2010的夏秋两季着实令我难以忘记!那是梦想成真的一年!我有幸完整的参观了中国四大名园。
【注:它们分别是避暑山庄、颐和园〈第二次游〉、拙政园、留园】;同时间也游赏了苏州四大名园之中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邑郊风景区如苏州的虎丘及杭州的西湖及王府文化典型的代表宅邸--北京的恭王府。
从而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为什么能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同时也深悟的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内蕴和精髓!它代表着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品格的生动写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更是我们今人需要继承和发展的瑰丽事业!每当游览这些古典建筑时,我在想:如果秦时的阿房宫和清时的圆明园不被焚毁那么中国何止仅有著名的四大古典园林?从某种角度上审视西方那所谓曾经文明的行径真是令人鄙视、痛恨、讽刺、自相矛盾!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有别于西方园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摒弃了西方在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一面。
而是有效的将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且突出了彼此的谐调与互补。
无论建筑多寡,其性质功能如何,都能使园林的达到一个完美的意境画面。
而作为一个象我这样普通非建筑方面的游客,怎样才能在古园林中做到悠闲的小憩、尽情游赏呢?或者完全在没有导游的引领下也能全方位的看到园子的风貌?我认为还是应该初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特点及组成园子的基本框架。
【一】比如组园的要素,象山石、水景和花木是陪衬园林的主景。
其次厅堂、楼阁、亭榭、廊庑、桥梁、斋馆以及寺观、塔幢、宅第、街市等。
拙政园研学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拙政园,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是江南园林的典范之一,也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
这次拙政园研学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魅力,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这次研学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二、拙政园的历史与文化拙政园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园内建筑古朴典雅,山水相依,花木繁茂,是一幅精美的画卷。
在这次研学活动中,我了解到拙政园的历史背景、园林艺术特点以及文化内涵。
1.历史背景拙政园原名“花园”,是明代苏州城内的一座私家园林。
园主姓王,因其善于经营,故得名“王园”。
后来,园主因故将园子卖给了一位姓拙的富商,故改名为“拙政园”。
2.园林艺术特点拙政园的园林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山水相依:园内山水相映成趣,假山、水池、亭台楼阁等建筑布局巧妙,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观。
(2)花木繁茂:园内种植了大量的花卉、树木,四季花开不败,美不胜收。
(3)建筑古朴:园内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的韵味。
3.文化内涵拙政园作为江南园林的典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1)儒家文化:园内建筑、山水布局等均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
(2)道家文化:园内山水相依,寓意着道家追求的“天人合一”。
(3)佛教文化:园内有许多佛教元素,如佛塔、佛像等,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包容性。
三、拙政园研学感悟1.园林艺术的魅力在拙政园的研学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园林艺术的魅力。
园林中的山水、建筑、花木等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艺术风格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拙政园作为我国园林艺术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3.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拙政园中,我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园内的山水、花木等自然景观与建筑、亭台楼阁等人文景观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美。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浅谈园林中建筑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作用玛莎施瓦茨曾经解释景观就是除建筑外的全部,这句话虽然是在强调景观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也不可否认,中国古典园林中,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作为住所,休憩,观景的建筑,他们在园林中的景观作用甚至超越了原本所有的使用价值,在意境塑造,景观衬托与突出方面都起到了极大地作用。
一.意境塑造从字面上理解,意境中意是主管范畴,境为客观范畴,但真正理解上确实不可言传的,但无可否认,有意境的景观必将触及人的内心,诱发开拓人的思维和想象。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一样,强调意境美,除了在园林中堆山理水配置花木外,园林建筑的配置也尤为重要。
中国园林布置讲求疏密有致,层次丰富。
紧靠植物与山石不能充分的表现出疏密与层次,需借助园林建筑在院内的聚散与高低错落可以加强院内层次感。
建筑密布的地方空间变化多样,可使人产生游园的新奇感和兴奋感,再加上由建筑之间连接而分割维和出不同的空间,更让人有移步换景,空间转换的奇妙感受。
建筑稀疏的地方则提供给人们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有松有紧,有张有弛,人们在游园过程中才能感受到游园的新奇与乐趣。
同时由于建筑形式变化多样,亭台廊阁均有不同的形式,不同形式,色彩,高度相互交错,隔窗,门洞,廊桥,以及构筑物的转折,使得不同空间的景观相互渗透融合,配合以山石植被水体,共同营造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优雅意境。
现代园林建设中虽不像古典园林中对意境的追求,且园林建筑数量大大减少,但景观中合理的布置建筑物的折曲,位置,高度及色彩依然会影响到景观效果游赏景观时带给人们的内心感受。
但从建筑与规划的角度思考,注重建筑布置的层次与疏密,注重意境的营造,对于度假村,居住区,街道景观都有重要的意义,是解决城市景观单调重复无归属感的突破点之一。
除上述之外,更为直观的是建筑上匾联与诗文。
这种形式更能诱发人的联想与思考。
拙政园的留听阁,取义于留得芭蕉听雨声,与周围环境配合通过阁的名称进一步升华了意境。
观赏园林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园林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现了我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近期,我有幸走进了一座座美丽的园林,感受了其中的韵味,也让我对园林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观赏园林的心得体会。
一、园林之美,在于山水意境园林之美,美在山水意境。
在园林中,山水、植物、建筑等元素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走进园林,仿佛进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让人陶醉其中。
1. 山水之美园林中的山水,既有大自然的雄伟壮观,又有细腻的柔情。
山峦起伏,叠嶂连绵,给人以壮美之感;水波荡漾,碧波荡漾,给人以清幽之感。
山与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2. 植物之美园林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绿树成荫,花草争艳,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植物在园林中的布局,既有层次感,又有节奏感,使得园林更加生动有趣。
3. 建筑之美园林中的建筑,既有古代建筑的古朴典雅,又有现代建筑的简约大方。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相互映衬,构成了园林的独特风格。
建筑在园林中的布局,既遵循了传统的风水学说,又融入了现代审美观念,使得园林更具艺术价值。
二、园林之美,在于人文情怀园林之美,美在人文情怀。
园林中的每一处景致,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 历史文化园林中的建筑、碑刻、诗词等,都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如苏州拙政园中的“拙政园记”碑,记载了拙政园的历史变迁;杭州西湖中的“苏堤春晓”碑,描绘了苏堤的美景。
这些历史文化元素,让园林成为了一座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
2. 诗词歌赋园林中的诗词歌赋,既展现了园林的美丽风光,又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如杭州西湖中的“断桥残雪”,诗人苏东坡曾题诗:“断桥残雪无人问,孤舟蓑笠翁。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断桥残雪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
3. 伦理道德园林中的伦理道德,体现在对自然、和谐、谦逊等价值观的传承。
如北京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寓意着和谐相处;苏州拙政园中的“听雨轩”,寓意着谦逊待人。
关于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感想
关于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感想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凝聚着深邃的文化基因,其源起、发展、成熟无不与中国文化密切联系。
下面一起和小编谈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感想吧!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感想传承与发展几乎是我们看待任何一件艺术作品的基本出发点,而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经典的中国园林在当代也一直面临这两个基本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平时点滴学习心得的总结,从传承和发展两个方面谈谈对园林艺术的一些浅显的认识。
首先谈传承的问题,任何艺术的发展都必须先认识它的历史,只有先谦逊认真地承前才能更好地启后。
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园林设计的本质并不是对历史的传承,而是用最简单、最经济、最合适和最有效的办法处理好人与具体地块的关系,处理好功能、空间、比例、尺度、色彩、材料、节点、细部等等非常具体而朴实的环节。
简单的说,作品要好用、好看和经济。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商周末期的“囿”,是供帝王和奴隶主狩猎之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囿”的生产经营目的逐渐消退,从三代的模拟自然山水,历经秦汉的以“崇尚自然”为主题的人工造景和观赏游览为主的苑囿,逐步过渡到唐宋文人的写意山水园林并成为古典园林的顶峰。
因此,中国古典园林大多是私人领域或者说是文人士大夫所涉及的领域,并非普通百姓的公共空间,更勿论城市的“名片”、“客厅”云云了。
如今,各地提出的兴建“园林山水城市”的之类城市建设目标,园林的拥有者和使用者变成了普通市民,园林也开始有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作用。
但值得提出的是,园林建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也不可能解决生存问题和社会问题,它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因此不能过分夸大园林的作用。
我们可以做的是通过设计园林表达一种生活方式,设计师亦不是仅仅设计作品本身,而要着力于提高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引导一种进步的生活方向。
虽然当代的园林的意义和作用与古典园林相比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毋庸置疑的是先人的设计方法和里面蕴含的思想都是值得借鉴和传承的,“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一、前言纵观中国园林的发展轨迹,从殷周苑囿、汉唐雄风、魏晋六朝、宋元明清到现代园林,已有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
它是经过绘画、工艺美术、建筑、诗词等多种艺术综合,长期相互交融渗透后发展出来的一门体系完备的艺术门类,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多姿多次,个性特征鲜明。
还特别由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成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璨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介绍中国园林的史论专著及影音资料多以华丽优美的词藻赞美古典园林的形式与意境的精妙,虽引人入胜,却较少揭示产生这种精妙的原因。
彭一刚先生撰写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这本经典著作,从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总体特征、中西方造园手法对比入手,联系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突出强调其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将自然美和人工美巧妙结合为一体的特点。
作者运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文字,精美的钢笔画,清晰直观的照片和分析图,从建筑构图及空间理论的角度对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系统而深入地进行了分析研究。
反复阅读书中各章节后,让我对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性认识。
本文结合自己本科实习时所见到的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实例,就感受较深的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要素园林造园成熟于明清时期, 其造园的规模、技术、艺术等方面都比前人有很大的提高, 成为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
而江南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在园林史上有着非凡的成就。
江南所建园林大都是城市中建造的宅园,是为地主以及文人士大夫的需要而建造的具有城市山林式的园林。
唐朝杜苟鹤的诗“君到姑苏见,人家皆枕河,姑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反映了江南水乡的面貌,所以江南园林的特点:“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情”,“高低曲折随人意,好处多从假字来”。
这也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
私家园林以明清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代表,如拙政园、寄畅园、留园、沧浪亭等,它们在创作思想上,均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主要表现手法,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在创作中居于主导地位。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在学习完了《中外园林史》这门课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源远流长,由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在我看来,如果说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并且由于各自文化传统的不同有各具不同艺术风格的话。
那么概括地讲有两种园林风格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
这两种园林风格是: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形园林;在东方,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
前者的特点是:整齐一律,均匀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强得方方整整,强调人工美。
后者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形式,同时,它又是一种精神内涵的体现。
更深入的展示了古典园林亭、水、山、石、花、木中的内涵,追求的是一种“意境的美”。
这种内涵我们很难去摸索,只能去感受和领悟,因为它深深的蕴涵在了民族文化的这片土地中。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一种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
老师从概述、传统构景艺术形式、对世界的影响和历史的发展阶段来深刻的描述了它的美。
古典园林的实质和意境实质其实的一样的,是园内和外观的统一,不论是描写山水还是乡村田园,都是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自然景物的构成规则下面我就承德避暑山庄为例来谈谈我对此的理解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苑囿和皇家寺庙群。
最大的特色是它园中有山,山中有园。
避暑山庄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吸取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综合、提高,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
避暑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形成了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分析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综合运用各种元素赋予物质空间以诗情画意,从而把人们凭感官可以感觉到的物质空间升华成为可以对人的情感起作用的意境空间。
接下来就和店铺一起来谈谈关于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欢迎阅读!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随着景观园林的专业课的陆续开课,我对景观园林的兴趣也日益浓厚,最近一些日子一直在恶补自己在景观园林方面知识的缺乏。
虽然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学科“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在美国哈佛大学由小奥姆斯特德创立,但是在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人们很早就认识到环境美化的重要性了。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在19岁时候写的诗,诗中提到的桃花源则是源自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可见,古时候人们就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意而产生了对于理想的地方——天堂的向往。
对于天堂的向往直接启发了人们创造人间天堂的意愿——造园艺术的萌生。
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反映了人们的理想、情感和憧憬。
如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便是因为苏杭地区有代表着中国园林主要特色的江南私家园林。
故我们可以给园林下一个定义——园林是人们对美好的场所的现实追求。
而中国古典园林表达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审美观,更是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内涵的综合性艺术。
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一书中是这样界定中国古典园林的,“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则是陈从周先生引自于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于《园冶》一书,它很好地概况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追求——虽然是人工建造的,但追求的却是自然天成的!如代表着皇家园林的颐和园、公共园林的杭州西湖、私家园林的余荫山房等无不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思想!小结:1.中国古典园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场所的一种追求。
2.“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
参观古典园林的感受
参观古典园林的感受
参观古典园林时,我会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氛围。
古典园林通常以自然风景为基础,融入了诗词、绘画和建筑等艺术元素,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园林中漫步,可以欣赏到精心设计的景观,如流水、假山、花木和亭台楼阁等,这些景观之间的布局和组合都显得非常和谐。
古典园林还经常借景扩大观赏面,比如通过窗口和廊檐将室内外景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让人觉得室内和室外是一体的。
同时,园林中的建筑也给人一种优雅和古朴的感觉,墙壁上的雕刻和屋顶的瓦片都展现了工匠的精细工艺。
在古典园林中漫步,我可以近距离观赏到各种植物,感受它们的生机与美丽。
园中的花花草草,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绿意,蝴蝶和蜜蜂在花丛间飞舞,给人一种和谐共生的感觉。
同时,听到鸟儿的鸣叫和风吹过树叶的声音,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古典园林中的人们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可以看到一些游人在园中漫步,与家人或朋友一起游览,交流并分享欢乐。
同时,一些园林中的文化表演和艺术展览也会吸引不少人前来观看,增添了一份生动与活力。
参观古典园林,我总能感受到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它让我感到放松和舒心。
这也让我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多么重要,我们需要珍惜自然资源,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中国古典园林心得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心得感受第一篇:中国古典园林心得感受上完《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与审美》有感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不能说对中国古典园林有了多大的造诣,只能说自己还是学有所获的。
记得在刚开始,老师就教导我们从艺术欣赏、结构构造等方面加以解剖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屋顶的形式、特点及其在园林应用中发挥的作用。
我了解到了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主要以木结构为主,其中屋顶上屋面流畅的曲线,反宇向上的翼角都是源于这种结构的灵活运用,其造型丰富多样、形态瑰丽多姿,但无论哪一种形态的屋顶都具有一种曲线美的造型,以及具备很强的排水功能,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既能做到外形美观之余还能具备超强的实用性!因为外形美观的屋顶会受到地域、时期、气候、人文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因而人们因地制宜地建造屋顶,从而发展成了适合当地自然与文化条件的园林建筑屋顶形式。
我记忆中,记得最牢固的是硬山顶和悬山顶,因为我的家乡农村的瓦房子用的就是这种结构的屋顶,这两种屋顶的结构非常相似,都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更重要的是它们都属人字形屋顶的一种,形式简单朴素,丰富多变,给人一种视觉上深动灵活,感觉这个建筑整体都是轻灵飞动的。
它们不仅仅外貌”轻盈”,建筑用料也是十分节省的,虽然节省用料,但是却一点都不会让人感到单调!在这里,我也是十分钦佩古代人民做到既能朴素但又不失平庸的赏梅水平呀!这不正正无形中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可以追求平凡但绝不能是平庸之辈。
我还记得,在一次课上,老师曾讲到过中国古典园林中叠山所使用的石头,一般是使用这三种,太湖石,黄石还有宣石。
在苏州园林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太湖石。
我还记得,在讲授这一堂课时,我隔壁的同学异常兴奋,原来他是宣城人,宣石就是产自他的家乡。
我因“宣石”还多了解了许多宣城文化呢!介绍到苏州园林的时候,老师重点讲述了私家园林——狮子林。
起初我还不知道,狮子林的情况,就误以为“狮子林”里面是有许多狮子出没的地方。
向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学习的十心得
向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学习的十心得
古木葱茏,亭台相瞩,山石嶙峋,水光滟涟,中国传统园林中无处不充满着诗情画意。
从先秦野趣昂然的苑囿,魏晋师法自然的山水园,汉唐恢弘大气的皇家宫苑,到明清登峰造极的精致私家园林,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它一直作为中国传
的最透彻的民族。
中国的先民在与大自然的长期相处中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山水观,他们为自然界的物化山水赋予灵魂。
山水与神明,与祖先,与人的精神和意志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是人们游目骋怀的空间,更成为人们抒发情感的对象。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传统园林的掇山理水不仅是构建园林空间骨架,更是在为整个园林的氛围定下基调。
唯有源于自然的景观才能让人长久品位,而不觉厌倦。
这正是山水之乐,其乐无穷。
二者自然与居住
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居住形式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Chinesewayoflife)。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大部分的亭台楼阁应该理解为有功能需求的建筑,而其他的都是主要是以山、水、及植物为主的自然元素。
园林游学感悟心得体会范文(3篇)
第1篇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园林游学活动,游览了我国著名的园林景观。
这次游学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感受到了园林艺术的魅力。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园林游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在我国园林艺术中,设计师们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使园林成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例如,苏州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其建筑风格典雅,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而杭州西湖的“苏堤春晓”,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柔美与宁静。
这些园林景观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也让我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园林游学让我领略到了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园林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山水为骨架,以植物为肌理,以建筑为点缀,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
在游学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精美的园林建筑,如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杭州西湖的“断桥残雪”等。
这些园林建筑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外,园林中的山水布局、植物配置、园路设计等,都体现了我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园林游学让我对我国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园林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
然而,在现代社会,园林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传承和发展园林文化,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次游学,我认识到,要传承和发展园林文化,首先要保护好现有的园林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园林艺术;其次,要创新园林设计理念,将现代元素融入园林建设中,使园林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四、园林游学的启示园林游学让我受益良多,以下是我的一些启示:1. 增强环保意识。
园林游学让我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培养审美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鉴赏观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鉴赏观后感最近有幸鉴赏了中国古典园林,那感觉就像是穿越回了古代,和一群文人雅士在园子里玩起了捉迷藏,但这个捉迷藏的场地可真是美到让人咋舌。
一走进古典园林,就像走进了一幅立体的山水画。
那些亭台楼阁,就像是从画里直接搬出来的一样。
亭子的角弯弯翘起,像是鸟儿欲飞的翅膀,又像是古代女子翘起的兰花指,优雅得很。
楼阁呢,层层叠叠的,站在楼阁上往外看,园林的景色尽收眼底,感觉自己都成了园子里的主人,有种指点江山的错觉,虽然这江山也就是眼前这一片园子,但那种豪迈感还是油然而生的。
再说那园林里的水,简直是神来之笔。
水是活的,清澈见底,还能看到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的样子让人特别羡慕。
水面上偶尔会有几片荷叶或者莲花,夏天的时候,莲花盛开,粉粉嫩嫩的,和周围的绿树、古建筑搭配在一起,就像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调出了最美的色彩。
沿着水边还有蜿蜒的小路,那小路的石头铺得很有讲究,歪歪扭扭的,但走在上面却有一种别样的趣味,就像在走人生的弯路,虽然曲曲折折,却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还有那些假山,这可真是园林里的“大玩具”。
假山的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猴子,有的像老人,还有的像仙女。
感觉园林的建造者就是大自然的雕塑家,把一块块石头变成了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品。
穿梭在假山之间,就像在走迷宫一样,一会儿这个洞,一会儿那个缝的,特别好玩。
有时候走着走着突然就到了一个小亭子或者一片小竹林,就像是发现了隐藏的宝藏,惊喜得不得了。
古典园林里的植物也是多种多样。
竹子是必不可少的,修长挺拔,风一吹,沙沙作响,就像一群文人在吟诗作画,特别有文化氛围。
还有梅花,冬天的时候,别的花都谢了,它却傲雪凌霜地开着,那股子坚韧劲儿让人佩服。
这些植物可不是随随便便种的,它们相互搭配,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
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金叶满地,冬天银装素裹,每个季节都像在给游客展示不同风格的时装秀。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仅是一个园子,更像是一个文化的大容器。
最新对园林的心得体会
最新对园林的心得体会最新对园林的心得体会1园林是人类与自然相互融合的美妙之地,而通过对园林的考察,我深刻感受到了园林艺术的魅力。
我曾参与一次园林考察活动,这使我对园林产生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园林考察心得的总结。
首先,园林考察使我明白了园林中的设计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在考察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园林,例如苏州园林、扬州园林等。
这些园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设计吸引了我。
这些园林设计之中蕴含着高深的文化内涵,深层次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苏州园林中的假山、小桥流水等景观元素,都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
通过考察,我对这些景观元素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意识到园林设计背后的文化传承。
其次,园林考察让我领略到了园林艺术的'变幻多样性。
园林艺术是一个历史悠久且不断变革的艺术门类。
通过考察,我发现不同地区的园林艺术有着明显的区别。
以扬州园林和苏州园林为例,两者的风格截然不同。
扬州园林以其宽敞明亮的空间和广泛的景观元素而著名,而苏州园林则以层次分明的景观和曲径通幽的布局赢得了赞誉。
这表明园林艺术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其灵感源自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
除此之外,园林考察使我认识到了园林的生态价值。
园林不仅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一种保护自然、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通过参观一些生态园林,例如湿地公园和植物园,我了解到园林的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息息相关。
园林通过绿植的种植和生态系统的构建,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态平衡,提供给人们一个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空间。
这让我意识到园林不仅仅是人们日常休闲的场所,更是保护自然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
最后,园林考察让我明白了园林的传承与发展。
虽然园林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但其传承与发展并未停止。
在考察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新建的园林,这些园林融合了现代设计理念和传统元素,形成了全新的风格。
通过与设计师的交流,我了解到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借鉴了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并结合当代社会的需求创造出独特的园林风格。
园林审美心得
园林审美心得园林审美心得篇1园林审美心得:探寻自然与艺术的和谐之美背景介绍: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现了人类对于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中国园林作为东方园林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旨在探讨中国园林的审美特征和心得体会,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典艺术形式。
创作风格:中国园林的创作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山水,以真山真水为基础,通过提炼和加工,形成具有典型性的园林景观;2)建筑布局,注重空间层次的安排,以虚实对比、藏露互换等方式营造出深邃的意境;3)植物配置,以松、竹、梅等常绿植物为主,辅以花卉和果树,形成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4)人文元素,如石、桥、船、车等,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表达特定的文化内涵。
深入分析:中国园林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意境美、对比美、细节美和哲理美。
意境美是通过诗情画意的手段,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融为一体,营造出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对比美则通过虚实、藏露、古今、雅俗等对比,突出园林景观的特色和韵味;细节美则体现在精美的园林小品、工艺品等,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精致和细腻;哲理美则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表达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独特理解。
对比与参照:与其他国家的园林艺术相比,中国园林的审美特征更加鲜明。
例如,日本园林追求简洁、宁静和自然,而意大利园林则更注重建筑和园艺的结合,以及几何图案和自然景观的对比。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自然和艺术的看法和追求。
个人观点:个人认为,中国园林的审美精髓在于意境和细节。
园林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和情感,使人们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深刻的生活哲理。
此外,中国园林的细节处理也十分到位,无论是精致的雕刻、华丽的建筑还是寓意深远的景观小品,都展现出中国文化独特的美感和智慧。
结论与评分:总的来说,中国园林是一门集自然、艺术、人文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中国古典园林与植物文化讲座心得感悟
中国古典园林与植物文化讲座心得感悟
中国古典园林与植物文化讲座,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在听完讲座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和植物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意识到我们需要更多地去了解、学习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在规划、造景、园林建筑和园林雕塑等方面都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匠心独运。
在中式园林中,不仅有江南水乡式的园林,还有汉唐式的园林、明清式的园林等等,各具特色,每个都兼具观赏性、实用性和文化内涵,堪称艺术的杰作。
其次,中国植物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仅重视景致的搭配,更注重植物的选择。
通过选取各种不同的花卉、观叶、名苑等,不仅使园林更加美观,也让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自然之美。
同时,这些植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比如菊花象征高洁和清高,梅花象征坚强和不屈不挠等等。
最后,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和植物文化。
通过更好地认识这些文化遗产,可以更好地体现我们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同时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使之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和植物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以更加自觉的态度认真学习、了解和传承,并让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完《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与审美》有感
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不能说对中国古典园林有了多大的造诣,只能说自己还是学有所获的。
记得在刚开始,老师就教导我们从艺术欣赏、结构构造等方面加以解剖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屋顶的形式、特点及其在园林应用中发挥的作用。
我了解到了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主要以木结构为主,其中屋顶上屋面流畅的曲线,反宇向上的翼角都是源于这种结构的灵活运用,其造型丰富多样、形态瑰丽多姿,但无论哪一种形态的屋顶都具有一种曲线美的造型,以及具备很强的排水功能,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既能做到外形美观之余还能具备超强的实用性!因为外形美观的屋顶会受到地域、时期、气候、人文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因而人们因地制宜地建造屋顶,从而发展成了适合当地自然与文化条件的园林建筑屋顶形式。
我记忆中,记得最牢固的是硬山顶和悬山顶,因为我的家乡农村的瓦房子用的就是这种结构的屋顶,这两种屋顶的结构非常相似,都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更重要的是它们都属人字形屋顶的一种,形式简单朴素,丰富多变,给人一种视觉上深动灵活,感觉这个建筑整体都是轻灵飞动的。
它们不仅仅外貌”轻盈”,建筑用料也是十分节省的,虽然节省用料,但是却一点都不会让人感到单调!在这里,我也是十分钦佩古代人民做到既能朴素但又不失平庸的赏梅水平呀!这不正正无形中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可以追求平凡但绝不能是平庸之辈。
我还记得,在一次课上,老师曾讲到过中国古典园林中叠山所使
用的石头,一般是使用这三种,太湖石,黄石还有宣石。
在苏州园林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太湖石。
我还记得,在讲授这一堂课时,我隔壁的同学异常兴奋,原来他是宣城人,宣石就是产自他的家乡。
我因“宣石”还多了解了许多宣城文化呢!介绍到苏州园林的时候,老师重点讲述了私家园林——狮子林。
起初我还不知道,狮子林的情况,就误以为“狮子林”里面是有许多狮子出没的地方。
现在想想真的是自己见识少,孤陋寡闻。
“狮子林”一名,源于自然形成的镇园之宝狮子石,原来狮子林指的是石头呀!这狮子石,十分不一般。
老师还给我们播放了一段专门讲述狮子林的视频,视频中带领我们认识和“游玩”了一遍狮子林。
原来狮子林并非是林,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还没了解和“游玩”了狮子林之前,从没想到过它居然存在在快速发展的苏州城市里。
在“游玩”中,我真的十分欣赏园林主人的高雅情趣,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自由舒畅。
印象中,那屋子里的美丽精致的建筑及家具,我认为才是观光的重点。
古典的花纹,深色的木纹,美丽的装饰画,总让游人产生美妙的遐想:要是我能住在这里多好啊!“游览”完狮子林,令我想起了我高一暑假去的苏州“定园”。
定园原为明代刘伯温的私宅,现今的定园是在遗址上重建的,不是古迹。
此园临近水乡乌镇,故所以又多了一分水乡情调,富含着江南韵味。
走进了园内,茶花、柳树、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一幅天然水墨画随即映入眼帘,体现天人合一的汉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
除了认识了这些外,对于苏州园林我还是十分印象深刻的,曲径
通幽的长廊,老师还给了几幅关于亭子的图片让我们为亭子取名。
我还自告奋勇的举手,为其中一个亭子取名羞春亭,哈哈。
这些都是我上完中国古典园林收获到的种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