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中地哲学内涵探析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内涵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内涵

现代园艺2014年第12期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内涵方娟婵(广东省广州市绿化公司510000)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源头阐述了古典造园的设计理论,采用自上而下、由合而分的阐述模式解释了古代造园的思想和方法,以期对我国古代的传统造园原理进行追根溯源式的详细分析、归纳,揭示传统造园的文化内涵和造园手法,丰富我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手法,并试图给现代景观设计以启迪和借鉴作用。

古典园林;哲学观;体现1.2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思想在古代人居环境的营造上往往表现为“因天时、就地利”,肯定自然,顺应自然。

鼓励人们寻找恰当的形式和姿态,与自然融为一体。

一部中国建筑史,大至城市,小到建筑单体,无不如此顺应自然,融入自然。

[2]《管子·乘马》讲到:“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低毋近水而堤防省”。

[3]同样,天人合一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并成为传统园林重要的创造原则。

《园冶·相地》指出:“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

[4]以天然之趣为最高追求,在营造过程中努力构造天然之趣。

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促成了中国传统园林“因借自然”、“师法自然”的营造原则,竭力营造人与自然的融合。

2古代造园与哲学内涵的体现在古代朴素哲学观、宇宙观和审美观的影响下,古人使用一种与今人不同的设计方法进行园林营造。

在古人的营造原则里,空间的各种构成元素被均等对待,空间景观设计没有建筑山水花草树木的先后主次之分,它们都是构成空间景观的实体元素。

此外,古人注重景观空间的整体布局,以宇宙空间为模型积极进行空间景观的营造;师法自然,把自然作为学习效仿的对象,认为自然的朴素美是最美的。

自然中蕴含着天地宇宙运行的规律,而这种规律是人本身的运行规律,并以融入自然为最高追求。

同时,在设计中又注重“相地”和因借自然,因地制宜灵活地进行设计,空间组织有模式又有变化。

试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源流

试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源流


引 言
我 国 的 古 典 园 林 经 历 了一 个 特 殊 的从 神 化 到 人 化 的 过 程, 古 典 园 林 可 谓 是 立 体 空 间 艺 术 呈 现 给 人 们 实 实 在 在 的 实体 , 其 中不 仅 涵 盖 了各 种 艺 术 形 式 , 更 是 表 达 了一 种 物 化 的空间形式 , 直 接 反 映 了在 各 个 时代 中人 们 的 生 活 方 式 ] 。 通 过 古 典 园林 景 观 , 我 们 可 以从 中 感 受 中 国传 统 的哲 学 思 想, 感 受 其 中丰 富 的传 统 文 化 , 这 些 古 典 园 林 景 观 艺 术 不 仅 是传统文化 的承载体 , 更 表 达 了 人 们 的 传 统 审 美 意 识 。 可 以说 , 中 国 的 传 统 哲 学 思 想 在 古 典 园 林 艺 术 中起 到 了 决 定 性 的作 用 , 从 中国 哲 学 思 想 来 看 , 主 要 包 含 了儒 家 、 道家 、 佛 家三大流派 , 可 以 说 中 国古 典 园 林 艺 术 的 哲 学 源 流 也 就 是 取 自于 这 些 哲 学 思 想 。 在 现 代 化 的今 天 , 因 为 世 俗 风 气 的影 响 , 景 观 设 计 也 开 始过分地依赖物质材料 , 在 园 林 设 计 上 同古 典 园林 设 计 相 比更 缺 乏 了 一 种 韵 昧 和 内涵 。很 多设 计 者 们 对 于 影 响 着 古 典 园林 设 计 的 哲 学 源 流 并 没 有 较 为 深刻 的认 识 也 不 愿 意 过 多 地 去 了 解 。事 实 上 , 传 统 的哲 学 思 想 并 不 是 没 有 可 取 之 处, 反 而 可 以说 对 现 今 社 会 的 方 方 面 面 都 有 深 刻 的 影 响 。 对 于古 典 园 林 设 计 中的 哲 学 源 流 的探 讨 能够 帮助 设 计 者们 设 计 出更 具 有 古 典 意 境 同 时 又 符 合 现 代 品味 的 园林 艺 术 。 二、 佛 家 思 想 对 古 典 园 林艺 术 的 影 响 佛 家对 于 的 古 典 园 林 艺 术 的影 响 主 要 在 于其 天 人 合 一 的思 想 以及 在 中 国 产 生 的 分 支一 禅 宗 对 于 园 林 设 计 的 影 响 。在 古 典 园林 设 计 中 体 现 得 人 和 自然 的 和 谐 以及 求 得 心

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哲学探究

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哲学探究

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哲学探究一、前言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艺术,它与文化哲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从文化哲学的角度进行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设计意图,使设计更加具有深远意义和历史价值。

二、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哲学内涵2.1 文化意蕴每个园林景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它作为文化艺术的一个载体,承载着历史和人文精髓。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要从文化的高度出发,遵循文化传承的传统,积极吸纳和融合民间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等不同方面的元素,打造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园林景观,使其真正成为文化遗产的代表。

2.2 哲学思考园林景观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需要经过深入思考和哲学思辨。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不仅要借鉴优秀的设计经验和成果,更要有自己的创造力和思考力,运用哲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和解析,不断提高设计的理论水平和创作水平。

2.3 艺术表现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项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工作。

设计师需要通过设计手法和表现形式,将艺术的魅力和美学的内涵融入景观设计中。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需要强调审美和情感的体验,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段来加强人与自然的情感共鸣,产生真实的美感体验。

三、文化哲学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3.1 增强文化自信心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背景也影响到现代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师需要从深层次上理解文化背景和根基,增强文化自信心和人文素质,积极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设计中,要挖掘出潜在的文化意符,建立起与文化元素的对话,并将这些与现代环境相整合,使设计功能性与美学之间相辅相成。

3.2 推进文化创新通过推进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创新,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生活品味,推陈出新,寻求新的设计构思和空间表现,挖掘出新的故事,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纪念性与表现性,从而丰富和拓展文化的内涵。

3.3 做好文化维护工作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园林景观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层面均扮演着重要角色。

试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源流【论文】

试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源流【论文】

试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源流试‎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源流‎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是世界‎景观设计艺术‎中最丰富的遗‎产之一,她不‎仅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如‎:山‎水画、书法、‎建筑、雕塑、‎植物学、园艺‎学等,更重要‎的是她反映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

尽管‎传统的审美意‎识理论已经得‎到了高度评价‎,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也已广为人知‎,但这些设计‎理论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它‎的哲学根源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

本‎文试对中国…‎…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哲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是世‎界景观设计艺‎术中最丰富的‎遗产之一,她‎不仅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如:‎山水画、书法‎、建筑、雕塑‎、植物学、园‎艺学等,更重‎要的是她反映‎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

尽‎管传统的审美‎意识理论已经‎得到了高度评‎价,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也已广为人‎知,但这些设‎计理论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它的哲学根源‎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

‎本文试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哲学思想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景观设计与哲‎学观念在悠‎久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经‎历了无数次的‎分割与组合,‎形成了辽阔的‎疆域,从东南‎海岸岛屿到西‎北戈壁高原,‎冰峰雪岭、茫‎茫森林、河湾‎溪流,自然地‎理景观极为丰‎富。

大自然的‎原始风景给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创作以极‎大的启迪和灵‎感。

但中国古‎典园林是源之‎于自然,却又‎超于自然的。

‎因为,任何设‎计行为所依据‎的思想都是基‎于人类的需要‎,对于景观设‎计来说,人对‎自然所持的态‎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而人对自然所‎持的态度是属‎于世界观的范‎畴。

我们知道‎人的哲学世界‎观从根本上指‎导着人的行为‎。

为了更好地‎理解景观设计‎与哲学观念的‎关系,我们有‎必要对中国哲‎学的基本面貌‎和它对自然界‎的观念进行了‎解。

园林空间的哲学思想意境

园林空间的哲学思想意境

园林空间的哲学思想意境“境”本是一个空间概念,与审美意识的“意”相结合,便有了哲学的精神内涵。

中国园林叫“构园”,有“构”就有思想,就有意境,特定的哲学思想是空间模式形成的根源。

因此,中国园林的空间艺术是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时空意识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壶中天地、万景天全的宇宙观中国古典园林以“范山模水”为基本创作手法,追求“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自然境界,一石可代一山,盆池可代江湖。

无论是在咫尺之间“斟酌泉石”,还是在方圆数百里“筑山造海”,都力求能笼盖天地万物。

“栽来小树连盆活,缩得群峰入座春”的盆景可说是壶中天地最典型的代表。

因为“以小见大、含蕴天地”历来是中国人的精神追求。

山不在高,贵有层次;水不在深,妙手曲折。

古典园林的宇宙感并不是通过高大的尺度来体现,园林的大小是相对的,空间分隔越多,层次越丰富,感觉就越大。

古典园林将亭台楼阁与山水云月巧妙的融合,通过园中有园,园园相通,园林内外、远近、高下不同层次的映衬、汇集,使人在信步漫游中不断感受宇宙的无限丰富和空间的无限广大。

即使在狭小的天井中以寸石尺树布小景。

也能取得与山地万物的对话,正所谓“咫尺千里,回味无穷”。

2 虚实相生、时空无限的宇宙观如果说园林的建筑、河流、假山、树林等是实景,那么“影”(月影、树影、竹影⋯⋯)和“声”(风声、水声、鸟声⋯⋯)就构成园林的虚景。

中国古典园林非常注重空间的虚实变化,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界本身是有虚有实、虚实相涵的综合体;另一方面是源自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唯道集虚”观念的影响。

由此,园林空间的深远并不是空间数量的叠加,而是通过虚实互动、空灵渗透、内外相生取得气息上的融合贯通。

破实生虚,于小空间中构诗情画意是古典园林常用的手法,正如计成在《园治》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桥将这一勺之水隔出了空间的层次和深度。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追求园内空间的渗透,也十分重视园内景观与园外自然山水的联系。

传统哲学思想与古典建筑园林

传统哲学思想与古典建筑园林

传统哲学思想与古典建筑园林摘要:本文分析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与古典建筑园林的关系。

关键词:天人合一、虽为人作,宛自天开、阴阳、意念、意象、意境、境生于意外。

传统的哲学思想科学建立在对物理世界中的天地,自然社会和人的认识基础上发起来了,它形成具有东方特色的体系。

我国古典建筑园林起源于商周,到明清时已发展到顶风。

他经历了数千年的不辍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成就辉煌、风格独具的特色。

一、“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具有本体论的意义,深刻影响了整个古典建筑园林。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天地并列为三,非天地无以见生成,天地非人,无以赞化育”,即自然的演化发展,也有“天道必赖中人成”《管氏地理指蒙》的一面,而人之参赞化育,又必以同自然天道相谐调与合同一致的行为准则来规范人伦道德,则亦即“人道”,形成秩序和谐的人际关系。

才能使人以具社会性的整体存在,取得主动,在特定环境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或曰:“天道远,人道迩”《左传》但整体上,天道人道相通,最终导致从自然与社会存在中求取统一规律,把天时、地利、人和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强调天道人道相通,人与自然谐和统一即天人合一。

中国自古以来有崇尚自然,喜爱自然的传统,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齐物论》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支探求自然、亲自然、开发自然。

这样独树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得到了源远流长和波澜壮阔的发展,取得了艺术光辉灿烂的成就。

明代江苏造园家计成在《园治》中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又说:“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功。

掇石而莫知山假”,都是讲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创造和谐不一的园林形态,即体现“天人合一”哲学观念。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完整体系,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及今日依然起着潜质的作用,并渗透在哲学、美学、伦理、经济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

作为社会文化缩影的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在新时期的今天,仍然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对我国的现代造园思想提供给养。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进程我国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经有造园活动见于文献记载。

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囿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皇家园林,但主要是作为狩猎、采樵之用,其他目的还在其次。

西汉时期,汉武帝扩充上林苑至三百里,蓄养奇兽珍禽,种植名木异卉三千多种。

太液池面积十余顷,水中筑起三山,象征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除了蓄养、种植鲜活动植物以外,还雕刻金石而成大鱼、瑞龙之类的动物,景致丰富。

汉代后期,官僚、贵族、富商经营的私家园林已经出现,但并不普遍。

之后的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

山明水秀的东南地区,自然风景逐渐开发出来。

文人士大夫受到政治动乱和佛、道出世思想的影响,大都崇尚玄谈、寄情山水,游山玩水成为风尚。

唐宋以来,文人诗画更促进了园林的发展,诗情画意融人园林中,从而形成了写意山水园。

除了着力布置宅第中的庭院以外,还构筑供游憩、修养、读书著述之用的山庄别墅,独具匠心。

明清时期,画家参与造园活动,画常成为造园的蓝本,诗文则近似造景的设想,这使中国的园林艺术有深刻的美学内涵,从而形成了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园林。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典造园艺术的影响园林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深厚的文化思想指引人的活动,对园林空间构造和意境创造产生影响。

1 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以积极的入世态度,关心社会及个人道德修养,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等级秩序。

这种思想体系恰好迎合了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兴国安邦的愿望,中国的皇家园林不论从外在规划布局还是内在思想上无不渗透着浓厚的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美学与哲学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美学与哲学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美学与哲学在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

这些古老而典雅的园林不仅仅是为美化环境而存在,更是一种融合了美学与哲学的独特艺术形式。

通过对空间、构造、布局和景观的精心设计,中国古代园林创造了独特的美感,并展示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一、空间的构造中国古代园林的美学体现在其独特的空间构造上。

园林往往被分为前、中、后三个主要空间,每个空间都有独特的功能和意义。

前院通常是入口,被用来引人入胜;中院通常是主要空间,用来供人休息和娱乐;后院则是私人空间,用来闲适地度过。

与此同时,园林还注重对空间的层次感和变化的处理。

通过巧妙地设置回廊、廊桥、斜桥等构造,园林创造了层层叠进的景观。

这种层次感不仅使整个空间显得更加开阔、立体,也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二、构造的精细中国古代园林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其极致的精细构造。

园林中的景观通常由各种元素组成,如水景、山石、建筑和植物等。

这些元素不仅仅是单纯的装饰,而是通过精细的构造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思考。

水景是古代园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被视为园林的灵魂。

通过巧妙地利用自然水流,园林中的水景常常可以形成错落有致的水系和小湖泊。

这些水景不仅仅是美丽的景观,也带来了流动和变化的生命力。

山石在中国古代园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精心摆放和雕刻,山石成为了园林的核心和焦点。

园林中的山石通常代表着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永恒。

风水学说也给予了山石特殊的意义,认为山石可以带来好运和吉祥。

建筑是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另一个重要元素。

园林中的建筑往往是精心设计的亭台楼阁,有时还包括一些室内空间。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为人提供休息和娱乐的场所,更是为人提供了与自然亲近的机会。

三、布局的精心安排中国古代园林的布局是经过精心安排的。

布局既要考虑整体的美感,又要考虑每个细节的协调。

园林中的各个部分要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通常,园林中的布局采用了对称与不对称相结合的方式。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在园林观中的反映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在园林观中的反映

16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19响深刻。

印度的“本心论”是中国禅宗发展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又通过直觉观察、沉思冥想、瞬间觉悟的思想过程和构架,以期达到“梵我合一”、“物我交融”的境界。

1、梵我合一佛教发展到禅宗,倡导“梵我合一”之说,认为主体与客体本来是不可分割的。

神学家们将“梵”作为世界的本源。

他们认为,“梵”是不具有任何形式的,是不能用逻辑语言来阐述的。

之所以倡导“梵我合一”是认为外在的世界本源和内在的人的灵魂其实应该是统一的。

禅宗追求的“梵我合一”、“心物交融”的境界,在我国园林的发展中主要体现在:我国古代造园家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则,创作手法由写实转到写意,由追求形似升华到追求神似,并力求在创作之前达到“胸有丘壑”、“意在笔先”之境;在情感的营造上则注重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注重内在的主观情感在外在的客观景物中的表现。

2、言不尽意佛学者们崇尚“象外有象,景外有景”的精神世界,有限的空间并不是佛教哲学所追求的,相反的他们更加注重精神世界的表达。

这就要求佛学者们以自己的主观感受为主,不用遵循所谓的逻辑和推理,完全依靠自己的内心世界,依靠自己的直觉去产生感悟,产生“意”的表达。

这种通过内心写照、直觉体验而产生顿悟的思维方式,在园林创作中,则表现为更注重“意”的表达,追求主观情感在客观景物中表现的自由、无拘束的状态。

以“意”求“意”的创作方式反映在园林观上,就是在园林要素的选择上追求少而精,以少胜多,以质胜文;在造园方式上则追求神似而不是形似,力求做到有法无式,形散神不散;在意境的表达上则不满足于直观感受体验,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二、儒道佛哲学思想所反映园林观的共通之处儒、道、佛三家哲学思想对大自然的看法,即自然观,反映在我国古典园林的建设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哲学观反映到我国园林建设中的共通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对大自然保持着崇高的敬意,中国古典园林就是随着人们对自然的认识逐渐生成、发展乃至成熟。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哲学思维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哲学思维

使 体 体验 ,并 用哲学来 阐释 。以老庄 为代表 艺 术 中 来 , 中 国 园林 一 开 始 就 在 自然 的艺术 方式 , 现 了 中国医 的 道 家 ,把 “ ” 作 为 ” 人 关 系 ” 的 空 灵的 世界里 ,谋 求获 得精 神 的解脱 、 天 天 中心 提 出 “ 法 地 . 法 天 。 法 道 人 地 天
学 思 想 ,是 形 成 和 决 定 园 林 风 貌 的 关 键 ,
是 园林 设计 营造 的 灵魂 。


5 4—— 环境 艺术
了中国古代 园林 的基本 格局 , 促使 了 中
在 “ 法 自然 一 思 想 的 指 导 下 . 道 这
由此 进 入 “ 和 ” “ 乐 ” 天 、 常 中 国 的 园 林 艺 术 有 两
艺 术思维 。
自然与人 契合 无问 的一 种精 神状态 , 并 规 整 成 行 的树 木 没 有 花 土
环 境 艺术 一
5— — 5
的草 坪 . 木 花 卉 的 种 植 依 照 大 自 然 原 作 者 把 自 己 的 审 美 理 想 . 情 于 山 水 亭 篮厅 、花厅 等 它们都 与周 围环境相 融 树 寄 始 植 被 的分 布 方 式 ,三 五 成 丛 自 由 散 台 之 中 把 对 大 自 然 的 向 往 、憧 憬 和 渴 合 。园 中 的 四面 厅 ,往 往 四 面 有 廊 .四 聚 , 池或 山石野 趣横 生 , 色苍 润 。 水 景 在 望 回 归 的 情 思 , 就 是 使 人 更 加 自 然 化 周设 有落 地长 窗 .山水景 观扑 进厅 内 . 也 园 林 设 计 建 造 上 ,完 全 是 树 无 行 次 、石 的 美 好 愿 望 进 行 了 婉 转 抽 象 的 表 达 。 窗 框 都 成 了 一 个 个 取 景 框 :鸳 鸯 厅 形 式

浅析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美学思想、生态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浅析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美学思想、生态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浅析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美学思想、生态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浅析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美学思想、生态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摘要:中国传统古典园林有着独特的形貌上的特征,是东方园林的代表。

形成在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这种特征一定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以及生态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以及生态思想与中国古典园林关系的分析,总结出其影响体现的方方面面!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哲学美学生态影响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明发展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断层的文明古国。

而其哲学的思想也是可以追溯到古老文明发展时代。

而经过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哲学思想。

而中国传统哲学必然要从道家哲学和儒家哲学谈起。

1.中国传统哲学中“人天同源,和谐一致”的自然观“人天同源,和谐一致”的概念也就是说人语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可以解释为“人天相通”、“天人一体”、“人天同源”等。

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家学说又提出“天人一体”论,它主张顺应天道的发展,像自然山水之美靠拢,重视生态的保护以及自然与人的协调发展,它的哲学思想带有非常浓重的自然主义,生态主义的色彩。

它提倡要顺应自然和人的发展,顺应本性,不违背它的自然发展,一切要顺其自然。

而庄子从道家的自然主义哲学出发,把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看着是真美、纯美,而一切的美,都被认为是对自然美的破坏,而这种“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1]的审美观,知道人们从自然的高度去理解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出资自然,天地之间唯有协调发展才为至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到,道法自然”[2]儒家的学说则道家“天人一体”的力量并提出了人语天地万物本来就是生命的整体,血脉相连,宇宙是一个大家庭,天地都是人类的父母,而人类的最高理想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双重和谐。

2.中国传统哲学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从道家和儒家的学说上来说,他们都把天人观看成事整体性的大的生命观,把“自然看出是一个和人类密不可分的超级生命体,人类是自然万物中最灵秀、最尊贵者,其贵在于善思能辨,能意识到自身的价值。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铺地的哲学渊源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铺地的哲学渊源
NO V. 2 01 4
浅析 中国古典 园林铺 地 的哲 学渊源
李 娜
( 闽 南师 范大学 生物 与科 学技 术 学 院 ,福 建 漳州 3 6 3 0 0 0 ) 摘 要 :中国古典 园林 , 由 于空间的 限制 , 比较 注重 细部 的设计 , 其丰 富 的铺 地纹 样呈现 出独 具个 性的 艺术特 色。中 国传统 哲 学思想 对 于古典 园林铺地 艺术的 生成起 到 了决定性 作 用 , 如今 欣 赏古典 园林铺 地不
第3 5卷 第 1 1期
2 0 1 4年 1 1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 S c i )
Vo 1 . 3 5No . 1 1
治阶级用来治国安邦的哲理 , 也是庶民奉为伦理道 德的金科玉律 , 士大夫阶层对此更是顶礼膜拜 。
( 一) 仁 学思 想
仁学 思想 作 为儒 家思 想 的核 心 和精 华 ,几 千 年 来影 响和 建构 了 中华 民族 的精 神 主 脉 。孔 子 提
倡 的“ 仁” 强调个人 内心 的修养 , 要求人们通过 自 己的努力 , 完善心性 , 然后 惠及他人 。孔子还将人 的 自我修 养 与 自然 比德 ,认 为花 品和人 品都 具 有 同值性 。孔子曾说 : “ 岁寒 , 然后知松柏之凋也 。” 这种“ 君 子 比德 ” 的思 想 从人 的伦理 道 德 观点 去 看 自然现象 ,把 自然现象看作是人 的某种精神 品质 的对 应物 。 因 为松 柏 岁寒 而 不凋 , 后 人 就 把 它们 比 德 于君子 、 丈夫 、 英雄, 寓 以正直长青之意 , 祟高 景仰之情。 在古典园林 中经常会看到梅花和莲花等铺地 图案 , 因为 梅花枝 干孤 高挺 秀 , 严寒 中 , 梅 开百 花之 先, 凌寒 留香 给人 以立 志奋发 的激 励 。 园主人 以此 比喻 自身处 境恶 劣而 坚贞不 屈 的清高 志趣 。 在 栽有 梅 花 的庭 院 , 用破 方 砖磨 斗成 冰裂 纹 地 面 , 老梅 似

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与哲学思想

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与哲学思想

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与哲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出了中国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理解。

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和哲学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的追求。

本文将探讨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和哲学思想,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广纳天下之景,创造奇妙之境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之一是“广纳天下之景,创造奇妙之境”。

这一理念来源于中国的自然观念和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人认为自然是善意的,并相信通过人类的努力,可以创造出更加美好的自然景观。

因此,在园林艺术中,设计师们更注重选择景观元素,如山水、花草树木、水池等,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令人陶醉的境界。

二、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与哲学思想之二是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中国人秉持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因此,在园林艺术中,设计师们注重营造一种能够令人心灵宁静的环境。

他们利用山水、花草、树木等自然元素,以及亭台楼阁、廊道走廊等人工构筑物,创造出一种和谐、平衡的景观,使人在其中感受到与自然一体的美妙体验。

三、融合人文与自然,展现审美品味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与哲学思想之三是融合人文与自然,展现审美品味。

中国人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认为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可以相互融合,共同展现独特的美感。

在园林艺术中,设计师们会将古建筑、人文雕塑、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元素融入自然景观之中,创造出一种既具备人文气息又与自然相融合的艺术境界。

这种融合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审美品味的追求,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体现变化与流动的美学观念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与哲学思想之四是体现变化与流动的美学观念。

中国人相信宇宙万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万物皆有生命。

因此,在园林艺术中,设计师们注重利用水的流动、树木的变化以及季节的变迁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园林中的池塘、溪流和瀑布等水景,以及枯木、腊梅等四季景观的变化,呈现出一种瞬息万变、生机勃勃的景观,使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变化的美。

中国园林的哲学思想

中国园林的哲学思想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合的、具有诗情画意的、供人颐养和游览的综合艺术品。

世界有三大园林系统(中国、西亚、希腊),美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

中国园林以博大精深的艺术称誉于世界,她不仅涉及建筑、生物、文学等学科知识,还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传统的自然主义、玄学、宗教等哲学观念渗透到园林建设中,而以自然观和统一多样观最为突出,使园林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一崇尚自然园林艺术在于最佳运用自然因素,创建人类生活境域。

崇尚自然是东方哲学的显著特征。

园林虽是人为,宛自天开,多方胜景,咫尺山林,体现了东方的自然哲学。

选园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模山范水,取材于自然,刻意缩小真实的自然,紧扣自然,追求自然之本源。

园林与自然和谐,有分有合,浪漫不失天质,心境与自然之境相通,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有机统一。

如:秦阿房宫仿银河景观,形成众星拱月之气势;五岳锦绣、桂林山水可浓缩于一园。

纵观中国园林发展沿革,不难发现:先秦园林以朴素为特征,如周代的灵囿。

秦、汉的园林以宏大的规模为特征,如秦代的阿房宫、汉代的上林苑。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园林以崇尚自然为特征。

从南朝谢灵运的《山居赋》、唐代柳宗元的《柳州东亭记》、宋代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明代王世桢的《游金陵诸园记》可见一斑。

从晋代开始,造园艺术由粗略地模仿山水转变到用写实的手法再现山水,山水、植物、建筑溶于一体。

晋代石崇在洛阳建的金谷园、隋代杨广建的西苑、唐代王维建的辋川别业,都追求野致。

中国的寺庙走出了喧闹的市区(西方的寺庙热中于在城内发展),到大自然中追求自然景观与宗教人文景观的融合。

杭州西湖边的灵隐寺、江西庐山的东林寺、南京钟山的栖霞寺都点缀在青山、碧水之中。

禅房在山野,有利于出家人修炼悟道、出神入化宅居式的园林不尚雕饰,以朴实为美,大多因地制宜。

清代袁枚坚持这一建园思想。

他在《随园记》讲述随园的建造过程:“随其高而置江楼,随其下而置溪亭,……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

传统园林艺术中的哲学美学探究的开题报告

传统园林艺术中的哲学美学探究的开题报告

传统园林艺术中的哲学美学探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传统园林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中国古代园林不仅仅是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学创造,更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并且在其中蕴含了深厚的哲学思想,折射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园林文化也逐渐被淡化,传统园林艺术的哲学思想也逐渐被忽视和遗忘。

因此,对传统园林艺术中的哲学美学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研究,不仅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更有助于拓展当代园林文化的发展空间和思路。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对传统园林艺术中的哲学美学进行探究和研究,深入剖析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重在探究其哲学思想内涵和美学价值,并对其对现代园林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的影响进行思考和探讨。

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主要介绍传统园林艺术的历史底蕴、发展和基本特点,为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传统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思想奠定基础;2. 传统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思想内涵:主要侧重于分析传统园林艺术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探讨其哲学思想的来源、内容和影响,并从中归纳出其哲学思想的专门性;3. 传统园林艺术中的美学价值:主要从美学角度出发,分析传统园林艺术中的美学价值,对其产生的美学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解释其美学价值的特点和独特性;4. 传统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文化的影响和启示:主要从现代园林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角度出发,探讨传统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思想对现代园林文化的影响和启示,以期为现代园林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等方法,重在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抽样分析和探讨,实地考察和调研,以此深入理解传统园林艺术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美学价值,进而探究其对现代园林文化的影响和启示。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传统园林艺术中的哲学美学,可以为现代园林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国园林与哲学的联系

中国园林与哲学的联系

中国园林与哲学的联系
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中国园林体现了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哲学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中国园林中,人们通过营造自然环境,将自然元素融入到园林中,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其次,中国园林体现了中国哲学中的“阴阳调和”思想。

中国哲学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相互对立的力量构成的,阴阳调和是宇宙万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在中国园林中,人们通过营造山水、植物等元素,达到阴阳调和的效果。

最后,中国园林体现了中国哲学中的“意境”思想。

中国哲学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境,即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

在中国园林中,人们通过营造景观、布置建筑等手段,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使人们在欣赏园林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

中国园林与中国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阴阳调和、意境等思想。

故宫的庭院设计古代建筑中的空间哲学

故宫的庭院设计古代建筑中的空间哲学

故宫的庭院设计古代建筑中的空间哲学故宫,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宫殿建筑之一,以其宏伟壮丽的规模和精密细腻的庭院设计而闻名于世。

故宫的庭院设计体现了古代建筑中的空间哲学,将空间与时间、人与自然相融合,体现了中国古代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观念。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故宫庭院设计中蕴含的空间哲学。

一、天地合一,古人心境的体现故宫的庭院设计以“天人合一”的理念为核心,融入了古代中国人的哲学思考。

古人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故宫的庭院布局将自然景观与建筑相结合,通过杰出的景观和布局手法,呈现了天地、山水与人类活动的和谐统一。

庭院内的宫殿、草坪、花坛等元素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平和与自然的融合。

二、动静结合,空间层次的构建故宫庭院的设计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原则,通过设置廊道、偏房和庭院等空间,形成层次丰富的景观。

庭院的大面积空旷与错落有致的建筑相结合,将宫殿与庭院视为一个整体,营造出动态与静态交融的空间氛围。

这种空间布局不仅增加了庭院的趣味性和视觉效果,也使人们在其中游览时能够感受到层次分明、不同区域间流转的美感。

三、自然与人工的和谐共生在故宫的庭院设计中,自然元素与人工建筑的相互关系被充分考虑和利用。

庭院内的花草树木、假山水池等自然景观与建筑物相得益彰。

同时,宫殿建筑的布局和屋顶的造型也与四季变化和自然元素相契合,使整个庭院空间与自然环境相呼应。

故宫庭院的设计维护了中国古代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哲学观念,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尊重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故宫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庭院设计中体现了对历史与文化的尊重与保护。

庭院中的古老建筑、雕塑、壁画等文化遗产都得到了恢复和保护,使游客能够感受到古代的文化魅力。

故宫庭院设计的每一处细节都凝聚了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努力,使整个庭院空间呈现出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总结起来,故宫的庭院设计蕴含了古代建筑中的空间哲学,通过天人合一、动静结合、自然与人工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保护等方面的体现,展示了中华传统空间哲学的独特魅力。

传统哲学思维在园林中的体现

传统哲学思维在园林中的体现

传统哲学思维在园林中的体现传统哲学思维在园林中的体现一、引言传统哲学思维在园林中的体现是一个深邃而复杂的主题,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园林艺术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生命和人生观的理解和追求。

在本文中,我将通过深度和广度的分析,试图探讨传统哲学思维在园林中的具体体现,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传统哲学思维在园林中的深度体现1. 理念和观念的体现传统哲学思维在园林中的深度体现首先表现在园林建筑的理念和观念上。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自然之美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在园林建筑中,体现了"山水如画"的理念,强调对山水景色的体贴和包容,体现了儒家、道家、佛家等不同哲学流派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和诠释。

园林中的假山、湖泊、建筑布局等都是对传统哲学思想的深度体现,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命的热爱。

2. 内在意境的营造传统哲学思维在园林中的深度体现还表现在园林景观的内在意境营造上。

中国园林追求"小品大雅",注重通过对花木、建筑、水景等元素的精心布置,营造出意境深远、内涵丰富的园林景观。

这种意境的营造包含了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无为而治、佛家的空灵寂静等哲学思想,通过自然景观的塑造和人文景观的营造,体现了"虚静之美"和"虚无缥缈"的哲学内涵。

3. 对自然的敬畏与包容传统哲学思维在园林中的深度体现还体现在对自然的敬畏与包容上。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天人合一,尊崇自然规律,注重人与自然的融合。

园林中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包容,以及对自然美的追求和赞美。

园林中的各种植物、山石、水景等元素,都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尊敬,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三、传统哲学思维在园林中的广度体现1. 文化内涵的传承传统哲学思维在园林中的广度体现表现在对文化内涵的传承上。

古代园林建筑的设计哲学与意义

古代园林建筑的设计哲学与意义

古代园林建筑的设计哲学与意义古代园林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凝结了人们对自然和人文的独特理解。

它不仅仅是一种空间布局,更是一种设计哲学的体现。

园林建筑的设计注重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通过精心构思和巧妙布局,创造出令人愉悦的环境,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与启迪。

在古代园林建筑中,自然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要素。

园林建筑力求模拟自然景观,创造出仿佛进入一个迷人世界的感觉。

它通过独特的构建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如山水、湖泊、花园、小桥流水等。

这些景观被巧妙地布置在园林的各个角落,以呈现自然的美丽和变幻。

同时,园林建筑采用了很多与自然相呼应的元素和手法,如仿山石、水池、树木等,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自然的和谐和平静。

园林建筑中的自然景观不仅仅是人工构造的美景,更是一种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在古代园林建筑中,人文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

园林建筑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风景,更是一个文化的载体。

园林建筑通过布局、造型、装饰等方面的设计表达了人们对于社会、历史、文化的理解。

园林建筑中的建筑物、雕塑、碑刻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同时,园林建筑中的空间布局和路径设置,也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思考和关注。

从整体布局到细节设计,园林建筑都充满了人文的力量和智慧。

古代园林建筑的设计哲学与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空间布局上,也体现在人们的乐感与审美情趣上。

园林建筑通过各种设计手法,如色彩、材质、形状等,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美学原则,引领人们进入一个美的境界,给人们带来愉悦和享受。

园林建筑中的景观和建筑物往往以美丽和梦幻的方式出现,给人以美的体验和想象的空间。

同时,园林建筑的设计也注重细节和整体的搭配,使整个空间呈现出和谐、丰富、富有层次感的美感。

总而言之,古代园林建筑的设计哲学与意义体现在对自然和人文的细致观察、思考和表达上。

它通过自然景观和人文元素的巧妙结合,创造出一个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平静、和谐和美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涵探析前言:本文针对当前国园林建设普遍选用国外的园林构建理念,而忽视了我国传统的园林理念尤其是哲学涵的深层次挖掘的现状,着重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涵及其对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期为我国园林建设更好地体现出中国特色提供一些建议与看法。

园林,是人类出于对大自然的向往而创造的一种富有自然情趣而又可供人游玩、观赏的自然环境,是一种为人们提供审美享受的方式,而纵观浪漫园林史,中国古典园林无疑是代表了东方园林的最高成就,其中所蕴涵之艺术博大精深,是世界景观设计艺术中最丰富的遗产之一,充分展现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在园林中的广泛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园林体系,相比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主要体现在: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诗画的情趣;4、意境深远。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景观丰富多彩,从东南海岸岛屿到西北戈壁高原,冰峰雪岭、茫茫森林、河湾溪流,这些大自然的原始风景给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创作以极大的启迪和灵感。

但中国古典园林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

因为人类具有十分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对自然界的任何一次改造活动都是基于人类自身的需要而做出的。

就园林设计来说,人的因素尤其是人对自然所持的态度极大地影响其建设效果,而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态度是属于哲学世界畴的,由此可见,哲学对园林设计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古往今来,中国的许多古典园林都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比如拙政园、网师园、退思园等。

因而,正确认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我们灿烂的华夏文明充分体现于园林之中,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园林就显得意义重大。

1儒家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以“儒”“道”两家为主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重“礼、乐”,以“仁”为其崇高境界,始终坚持积极“入世”的人生观,而这种人生观体现在艺术上就显得非常严谨、浑厚而有次序感,勇于实践而又充满理性。

充分体现了实用主义精神,通常称之为行为论理学。

儒家思想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城的空间次序)、房屋设计(四合院)、甚至室设计(紫禁城的室设计),而对于皇家园林中的寺庙和处理政务的建筑,如太液池、万寿山、龙王庙、琼华岛、凤凰墩等园林中的部分建筑,虽然从园林自身而言是自然的、布局自由的、非严格空间序列的,但是也有一定的影响。

受儒家思想影响最深的,应该要数文士园林了。

所谓文士园林,是指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住宅、别墅的延伸,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充分展现了文士的所思所想,成为了文士寄托情思的理想场所。

文士园林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发展与隋唐,成熟于明清,它不仅在美学方面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最好体现。

在中国历史上,信奉儒家的文人、士大夫大多数是理想主义者,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政治家,他们虽然饱读诗书,但思想上却深深的印刻着儒家的君臣观念,宏伟远大的政治抱负被统治者看成是荒唐滑稽的幻想。

这些文人、士大夫的仕途往往比较坎坷,最终不得不辞官归隐。

但是,他们并不是就此避世隐居,而是仍然希望重回朝廷以实现其政治理想,因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并不是真正的隐士,隐居是他们无奈的一种表现,为了抒发这种感情,他们往往寄情于物。

从而造就了许多著名的文士园林。

下面仅举几例进行说明:拙政园,园主王献臣乃明弘治进士,受东厂诬陷罢官失意回乡,请文征明设计建造此园,借《闲居赋》句意“孝乎为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网师园,清乾隆光禄寺少卿宋宗元从官场“倦游归来”修建而成,借故址万卷堂“渔隐”之名,自比渔人,以“网师”命之,表示自己只适合做江河渔翁。

退思园,“退思”语出《左传·鲁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进忠,退思补过。

”这些官场失意的文人、士大夫,在城市中建设文士园林,自比上古隐逸圣贤。

一方面借题寓意超凡出世,另一方面在园林景观中增添了特殊的涵,因为园林寄托了他们强烈的社会情感,这种对社会依赖的感情导致了园林的建造设计不只是景观设计,还蕴涵着深厚的社会意义。

古典园林的建造是建立在儒家治世哲学之上的,儒家思想为园林设计行为提供了一个完全理性的理论基础。

儒家思想对园林最根本的影响在于营造一个“世俗的气氛”。

而对中国园林设计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莫过于道家思想。

2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老子在《道德经》中写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庄子也提出了“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思想。

老庄哲学对于士大夫阶层的影响非常深刻,促使许多文人墨客避凡尘、脱世俗、崇尚自然、遨游名山大川以寄情于山水。

在古典园林的创作中,始终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基本原则。

所谓“外师造化”,即以自然山水作为创造的楷模;而“中得心源”,则是指经过艺术加工使自然景观得到升华,而不是刻板的照搬照抄自然山水,这种艺术加工尽管带有艺术家的主观因素,但园林造景是自然美景在真实空间里的艺术再现,而并非以“理性”为基础。

中国的自然审美心理表现为倾心于自然,努力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进而达到情感、精神的超脱。

道家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影响极其深远。

尤其是庄子的“道法自然”一说更是被尊为中国古典园林中景观艺术和设计的指导原则。

对于老庄哲学而言,“道法自然”是其永恒的核心,它建立了道与自然的联系,暗示了整个宇宙的运行法则,并强调了一种对自然界的崇高敬意。

对于中国古典园林而言,正是以“道法自然”作为景观设计的指导原则,把景观设计的目标定位在将个人的情感以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享受自然之美。

遥看中国古典园林,园中植物的种植方式都是严格依照大自然原始植被的分布方式,或三五成丛,或自由散聚于水池或山石之畔,野趣横生,景色苍润。

设计和建造之中完全采用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自然布局,从而展现出一幅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图。

此外,即使是园林之中的建筑物本身,也总是按照山水的总体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来建造园林景观,进而充分体现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

相比于西方园林,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大特色。

人类具有极强的主观能动性,即便是自然式园林,其中的各种植物、园林设施也都是人为建设的产物。

对于山、水、植物等自然要素,景观设计师往往会经过适当的人工处理而使之体现出人性的一面;同样,像建筑小品这样的人造园林景观,景观设计师会在“道法自然”思想的指导下成功的进行塑造而使之充分体现出自然精神。

除此之外,园林之中的各种景观要素只有进行合理组合与配置,以充分展现各种要素在特定环境之中的特殊意义,这样园林才显得有声有色。

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园林设计师会通过对场所的认识,在对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关系考虑的基础上,把人工山水、建筑按人的活动为逻辑依据安排其空间次序。

通过展现园林合理的功能、宜人的比例、恰当的布局、独具匠心的构思、以及准确的用色和用材等设计手法,就可以达到“道法自然”的境界。

古典园林的设计艺术不仅是功能的反映,而且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精神的理解。

正是这样一种反映着自然无常变化和世界万物相辅相成的道家哲学思想指导着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

2儒、道思想的融合---“虚实相生”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虚与实”作为一种宇宙观,是中国传统“阴阳”学在时空方面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先哲们对宇宙空间的思考。

“虚,空也。

”—《尔雅》;“实,有者为实,故中质充满皆曰实。

”—《素问,调经论》。

它对我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文士园林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表面看来,儒家主积极人世,而道家主消极逃避,两者是截然相反的。

但实际上它们恰恰是互相补充,彼此协调的,因为从本质上来看,它们都认为宇宙是虚与实的结合,也就是《易经》上的阴阳相合,“易之为道也,累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

世界是变的,而变的世界对我们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有生有灭,有虚有实。

万物在虚空中流动,运化,所以老子说“有无相生”,“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一切运动、功能、关系都应建立在“虚与实”的互相作用所达到的渗透、融合、协调和统一中,即所谓的“虚实相生”观念。

3、1 “虚实相生”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自然景观营造文士园林为“士”阶层所拥有,“士”阶层为孔子所创立,一般从事做官与讲学。

在整个中国历史中,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士”阶层自然地成为了社会道德理想的体现者与传播者。

“士”阶层的思想往往兼有儒、道两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他们批判一切不符合道德理想的现象,同时努力使道德理想充分化为现实,他们的思想理念表现在诸多艺术领域,如诗、词、书法、绘画等等;而园林建筑更体现着他们的自然观、世界观、人生观及审美情趣。

“虚实相生”观念体现在自然景观之中,就是山和水的恰当组合,山象征着坚硬、沉稳、庄严,与天相接,而水象征着柔软、流动、宽容,与大地相连。

从自然景观来看,山与水是密切结合的,水包容了山,山环绕着水。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

水是流的不止的,象征着学习的过程;山是稳重泰然的,象征着高尚的人格,冷静、严肃。

由此可以看出自然被人格化而成为人格的象征。

对于园林设计和景观营造而言,就意味着在选址方面应该以有山有水为佳,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媚。

自古以来,无论是早期建于自然山水中的帝王苑囿,还是后来建于城市中的以自然山水为景观环境的私家园林,都是实现了认为创造与自然风光的完美结合,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成”(明代计成《园治》)的崇高境界,是伟大的景观设计师们基于对自然山水的观察而加以概括、总结、提炼的一种艺术再现。

这样,通过认为的改造和建构,表现出来的不再是零散的、个别的自然景物和有限的景观,而是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3、2 “虚实相生”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园林建筑布局在中国古典园林之中,园林建筑以其丰富多彩的造型更好的诠释了“虚实相生”的哲学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往往不是以单个取胜,而是通过多个建筑之间的相互组合体现整体的景观效果。

园林建筑不是像宫殿那样的工整、对称、严谨、均衡的格局,而是与自然环境充分协调,体现出自由随宜、因山就势、高低错落、姿态万千的建筑外部空间和优美怡人的园林景观。

与此同时,园林建筑的类型多种多样,具体包括厅堂、轩、馆、楼、台、阁、亭、榭、廊、舫等等,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师们十分注重在丰富外部景观的同时努力促成收放有致的室空间,从而使得不拘一格的外部空间与灵巧多变的部空间之间产生对比,并且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3、3 “虚实相生”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美“虚实相生”直接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美表达,将人的各种感官体会和心灵感悟与自然的景物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意境美是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自然之美、运动之美和空间之美的综合与升华,是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在园林中最为彻底的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