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构成
中国综合运输结构体系分析
6、运输智能信息化体系:
加快综合交通运输智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有助于形成各种运输方式 自成管理体系, 高效运行、优势互补、紧密衔接的格局, 促进各种运 输方式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并进一步改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 提高交 通运输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综合交通运输智能信息化研究包括智能交通运输技术研发、智能化 应用系统开发两方面。
智能技术通常包括空间信息技术、数字交通标准技术、自动化监 控技术、数据融合采集技术等; 智能化应用系统包括自动收费系统、 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紧急事件发布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
智能化应用开发需要明确用户主体、服务主体,明确系统能提供什 么服务, 从而将服务转化为系统功能。
7、运输应急保障体系:
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应急保障平台是提高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传递、 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及善后处理效率, 妥善处置交通中断事件的可靠 保证。 综合交通运输应急保障包括监控预警能力、信息与应急指挥能力、 应急队伍协调快速反应能力、物资保障能力、紧急运输保障能力、 疏通保畅能力、通信保障能力、恢复重建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培 训和演练体系等方面。 综合交通运输应急分为日常、预警及应急三种状态, 日常状态主要 完成突发事件信息收集、应急预案演练和管理及应急资源管理等工 作, 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实施常态检查监督管理;预警状态主要完成突发 事件分析评估, 可能事件的动态监控跟踪、预警发布(包括预警信息发 布、舆论引导等) 、资源储备及应急队伍到位等工作; 应急管理状态 主要完成收集各方突发事件信息, 指挥调度、资源调度及事件应急处 理等工作, 确保最大程度降低损失。
5、运输法规标准体系: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法规标准体系, 有利于促进综合交通行业和市场规 范化发展, 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 综合运输标准研究主要包括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标准、综合枢纽 内运输方式衔接标准、各种运输方式技术衔接标准、排放标准等。 综合交通运输法规研究主要包括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法、交通 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法、交通运输安全法、交通运输法及涉及国家 安全( 领海、航空)、资源使用(如岸线等)和运输企业经营等方面的法 律法规。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法规标准体系, 不仅需要健全法规制定机制, 加快 立法步伐, 保证各种交通法规标准有利于向促进综合运输发展方向迈 进, 也要建立独立的监督裁决制度, 确保交通运输法规标准能得到有 效的实施。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道路红线宽度: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 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道路红线 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 分。在道路的不同部位,这四部分的宽度有不同的要 求,所以,道路红线实际所需的宽度是变化的。
不同等级道路的红线宽度
道路等级 快速干道 主干道 次干道 一般道路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组成:城市道路交通系 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它包 括道路网系统以及依托于城市道路的客运交 通系统、货运交通系统和行人交通系统。 城市道路的分类。按照道路在城市总体分局 中的骨架作用和道路所承担的交通功能,对 道路进行分类。 国家标准规定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 次干路、支路四类。 按照交通功能可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 路两类,主要依据道路上交通流的性质来确 定。
客运站:大城市作为地区公路枢纽的城市,常将 客运站设在城市中心区边缘,或为多个方向的长 途客运设置相应的客运站,并用城市交通性干道 与公路相连。中小城市一般设一个客运站,或客、 货运站合并,也可将技术站组织在一起。 货运站、技术站:供应城市日常生活用品的货运 站应布置在城市中心区边缘;以工业产品、原料 和中转货物为主的货运站应布置在工业区、仓库 区或货物较为集中的地区。 公路过境车辆服务站:可在对外公路交汇的地点 或城市入口处设置公路过境车辆服务设施,这些 设施可与城市边缘的小城镇结合设置相互依托。
四块板道路横断面:在三块板的基础上,增加一条中央分
城市主要铁路设施及其布局
铁路站场分为会让站、越行站、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 几类。
会让站、越行站是铁路正线上的“分界点”,主要进行铁 路运行的技术作业,间距约8-12km。其布置形式有横列 式、纵列式及半纵列式,长度约1-2.7km,站坪宽度除正 线外,配到发线1-2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提高交通效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1.交通战略定位与目标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中,首先要明确城市交通的战略定位与目标。
根据城市性质、规模、空间布局等要素,确定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
例如,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
2.交通需求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需要对未来的交通需求进行预测。
这可以通过交通需求模型来实现,根据城市人口、经济增长、就业岗位等因素,预测不同交通方式的出行量、出行时间等指标。
例如,预测未来公共交通、私家车、自行车等出行方式的出行量和出行时间等。
3.交通网络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需要构建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轨道、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
在道路网规划中,要确定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不同等级道路的数量、长度、位置和功能等。
在轨道交通规划中,要确定轨道线路的数量、长度、走向、站点位置等。
在公交和出租车规划中,要确定公交线路的数量、长度、走向等参数,以及出租车的数量、分布等。
4.交通枢纽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需要确定交通枢纽的位置和功能。
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地铁站、公交站、火车站、机场等。
在规划中,要综合考虑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和衔接,提出合理的交通组织和设施配置方案。
例如,建立多层次立体换乘体系,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
5.静态交通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还需要考虑静态交通问题,包括停车设施和自行车道的规划。
在停车设施规划中,要确定停车设施的类型、数量、位置和分布等。
在自行车道规划中,要确定自行车道的规模、位置和通行能力等。
此外,还需要提出鼓励居民使用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的措施。
6.智能交通系统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需要将智能交通系统纳入其中。
2024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题库及精品答案
2024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题库及精品答案单选题(共45题)1、中国的市制实行的是哪种行政区划建制模式?( )A.广域型B.集聚型C.市带县型D.城乡混合型【答案】 A2、下列关于城市道路与城市用地关系表述,错误是( )。
A.旧城用地布局较为紧凑,道路密而狭窄,适于非机动交通模式B.城市发展轴可以结合传统混合性主要道路安排C.不同类型城市干路网与城市用地布局形式密切相关、密切配合D.城市用地规模和用地布局变化,不会根本性改变城市道路系统形式和结构【答案】 D3、建筑体量是指建筑在空间上的体积,包括()。
A.建筑的横向尺度、竖向尺度和建筑形体控制等B.建筑横向尺度、建筑面宽和建筑形体控制等C.建筑面宽、建筑的横向尺度和竖向尺度等D.建筑面宽、建筑的竖向尺度和建筑形体控制等【答案】 A4、最早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功能分区思想是()。
A.柯布西埃“明天城市”B.《马丘比丘宪章》C.戈涅“工业城市”D.玛塔“线形城市”【答案】 C5、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绿地是指( )。
A.其他绿地B.生产绿地C.附属绿地D.防护绿地【答案】 A6、以下不属于详细规划阶段竖向规划方法是( )A.设计等高线法B.高程箭头法C.纵横断面法D.横断面法【答案】 D7、我国历史文化保护区概念是()时提出。
A.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B.1986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C.1994年国务院公布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D.2005年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历史文化名城【答案】 B8、下列关于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表述,正确是()。
(2018年真题)A.邻近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能代替居住区配套设施B.配建公共服务设施属于公益性设施C.居住小区规模越大,配套设施服务半径也越大D.停车楼属于配建公共服务设施【答案】 A9、关于城市规划实施的表述中,不准确的是( )。
A.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的所有建设行为都应该成为城市规划实施的行为B.政府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来引导城市建设活动,从而保证总体规划的实施C.近期建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不属于城市规划实施的手段D.私人部门的建设活动是出于自身利益而进行的,但只要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也同样是城市规划实施行为【答案】 C10、放射型形态城市( )。
城市交通管理
2
管理资料
著名的关于交通拥挤当斯定律(Downs Law) 可表述为:新建的道路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 量,而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
3
管理资料
交通管理分类:
行政管理
交通法规制定、执法、驾驶培训、车辆管理、道路管理、 事故处理等;
技术管理
交通需求管理——TDM,管理交通“源”; 交通系统管理——TSM,管理交通“流”; 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ITS的一部分)
空间性 交通流量均分
禁止车辆转向 用可变标志诱导交通流
20
单向交通
管理资料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
交通信号设备
人行横道信号灯 车道信号灯 方向指示信号灯 闪光警告信号灯
交通标志 交通标线
21
管理资料
交通信号设备:
人行信号灯的显示方式
22
管理资料
信号灯的操纵方式:
人工控制 定时自动调节 电子计算机和传感系统控制
35
管理资料
9、落实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调整过低的 公交票价。优化公交运行条件。 10、采取交通限制措施,适应私人小汽车的 需要,车和路的发展相互协调。 11、加强经济可行性研究,重点发展特大城 市的轨道交通。 12、广开渠道,多种形式解决资金来源。 13、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力度,提高全民交通 意识。
34 管理资料
4、全面排查、整治辖区事故多发路段,消除 事故黑点。 5、提高民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加强 公路巡逻监控,对车辆违法行为做到见违必纠, 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6、加强城市政府对交通的统一领导,建立大 城市的交通委员会。 7、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交通建设决策水平。 8、疏解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调整城市土地使 用功能。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与交通运输体系构建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与交通运输体系构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合理规划城市综合交通,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意义、现状分析以及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意义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交通网络进行规划和优化,以实现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能够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
通过科学规划交通路网、优化交通组织方式,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缩短出行时间,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良好的交通运输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商品流通、人员流动和信息传递,提升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
再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合理规划交通路网和交通组织方式,可以减少交通排放,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噪音污染,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为居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最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能够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规划公共交通、鼓励非机动交通出行,可以减少对汽车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压力,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
有些城市在制定城市规划时,往往忽视了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导致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不协调,出现交通瓶颈和拥堵问题。
其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的公共交通建设不足。
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网络仍然不完善,无法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导致私人汽车增多,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再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的非机动交通建设不足。
非机动交通包括步行和骑行,是城市交通体系中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
规划体系(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二)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及预期的交通方式结构。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PPT(共 77张)
22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三节 规划内容
七 客运枢纽
按照人性化、一体化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优化布局客运枢纽,统筹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
23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三节 规划内容
八 城市停车系统
遵循城市停车设施的供给策略,综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和地下空间,确定各类机动车停车设施规 划建设基本要求。
24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三节 规划内容
九 货运系统
依据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规划货运交通系统。
25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三节 规划内容
十 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
按照人性化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合理确定交通管理和交通信息化发展对策及设施规划原 则。
26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一节 总则
一 目的
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旨 在形成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4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一节 总则
二 作用
(1)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战略 性规划。
(3)应遵循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交通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判断城市交通的发展 趋势,合理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方案。
8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一节 总则
三 编制原则
(4)应统筹兼顾城市规模和发展阶段,结合主要交通问题和发展需求,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 关系。规划方案应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实施性,且满足城市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的交通要求。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设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设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设计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着日益增加的挑战。
一个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设计对于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环境质量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系统论述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用的规划和设计方法,以及一些成功的案例。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指导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在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关键词: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设计;效率;绩效评估第一章:引言1.1 背景介绍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是指城市内各种交通方式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交通、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和行人交通。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着日益增加的挑战,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
因此,规划和设计一个高效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对于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环境质量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系统论述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用的规划和设计方法,以及一些成功的案例。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指导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在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中做出正确的决策,为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
第二章: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重要性2.1 提高交通效率一个完善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道路交通、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和行人交通,可以优化城市交通流动,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2.2 改善环境质量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通过规划和设计一个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可以减少尾气排放和交通噪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护居民健康。
2.3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一个完善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和良好的交通环境,可以减少通勤时间,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10-15章)-杭州20190401
• 新版规范编制时,自行车作为独立的交通方式、其交通出行量已急剧下降,全球正兴起 自行车交通复兴的浪潮。自行车交通作为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原来的“问题制 造者”转变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因此,新版规范删除了控制城市自行车出行量的相 关条款,强调优先保障步行、自行车交通的资源分配。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宣贯材料
中国大城市自行车出行比例演《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宣贯材料
3
10. 步行与非机动车0.1 本章总体说明
• 大背景对本章影响:职住平衡模式打破,城市出行距离扩张,非机动交 通工具助力化、多样化
滑板
旱冰鞋
助动车
电平衡车
独轮车
电动自行车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行人不得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
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 树立行人优先理念,倡导绿色出行,切实转变过度依赖小
〔2013〕36号)
汽车出行的交通发展模式。
《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2013〕37号)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2014年)
二、标准条文 的解读
• 10.1 本章的总体说明
• 与95规范的差异:7、步行交通从注重环境设计转变为注重网络整体与系统 综合
95规范着重对步行交通的交通环境设计进行了规定,关键指标包括:人行道宽度、 通行能力、过街间距,并专门给出了商业步行区的交通设计要求。
新标准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角度,对城市道路上人行道的设置、步行设施网络密 度、步行道宽度等方面给出设施规划控制指标/要求。更加注重服务便利性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理论分析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理论分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交通运输系统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理论分析,包括交通需求、交通供给、交通网络和交通政策等方面,旨在为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交通运输系统是指由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用于实现人和货物位移的综合体系。
交通运输系统涉及许多方面,包括道路、铁路、航空、水路等运输方式,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交通需求是指人们对于各种运输服务的需求总量和结构。
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交通需求的满足需要考虑不同运输方式的运力、运输成本、时间等因素,并根据不同的需求特点进行合理配置。
交通供给是指为满足交通需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所提供的运输服务。
交通供给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运力、运输速度、运输费用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和协调配合。
交通网络是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核心,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线路、站点、枢纽等。
交通网络的规划与建设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注重提高网络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
交通政策是指政府为促进交通运输系统发展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交通政策应环境保护、能源消耗、交通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益。
在实际应用中,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交通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通过深入的实证分析,找出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其理论和实践。
通过优化交通供给与需求配置、完善交通网络规划和建设以及加强交通政策制定与实施等措施,我们可以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可持续性。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例如,如何更好地协调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如何应用新技术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加强创新研究和实践探索,努力推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持续发展。
城市道路与交通复习题答案
城市道路与交通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城市交通:是承担城市所需的运输任务的各交通方式的统称,各方式之间的衔接转换与协调配合,构成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2.城市道路:是指由城市专业部门建设和管理、为全社会提供交通服务的各类各级道路的统称,它是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
3.交通密度:在某一瞬时单位长度内一条车道或个方向或全部车道上的车辆数。
4.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讨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或行人数),又称交通流量或流量。
5.设计车速:作为道路几何线型设计所依据的车速。
在道路几何设计要素具有控制性的路段上,设计车速是具有平均驾驶水平的驾驶员在天气良好、低交通密度时所能维持的最高安全速度。
6.车头间距:同向连续行驶的两车车头之间间隔的距离。
7.车头时距:当车头间距的间隔用时间(秒)表示时。
8.D/M/N系列:为了叙述上的方便,引入下列记号:令M代表泊松输人或负指数分布的服务,D代表定长输人或定长服务,Ek代表爱尔朗分布的输人或服务。
于是泊松输人或负指数分布服务、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可以写成M/M/N;泊松输人、定长服务、单个服务台的系统可以写成M/D/1。
同样可以理解M/ Ek/N, D/M/N, ..记号的含义。
如果不附其他说明,则这种记号一般都指先到先服务、单个服务的等待制系统。
9.服务水平: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10.期望线:连接各小区形心间的直线,是反映人们期望的各小区形心之间的最短距离,与实际出行路线无关。
11. 路抛制:出租车在市内道路上慢速行驶或在某些人流集散较多的地方停放,车辆随乘客的需要随时停车服务。
12.高峰小时交通量( PHT):一天24小时内交通量最大的某一个小时的交通量。
13.缓和曲线:汽车由直线进人圆曲线路段或由圆曲线驶人直线路段时,其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率逐渐变化的曲线、它的形式和长度视行车速度、圆面线半径和司机转向的快慢而定。
我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框架分析_图文.
do :i 10. 3969/.j issn. 1005 152X. 2010. 13. 001我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框架分析杨远舟 1, 2, 毛保华 1, 2, 刘明君 1, 3, 赵宇刚 1, 2, 蒋文1, 2(1.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 , 北京 100044;2.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交通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北京100044;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 , 北京 100038[摘要 ]论述了我国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框架 8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内容 , 阐明了各部分间的相互联系。
相关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内容和梳理其内在联系 , 为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综合运输 ; 框架分析 ; 运输体系[中图分类号 ]F512.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152X(2010 13-0001-03Fram e w ork Analysis of the M odern Com prehensi v e Transportation Syste m of Chi n aYANG Yuan-z hou 1, 2, M AO Bao-hu a 1, 2, LIU M i ng-j un 1, 3, Z HAO Yu -gang 1, 2, JIANG W en 1,2(1. Integrated Transport Research Cen ter of Ch i na , Beiji ng J i aotong Un ivers ity , Beiji ng 100044; 2. MOE Key Laboratoryf or Urb an Trans portati on Co m p l ex Syste m s Theory and T echnol ogy , Beijing J i aotong U nivers it y , Beiji ng 100044; 3. In stit u te of Co m preh ens i ve Tran s portati on, Nati onal Devel opm en t and Refor m C o mm issi on , Beiji ng 100038, Ch in aA bstract :The paper i ntroduces t he m a i n contents o f the e i ght co m ponents of the m odern co m 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 mo f Ch i na and elaborates on the ir interre lati onships . M oreove r , re lated stud i es can f u rt her clar if y t he content of t he construction ofcomprehensi ve transpo rt syste m and stra i ghten out t he i nte rnal co m plex ities , prov i d i ng reference for f uture progra mm i ng and i m p l ementation .K eyword s :co m prehensive transporta ti on ; fram e w ork ana lysis ; transportation sy stem[收稿日期 ]2010-06-21[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2006CB705507; 北京市教委产学研联合博士生培养基地建设项目 (B J 2009-04; 北京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生科技创新基金(141080522[作者简介 ]杨远舟 (1982-, 男 , 苗族 , 湖南邵阳人 , 博士生 , 主要从事综合运输发展理论研究 ; 毛保华 (1963-, 男 , 湖南祁阳人 , 博士 , 教授 , 博导 ,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 城市轨道交通系主任。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发
展
和
城
制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分区发
市
展目标、交通方式结构
发
展
目
标
提出交通发展政策和策略
17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三节 规划内容
二 综合交通体系组织
依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总体发展目标和交通资源配置策略,统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功能组织, 提出规划布局原则和要求。
18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11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二节 工作阶段与要求
二 工作要求
• 纲要成果阶段
12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二节 工作阶段与要求
二 工作要求
现状调研阶段
13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二节 工作阶段与要求
二 工作要求
专题研究阶段
14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有利公共交通发展。
内外交通系统有机衔接。
20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三节 规划内容
五 公共交通系统
依据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构成和客运系统总体布局框架,统筹规划公共交通系统设施安排和网络 布局。
21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三节 规划内容
六 步行与自行车系统
按照安全、方便、通畅的原则,结合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规划步行与自行车系统。
24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三节 规划内容
九 货运系统
依据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规划货运交通系统。
25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标准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标准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标准是指一个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包括城市道路规划、公共交通系统、交通管理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标准。
1. 道路规划标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标准要求城市道路规划科学合理,包括市区道路布局、道路宽度、道路交叉口设计、停车场布局等方面的标准。
2. 公共交通系统标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标准要求建立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公交车站设置、地铁线路规划、公共自行车系统、出租车服务等方面的标准。
3. 交通管理标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标准要求有效管理和调控城市交通流量,包括交通信号灯设置、交通管制措施、交通信息发布系统、交通管理机构等方面的标准。
4. 交通安全标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标准要求确保城市交通安全,包括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交通事故预防措施、交通法规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帮助城市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居民出行便利性和安全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李荣富摘要本文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中心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出发,结合烟台实际,提出四点重要建议关键词综合交通运输城市经济发展作用建议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推进中心城市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不适应,制约经济发展;适应,满足经济发展;适度超前,拉动经济发展。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包括: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
对外交通则包括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等以及其支持保障系统,城市内部交通包括市区内部的道路交通网:主干道、次干道、支线,市区公共交通,出租车、私家车以及为交通服务的交通附属设施、管理设施等。
我国交通运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运能严重不足的状况,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因此,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增加运输能力。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已经摆脱了滞后的局面,进入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阶段。
进入“十一五”以后,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由数量增长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
烟台的交通运输业与全国的形势基本一致。
烟台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拓展较快,交通需求增长旺盛。
为了保障交通运输供给与交通需求的平衡,保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烟台市在近5~10年内,仍然应该把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总量放在交通发展的首位。
同时注重综合交通运行的质量。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国土开发、调整人口分布和城镇布局具有导向作用。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加快中心城市发展进程紧密结合。
尤其是公路建设,城市组团之间的快速干道建设,直接引导人口迁移、聚集方向,调整城市人口布局,降低城市运行成本,提高宜居水平。
在加大基础建设的同时,城市对外交通要统筹综合运输协调发展,要发挥铁路、公路、港口、航空等四大运输方式在烟台特定地域条件下的技术经济特点,相互取长补短,深化改革,规范管理,加强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向客运换乘零距离,货运无缝衔接的目标努力,形成现代化、立体化综合运输体系。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五个特征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五个特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指由多种交通方式通过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流动与管理,以及发展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支持系统所组成的一个系统化的运输网络。
这一体系旨在实现高效运营和服务质量保障,以及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导向。
它在现代社会中起到关键作用,促进了人们、货物和信息的快速、便捷、安全和可持续的流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五个特征展开深入研究与分析。
首先,我们将介绍并阐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定义与背景,为后续内容建立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第一个特征- 多种交通方式的整合与协调,在此过程中会引入相关案例进行说明。
紧接着,我们会着重论述第二个特征- 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流动与管理,并提供几个典型示例来说明其重要性及应用情况。
随后,我们将探讨第三个特征- 发展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支持系统,并介绍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
接着,我们将讨论第四个特征- 高效运营和服务质量保障机制,并列举几种方案来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最后,我们会详细阐述第五个特征- 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导向,强调其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和分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五个特征,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与作用。
通过对每个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与解释,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原理、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同时,我们也将为未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方向提供展望,并思考如何应对相关挑战。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促进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进一步优化与创新,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网络。
2. 主体内容:2.1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定义与背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指由多种交通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等)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通过协调和整合各种交通方式的资源和管理,实现高效、便捷、安全的货物和人员流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跨地域和跨国际间的物流需求不断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正在经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年则达到亿,已经超过了总人口数的,到年或稍后一些年份,预计将达到亿左右,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左右[];中国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数量增长迅速,到年,我国人口超过万的城市已经发展到个,其中超过万的超大城市就有个;这些都表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到城市加速发展阶段。
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发展需求对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提出了严峻的要求。
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中心区的高密度开发和人口的高度集中,使得交通出行总量剧增;随着城市边缘和远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将出现大量新的长距离的出行需求;这就需要扩大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服务范围和能力。
因此,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的首要任务是构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而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选择合理的主导交通工具,也就是,在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与城市发展、居民出行需求相适应的,影响城市规模、形态、空间结构和人口分布的,并代表交通技术发展水平的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城市发展史直接与城市交通工具的发展史有关,城市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是由城市发展与交通技术条件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不可能比其交通发展的快。
新技术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首先表现在交通工具的发展,而新型交通工具如果能符合城市发展要求、满足居民出行的需求,这样的交通工具就可能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主导交通工具。
一般说来,在从城市边缘到市中心去的旅行时间就是居民单程出行可能承受的最大旅行时间,城市的半径往往等于居民在一小时内所能到达的距离。
例如,在罗马,当步行为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时,其城市半径就是公里;在世纪的伦敦,出行靠公共马车和有轨马车,城市半径为公里;到世纪,当人们利用市郊铁路、地铁或公共汽车出行时,城市半径就达到公里;而上个世纪末,在发达国家,当汽车即使没有普及但至少也十分常见时,城市半径就达到公里[]。
可见,城市半径随着交通工具的速度的提高而增大。
从历史上看,交通工具在技术上的突破让城市跨越原有城市界限向外围区域发展,不断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
在美国,年以前,城市沿铁路或围绕港口发展为紧凑的中心圆结构;伴随小汽车的出现,城市居民纷纷迁往地价便宜的城市边缘地区,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张;二战后,小汽车的使用开始普及,就业岗位和居住不断外迁,最终形成了当前的多中心结构和分散的城市布局;高速公路的建设,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郊区发展最重要的催化剂。
在不同的交通工具发展时期,城市形态的特征明显不同。
因此,美国城市地理学家从交通的角度出发,将美国城市形态的发展历史分为以下四个时代[]:
) 步行与马车时代(年以前)
) 电车时代(-)
) 汽车时代(-)
) 高速公路时代(-现在)
交通工具的特性决定了居民出行距离、可达性和方便程度,通过对居民出行活动的影响,间接作用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变迁。
城市发展的不同时代都以当时的主导交通方式为主要特征,在城市结构、土地使用、人口密度等方面呈现出各自显著的特点。
在步行与马车时代,受交通工具速度的限制,城市的规模较小,呈紧凑的同心圆方式演变、发展;在内部空间结构上,城市中心区密度大,但空间的利用强度较低。
电车作为一种交通方式进入城市后,对城市形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城市规模有了扩展,并向外沿电车线呈狭窄的带状发展。
在汽车时代,小汽车作为私人交通工具进入家庭,城市开始大规模的郊区化时代,市区急剧向外蔓延,人口和地域规模扩大,发展轴延伸到较远的地区。
而后,私人小汽车大规模普及,高速公路发达,城市人口、工业、商业能扩散到郊区更远的地方,城市住宅以低层、低密度方向向外蔓延,原有市中心的衰落和松散的城市形态成为高速公路时代重要的特征。
我国城市的发展显然不能同西方发达国家一样去经历漫长的汽车时代、高速公路时代,在土地资源紧缺、能源人均占有率较低的情况下,必须寻求合理的主导交通工具,减低或消除小汽车发展对我国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
.主导交通工具的发展规律研究
为了更好的理解交通与城市的关系,必须首先对城市交通工具的发展规律有较深的认识。
在交通发展史上,电车在市区的发展和推广使用是十九世纪后期一项重要的交通技术革新,使大多数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开始有了改变,在由市中心辐射出去的电车路线沿线,产生了大量居住密度与市中心相同的"电车郊区",而内燃机技术提供了比其他交通方式更为廉价、更为灵活的汽车,这是第二个重大的技术革新,直接导致了市区其他交通方式的衰落。
通过对美国的研究,我们知道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随着汽车为居民出行提高机动性和城市发展提供了新机会,公共汽车很快就取代了电车,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北美只有波士顿、费城、匹茨堡、多伦多和旧金山五个城市还在使用大型电车系统。
公共汽车和小汽车几乎同时出现,由于公共汽车不能提供门到门的服务,行驶速度因受到小汽车的影响而较低,服务的半径小于十公里,因此在发达国家的城市交通中常规公交的作用日益降低;小汽车的发展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历了暂时的回落和减缓,而后飞速发展。
公共马车、缆车、有轨电车、常规公共汽车和小汽车的发展曲线、更迭规律和客流高峰年如图所示。
通常来说,每种主导交通工具,在其特定的技术条件下,都要经历发展态势基本一致的过程,年客运量变化曲线往往呈抛物线形,这就是主导交通工具的发展周期规律。
根据客流的变化可以把发展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成型期、成熟期、衰落期和革新期,如图所示。
在成型期中,新技术的应用导致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其作为新鲜事物,在这一阶段从技术不太成熟发展到技术逐渐稳定并最终成型;但由于人们没有习惯新型交通工具,总体看来其应用不广泛、客流较小、具有较大增长潜力。
新型交通工具成型后,其发展进入成熟期,成为城市客运交通中的主导交通工具,对城市发展的支持作用显著;随着人们对其认知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习惯该交通工具;交通工具迅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客流增长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