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排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式属于主动转运。
6、尿素的重吸收
正常人体内肾小球滤液中的尿素约有30% ~ 40%被肾小管重吸收,重吸收是被动的弥散 作用,部位主要在近球小管,其次是远曲小管 和集合管。
四、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1、H+的分泌及H+—Na+交换
2、K+分泌及K+—Na+交换
3、NH3的分泌
1、H+的分泌及H+—Na+交换
游离的H+ 随时被结合随尿排出。这不仅有利于排酸的 作用而且是小管腔液的Ph值不致迅速下降。也为肾小 管细胞继续分泌H+提供了更为适宜的条件。
第四节
肾功能的调节
一、肾血流量的调节
1、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主要是指肾脏在肾动脉压发生较大范围 的变动条件下,能通过肾脏内部的活动来保持 肾血流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2. 肾血流量的神经--体液调节

肾脏有丰富的神经,包括内脏神经(属交感神经系统) 和迷走神经(属副交感神经)两种。在慢性试验条件 下,切除一侧的内脏神经或肾神经,肾血流量和泌尿 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安静状态下,肾内的
自动调节起着主要作用。

在体液调节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促进肾血 管收缩的主要激素。
第十章
排泄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一、肾的结构特点
1、肾单位和集合管

肾单位:是肾的基本机能单位,每个肾单位
包括一个肾小体和与之相连的肾小管。

集合管:不包括在肾单位内,但在功能上却
与肾小管密切联系,在尿生成过程中起重要
作用,它与肾单位共同完成泌尿功能。弓状
集合管和直集合管的管壁细胞为立方型形或

3、NH3的分泌
与氢离子的分泌密切相关。 NH3和氢离子进入小

管腔液后,可结合成NH4 离子。小管腔液内常有许多
强酸盐解离的正负离子, NH4 离子可由这些负离子 结合成酸性的铵盐,随尿排出。

钠离子与氢离子交换后进入肾小管细胞中而后和细胞 内的碳酸氢根离子一起被转运回血。因此NH3 的生成
和铵盐的排出是同H+—Na+交换相关联的。小管腔中
调节
一、尿的成分与性质
1、尿量: 正常成年人每昼夜排出的尿量为1000
~ 2000 ml,平均为1500ml 2、尿的正常化学成分: 95%~97%为水, 3%~5%为溶质,溶质以电解质和非蛋白含 氮化合物为主,电解质以Cl、Na、K三种离子 较多;非蛋白含氮化合物以尿素最多。 3、尿的理化特性
二、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来自百度文库
2、K+分泌及K+—Na+交换
K+分泌:肾小管具有分泌K+的能力,由肾小管滤出
的K+在近曲小管和髓袢部位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回血,
由尿排出的K+主要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到管腔 液中。

K+—Na+交换: K+的分泌,无论是主动地或是被动
的过程,都是同Na+的重吸收相关联的。分泌一个K+, 就重吸收一个Na+,即有钠离子重吸收才有钾离子的 分泌,故称为K+—Na+交换。此过程受肾上腺皮质分 泌的醛固酮调节,它有促进和增加钠离子重吸收作用。
子不足时,常导致葡萄糖的重吸收减少。所以
认为:葡萄糖要和载体及钠离子结合形成三者 的复合物才能穿过细胞膜被重吸收回血。
5、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重吸收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重吸收其机制与葡萄糖的 重吸收基本相似,也需要钠离子存在。其过程是, 滤液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流经近球小管时,是由
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以胞饮方式被重吸收,转运
骶段。由骶段再把充张的信息向上传至大脑皮层。骶髓部位属于排尿反射 的初级排尿中枢(或称膀胱运动中枢)。大脑皮质向下发放冲动,传至骶 髓初级排尿中枢,引起盆神经兴奋,同时抑制腹下神经和阴部神经,从而 引起膀胱收缩,同时内、外括约肌舒张,将贮存在膀胱内的尿液排出。当 膀胱肌逼尿肌开始收缩时,又刺激了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了膀 胱逼尿肌反射性的进一步收缩,并使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 排尿时,逼尿肌收缩可使后尿道缩短并加宽,于是膀胱内压升高,尿道阻 力减小,尿液被送入后尿道。排尿结束后,尿道外括约肌立即收缩,继之 内括约肌紧张性缓慢的增强,膀胱逼尿肌舒张,内压降低到零,于是又再 度充盈尿液。
在肾小球滤液的各种电解质中,以钠和氯的含量 最多,滤液中钠离子有99%以上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 吸收送回血液。其中,肾近球小管前半段对钠离子的重 吸收量最大(是主动吸收,要消耗能量)约吸收滤过量
的65%—70%,远曲小管约吸收10%,其余的钠分
别在髓袢细段、粗段和集合管内被重吸收。 氯离子也有99%以上被重新吸收,主要是被动 吸收。
子可由细胞分泌到小管液中,碳酸氢根离子与钠离子一
起被转运回血。因此,肾小管吸收碳酸氢根离子是以二 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肾小球滤过的碳酸氢根离子约有 80%~85%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
4、葡萄糖的重吸收
滤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葡萄糖由肾小管细胞膜的载体主动转运,这一
主动转运过程与钠离子转运有密切关系。钠离
二、肾血液循环特点
1、肾血流量大,血压高
2、肾动脉在肾内形成两段毛细血管网
3、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高---入球小动脉直径粗
于出球小动脉
4、球后毛细血管和直小血管胶体渗透压高
第二节

尿的生成
一、尿的成分与性质 二、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 四、肾的分泌作用及对酸碱平衡的
矩形,细胞界限清楚,腔面也有微绒毛
2.皮质肾单位与髓旁肾单位

皮质肾单位:主要分布在肾皮质外层和皮质中层,髓 袢很短,只到髓质外层。肾小球体积较小,入球小动 脉的口径比出球小动脉的口径粗。 髓旁肾单位(近髓肾单位):分布在靠近髓质的皮质

内层,髓袢很长,深入到内髓质层。肾小球体积较大,
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口径无明显差异。 3. 近球小体 又叫肾小球旁器,它是由肾单位中肾小球附近的 近球细胞(或肾小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 胞三种特殊的细胞群组成。
1、滤液的形成:在肾小体内,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 血液与肾小囊腔之间的隔膜(包括毛细血管壁和肾 小囊壁脏层)是一种筛样的滤过膜,它允许水和小 分子溶质自由通过,而大分子和血细胞不能通过, 其滤过主要取决于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总滤过面积、 有效滤过压两方面因素决定。 2、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滤过膜包括三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基膜、肾 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层。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层有许 多足状突起,也称为足细胞,每个足细胞伸出许多 大突起,每个大突起也伸出许多小突起,小突起的 终末即为足,其固着在基膜上。 滤过膜就像多层筛,水和电解质等小分子溶质可以 通过这层筛。血细胞和蛋白质体积比内细胞层的大 孔大,不能滤出。
2. 钾的重吸收:肾小管对钾离子的重吸收既有
主动重吸收,又有分泌。肾小球滤液进入肾小 管中后,约有2/3的钾离子在近球小管被重吸 收,其余的钾离子在远球小管被重吸收,最后
随尿排出的钾离子基本是由远球小管分泌出来
的。
3、碳酸氢根的重吸收
肾小管中的碳酸氢根是不易透过管腔膜的,必须同肾
小管各段细胞分泌的氢离子结合,生成碳酸。碳酸在分 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二氧化碳是高度脂溶性物质,能 迅速通过管腔膜进入细胞内,在碳酸酐酶的催化下又生 成碳酸。碳酸进而分解成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氢离

H+的分泌:主要是在近球小管发生的,而远球小管和集
合管部位H+的分泌,除有H +—Na+交换外,还有K+—
Na+交换,二者具有相互竞争的关系。当H+—Na+交换 增多时, K+—Na+交换则减少;相反, K+—Na+交换
增多时, H+—Na+交换则减少。

H+—Na+交换: H+产生后可由肾小管上皮细胞管腔膜 将H+主动转运分泌到小管腔液内,碳酸氢根离子则留在 细胞内,形成了一定的电位梯度,是小管液中由碳酸氢钠 解离而成的钠离子被动扩散进入细胞内,以保持细胞内正 负离子平衡,这一过程称为H+—Na+交换。对维持体内 酸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二、肾小管活动的调节
1、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及其作用

分泌:由下丘脑视上核的神经细胞所分泌,是一种多肽类
的激素,贮于神经垂体,在适宜刺激下,从神经垂体释放
入血液,释放主要受血浆渗透压(主要指晶体渗透压)的 调节。

主要作用:是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
促进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醛固酮的作用
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
(一)重吸收的方式

被动重吸收:动力是一般的理化作用力,包括由浓度 差引起的扩散和渗透压力,以及由电位差造成的静电引
力,其过程是指肾小管液中的水和溶质,依靠物理和化
学的机制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细胞外组织间液的过 程。

主动重吸收:
(二)肾小管对几种物质的重吸收
1、钠和氯的重吸收:
3. 肾小球的滤过动力:有效滤过压,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
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是推动血浆从肾小球滤出的力量,血
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是对抗滤过的力量,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 小囊内压)
4.影响滤过的因素:

滤过膜的变化


有效滤过压的变化
滤过率同有效滤过面积大小相关

分泌: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

主要作用: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
离子的主动吸收和促进钾离子的排出。 作用主要是维持细胞外液中钠离子、钾 离子浓度和细胞外液量相对恒定。
三、排尿反射
排尿是一个复杂的反射过程,当膀胱内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膀胱被
动扩张,刺激了膀胱内壁牵张感受器,兴奋通过盆神经感觉纤维传入脊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