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展望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展望与思考

对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展望与思考以史为鉴知得失刮骨疗伤快转型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煤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卜昌森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煤炭产业的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回顾本世纪以来全国煤炭产业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稀缺与过剩、巅峰与低谷、辉煌与悲催的两极翻转。先是“黄金十年”,整个行业近似疯狂急速发展;之后煤价持续下跌,整个行业进入漫漫“四年寒冬”,全行业生存发展举步维艰。但自去年4月以来,随着去产能、煤炭减量化生产等政策措施的实施,煤炭价格止跌回升,一路上涨,诸多煤炭人又开始精神亢奋。对此,笔者曾在数月前撰文疾呼:一定要冷眼看煤市,煤炭行业根本性好转的基础仍未具备,煤炭人当戒浮戒躁,沉稳应对,抓住机遇,转型发展。当前,煤炭产业的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转折点上,这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一次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笔者认为,既要补好历史旧课,又要上好转型新课。最重要的是,煤炭人要不忘“黄金十年”的痛,疗好“寒冬四年”的伤,走好今后十年的路。不忘“黄金十年”的痛2002年至2011年的“黄金十年”,是煤炭人的一场盛

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热”,突出表现在煤炭市场热、投资热、一些煤炭企业负责人头脑热。在宏观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环境下,煤炭需求大幅增长,带来产量、价格、利润的飞速增长。产量大增。煤炭产量从2002年的13.8亿吨增加到2011年的35.2亿吨,十年增加了21.4亿吨,年均增长2亿多吨。价格大涨。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从2002年的275元/吨增长到2011年的853元/吨,增长了578元/吨。利润大增。全行业的利润从2002年的23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3246亿元。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大量社会资金投向煤炭,许多煤矿无序投资、“跑马圈地”、盲目扩张。固定资产投资从2002年的110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700

亿元。“十一五”期间,全国煤炭固定资产投资1.25万亿元,比前十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还高出1倍多。同时,“黄金十年”的大发展掩盖了煤炭行业的许多矛盾,企业管理滑坡,丢弃了许多在“九五”“十五”时期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艰苦创业精神大大减弱。十年的狂欢,其实是泡沫加速膨胀的过程,给煤炭人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和伤痛,主要表现在:一是安全之痛。中国煤炭产业效益最好的“黄金十年”,反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状况差、重特大事故发生率高的十年。这期间,全国发生30人以上煤矿事故60起、死亡3550人,年均发生事故6起、死亡355人。其中,仅2005年就发生百人以上事故4起、死亡614

人。二是发展之痛。“黄金十年”给煤炭人留下的最大痛点、让人最为痛惜的是丧失了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最好机遇,并且为煤炭产业今后的生存发展埋下了祸根。这一时期,最深刻的教训是行业发展失控,企业家头脑发热,失去理性,发生了行业性、系统性、战略性失误,尤其是指导思想有误区、发展思路有问题、发展路径有偏差,忽视了整个行业的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很多煤炭企业发展战略雷同、产业雷同、产品雷同,“一煤独大”,没有形成煤炭产业有效的替代产业,丧失了依托煤炭产业成功转型发展的大好机遇。三是民生之痛。“黄金十年”,企业在大幅举债、盲目扩张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职工的收入水平。伴随着企业发展的不理性,助长或诱导了职工生活消费的不理性,导致煤炭企业出现了大量的“房奴”、“车奴”和“月光族”。其结果是随着煤炭行业步入“寒冬期”,职工工资被长期拖欠,大量职工群众的生活陷入困境,生活无着,房贷、车贷断供,进而造成大量的家庭纷争和社会问题,也成为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一大隐忧。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黄金十年”的教训昭告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规律。“黄金十年”无视行业发展规律的盲目扩张,最终导致了煤炭供给侧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和煤炭产业的大起大落。当年“萝卜快了不洗泥”,大干快上,一大批不安全、不环保、不经济的低效产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今,去产能打响的第一场战役,就是

让这些不安全、不环保、不经济的低效产能坚决停下来、压下来,最终实现市场出清。然而,这一上一关浪费的不仅是巨额的社会财富,更是一个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宝贵机遇。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理性。“黄金十年”中国煤炭产业走的弯路都是头脑发热、失去理性的结果。回顾煤炭行业的“十二五”规划:2010年,我国原煤产量32.35亿吨,国家规划到“十二五”末的煤炭产量为38亿吨。但几乎所有的煤炭企业“十二五”规划都做出了产量翻番或接近翻番的规划。国内排名前11位的大型煤炭企业2010年的煤炭产量是12.28亿吨,2015年的规划产量是25.19亿吨,翻了一番还多。任何时候都不能犯战略性的错误。中国煤炭产业的发展历程,有诸多从战略层面值得反思的问题或教训。最大的问题是战略迷失、决策失误,丧失了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最好历史机遇期,犯了“粗调研、快决策、慢实施”的错误,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替代产业。殷鉴不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今,煤炭行业形势向好,煤炭人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黄金十年”的痛不能忘记,更不应忘记!疗好“寒冬四年”的伤2012年5月到2016年4月,是中国煤炭行业继上次世纪之交亚洲金融危机后,遭遇的最为艰难的时期,笔者称之为“寒冬四年”。这个时期主要特点是“冷”,整个行业进入漫漫寒冬期,突出表现为“四大”:一是过剩产能绝对量“大”。目前,我国各类煤矿产能总规模全部形成将超过

60亿吨,扣除2亿吨进口煤,国内煤炭市场空间在37亿吨至39亿吨,过剩产能超过20亿吨。二是进口煤冲击“大”。我国煤炭市场被国际化。2009年,我国进口煤首次多于出口煤,由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而且进口煤量增长迅猛。2012年之后,我国的煤炭进口量始终保持在2亿吨以上,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进口量分别为2.89亿吨、3.3亿吨、2.9亿吨、2.04亿吨、2.56亿吨。三是煤价下滑幅度“大”。全国综合煤价由最高点800元/吨下降到最低点330元/吨,跌幅达58.75%。山西综合煤价由最高点656.1元/吨下降到224.32元/吨,跌幅达65.81%。四是行业亏损面积“大”。全行业超过90%以上的企业亏损,就连神华集团2015年煤炭板块也亏损20亿元。这一时期的严重困难,给煤炭企业造成了诸多伤筋动骨的伤害,主要表现在:安全之伤。企业亏损严重,导致煤矿安全生产风险倍增。最为突出的是,安全投入不足,设备带病运转,安全设施缺失,装备更新停滞,开采工艺退步;采掘接续打乱,“寅吃卯粮”、“挑肥拣瘦”,急功近利、饮鸩止渴,以量补亏、以量保本、以量增利的问题突出;假整改、假密闭、假数据、假图纸、假报告,超层越界、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证照超期“五假五超”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企业领导为了保生存、保吃饭,忙于跑市场、跑银行,分散了抓安全的精力,企业安全管理特别是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严重滑坡,等等。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