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欣赏《在酒楼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方法
• 把学习、欣赏的态度和研究、审视的态度结 合起来。 • 把对阅读提示的理解与对自己内心感受的挖 掘结合起来。 • 把对作品本文的理解与广泛占有资料、把作 品放到各种联系中观照结合起来。 • 尝试寻找理解作品的新的视角和入口。
20130113A
对学习的建议一
对文学名著文本细读,进行“鉴赏 性阅读”,即强调学习者心灵的投入, 与作者进行精神的对话;不仅注意作者 “写什么”,更着重体味作者“怎么 写”,反复揣摩作品的言语,行文结构 与文体风格;并提倡对作品的多样化的 阐释。
• 吕纬甫的形象:一个在辛亥革命时期充满革命热 情,现在却意志消沉的知识分子。 • 吕纬甫形象的意义:反映了“五四”高潮以后知 识分子苦闷、彷徨的思想状态;表现了他们在 “躁动与安宁”、“创新与守旧”两极之间摇摆 的生存困境。 • 艺术特色:通过老友邂逅这一事件和酒楼这一特 定的场景,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表现世事人情的 巨大变化。
20130113A
2、细读关于“废园”里的“老梅”的描写 文字,体会它的写法的精妙处,并结合上下文 的描写,谈谈它在小说中的作用。
第一次描写:“我”来到“一石居”时,正值严寒 季节,然而从窗口看废园,那里“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 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 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 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这是“我”高洁 的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意志的象征性写照! 第二次描写:在吕纬甫叙述自己故事的间隙,小说 中又穿插了一段生动的废园景色描绘:“窗外沙沙的一 阵声响,许多积雪从被他压弯了的一枝茶树上滑下去了, 树枝笔挺的伸直,更显出乌油油的肥叶和血红的花来。” 在这里,正隐隐地透出了“我”的一种希冀,“我”是 多么希望老友重新像这株红山茶那样挺立起来啊! • 这些生动的景物描写,并非仅仅作为人物活动的背 • 景而存在的,也含蓄地展示着“我”的感情世界,有 助 20130113A • 于深化小说的题旨。
20130113A
③初读时要着重对作品的总体感悟与 把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文本(或 部分文本)的细读,细心揣摩作者的语 言与写法。 ④不仅要默读,而且要提倡“朗读”, 在朗诵中读出作品的情感与韵味。如有 可能,一些诗歌与短文最好能背诵。
20130113A
对学习的建议四
在多读的基础上还要“多写”,一 是要勤写“读书笔记”,要养成“每读 书必动笔”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写法是 自由的:读后感想,片断的分析,提出 不同看法,抄录选文中的佳句好词…… 都可以。有条件与兴趣,还可以进行模 仿性以至创造性的写作。
20130113A
• 鲁迅简介视频地址
• /video/detail.php?id=77778
20130113A
(一)时代背景:
《在酒楼上》选自《彷徨》,反映 了辛亥革命失败以后的社会现实,是鲁 迅先生表现知识分子问题的比较著名的 作品。
20130113A
(二)人物形象分析:
鲁迅的精神 气质在小说里的 投射
20130113A
从这一段文字里,你 看到的是什么呢?
• 微雪,废园,酒和文人,于是依稀回到那个魏 晋时代; • 你还感受到一种懒散、凄清的气氛,以及随之 蔓延而来的驱不去的飘泊感,这恐怕也正是魏 晋时代的气氛,却也是现实鲁迅所感到的。 • 《在酒楼上》所要传达的,就是这样的刻骨铭 心的飘泊感。
20130113A
对学习的建议二
应把作品放回到“文学史”中,进 行比较性的阅读(不同时代相类作品的 比较,同一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 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等等)。要 学会发现问题,查找资料,进行独立思 考,写出分析性、研究性的文章。
20130113A
对学习的建议三
首先是“读”:①要集中主要精力读教材 中的选文,而且要根据教材的指导,读全书, 读作家的其他作品,读得越多越好。②最初读 的时候,不要看任何参考资料,要直接读原文,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要特别重视与珍惜自己 阅读的第一印象;在反复的独立阅读中,有了 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后,再去读必要的参考资料, 以启发自己的思考,开拓阅读视野。
20130113A
•
1.《呐喊》: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共收 入1918——1922年的15篇作品。第一篇小说 为《狂人日记》,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 年》上。另外,比较典型的作品还有《阿Q正 传》,最初连载于《晨报副刊》,署名巴人 (精神胜利法)以及《孔一己》等。
20130113A
2.《彷徨》: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共收 入1924——1925的11篇小说,主要是描写农 村劳动妇女和新知识分子生活的作品。比较熟 悉的作品有《祝福》(祥林嫂)、《离婚》 (爱姑)、《伤逝》(涓生、子君)、《在酒 楼上》(吕纬甫)、《孤独者》(魏连殳)、 《幸福家庭》(作家夫妇)等。
20130113A
1、理解《在酒楼上》作者与叙述者、人 物的关系。
①吕纬甫是鲁迅投射了反思和批判目光的人物,而小 说叙述者“我”则更多地代表了鲁迅的立场,“我”对 吕纬甫 在五四落潮期的“敷敷衍衍,模模胡胡”的颓废状态采 取 的是审视和批判的态度。而吕纬甫也在见证着自己当年 的革命热情的同路人————叙述者“我”的面前表现 出 一种自省的心态。从这个意义上看,鲁迅在小说中坚持 的是五四式的启蒙主义话语,吕纬甫的声音是作者力图 压抑甚至摆脱的声音。
20130113A
学习要点:
1. 要学习必要的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时代背景。 3.掌握作者的创作风格。 4.仔细阅读作品。 5.把握作品的内容和要点。
20130113A
鲁迅小说(两篇) 《在酒楼上》
• 同学们先打开教材翻到P11-13 • 阅读提示
20130113A
《在酒楼上》
“最富鲁迅气氛” 的小说
这个小兄弟的“坟”是有所隐喻的, 对于吕纬甫,他的这次掘坟的行动,是对已 经逝去的生命的一个追踪,所以在他的感觉 中这是“一生中最伟大的命令”;而最后开 掘的结果,却是“无”:这正是鲁迅的命题, 尽管明知“踪影全无”,他仍然要去开掘; 明知是“骗”,也要埋葬。 20130113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吕纬甫其实是鲁迅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说, 正是在吕纬甫身上,隐藏了鲁迅身上某些我们 不大注意的方面,甚至是鲁迅的自我叙述中也 常常有意无意遮蔽的方面,这就是他那种浓浓 的人情味,他对生命的眷恋之情。这正是我们 在鲁迅大部分著作中不大看得到的,吕纬甫这 个形象,就具有了某种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思考与练习
20130113A
②关注吕纬甫讲的故事本身,就会感到 这其实是两个十分感人的故事,有一种深情, 有一种人情味,笼罩着感伤的怀旧情绪。吕 纬甫身上是有鲁迅的影子的,吕纬甫的声音 可能比小说叙述者“我”更代表鲁迅心灵深 处的声音,小说中的“我”不仅是吕纬甫故 事的倾听者,同时也更是一个审视者,吕纬 甫一遍又一遍的自我嘲讽、自我申辩、自我 否定,正因为他一直感受着“我”的潜在的 审视的目光。从而“我”与吕纬甫之间呈现 为一种内在的对话关系,这可以看作是鲁迅 两种声音的外化。“我”与吕纬甫的辩难, 正是鲁迅内在的两种声音在冲突,在对话, 在争辩,最终很难说哪一种是主导性的声音。
20130113A
这废园里的“赫赫之火”,很容易使 我们想起刚才吕纬甫眼里射出来的光芒, 而这“傲慢”、这“愤怒”、这“蔑视” 更使我们想起嵇康、阮籍。吕纬甫也并不 完全是懒散、平庸,还有光彩的一面。— —就如同在废园里还有株斗雪的老梅。
20130113A
“掘开来!” “什么也没有”、 “消尽”、 “没有”、 “踪影全无”, 这又是为什么呢?
中国现当代文学 名著欣赏
20130113A
课程特点
• 所选篇目并不全是公认的经典名篇,也选了 一些并不广为人知但很有特色的作品,体现 了编选者独到的眼光。 • 既是作品赏析,也是个案研究。 • 没有面面俱到的分析,只对如何理解作品作 了一些启发,给读者主动思考留下了充分的 空间。
2013011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