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标解读

合集下载

普通高中 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三)

普通高中 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三)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三)谢洪达老师(二)学习要求必修课程学习要求(1)多读多想多写,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增进语文积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

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多媒介获取信息,提高文化品位,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

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

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和网络,检索所需的信息和资料。

学会以多种形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中国古代作品,读懂文章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阅读实用类文本,能准确、迅速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对文本所涉及的材料有自己的思考和评判。

阅读论述类文本,能准确把握和评价的观点与态度,辨析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之间的。

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4)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书面表达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年版)解来源:中国教师资格时间2018-01-23 16:39:03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提要:;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考试评价的关系地方和学校实施本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课程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 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科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个性发展等的要求,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增强文化自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信的理念多样性的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理念。

提要:;为了与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习任务群相呼应,①在教学建议上,新版课标做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比如:通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要求教师通过提高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达学习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到与课程共同发展的目标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新版课标和旧版课标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②在评价建议上,;恰当性其中③新版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和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普通高中语文课标学业质量水平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标学业质量水平解读

第一,学业质量是学科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 分,保证了学科课程目标的教学落实。
学科课程标准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和 评价建议以及表现标准构成。学业质量以课程目 标为依据,是对课程目标达到水平的具体描述,它 与 课 程 目 标 一 样 ,同 是 课 程 标 准 中 不 可 或 缺 的 内 容。课程目标是对学生经过一个学段的学习之后 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体现的是国家对 该学科领域内学习结果的具体反映;而学业质量水 平是表现标准,是基于课程目标对学习领域在不同 学习阶段所应该达到的程度进行阶段性的界定和 描述,它规定了学生在课程目标上实际应该达到的 程度,是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评判标尺和准则,也 是对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学业质量促进了课 程目标、课程内容、课堂教学与评价反馈的有机衔 接,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作品、美的表达与美的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
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 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热爱祖国 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防止文化上的 民族虚无主义。基于课程总目标的设定,学业质量 水平从文化传承意识、多元文化理解和当代文化参 与三个方面分别对“文化传承与理解”进行了阐述。
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 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在探究
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 中理解、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
字进行交流沟通。在学业质量水平部分,语言建构
而在学业质量的“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达到水
与运用被分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语言积累与建 平1的学生能够做到“有主动积累的意识,不断扩展自
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在学业质量水平 “在扩展和整理自己语文积累的过程中,能发现联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习任务群解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习任务群解析

4
学语文 2019 年第 2 期
专论平台·语文观察
务群的教学情境时要注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注意引导学生广泛、 深度参 与。 [3]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营造与现实 生活紧密联系的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 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3.综合性与实践性 “高中语文新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语文 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要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积极开 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 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生 活,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展具有开放性、典型性 的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 如主题式阅读、 研究性阅 读、思辨性阅读等,来打破学科间壁垒,连接语文与 生活,融汇听说读写,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完整 的人。 同时, 还要适当举办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等活 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出话题,敏捷应对,发展 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高中语文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体系建构 在以往的课标中,并没有“学习任务群”这个名 词,它作为“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的一个新内容,虽 首次提出, 但所占分量之重可以看出其重要性。 因 此,对“语文学习任务群”进行解析,明确语文学习任 务群的结构与学分, 分析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容与 领域,研究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对于改进 当前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困境,引领语文课程改 革走进新时代很有必要。 (一)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结构与学分 “高中语文新课标”设置了 18 个学习任务群,其 中 3 个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 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 段不设学分, 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 课程分为 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每类课程开设 2 个学期。 其中必修共设 8 学分, 包含 7 个学习任务 群;选择性必修共设 6 学分,包含 6 个学习任务群; 选修共设 12 学分,包括 6 个学习任务群,学生自由 选择。 (二)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容与领域 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是“高中语文新课标”最 为突出的两个词,核心素养是课程目标,学习任务群 是培养途径,二者之间是目标与路径的关系。 因此, 笔者根据每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学习重点将语文学 习任务群分别归入核心素养的四大领域 (如表 2 所 示)。

(完整版)2017语文新课标

(完整版)2017语文新课标

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

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教材局局长郑富芝在发布会上介绍,教育部组织260多位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历时4年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与2003年版相比,有哪些主要变化?提出了哪些新概念?增加了哪些新内容?一起来看为你总结的五大变化和两大热点!1变化一:提出四大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那么何为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2变化二:由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2003版的课程标准中,设置五大课程目标,分别为: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2017版课标则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分别为:语言积累与构建语言表达与交流语言梳理与整合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鉴赏文学作品美的表达与创造传承中华文化理解多样文化3变化三: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相较于2003年版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课程结构,新版课程标准新增了选择性必修课程,即课程结构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这三类课程。

必修课程,每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开设2个学期,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开设2个学期,6学分;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开设2个学期,设计12学分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内容板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内容板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内容板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板块涵盖了整个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旨在指导学校和教师进行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一、课程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其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2.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其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阅读理解、批判性思维和鉴赏能力。

5.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其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

二、课程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文字知识与技能:包括语言文字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表达和交际技巧。

2.阅读与鉴赏:包括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和文化解读。

3.写作与表达:包括写作技巧和创意写作。

4.文化素养与人文关怀:包括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传承和理解,以及促进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意识。

5.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包括思维方法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6.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实际操作、课外阅读、实践体验等。

三、课程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水平:1.语言文字能力:具备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

2.阅读理解能力: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各种文本并进行分析和解读。

3.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并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参与文化活动的能力。

4.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5.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能够进行规范的写作和有效的表达。

6.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板块涵盖了整个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7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对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和解读。

首先,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目标。

该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些目标的确立,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细化和拓展。

在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现代文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评价现代文学作品,关注当代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

此外,课程还包括了修辞、议论文、文学常识等内容,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全面的培养。

再次,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标准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还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最后,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评价方式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标准要求评价要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手段,如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综合测评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标解读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标解读
1.新版课标在课程结构上增设了选择性必修课程; 2.新版课标每个部分的课程,均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展开,每个部分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 3.新版课标在课程结构部分,突出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四)课程目标
版本
具体内容
2003年版
解读03 新旧课程标准内容比较
(一)课程性质
版本
具体内容
2003年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 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017年版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㓉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文文章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必修(8学分)
选择性必修(6学分)
选修(任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来源:中国教师资格网时间:2018-01-23 16:39:03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提要: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提要:①在教学建议上,为了与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习任务群相呼应,新版课标做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比如:通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通过提高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达到与课程共同发展的目标;②在评价建议上,新版课标和旧版课标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恰当性;③新版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和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大概念

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大概念

一、概述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对高中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其中关于大概念的提及,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素养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结合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大概念的内容,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以期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帮助。

二、大概念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语文学习中,大概念是贯穿于各个知识点和课文之中的重要概念,它是对语言、文学和文化的总体把握,是对世界和人生的综合理解。

大概念贯穿于语文知识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素养培养的全过程,承担起了重要的指导性和框架性作用。

1. 大概念和语文教学的紧密通联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大概念是“指学科中的一般概念和原理、范畴和体系、态度和价值观念、方法和技能、规则和规律等。

”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统领着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中,需要根据大概念的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将大概念贯穿其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逐渐领会大概念所折射出的语文学科的精神和特性。

2. 大概念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大概念被赋予了推动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使命。

大概念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和精神,它蕴含着文化传承和价值观接纳的内涵。

通过对大概念的学习和领会,学生可以逐渐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态度和积极的文化认同感,提高语文素养,不断增强对语言、文学和文化的体验和理解能力。

三、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大概念的具体要求根据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大概念主要包括一般概念和原理、范畴和体系、态度和价值观念、方法和技能、规则和规律等五大要素。

每个要素都有对应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一般概念和原理-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和体验,能够理解和应用一般概念和原理,如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文学作品的风格和艺术规律等。

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标解读

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标解读
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标解读
目 录
1
课标架构
2
主要特点
3
新旧对比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标架构
课程性质 与基本理

学科核心 素养与课
程目标
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
学业质量
实施建议
附录
课程性 基本理 学科核 课程目 设计依

念 心素养 标

结构
学分与 选课
学习任 务群
学习要 求
学业质 量内涵
学业质 量水平
学业质 量水平 与考试 评价的 关系
新增
学业质量水平 以列表的形式从5个层级共20个方面对学业质量水平进行了描述。
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强调“以具体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以综合考察作为命题导向”“避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 考题,避免死记硬背”“试卷结构和测试形式不应固化,以避免形成新的应试模式”
附录结构和内容不同
教学建议: 1.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2.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处理好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 3.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整体把握必修和选修课程,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筹 5.探究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6.提高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能力,实现教师与课程同步发展 评价建议: 1.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2.全面把握学习任务群的特点 3.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 5.明确必修和选修课程评价的重点和联系
课程结构 2003版《实验稿》:由必修、选修两大板块构成。两种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必修包括“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 组成“语文一”至“语文五”五个模块。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文文字应用与探究、文 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

解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解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解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王宁请您谈谈本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修订的?选择这个时候修订课程标准,与时代的发展有什么关系?王宁:这次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先从国家整体方案修订开始,启动于2013年。

但对语文课程来说,课程标准的修订更为迫切,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是作为先行试点的学科之一,在2014年初,先于大多数学科开始的。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明确,立德树人成为教育在新时代发展的根本任务。

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满足国家、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迫切要求和殷切期望。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党和国家意志的体现。

在这次课程标准的修订中,语文课程的改革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近30年来,信息社会发展迅猛,激发了整个世界教育改革的热潮,而重视母语教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关注的话题。

这是因为,一个国家语言文字的发展和传播,不但直接影响每个国家对外交流的软实力,而且与发展各国本土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在这种形势下,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同时,母语教育在任何国家都必须有本国的特色,只有创建具有本国特色的语文课程,才是最具有世界性的,也才能与世界各国平等对话。

这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并不是从零开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实验稿,从2004年开始实施,到此次修订启动,已经整整十年。

这十多年的课程改革取得了成绩,明确了一些重要的问题,曾经存在的“学科中心”“知识本位”“技能训练至上”等问题,逐渐得到改进,也锻炼了一支具有改革意识的教师队伍。

但是,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

新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化素质教育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一套适用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

该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课程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适应社会生活需要,体现时代特点,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科特点,注重与其他课程的相互渗透与联系。

课程目标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在课程内容方面,标准提出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

必修课程包括7个模块,分别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选修课程则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研读等系列。

此外,标准还对课程的实施和评价做出了具体的要求。

在实施方面,要求教师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评价方面,要求建立多元评价机制,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发展状况。

总的来说,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高中语文最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高中语文最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高中语文最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2018年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一、新版课标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提要1: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2: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3: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提要4:在教学建议上,为了与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习任务群相呼应,新版课标做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比如:通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通过提高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达到与课程共同发展的目标;在评价建议上,新版课标和旧版课标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恰当性;新版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和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运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运用
这种开放多元的语篇类型在18个学习任务群中得到充分体现 ,诗歌、散文、长篇小说、学术著作、古代经典、新闻报道等不一 而足,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6
第三节 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的解读与教 学运用
二、课程内容的解析与教学运用
(三)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创新性与时代性及其教 学运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明确指出:“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语言文字运用基础能 力,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 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这里 充分体现出学习任务群的创新性和时代性,新增了不少的语文课人内涵及教学运用 ❖(二)新的语文课程目标及教学运用 ❖(三)凸显的 “实践性”及教学运用 ❖(四)突出的 “时代性”及教学运用
9
二、课程理念的解析与教学运用
❖(一)新的育人内涵及教学运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了 新时期 “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并提到 “增强文化自信”, 积极推进语文课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且把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人格、品 质的塑造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 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知自我、规划人生”。这些新的育人 内涵对指导高中语文教学实践非常重要,要求语文课程内容不 只是知识、技能、单篇文本的教学,而要基于语文养成学生对 自然、社会、自我的担当。
3
第一节 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的解读与 教学运用
4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撰写规范
一、课程性质的解析与教学运用 二、课程理念的解析与教学运用
5
课程性质的解析与教学运用
❖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也把 “课程性质” 作为整个课程标准的重要逻辑起点。具体表述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 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 特点。” 在 “课程性质”部分增加了一段重要的阐释:“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 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 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 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这一新增内容 特别凸显了 “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语言实践活动”这两个关键的语文学习路 径教育目标

(完整版)2017年最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

(完整版)2017年最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共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

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引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重点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成为熟练而自信的语言运用者。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通过相关教学内容的讲解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善于分析问题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学习文学、音乐、美术等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二、重点内容1. 阅读与写作: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2. 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通过学习古代文化,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3. 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通过学习现代文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代社会的文化现象与特点。

4. 媒体与传播:通过学习媒体与传播,培养学生对媒体信息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媒体素养。

5. 修辞与表达:通过学习修辞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项目学习法:将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际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评价方式1. 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基础,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

2. 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素养、批判思维能力等方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整本书阅读之我见,doc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整本书阅读之我见,doc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整本书阅读之我见通过认真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我对高中课标2017版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一、收获《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课程的核心概念是“语文素养”,课程的基本价值追求非常重视语言文字运用、思维培育和文化教育,强调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课程的实施策略突出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课程实施的基本方法坚持积累、梳理、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学习任务群”的设计。

高中课标2017年版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了18个“学习任务群”和3种文化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标与内容,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内容的学习贯串始终,并提出了按年段分课程的学习要求,为促进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有利条件。

高一学习内容是7个必修课程和3种文化。

7个课程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表达”。

学习质量要求达到“水平二”。

高二学习内容是9个选择性课程和3种文化。

9个课程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学习质量要求达到“水平四”。

高三学习内容是9个选修课程和3种文化。

9个课程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学业质量要求达到“水平五”。

二、体会设置学习任务群是高中课标2017年版的一个亮点,也是组织课程的综合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建构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是本次课标修订的一个亮点,也是组织课程的综合方法。 语文学科学习任务群有18个,即: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 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性阅 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 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 研习,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 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 研讨。内容十分丰富,不仅能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和日后工作对语言运用 基础能力的需求,还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关注跨文 化、跨媒介等语言文字运用新视角,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文课 程的实践能力。 学习任务群在教学模式上也与原有的教学模式有着较大的区别,在这 个过程中,以专题的形式展开教学。教学内容上有文本,但是不以文本为 纲,也不求完备、系统的知识,突出强调整体阅读、学会思维与表达、提 升鉴赏能力;教学方式,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主体。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1学分)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1学分)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1学分)
(五)明确学业质量标准
新版课标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对学生学习具有导向性作用。新版课标指出,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它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
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总体刻画学生学业成就表现。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的关 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 果的具体表现。 语文学科学业质量水平一共分为5个等级,每个水平内部又有4个具体要求。水 平1和水平2是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3和水平4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 水平5是选修课程学习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水平2是语文学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二)课程理念
版本 2003年版 具体内容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盲人 功能。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帥培养,促进学生均 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 有序的语文课程。
2017年版
1.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 人功能。
2017年 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 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穿必修、选 择性必修、选修。 必修课程7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 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选择性必修课程9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
(二)学习要求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水平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二)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五)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附录 附录1 古诗文背诵篇目推荐 附录2 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
1.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
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2.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 3.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 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 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 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的新要求。
新版课标在旧版课标的语文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出了语文学 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 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 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 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新版课标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凝练、整合成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 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者不是独 立的存在,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所 特有的,也是其他三项的基础。新课标指出,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 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 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建 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 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 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2.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
3.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4.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
1.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 2.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
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
解读02 新版课程标准总体分析
2017年版(以下统称为“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立足本国特色,
着眼于国际视野,顺应新时期的需求,较之2013年版(以下统称为“旧 版”)的课程标准有了几点鲜明的变化:
(一)突出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
突出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是本次课标修改的重点之一,不仅在语文课标
里提出来了,还要求其他学科结合自身特点,丰富充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1学分)
文学阅读与写作(2.5学分)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2学分)
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2学分)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0.5学分)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2
学分)
思辩性阅读与表达(1.5学分)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0.5学 分)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 (2学分) 跨文化专题研讨(2学分) 学术论著专题研讨(2学分)
基础。
2017年 版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 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㓉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 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 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 爱,培养运用祖国语文文章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 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 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及学分
必修(8学分)
整本书阅读与流(0.5学分)
选择性必修(6学分)
选修(任选)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选择性必
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1学分)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2学分)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标
于2017年底印发,并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标解读
解读01 新旧课程标准结构概览
2003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标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标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程目标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必修课程 二、选修课程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二)结构 (三)学分与选课 四、课程内容 (一)学习任务群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附录 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 1.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 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二、选修课程举例
(四)课程目标
版本 2003 年版 2017 具体内容 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1.积累·整合; 2.感受·鉴赏;3.思考·领悟;4.思维·拓展;5.发现·创新。
(四)优化语文课程结构
旧版课标把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 新课标在这一基础上优化了语文课程结构,增加了选修性 必修课程。故现行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为必修、选择性必 修、选修。这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并
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
的内容诗中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1.新版课标在课程结构上增设了选择性必修课程;
2.新版课标每个部分的课程,均以学习任务群的
形式展开,每个部分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 3.新版课标在课程结构部分,突出强调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 始终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化教育的相关内容。语文新课标指出,抓住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文化、培 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优势,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统文化、革命
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从而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达到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 的目标。
(二)凝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的依据,水平4是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水平5则是为对语文课程更有兴趣的学生所
设的较高要求,修习情况仅供参考。 语文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的提出,增强了语文测试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明确和加 强了与高考的联系,更能适应新形势下新课程、新考试的需要。
解读03 新旧课程标准内容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