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作业安全知识培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暑性疾病
按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1、热射病:由于体内产热和受热超过散热,引起体内蓄热,导致 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典型症状为:急骤高热,肛温常在41℃以上,皮肤干燥,热而无汗, 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可有肝肾功能异常等。 2、热痉挛:是由于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失调所致。 临床表现特征为:明显的肌痉挛使有收缩痛,痉挛呈对称性,轻 者不影响工作,重者痉挛甚剧,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 3、热衰竭:是热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量减少, 颅内供血不足而导致发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先有头昏、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出汗, 继而昏厥,血压短暂下降,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体温多不高。


中暑的危险 体温超过40℃的严重中暑病死率为41.7%,若超过42℃,病 死率为81.3%。


1、搬移:
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 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2、降温:
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擦身,然后用 扇或电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但不要快速降低 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5、转送: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 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 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高温作业时,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这 些变化在一定限度范围内是适应性反应,但如超过 范围,则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病变。 1、高温对身体机能产生影响,容易产生中暑性疾 病; 2、身体机能下降,注意力、工作能力降低,易发 生工伤事故。

一、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1、体温的调节:高温作业的气象条件、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及人 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对体温调节都有影响。 2、水盐代谢:高温作业时,排汗显著增加,可导致机体损失水分、 氧化钠、钾、钙、镁、维生素等,如不及时补充,可导致机体严重脱 水,循环衰竭,热痉挛等。 3、循环系统:高温作业时,心血管系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导 致血压发生变化。高血压患者随着高温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4、消化系统:可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 随高温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5、神经内分泌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抑制,注意力、工作能力降 低,易发生工伤事故。 6、泌尿系统:由于大量水分经汗腺排出,如不及时补充,可出现 肾功能不全,蛋白尿、血尿、尿结石等。



中暑的分类 :
按照《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可诊断为:
1、先兆中暑。在高温作业场所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大量出汗、口 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注意力 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升高。如能及时离开高温环境,经短时 间休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2、轻症中暑。除先兆中暑症状外,尚有下列症状:体温在38℃以上, 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现象;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 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表 现。脱离高温环境,轻症中暑可在4-5小时内恢复。 3、重症中暑。表现为除上述症状外,出现突然昏倒或痊孪,或皮肤 干燥无汗、体温在40 ℃以上。可分为三型: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六)注意饮食


饮食:
饮茶:夏天出汗多,造成钾离子丢失,体内钾常觉疲乏无 力,食欲减退,耐热能力下降,甚至中暑。夏日常饮茶, 可补充人体钾元素,提高耐热能力,有效地预防中暑的发 生。 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 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 人体的代谢需要 ; 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 若大 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杭州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32.4 ℃


杭州地区高温作业温度:环境气温≥34.4℃

类型:高温天气作业、工作场所高温作业
高温天气作业是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 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 业。 工作场所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 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神经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注意力和肌肉的工作 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及反应速度的降低,从而导 致注意力、工作能力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

(一)改善工作条件,配备防护设施、设备。
主要是合理设计工艺过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 1、采取隔热措施: (1)水隔热:常用的方法有水箱或循环水炉门,瀑布水幕 等; (2)使用隔热材料:常用的材料有石棉、炉渣、草灰、泡 沫砖等。 2、通风降温措施: (1)采用自然通风:如天窗、开敞式厂房,还可以在屋顶 上装风帽。 (2)机械式通风:如风扇、岗位送风。 (3)安装空调设备。




(六)注意饮食


水:多补水、食盐和水溶性 维生素。通风降温系统
一般来说,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天至少应补充水分5000cc左 右,补充食盐15~25克以上(食物中含的盐在内)。补充的 方法可以经常喝点盐开水,每500克水中加食盐1克左右为 宜。还可以喝盐茶水、咸绿豆汤、咸菜汤和含盐汽水等等。 这样既可消暑解渴,又能及时补充必须的食盐。饮水原则 是多次少量,每次饮一两茶杯为好,不要喝得过多过快, 这样可减少汗液排出,有利于增加饮食。






(四)设立紧急的应变措施
与高温作业员工保持联络; 留意气象预报发出的高温预警; 经常留意员工的健康状况,若发觉员工有身体状况欠佳的 征状,应立即调离高温环境; 在高温作业场所设置各种有关的急救设施,车间管理人员 经常或派人巡察。(药品+医务室+各岗位巡查)




(五)保健措施

通风降温改造

(二)加强个体防护
高温作业人员应穿耐热、导热系数小、透气功能好的浅色 衣服,宽大,活动方便,但要注意根据安全防护需要,穿 戴手套、鞋套、护腿、眼镜、面罩、工作帽等。 不得穿拖鞋、露脚趾凉鞋,以免造成砸伤、压伤、撞伤等, 尤其是维修人员、挡机工、领料工、拉包工; 病愈未久的员工尽量避免进行高温工作; 避免在高温的环境下单独工作,如有则需定时巡查。(挑 瓶工)


3、补水:
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水或者运动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 小苏打水,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 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促醒:
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 实施人工呼吸。






(三)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和监控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使职工自觉遵守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注意高温预警,定期监控作业场所的气温;车间主任注意 监测 体检监控,对高温作业人员定期进行体检测量;每天两次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如叠包岗位轮休,避免在高温天气或 者高温时段进行室外作业 合理安排休息地点;轮休员工建议离开岗位到清凉地点进 行休息 发放高温津贴;



(六)注意饮食

(七)注意生活习惯


作息:
保持充足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也是预防中 暑的有效措施。 夏天应处事冷静,不宜激动,使神经处于安静状态。 忌受热后“快速冷却”。不宜冲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 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 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7℃, 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不可贪凉,空调 冷风出口处不要直接对着人。以防引起四肢肌肉酸痛、疲乏无力、 腰痛、感冒等症状。





中暑原因
1.环境因素
在高温环境作业,如果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露天作业 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 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 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 2.个人体质因素 在公共场所,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中暑衰 竭主要因周围空气循环不足,引起虚脱或短暂晕厥。精神过 度紧张、人员过于密集、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 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一、什么叫高温作业?
专业定义:工作场所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 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通俗概念: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 性热源,当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 计计算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 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
配备防暑降温药品,消耗后及时补充;人丹、十滴水、风 油精和藿香正气水等 为高温作业人员提供清凉饮料;高温天气每天发放 保证饮水供应,食堂提供防暑菜汤、绿豆汤等; 天气炎热时,劳动者应注意保障休息睡眠、合理搭配营养、 及时诊治疾病,尽量避免长时间被阳光曝晒。 医疗预防:对高温作业人员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检或 调查,凡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溃疡病、肺气肿、 肝病、肾病等疾病的人员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