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 国资委令第31号
央企应急管理规定范文

央企应急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央企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央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加强央企应急管理工作,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央企应急管理工作的目标是确保央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控制和处置,最小化事故的损失,并保护央企员工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条央企应急管理工作应坚持综合统筹、科学决策、分工协作、依法治理的原则,注重预防为主,储备充足,科学应急,切实保障工作安全。
第四条央企应急管理工作主要任务包括: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完善应急方案,加强应急演练,做好事故隐患排查,提高应急能力和水平。
第五条央企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由央企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各级央企应急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的工作实施。
第二章应急管理体制第六条央企应急管理工作应设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央企的应急管理工作。
第七条央企应急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和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和规范;组织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方案;组织应急演练和事故应急处置;指导督促央企做好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开展应急培训和宣传教育等。
第八条央企应急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做好信息通报和协调工作,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应急预案和应急方案第九条央企应急管理机构应根据央企的特点和风险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方案。
第十条央企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提前制定的应急措施和应急工作组织方案。
第十一条央企应急方案是指针对特定的突发事件,根据应急预案制定的具体应急处置方案。
第十二条央企应急预案和应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应急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分工;(二)应急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三)应急资源的调配和使用;(四)应急通讯和信息报告的规定;(五)应急演练和技能培训的要求;(六)应急处置的方法和步骤;(七)应急评估和事故后处理等。
第四章应急演练第十三条央企应急管理机构应组织开展定期的应急演练,检验和提高央企应急管理的能力。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11.29•【文号】安监总政法〔2017〕131号•【施行日期】2017.11.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劳动安全保护正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17〕1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资委,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各中央企业: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在深化国企国资改革进程中,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不放松,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各中央企业要发挥安全生产工作示范带头作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始终把职工群众的安全健康放在首位。
要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带头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要把安全生产与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从根本上提高安全发展水平。
二、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出资人职责定位,根据安全生产风险的差异,对中央企业实施分类监管,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38号)要求,准确把握出资人安全生产职责定位,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协同配合综合监管、行业监管等部门,形成工作合力。
解读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

解读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解读一、必须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制,层层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体系。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18条有关要求。
解读:企业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保障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根本和关键所在。
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强化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是根本,强化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是关键,这已经被我国的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实践所证明。
企业主要负责人作为应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负责,而不是仅仅负责某些方面或者部分环节;必须对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全程负责,不能间断;必须对应急管理工作负最终责任,不能以任何借口规避、逃避。
《安全生产法》及《九条规定》对此进一步明确重申和强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体系是明确本单位各岗位应急管理责任及其配置、分解和监督落实的工作体系,是保障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制度体系。
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健全应急管理责任体系,才能做到明确责任、各负其责;才能更好地互相监督、层层落实责任,真正使应急管理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
因此,层层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体系是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最为重要的途径。
在实践中,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性质、特点以及应急管理的状况不同,其应急管理责任制的内容也不完全相同,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明确在责任体系中各岗位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这是所有企业应急管理责任体系中必须具备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些手段,最终达到层层落实应急管理责任的目的。
事故案例:20xx年1月14日14时40分左右,浙江省温岭市台州大东鞋业有限公司发生火灾事故,造成16人死亡,5人受伤,过火面积约1080平方米。
经调查,大东鞋厂内部安全管理混乱,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主体责任不落实,应急管理、消防安全等工作无专职人员负责,并因计件工资及员工流动性大等原因,企业内部组织管理松散,没有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体系,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均得不到有效执行。
黑龙江地区国资委监视管理组织事项权力清单

黑龙江省国资委监管事项权力清单
黑龙江省国资委监管事项权力清单
黑龙江省国资委监管事项权力清单
黑龙江省国资委监管事项权力清单
黑龙江省国资委监管事项权力清单
黑龙江省国资委监管事项权力清单
黑龙江省国资委监管事项权力清单
黑龙江省国资委监管事项权力清单
黑龙江省国资委监管事项权力清单
黑龙江省国资委监管事项权力清单
黑龙江省国资委监管事项权力清单
黑龙江省国资委监管事项权力清单
内必须作为、出资企业必须上报的具体事项,每一事项列一条;“监管事项内容”是对每项监管事项的具体化;“实施依据”是实施该项监管事项权力的法律法规依据,按照级次递减顺序填列;“监管方式”包括审批、审核、事前备案、事后备案、报告等。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3号 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

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央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中央企业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一)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二)事故灾难。
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三)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中央企业,是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家出资企业。
第四条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是指中央企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活动的全过程管理。
第五条中央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应依法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履行以下监管职责:(一)指导、督促中央企业落实国家应急管理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
(二)指导、督促中央企业建立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三)指导、督促中央企业落实各项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措施,及时有效应对企业各类突发事件,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中交养护集团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编制单位: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一八年四月颁布日期:二○一八年七月批准页中交养护集团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中交养护集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本预案是中交养护集团应急预案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各部门、事业部、区域总部、分公司、办事处、子公司、直属项目部等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本预案的要求,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编制和修订与中交养护集团应急预案相衔接的应急预案,并全面推进中交养护集团应急管理工作。
《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经中交养护集团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批准、施行。
批准人:郭力(党委书记、董事长)崔玉萍(总经理)批准日期:2018年7月目录1 总则.......................................................... - 1 -1.1 编制目的................................................ - 1 -1.2 编制依据................................................ - 1 -1.3 适用范围................................................ - 1 -1.4 应急工作原则............................................ - 2 -1.5应急预案体系............................................. - 2 -2 风险分析...................................................... -3 -2.1 危险性分析.............................................. - 3 -2.2 分级.................................................... - 4 -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4 -3.1 应急组织体系............................................ - 4 -3.2 组织机构和职责.......................................... - 5 -3.2.1 应急管理领导小组................................... - 5 -3.2.2 应急管理办公室..................................... - 6 -3.2.3 现场应急指挥部..................................... - 6 -3.2.4 应急管理分工....................................... - 7 -3.2.5 集团所属生产部门和单位的应急机构................... - 8 -4 预防、监测与预警.............................................. - 8 -4.1 日常应急准备............................................ - 8 -4.2 预防.................................................... - 9 -4.3 监测.................................................... - 9 -4.4 预警.................................................... - 9 -4.4.1 预警级别........................................... - 9 -4.4.2 预警信息........................................... - 9 -4.4.3 预警判断........................................... - 9 -4.4.4 预警行动.......................................... - 10 -4.4.5 应急响应准备...................................... - 10 -5 应急处置..................................................... - 10 -5.1 信息报告............................................... - 10 -5.2 先期处置............................................... - 11 -5.3 应急响应............................................... - 12 -5.3.1 响应过程.......................................... - 12 -5.3.2 启动条件.......................................... - 12 -5.3.3 响应程序.......................................... - 13 -5.4 应急结束............................................... - 14 -5.5 应急联动............................................... - 14 -6 恢复与重建................................................... - 15 -6.1 善后处置............................................... - 15 -6.1.1 人员处置.......................................... - 15 -6.1.2 污染物处理........................................ - 15 -6.1.3 保险索赔.......................................... - 15 -6.2 调查与评估............................................. - 15 -6.2.1 调查.............................................. - 15 -6.2.2 评估.............................................. - 15 -6.3 恢复重建............................................... - 15 -7 信息发布与告知............................................... - 15 -7.1新闻媒体沟通、信息发布.................................. - 15 -7.2内部员工信息告知........................................ - 16 -7.3业务合作方及相关方信息告知.............................. - 16 -8 应急资源日常保障............................................. - 16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 16 -8.2 应急队伍保障........................................... - 16 -8.3 物资装备保障........................................... - 16 -8.4 其他保障............................................... - 17 -9 预案管理..................................................... - 17 -9.1 应急预案培训........................................... - 17 -9.2 应急预案演练........................................... - 17 -9.3 应急预案修订........................................... - 17 -9.4 应急预案备案........................................... - 17 -10 附则........................................................ - 17 -10.1 责任与奖惩............................................ - 17 -10.2 预案的签署和解释...................................... - 17 -10.3 预案的实施............................................ - 18 -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及造成的损失,规范预防和应对活动,保护集团员工和相关方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应急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应急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07.08.10•【文号】国资厅发[2007]70号•【施行日期】2007.08.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正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应急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国资厅发[2007]70号)各厅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应急管理工作暂行规定》已经委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该规定自印发之日施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二00七年八月十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应急管理工作暂行规定为进一步规范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应急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要求,结合我委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组织机构成立国资委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组长:李荣融副组长:李伟王勇黄淑和成员单位:办公厅、业绩考核局、外事局、机关服务管理局、宣传工作局、纪委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应急管理工作日常事务。
办公厅负责同志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其他成员单位负责同志任副主任。
各成员单位指定专人任办公室成员。
二、工作任务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和国资委职责,涉及我委处理和配合处理的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包括:(一)中央企业事故灾难(中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以及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二)中央企业境外突发事件;(三)中央企业群体性事件;(四)中央企业生产设施设备遭外力破坏事件;(五)中央企业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六)国资委机关及管理局系统突发公共事件。
央企应急管理规定范文

央企应急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央企应急管理工作,保障央企生产经营安全,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国有独资的央企,包括但不限于中央直属企业和中央国有企业控股的企业、公司。
第三条央企应急管理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综合施策的原则,建立健全央企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第四条央企应急管理工作应当与公司治理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领导班子和各级管理人员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培养,推动央企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
第五条央企应急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原则,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促进全员参与、全员动员、全员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
第六条央企应急管理工作应当注重技术手段和信息系统建设,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应急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和共享。
第二章应急管理体系第七条央企应当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明确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架构、职责划分和工作流程,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
第八条央企应当设立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央企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
应急管理部门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管理人员,具备应急处置经验和专业知识。
第九条央企应急管理部门应当与各部门、各子公司建立紧密的联系和沟通机制,形成应急管理工作的合力。
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各级部门和各子公司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全员的应急响应能力。
第十条央企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起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应急预案、信息共享平台、危险源数据库等,实现应急信息的及时录入、传输和查询。
第三章应急预案第十一条央企应当制定应急预案,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业务特点,编制各级应急预案和各类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第十二条央企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灾害事故应急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的明确。
黑龙江省国资委监管事项权力清单

黑龙江省国资委监管事项权力清单
黑龙江省国资委监管事项权力清单
黑龙江省国资委监管事项权力清单
黑龙江省国资委监管事项权力清单
黑龙江省国资委监管事项权力清单
黑龙江省国资委监管事项权力清单
黑龙江省国资委监管事项权力清单
黑龙江省国资委监管事项权力清单
黑龙江省国资委监管事项权力清单
黑龙江省国资委监管事项权力清单
黑龙江省国资委监管事项权力清单
黑龙江省国资委监管事项权力清单
注:“监管事项类别”是省国资委依法依规履行的出资人职能,按照大类分项;“监管事项名称”是国资委出资人职能大类项下,在监管权限内必须作为、出资企业必须上报的具体事项,每一事项列一条;“监管事项内容”是对每项监管事项的具体化;“实施依据”是实施该项监管事项权力的法律法规依据,按照级次递减顺序填列;“监管方式”包括审批、审核、事前备案、事后备案、报告等。
央企应急管理规定模版

央企应急管理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健全央企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央企应急管理能力,确保央企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央企应急管理工作遵循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并结合央企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实施和改进。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央企内部,包括总部及各分支机构、子公司等。
第四条央企应急管理的目标是保障央企的安全稳定运营,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对央企造成的损失,并保护相关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五条央企应急管理应贯穿于央企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与各项管理工作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的管理体系。
第六条央企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央企的总经理或其授权的相关负责人。
第二章应急组织与领导第七条央企应急管理工作应建立应急组织,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应急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第八条央企应急组织由总部设立,并在各分支机构、子公司等相应设立分支机构。
第九条央企应急组织应明确组织结构,包括组织职责、人员配备等。
第十条央企应急组织应设立应急领导小组,由总经理或其授权的相关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相关各部门负责人。
第十一条央企应急组织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测试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十二条央企应急组织应及时收集、分析和发布应急信息,以便央企能够做出及时的决策。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第十三条央企应急预案是指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制定的一系列应急措施和行动方案。
第十四条央企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根据央企的实际情况,包括业务特点、组织结构等进行制定。
第十五条央企应急预案应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类型和程度划分为不同级别。
第十六条央企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事件识别、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协调配合、宣传教育等。
第十七条央企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并在央企内部进行宣传和培训。
第十八条央企应急预案应与相关部门、单位进行有效的衔接和配合。
第四章应急演练与培训第十九条央企应急演练是指通过模拟突发事件的发生,测试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二十条央企应急演练应定期进行,并根据央企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演练。
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滨莱高速公路淄博西至莱芜段改扩工程施工第二标段项目经理部二分部触电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年月日颁布令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滨莱项目部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的保证职工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了《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现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望认真落实本预案要求,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工作。
颁布人:年月日触电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编制目的为了加强中交三公局滨莱高速二标段项目部二分部施工安全管理,规范施工管理和作业行为,有效防止和减少触电事故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及时对事故进行施救,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号(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201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9号(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201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主席令第47号(2011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2006 )《关于加强企事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国办发(2007)13号《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6 ) 24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 / T 29639-2013)《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101号《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31号(2013年)《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交股厅发〔2015〕754号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分部施工作业场所及生活区办公室四、项目概况1、工程概况S29滨莱高速是山东省高速公路网发展规划纵三“无棣(冀鲁界)-莱芜-临沂(鲁苏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北连G25长深高速,南接G2京沪高速,与其共同构成贯穿鲁中南北的公路主通道。
《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1号《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方法》已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67次委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二00八年八月十八日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方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催促中央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中央企业职工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52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本方法所称中央企业,是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第三条中央企业应当依法接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所在地省〔区、市〕、市〔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及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国资委按照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对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一〕负责指导催促中央企业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二〕催促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对企业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业绩考核;〔三〕依照有关规定,参与或者组织开展中央企业安全生产检查、督查,催促企业落实各项安全防范和隐患治理措施;〔四〕参与企业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负责落实事故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五〕催促企业做好统筹规划,把安全生产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保障职工健康与安全,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第四条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实行分类监督管理。
中央企业依据国资委核定的主营业务和安全生产的风险程度分为三类〔见附件1〕:第一类:主业从事煤炭及非煤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交通运输的企业;第二类:主业从事冶金、机械、电子、电力、建材、医药、纺织、仓储、旅游、通信的企业;第三类:除上述第一、二类企业以外的企业。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1-39号清单

国资委令第37号
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
2018-7-13
2018-8-30
肖亚庆
《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0号)同时废止
38
国资委令第38号
国资委关于废止《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
2018-9-22
2018-9-22
肖亚庆
39
国资委令第39号
35
国资委令第35号
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
2017-1-7
2017-1-7
肖亚庆
2012年公布的《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8号)同时废止
36
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令第36号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
2018-5-16
2018-7-1
肖亚庆
刘昆
刘士余
2007年印发的《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 证监会令第19号)同时废止
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2011-6-14
2011-7-1
王勇
27
国资委令第27号
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
2011-6-14
2011-7-1
王勇
28
已废止
2017-1-7
国资委令第28号
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2012-3-18
2012-5-1
王勇
29
国资委令第29号
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1-39号清单
制作日期:2019-2-21
序号
是否废止
废止日期
文件号
应急管理工作办法

应急管理工作办法为进一步规范公司应急管理工作,根据《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31号令)和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应急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机构公司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总经理副组长:综合管理部负责人成员:公司其他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应急管理工作日常事务,办公室设在公司综合管理部。
公司各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
二、工作任务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领导小组应处理好以下突发事件:(-)企业生产事故灾难;(二)企业境外突发事件;(三)企业群体性事件;(四)企业生产设施设备遭外力破坏事件;(五)企业其他突发公共事件。
三、职责分工(-)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应急管理日常工作机构。
负责协调公司本部有关部门及下属企业应急管理工作;负责向集团公司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突发事件信息。
(二)综合管理部:公司突发公共事件总体牵头负责部门。
负责企业应急管理机构的日常工作联系;负责突发事件信息的接收、汇总工作。
总体负责公司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方面的专项行动;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处理企业境外突发事件涉及的国内事宜;督促下属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负责与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联系。
负责公共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对外宣传工作。
(三)其他部门:按照公司规定的各自部门职责,参与应急管理专项工作。
四、工作程序(-)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后,依据事件的分类、重要及紧急程度,报领导小组成员或组长批示,并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和涉及企业处理,同时报告其他领导小组成员。
公司其他部门直接接到突发公共事件报告时,要及时通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展开处理工作。
(二)公司各部门、各子公司要按照各自的管理办法、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开展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跟踪了解事态进展情况,并及时向公司综合管理部通报有关工作情况。
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1号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1号《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已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28次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勇O一三年二月二十八日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央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中央企业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一)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二)事故灾难。
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三)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中央企业,是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家出资企业。
第四条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是指中央企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活动的全过程管理。
第五条中央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应依法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履行以下监管职责:(一)指导、督促中央企业落实国家应急管理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
国资委发布施行《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

各地区、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 照全 国组委会的统一部署 ( 2 叭3 年全国 “ 安全生产月”活动指南 另行印发) ,提早 谋划、切实做好 动 员部 署工作 ,开 展各具特 色的宣传教 育活动 ,并依 照 Ⅸ 全国 “ 安 全生产 月”活动考核 实施办法 ( 试行 ) 》( 安组 委  ̄ 2 0 1 2 }2号) ,加 大考核力度 ,保障 “ 安 全生产月”活动健康深入开展 。 ( 一) 开展好煤矿安全“ 双七条” 专题活动 。 各地 区要按 照“ 刚执行 、 全覆盖 、真落实 、见实效”的要 求 ,采取 多种 形式和手 段,进一步 深入宣传贯彻 Ⅸ 煤矿矿长保护矿 工生命安 全七条规定》 ( 国家安全监 管总局令第 5 8号 ) 和煤矿安全生产 “ 七大攻坚举措”( 统称“ 双七条” ) 。
强应 急意识 , 掌握处置要点 , 提高科学施救和事故灾难应急救援能 力。 由各主办单位领 导和有关部 门负责同志以 及新 闻机构负责人组 要 将演练活 动与加 强从业人 员的安全知 识教育和应急救 援培训相结 成全 国 “ 安全生 产月”活动组织委 员会 ( 以下简称全 国组委会 ) ,负 合,增强从业 人员的安全 防范意识 ,提高 从业人 员防 灾、逃灾 、避 责 宏观指导 、研究决定有关重大事项 。 灾和 自救 、互救能 力。 ( 六 )组织开 展好第 1 5次 “ 安全 生产万里行 ”活 动。全国组委
实工作。
落实煤矿安 全 “ 双 七条”等情况为主线 , 以煤矿、 非煤矿 山、 道路交通 、
各地 区、各有关部门和单 位成 立 “ 安全生产 月”活动组织机构, 具体组织开 展相关活动 。
四 、活 动 要 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石油石化 等行业领域为 重点的 “ 安全生产 新疆行 ”活动。请有关地
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31号

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方法国资委令第31号国资委主任王勇2月28日签署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1号,《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方法》已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28次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方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标准中央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中央企业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一)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二)事故灾难。
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三)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第三条本方法所称中央企业,是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家出资企业。
第四条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是指中央企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活动的全过程管理。
第五条中央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应依法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履行以下监管职责:(一)指导、催促中央企业落实国家应急管理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31号国资委主任王勇2月28日签署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1号,《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已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28次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央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中央企业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一)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二)事故灾难。
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三)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中央企业,是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家出资企业。
第四条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是指中央企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活动的全过程管理。
第五条中央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应依法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履行以下监管职责:(一)指导、督促中央企业落实国家应急管理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
(二)指导、督促中央企业建立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三)指导、督促中央企业落实各项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措施,及时有效应对企业各类突发事件,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四)参与国家有关部门或适当组织对中央企业应急管理的检查、督查。
(五)指导、督促中央企业参与社会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
(六)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对中央企业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失职渎职责任进行追究。
第二章工作责任和组织体系第七条中央企业应当认真履行应急管理主体责任,贯彻落实国家应急管理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责任制,应急管理责任制应覆盖本企业全体职工和岗位、全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
第八条中央企业应当全面履行以下应急管理职责:(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
(二)编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并持续改进。
(三)督促所属企业主动与所在地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对接,建立应急联动机制。
(四)加强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和应急平台建设。
(五)做好突发事件的报告、处置和善后工作,做好突发事件的舆情监测、信息披露、新闻危机处置。
(六)积极参与社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
第九条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应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应急管理工作负总责。
中央企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分管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落实应急管理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统筹协调和管理企业相应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对企业应急管理工作负重要领导责任。
第十条中央企业应当对其独资、控股及参股企业的应急管理认真履行以下监督管理责任:(一)监督管理独资及控股子企业应急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应急管理制度建立情况;应急预案编制、评估、备案、培训、演练情况;应急管理投入、专(兼)职救援队伍和应急平台建设情况;及时报告、处置突发事件等情况。
(二)将独资及控股子企业纳入中央企业应急管理体系,严格应急管理的检查、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
(三)对参股等其他类子企业,中央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经营合同、公司章程、协议书等明确各股权方的应急管理责任。
第十一条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明确本企业应急管理的综合协调部门和各类突发事件分管部门的职责。
(一)应急管理机构和人员。
中央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成立应急领导机构,设置或明确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部门和专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分管部门,配置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其任职资格和配备数量,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国家和行业没有明确规定的,应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内容和性质、管理范围、管理跨度等,配备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
(二)应急管理工作领导机构。
中央企业要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本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研究决策应急管理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应对办法。
领导机构主要负责人应当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并明确一位企业负责人具体分管领导机构的日常工作。
领导机构应当建立工作制度和例会制度。
(三)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部门。
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部门负责组织企业应急体系建设,组织编制企业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协调分管部门开展应急管理日常工作。
在跨界突发事件应急状态下,负责综合协调企业内部资源、对外联络沟通等工作。
(四)应急管理分管部门。
应急管理分管部门负责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评估、备案、培训和演练,负责专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分管专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第三章工作要求第十二条中央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企地衔接”的要求,建立“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开展应急管理常态工作。
第十三条中央企业应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积极借鉴国内外应急管理先进理念,采用科学的应急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一)中央企业应当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使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企业发展同步实施、同步推进。
(二)中央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当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应急培训演练体系、应急队伍建设体系、应急保障体系等。
(三)中央企业应当加强应急管理体系的运行管理,及时发现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确保企业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第十四条中央企业应当加强各类突发事件的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编制企业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对应、内外衔接”的应急预案体系。
中央企业应当加强预案管理,建立应急预案的评估、修订和备案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中央企业应当加强风险监测,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
第十六条中央企业应当加强各级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应急培训,提高应急指挥和救援人员的应急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提高全员的应急意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要组织编制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分层次开展全员应急培训。
第十七条中央企业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节约高效的应急预案演练,突出演练的针对性和实战性,认真做好演练的评估工作,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持续改进,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十八条中央企业应当按照专业救援和职工参与相结合、险时救援和平时防范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以专业队伍为骨干、兼职队伍为辅助、职工队伍为基础的企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第十九条中央企业应当加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
煤矿和非煤矿山、石油、化工、电力、通讯、民航、水上运输、核工业等企业应当建设符合专业特点、布局配置合理的应急救援基地,积极参加国家级和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建设。
第二十条中央企业应当加强综合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应急装备和物资的储备,满足突发事件处置需求,了解掌握企业所在地周边应急资源情况,并在应急处置中互相支援。
第二十一条中央企业应当加大应急管理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应急体系建设、应急基地和队伍建设、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应急培训演练等的资金需求。
第二十二条中央企业应当加强与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的衔接工作,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统筹配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队伍、装备和物资,共享区域应急资源。
加强与所在地人民政府、其他企业之间的应急救援联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联合应急演练,充分发挥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区域一体化联防功能,提高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十三条中央企业应当建设满足应急需要的应急平台,构建完善的突发事件信息网络,实现突发事件信息快速、及时、准确地收集和报送,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和辅助手段。
第二十四条中央企业应当充分发挥保险在突发事件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推进意外伤害保险和责任保险制度建设,完善对专业和兼职应急队伍的工伤保险制度。
第二十五条中央企业应当积极推进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紧密跟踪国内外先进应急理论、技术发展,针对企业应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加强与科研机构的联合攻关,积极研发和使用突发事件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的新技术、新设备。
第二十六条中央企业应当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
突发事件发生后,要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报告,并按照要求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国资委报告,情况紧急时,可直接向国务院报告。
信息要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第二十七条中央企业应当建立突发事件统计分析制度,及时、全面、准确地统计各类突发事件发生起数、伤亡人数、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相关情况,并纳入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
第二十八条造成人员伤亡或生命受到威胁的突发事件发生后,中央企业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对因本单位的问题引发的或者主体是本单位人员的社会安全事件,有关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上报情况,并迅速派出负责人赶赴现场开展劝解、疏导工作;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应加强协调,服从指挥。
第二十九条中央企业应当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披露机制,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第一时间启动新闻宣传应急预案、全面开展舆情监测、拟定媒体应答口径,做好采访接待准备,并按照有关规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统一安排,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媒体、员工披露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进展情况的信息。
第三十条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中央企业应当按照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解除应急状态,并及时组织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进行评估,开展或协助开展突发事件调查处理,查明发生经过和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