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架结构抗震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1 > T2 > L > T j L > Tn

ω j 回代到式(4.1.3),得到相应振型 {X } j 回代到式( ) 得到相应振型
4.1.3 网架结构的自由振动特点
Ti =

ωi
(i = 1, 2,..., m)
基本周期在0百度文库3s~0.7s。 。 基本周期在
振动特点: 振动特点: (1)频谱密集,且可能有重根。 )频谱密集,且可能有重根。 (2)周期与 2有关,也与边界条件有关。 )周期与L 有关,也与边界条件有关。 大类: (3)振型可分为 大类:水平振型、竖向振型。网架以 )振型可分为2大类 水平振型、竖向振型。 竖向振型为主。一般, 竖向振型为主。一般,第一振型与静荷载作用下的位移一 致。
T T
+ { X } j [ K ]{ X } j q j (t ) = − { X } j [ M ]{ I } &&g (t ) x
T T
(4.1.7)
&& & q j ( t ) + 2ζ j ω j q j ( t ) + ω 2 q j ( t ) = j
&& & q j (t ) + 2ζ jω j q j (t ) + ω j q j (t ) =
(4.1.9)
[
]
= α j γ j X ji Gi (i = 1,2, L , n; j = 1,2, L , n)
&& 其中: x 其中: &&g (t ) + ∆ j (t )
为单自由度体系的
max
S a (ξ j , ω j )
α j = S a (ξ j , ω j ) / g
4.2 网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4.1.4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整个结构体系的位移列向量、 整个结构体系的位移列向量、速度列向量和加速度列向 量可分别表示为: 量可分别表示为:
x1(t) x (t) 2 { X (t)} = = { X}1 M xn (t)
ξ min = βξmax
表 4.1 系数 β 值(8 度)
网架类型
β
正方形 矩形 0.81 0.87 0.56 0.80
正方类
斜放类
正方形 矩形
24m到72m的网架 (P60) 到 的网架 )
4.4 简化计算
4.4.1 “规程”的地震内力简化计算方法 规程” 规程 规定: 规定: 度地区, (1)在6、7度地区,可不进行竖向抗震验算; ) 、 度地区 可不进行竖向抗震验算; 度区, 度区, (2)在7度区,可不进行水平抗震验算;在8度区,周 ) 度区 可不进行水平抗震验算; 度区 边支承的中小跨度网架可不进行水平抗震验算; 边支承的中小跨度网架可不进行水平抗震验算; 度地区, (3)8、9度地区,应进行竖向抗震验算; ) 、 度地区 应进行竖向抗震验算; 度地区, (4)9度地区,各种网架结构均应进行竖向和水平抗震 ) 度地区 验算。 验算。
& [M ]{&&(t )} + [C ]{x(t )} + [K ]{x(t )} = −[M ]{I }&&g (t ) x x
(4.1.1) 将(4.1.5a)~(4.1.5c)式代入上式并 T 对方程两端左乘 [ A ] 得:
&& & [ A] [ M ][ A]{q(t )} + [ A] [C ][ A]{q(t )}
第5章 网架结构分析设计软件 章
5.1 网架结构软件发展概况与特点 20世纪 年代: 世纪80年代 世纪 年代: 当前: 部分 前处理、分析计算、 部分, 当前:3部分,前处理、分析计算、后处理 特点: 特点: (1)适应各种平面形状和体型。 )适应各种平面形状和体型。 (2)需要考虑各种复杂荷载、约束条件 )需要考虑各种复杂荷载、 (3)充分提高计算效率 ) (4)以用钢量最小为目标的满应力优化的杆件设计准 ) 则。
5.2 网架结构软件编程原理
5.2.1 网架结构的建模
基本元素:节点、 基本元素:节点、杆件 网格、 网格、节点和单元编号软件自动生成 基本网格形成的三种方法: 基本网格形成的三种方法: (1)形式代数法(根据网架规律,编制形式函数集,再编制高级 )形式代数法(根据网架规律,编制形式函数集, 语言程序) 语言程序) (2)拓扑矩阵法(先构造结构几何外形的拓扑矩阵,由计算机程 )拓扑矩阵法(先构造结构几何外形的拓扑矩阵, 序将指示矩阵转换为真实结构的几何外形数据) 序将指示矩阵转换为真实结构的几何外形数据) (3)图形输入法(直接绘图,再用高级语言将图形文件转化为有 )图形输入法(直接绘图, 限元计算数据) 限元计算数据)
重要的、跨度大的网架 时程法、 重要的、跨度大的网架——时程法、振型分解法(抗震 时程法 振型分解法( 规范) 规范)
周边支承、多点与周边相结合的网架, 周边支承、多点与周边相结合的网架,采用简化方法进 行竖向抗震验算: 行竖向抗震验算:
Fvik = ±ψ v ⋅Gi
表 4.2 竖向地震作用系数ψ v
{ X} 2
q1 n×n ⇑ q 2 L { X}n = [ A]{q} M qn
(4.1.5a) (4.1.5b) (4.1.5c)
& & {x(t )} = [A]{q(t )} & {&&(t )} = [A]{q&(t )} x
地震作用下的运动微分方程为:
第4章 网架结构的抗震分析 章
4.1 网架结构的振动方程和动力特性
4.1.1 基本假定
节点为空间铰接节点, 个自由度。 (1)节点为空间铰接节点,每节点具有3个自由度。 质量集中在各个节点上。 (2)质量集中在各个节点上。 基础为一刚性体,各点的运动完全一致。 (3)基础为一刚性体,各点的运动完全一致。
4.3 几种网架的动内力分布规律
上、下弦杆竖向地震内力分布与静内力相似,跨中大、 下弦杆竖向地震内力分布与静内力相似,跨中大、 边缘小;腹杆地震内力分布复杂。 边缘小;腹杆地震内力分布复杂。 4.3.1 竖向地震内力系数
S Ei ξ i= S Si
分布规律:圆锥,锥顶为网架的对称中心, 分布规律:圆锥,锥顶为网架的对称中心, 锥底为网架平面上的一个圆。 锥底为网架平面上的一个圆。
& && [ M ]{&&d } + [C ]{x d } + [ K ]{x d } = −[ M ][ R ]{u} (4.5.5) x
4.6 网架结构多点输入下的振型分解法
利用振型叠加原理,对方程 利用振型叠加原理,对方程(4.5.6)进行解耦 进行解耦
{x (t )} = [Φ ]{ y (t )}
设防 烈度 8 9 0.15 场地类型 Ⅰ类 Ⅱ类 0.08 0.15 Ⅲ、Ⅳ类 0.10 0.20 悬挑长度 较大 0.10 0.20
4.5 网架结构多点输入运动方程
以地球中心为坐标原点(绝对坐标系),一个自由度为 以地球中心为坐标原点(绝对坐标系),一个自由度为 ), N的线性多自由度体系,在承受 个支承点的运动: 的线性多自由度体系, 个支承点的运动: 的线性多自由度体系 在承受m个支承点的运动
&&g ( t ) = − γ x
&&g (t ) = −γ j &&(t ) x x
{ X } j [ M ]{ X } j
T
− { X } j [ M ]{ I }
T
( j = 1, 2 , L n )
(4.1.8)
F ji = F ji (t )
max
&& = mi γ j X ji &&g (t ) + ∆ j (t ) max x
{ x s } = −[ K ]−1[ K c ]{u} = [ R ]{u}
(4.5.3) 称为影响矩阵
[ R ] = −[ K ]−1[ K c ]
将式( ),则结构 将式(4.5.2)和式(4.5.3)代入式(4.5.1),则结构 )和式( )代入式( ), 反应的动力项的微分方程可以写成: 反应的动力项的微分方程可以写成:
(4.6.1)
& && [Φ]T [M ][Φ]{&&} +[Φ]T [C][Φ]{y}+[Φ]T [K][Φ]{y} = −[Φ]T [M ][R]{u(t)} y
(4.6.2)
对于第i振型有: 对于第 振型有: 振型有
&&i (t ) + 2ζ iω i yi (t ) + ω i 2 yi (t ) = − β i ui (t ) (i=1,2……N) (4.6.3) & && y
是j振型自振周期的影响系数。 振型自振周期的影响系数。 振型自振周期的影响系数
式(4.1.9)可表示竖向、水平地震作用。但有差别: )可表示竖向、水平地震作用。但有差别:
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地震《规范》规定了两种组合方法, 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地震《规范》规定了两种组合方法, 平方和开方SRSS;⑵完整的二次项组合法 ⑴平方和开方 ; 完整的二次项组合法(CQC 法)。 。
5.2.2 计算原理
空间桁架位移法(注意基本假定) 空间桁架位移法(注意基本假定) 杆件截面:满应力优化设计方法。高次超静定, 杆件截面:满应力优化设计方法。高次超静定,故并非 所有杆件达到“满应力” 所有杆件达到“满应力”。 节点:焊接空心球或螺栓球节点, 节点:焊接空心球或螺栓球节点,需要进行强度和构造 验算。 验算。
通常把结构的总位移响应分成动力位移和拟静力位移, 通常把结构的总位移响应分成动力位移和拟静力位移, 其中动力位移是由结构的动力响应引起, 其中动力位移是由结构的动力响应引起,而拟静力位 移是由结构支承点处的位移引起的
{x} = {x } + {x }
d s
(4.5.2)
式中拟静力位移由静力平衡条件求得,即从式( 式中拟静力位移由静力平衡条件求得 即从式(4.5.1)中 即从式 ) 去掉惯性力项和阻尼力项,由此可得下式: 去掉惯性力项和阻尼力项,由此可得下式:
M M T c M c && C x + T M g u Cc && Cc x K & + T C g u K c & Kc x 0 = (4.5.1) K g u F
T T
+ [ A] [ K ][ A]{q (t )} = − [ A] [ M ][ I ] &&g (t ) x
T T
(4.1.6) 可得n个独立的二阶微分方程,对于第 振型有 振型有: 可得 个独立的二阶微分方程,对于第j振型有: 个独立的二阶微分方程
&& & { X } j [ M ]{ X } j q j (t ) + { X } j [C ]{ X } j q j (t )
&&(t )} = −ω 2 {X }sin(ωt + φ ) {x
= −ω
代入式(4.1.2)
2
{ x(t )}
(4.1.3)
([K ] − ω 2 [M ]){X } = 0
K ] − ω2 [M ] = 0 [
方程(4.1.4)有n个根 方程( ) 个根
(4.1.4) )
ω12 < ω2 2 < L < ω j 2 L < ωn 2
4.1.2 自由振动方程及求解
& [M ]{&&(t)}+ [C]{x(t)}+ [K]{x(t)} = −[M ]{I}&&g (t) x x
(4.1.1)
[M ]{&&(t )} + [K ]{x(t )} = 0 x
设(4.1.2)式的解为: 4.1.2)式的解为:
(4.1.2)
{x(t )} = {X }sin(ωt + φ )
& && & [M ]{&&d } + [C]{xd } + [K]{xd } = −([M ][R] + [Mc ]){u} − ([C][R] + [Cc ]){u} x
(4.5.4)
在上式的右端项中,阻尼力通常远远小于惯性力。 在上式的右端项中,阻尼力通常远远小于惯性力。再假 定在计算过程中,将结构的质量集中于质点M 定在计算过程中,将结构的质量集中于质点 c=0
{φi }T [ M ]{H } βi = {φi }T [ M ]{φi }
(4.6.4a)
m
&& && && ui (t ) = { Ai }{u (t )} = ∑ Aik uk
k =1
(4.6.4b)
{φ }i T [ M ][ R ] { Ai } = {φ }i T [ M ]{H }
(4.6.4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