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二、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任何通信网络都具有信息传送、信息处理、信令机制、网络管理功能。因此,从功能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可分为相互依存的三部分:业务网、支撑网、传送网。

(一)业务网

1)功能:业务网负责向用户提供各种通信业务,如基本话音、数据、多媒体、租用线、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等。

2)构成一个业务网的主要技术要素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交换节点设备、编号计划、信令技术、路由选择、业务类型、计费方式、服务性能保证机制等。

例单选题:

下列哪个技术要素是构成业务网的核心要素()

A.网络拓扑结构

B.交换节点设备

C.路由选择

D.业务类型

正确答案是:B

(二)支撑网

掌握功能和分类

支撑网为保证业务网正常运行,增强网络功能,提高全网服务质量而形成的传递控制监测及信令等信号的网络。

支撑网负责提供业务网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信令、同步、网络管理、业务管理、运营管理等功能,以提供用户满意的服务质量。

支撑网包含同步网、信令网、管理网三部分。

例:通信网中常说的支撑网包括()、同步网和管理网。

A.信令网

B.数字数据网

C.传输网

D.互联网

答案是:A(2007年一级建造师考试真题)

(三)传送网

1)传送网为各类业务网、支撑管理网提供业务信息传送手段,负责将节点连接起来,

并提供任意两点之间信息的透明传输。传送网是由传输线路、传输设备组成的网络,所以又称之为基础网。

2)功能:具有电路调度、网络性能监视、故障自动切换等相应的管理功能。

3)构成传送网的主要技术要素有:传输介质、复用体制、传送网节点技术等。

传送网节点:

a)其中传送网节点主要有分插复用设备(ADM)和交叉连接设备(DXC)两种类型,它们是构成传送网的核心要素。

b)传送网节点之间的连接则主要是通过管理层面来指配建立或释放的,每一个连接需要长期维持和相对固定。

三、通信网的类型及拓扑结构

(一)通信网的类型

(二)通信网的拓扑结构

在通信网中,所谓拓扑结构是指构成通信网的节点之间的互连方式。

基本的拓扑结构有:网状网、星形网、环形网、总线型网、复合型网等。

要求掌握每一种拓扑结构的拓扑形状、优点、缺点、使用场合,重点是掌握使用场合。

1)具有N个节点的完全互连的网状网需要有1/2·N·(N一1)条传输链路。

2)具有N个节点的星形网共需(N一1)条传输链路。

3)具有N个节点的环网需要N条传输链路。环网可以是单向环,也可以是双向环。

1.网状网:

.优点:线路冗余度大,网络可靠性高,任意两点间可直接通信;

.缺点:线路利用率低(N值较大时传输链路数将很大),网络成本高,另外网络的扩容也不方便,每增加一个节点,就需增加N条线路。

.适用场合:通常用于节点数目少,又有很高可靠性要求的场合。

如图1电信网的基本结构

2.星形网又称辐射网

.优点:与网形网相比,降低了传输链路的成本,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

.缺点:网络的可靠性差,一旦中心转接节点发生故障或转接能力不足时,全网的通信都会受到影响。

.适用场合:在传输链路费用高于转接设备、可靠性要求又不高的场合,以降低建网成本。

3.复合型网

.结构:是由网状网和星形网复合而成的。它以星形网为基础,在业务量较大的转接交换中心之间采用网状网结构.

.优点:兼并了网状网和星形网的优点。整个网络结构比较经济,且稳定性较好。

.适用场合:规模较大的局域网和电信骨干网中广泛采用分级的复合型网络结构。

4.总线型网属于共享传输介质型网络

.结构:网中的所有节点都连至一个公共的总线上,任何时候只允许一个用户占用总线发送或接送数据。

.优点:需要的传输链路少,节点间通信无需转接节点,控制方式简单,增减节点也很方便;

.缺点:网络服务性能的稳定性差,节点数目不宜过多,网络覆盖范围也较小。

.适用场合:主要用于计算机局域网、电信接入网等网络中。

5.环形网

.结构:网中所有节点首尾相连,组成一个环。

.N个节点的环网需要N条传输链路。环网可以是单向环,也可以是双向环。

.优点: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双向自愈环结构可以对网络进行自动保护;

.缺点:是节点数较多时转接时延无法控制,并且环形结构不好扩容。

.适用场合:目前主要用于计算机局域网、光纤接入网、城域网、光传输网等网络中。

《通信网》作业答案

思考题一 1(ok)构成现代通信网的结构和要素有哪些?它们各自完成的功能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通信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 现代通信网络的三大组成部分:传输、交换和终端设备,其发展是和这些通信设备、电子器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通信网构成要素 实际的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的方式构成的通信系统,从硬件构成来看:通信网由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和传输系统构成,完成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设施包括了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完成网络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上述的网络在传输信息的类型、方式、所提供的服务的种类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网络结构、基本功能、实现原理上都是相似的,它们都实现了以下四种功能: (1)信息传送 它是通信网的基本任务,传送的信息有三大类:用户信息、信令信息、管理信息,信息传输主要由交换节点、传输系统来完成。 (2)信息处理 网络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对最终用户是不可见的,主要目的是增强通信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3)信令机制 它是通信网上任意两个通信实体间为实现某一通信任务,进行控制信息交换的机制,如NO.7信令、TCP/IP协议等。 (4)网络管理 它负责网络的运营管理、维护管理、资源管理,以保证网络在正常和故障情况下的服务质量。是整个网络中最具有智能的部分,已形成的网络管理标准有:电信管理网标准TMN系列,计算机网络管理标准SNMP等。

2(ok)在通信网中,交换节点主要完成哪些功能?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各自方式和特点? (1)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ITU定义为:“根据请求,从一套入口和出口中,建立起一条为传输信息而从指定入口到指定出口的连接”。电路交换是一种电路间的实时交换,所谓实时,是指任意用户呼叫另一用户时,应立即在两用户之间建立通信电路的连接,这时通信网内的相关设备和线路都被这一对用户占用着,不能再为其他用户服务,这种在一次呼叫中由通信网根据用户要求在指定的呼叫路由上固定分配设备的交换方式,称之为电路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话音或数据的传输时延小且无抖动,“透明”传输。无需存储、分析和处理、传输效率比较高;但是,电路的接续时间较长,电路资源被通信双方独占,电路利用率低。 (2)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它将用户的一整份报文分割成若干数据块,即分组。 分组交换是一种综合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而又尽量避免两者的缺点的第三种交换方式。它的基本原理是“存储——转发”,是以更短的、被规格化了的“分组”为单位进行交换、传输。 分组交换相对于电路交换的方式来说,具有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等特点。

现代通信网络

网上大部分都是卖书的,加上我也不懂,只能找到这么多了,希望能帮上点忙。 现代通信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一般是指电信,国际上称为远程通信。随着电信业务从以话音为主向以数据为主转移,交换技术也相应地从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逐步转向给予分株的数据交换和宽带交换,以及适应下一代网络基于IP的业务综合特点的软交换方向发展。信息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光纤通信,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以及图像通信。 概念: 所谓通信,最简单的理解,也是最基本的理解,就是人与人沟通的方法。无论是现在的电话,还是网络,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实际还是人与人的沟通。现代通信技术,就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何采用最新的技术来不断优化通信的各种方式,让人与人的沟通变得更为便捷,有效。这是一门系统的学科,目前炙手可热的3G就是其中的重要课题。 概述: 手机通信技术和通信产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不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都是如此。这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通信就是互通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信在远古的时代就已存在。人之间的对话是通信,用手势表达情绪也可算是通信。以后用烽火传递战事情况是通信,快马与驿站传送文件当然也可是通信。现代的通信一般是指电信,国际上称为远程通信。纵观同新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语言和文字通信阶段。在这一阶段,通信方式简单,内容单一。第二阶段是电通信阶段。18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机,并设计莫尔斯电报码。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这样,利用电磁波不仅可以传输文字,还可以传输语音,由此大大加快了通信的发展进程。1895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设备,从而开创了无线电通信发展的道路。第三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从总体上看,通信技术实际上就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技术。通信系统是指点对点通所需的全部设施,而通信网是由许多通信系统组成的多点之间能相互通信的全部设施。而现代的主要通信技术有数字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信息传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据通信与数据网,ISDN与ATM技术,宽带IP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数字通信即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是通过信源发出的模拟信号经过数字终端的心愿编码成为数字信号,终端发出的数字信号,经过信道编码变成适 合与信道传输的数字信号,然后由调制解调器把信号调制到系统所使用的数字信道上,在传输到对段,经过相反的变换最终传送到信宿。数字通信以其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等特点,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网中的最主要的通信技术基础,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网的各种通信系统。程控交换技术即是指人们用专门的电子计算机根据需要把预先编好的程序存入计算机后完成通信中的各种交换。程控交换最初是由电话交换技术发展而来,由当初电话交换的人工转接,自动转接和电子转接发展到现在的程控转接技术,到后来,由于通信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交换的技术已经不仅仅用于电话交换,还能实现传真,数据,图像通信等交换。程控数字交换机处理速度快,体积小,容量大,灵活性强,服务功能多,便于改变交换机功能,便于建设智能网,向用户提供更多,更方便的电话服务。随着电信业务从以话音为主向以数据为主转移,交换技术也相应地从

通信网基础期末试卷

通信网基础期末试卷B 一、写出下列缩写的英文全称并解释(5×3=15分) 1.PDH 2.GPRS 3.ADSL 4.WLAN 5.N-ISDN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通信网是在追求尽可能高的通信系统使用效率的前提下,研究通信系统 的。 2.通信网终端设备除了具有信息-信号转换与适配功能外,还应具有 的功能。 3.现代通信网业务终端的趋势包 括:。 4.在OSI七层模型中,在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 5.信令系统在通信网中可分为两大类,随路信令系统和共路信令系统,若信令和所要传 输的信息不是采用同一条通信线路,则称为信令系统。 6.通信网中的图是指一些节点与边的集合,节点的度数是 指。 7.计算机通信网不适合采用电路交换的原因 是。 8.通信网结构设计实际上是网络拓扑优化设计问题,求无约束条件的最小主树的算法通 常 有P算法算法。 9.电路交换网的优化主要考虑的指标是,而分组交换网的优化其衡量指 标是 。 10.在数据分组交换网中,为了保证信息分组在网络中正常流通,同时能提高效率减小延 时,最主要的网络控制内容是与。 11.G|M|5排队系统中,G的含义,M的含 义是。 12.在网络层以上实现局域网互联的设备是。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构成通信网的四大要素是什么?一个电话通信网由哪几部分组成? 2.什么是排队系统?排队系统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3.什么是异步转移模式?什么是异步? 4.简述通信网信令的三个主要功能。 5.提高通信网效率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简述各种方法的思想。 四、图论分析题(每题7分,共28分) 1.求下图Ga和Gb的并,交,差,环和。 2.写出下图的基本割集。 3.写出下图的关联矩阵。

1-现代通信网答案

第一章概述 1、简述通信系统模型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最简单的通信系统是只有两个用户终端盒连接着两个终端的传输线路所构成的通信系统。这个题好像没啥好回答的??? 2、构成通信网的三要素是什么? 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用户终端设备P3、P21 3、通信网的分层结构是怎样的? 传送层、业务层、应用层P17、P22 4、电信网的支撑网有哪些? No.7信令网、数字同步网、电信管理网P18、P22 5、什么是三网融合?你认为实现的技术基础是什么? 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这就是所谓的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分析,可以涉及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目前更主要的是应用层次上互相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IP优化光网络就是新一代电信网的基础,是我们所说的三网融合的结合点。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使电话、数据和图像信号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所有业务在网络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或“1”的比特流。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综合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带宽和传输高质量,成为三网业务的理想平台。 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通过软件变更,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 最重要的是统一的TCP/IP协议的普遍采用,将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人类首次具有统一的为三大网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从技术上为三网融合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第2章业务网技术基础 1、在通信网中为什么要引入交换的概念?P3、P21 2、交换技术主要有几种,分别属于哪种传送模式?P 3、P21 3、GSM与WCDMA网络采用的交换方式有何不同? GSM:电路交换,WCDMA:A TM交换 4、电信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其主要技术有哪些?P14、P22 5、面向连接与无连接工作方式、同步与异步时分交换、固定与动态带宽分配。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盛敏)课后习题答案

答:通信网络由子网和终端构成(物理传输链路和链路的汇聚点),常用的通信网络有ATM网络,分组数据网络,PSTN,ISDN,移动通信网等。 答:通信链路包括接入链路和网络链路。 接入链路有:(1)Modem链路,利用PSTN电话线路,在用户和网络侧分别添加Modem设备来实现数据传输,速率为300b/s和56kb/s;(2)xDSL链路,通过数字技术,对PSTN端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用户线路进行改造而成的数字用户线DSL,x 表示不同的传输方案;(3)ISDN,利用PSTN实现数据传输,提供两个基本信道:B信道(64kb/s),D信道(16kb/s或64kb/s);(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链路,十几kb/s~2Mb/s;(5)以太网,双绞线峰值速率10Mb/s,100Mb/s。 网络链路有:(1)提供48kb/s,56kb/s或64kb/s的传输速率,采用分组交换,以虚电路形式向用户提供传输链路;(2)帧中继,吞吐量大,速率为64kb/s ,s; (3)SDH(同步数字系列),具有标准化的结构等级STM-N;(4)光波分复用WDM,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 答:分组交换网中,将消息分成许多较短的,格式化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换,每一个分组由若干比特组成一个比特串,每个分组都包括一个附加的分组头,分组头指明该分组的目的节点及其它网络控制信息。每个网络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来实现分组的交换。 答:虚电路是分组传输中两种基本的选择路由的方式之一。在一个会话过程开始时,确定一条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逻辑通路,在实际分组传输时才占用物理链路,无分组传输时不占用物理链路,此时物理链路可用于其它用户分组的传输。会话过程中的所有分组都沿此逻辑通道进行。而传统电话交换网PSTN中物理链路始终存在,无论有无数据传输。

数据通信基础

信道的数据速率计算公式 在使用香农理论时!由于s/n(信噪比)通常较大,因此通常使用分贝(dB)表示,例如。s/n=1000.分贝表示就是30dB.如果带宽是3KHZ,这时的极限速率是30Kb/s 通常误码率小于10E-6。 8.2 数据通信基础技术 1.信道特性 数据通信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在一次通信中产生和发送信息的一端称为信源,接收信息的一端称为信宿,而信源和信宿之间的通信线路就称为信道。信道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信道容量——也就是信道上数据所能够达到的传输速率。和信道相关的概念如下。 —带宽:是指发送器和传输媒体的特性限制下的带宽,通常用赫兹或每秒周期表示(对于模拟信道而言,其信道带宽W=最高频率f2-最低频率f1)。通常是信道的电路制成后,带宽就决定了,因此它是影响信道传输速率的客观性因素。 —噪声: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这种干扰就称为噪声,它会使得信道的传输速率降低。

在数据通信技术中,人们一方面通过研究新的传输媒介来降低噪声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研究更先进的数据调制技术,从而能更加有效地利用信道的带 宽。 图8-2 信道的数据速率计算公式示意图 从图8-2中,可以看出在计算信道的数据速率时有两种考虑的方式。 —有噪声:这时应该使用香农理论。 在使用香农理论时,由于S/N(信噪比)的比值通常太大,因此通常使用分 (S/N)。例如,S/N=1000时,用分贝表示就是30d 贝数(dB)来表示:dB=10 log 10 B。如果带宽是3KHz,则这时的极限数据速率就应该是C=3000 log(1+1000)≈3000×9.97≈30Kb/s(考试是会考该知识点的,应该记住这里的转换公式)。 对于有噪声的信道,我们用误码率来表示传输二进制位时出现差错的概率(出错的位数/传送的总位数),通常要求小于10-6。 —无噪声:这时应该使用尼奎斯特定律(也称为奈式定律)。 在计算时,关键的地方在于理解码元和比特的转换关系。码元是一个数据信号的基本单位,而比特是一个二制数位,一位可以表示两个值。因此,如果码元可取两个离散值,则只需1比特表示;若可取4个离散值,则需要2比特来表示。码元有多少个不同种类取决于其使用的调制技术,关于调制技术的更多细节参见后面的知识点,在此只列出常见的调制技术所携带的码元数,如表8-1所示。

通信网的基本要素功能

通信网的基本要素功能(基本要素:传输、交换、终端) (1) 传输:传输系统指完成信号传输的介质和设备的总称,其在终端设备与交换设备之间以及交换系统相互之间链接起来形成网络。按传输介质分为有限传输和无线传输系统。(2)交换设备以节点的形式与邻接的传输链路构成各种拓扑结构的通信网,是现代通信网的核心。 (3)终端设备是通信网中的源点和终点。终端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将输入信息变换为易于在信道中传送的信号;用于发送和接收用户信息;与网络交换控制信息;通过网络实现呼叫和接入服务。如:电话机、传真机、计算机、智能多媒体终端设备等。 简述电信网的组成及作用 1.业务网:用于向公众提供诸如话音、视频、数据、多媒体等业务。 (1)传送网:指在不同地点的各点之间完成信息传递功能的网络; (2)交换网:交换设备是核心,由交换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功能是完成对接入交换节 点的传输链路的汇集、转接接续和分配。 2.支撑网 (1)信令网:信令的功能是控制电信网中各种通信连接的建立和拆除,并维护通信网的 正常运行。 (2)数字同步网:保证数字交换局之间、数字交换局与数字传输设备之间的信号时钟同 步,并使通信网中所有数字交换系统和数字传输系统工作在同一时钟频率下。 (3)电信管理网:各种不同应用的管理系统按照标准接口互连,在有限点上与电信网接 口及电信网络互通,达到控制和管理目的。 通信网常用拓扑结构有哪些?试分析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 简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 抽样—量化---编码 抽样:每隔一定时间间隔T,抽取语音信号的一个瞬时幅度值,抽样后所得到的一条列在时间上离散的抽样值称为样值序列

量化:对抽样后的信号进行离散化处理,对幅值进行化零取整处理 编码:抽样、量化后的信号还不是数字信号,需将此信号转换成数字编码脉冲。 什么是基带传输?数字信号传输的主要技术内容有哪些? 基带是由消息转换而来的原始信号所固有的频带,不搬移基带信号的频谱而直接进行传输的方式称为基带传输。从数字通信终端送出的数字信号,称为基带信号。 1. 再生中继技术 再生中继的作用是对基带信号进行放大和均衡,对已失真的信号进行判决,再生出与发送信号相同的标准波形。在传输通路的适当地点设置再生中继器,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得到补偿,并消除干扰的影响。再生后的信号与未受干扰的信号一样,继续往前传,从而延长通信距离。 2. 均衡技术 定义:对传输系统中的线性失真进行补偿或者校正的过程称为均衡。 频域均衡:是使整个传输系统(包括均衡器在内)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基本思想是分别校正幅频特性和群时延特性,利用可调滤波器的频率特性去补偿基带系统的频率特性。 时域均衡:以传输信号的时域脉冲响应为出发点,力求传输系统(包括其本身在内)所形成的接收波形接近于无失真信号波形,目的是消除取样点上的码间干扰(而不要求整个信号波形无失真)。 时域均衡关注取样点的瞬时值,使该点上的码间干扰和噪声对判决的影响达到最小,从而提高取样判决的正确率。 什么是调制?什么是解调?简述调制的作用和分类。 调制是在发送端把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传输信道通带内的过程。 解调:在接收端把已调制信号还原成基带信号的过程,是调制的逆过程。 模拟调制:基带信号是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 数字调制:用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使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载波频率上。——幅度键控、频移键控、绝对相移键控、相对(差分)相移键控。 信道中的差错主要包括哪两类?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有哪些? 2. 差错的分类 ①随机差错:由随机噪声导致,表现为独立、稀疏和互不相关发生的差错。 ②突发差错:相对集中出现,即在短时段内有很多错码出现,而在其间有较长的无错码时间段,例如有脉冲干扰引起的错码。 差错控制方式: ①前向纠错方式 发送端对信息码元进行编码处理,使发送的码组具有纠错能力。接收端收到该码组后,通过译码能自动发现并纠正传输中出现的错误。不需反向通道,系统实时性好。 ②检错重发方式 发送端经过编码后发出能够检错的码组,接收端收到后,若检测出错误,则通过反向信道通

通信网基本概念与主体结构(第二版)答案Ch1

Solutions to Chapter 1 1a. Describe the step-by-step procedure that is involved from the time you deposit a letter in a mailbox to the time the letter is delivered to its destination. What role do names, addresses and mail codes (such as ZIP codes or postal codes) play? How might the letter be routed to its destination? To what extent can the process be automated? Solution: The steps involved in mailing a letter are: 1. The letter is deposited in mailbox. 2. The letter is picked up by postal employee and placed in sack. 3. The letter is taken to a sorting station, where it is sorted according to destination, as determined by the mail code and grouped with other letters with the same destination mail code. (If there is no mail code, then it is determined by the largest geographical unit, for example, country (if specified), otherwise state (if specified), otherwise city (if specified).) 4. The letter is shipped to the post office that handles the mail for the specific mail code (or country or city). 5. The letter is then sorted by street address. 6. The letter is picked up at the post office by the postal worker responsible for delivering to the specified address. 7. The letter is delivered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and street. The name is not really used, unless the street address is missing or incorrect. The name is at the destination to determine who the letter belongs to. (Unless of course the letter is being sent to a small town, where most inhabitants are known to the postal worker.) The mail delivery process can be automated by using optical recognition on the mail code. The letter can then be sorted and routed to the destination postal station, and even to the destination neighborhood, depending on the amount of geographical detail built into the mail code. 1b. Repeat part (a) for an e-mail message. At this point, you may have to conjecture different approaches about what goes on inside the computer network. Solution: The steps involved in e-mailing a message are: 1. The message is sent electronically by clicking 'Send'. (In Chapter 2 we see that the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SMTP) is used to do this.) 2. The mail provider of the sender sends a request to a name server for the network address of the mail provider of the recipient. The mail provider is determined by the information following the @ symbol. 3. If the mail provider finds the network address of the recipient's mail provider, then it sends the message to that address.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参考答案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 一、填空题 1.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制信息位数是指__数据传输___速率。 2.我们平时用的GSM手机采用的是___无线___通信。 3.在通信领域中,数据分为模拟数据与数字数据,电脑里的硬盘存储的数据属 于___数字数据。 4.数据包分为三部分:__地址信息______,数据和___校验码____。 5.发送方计算机将数据切分成协议能够处理的较小的部分,称为__分组__. 6.__光纤____更适于高速,高容量的数据传输,因为它衰减程度低,信号纯度高. 7.接收方计算机将数据包中的数据复制到____缓存_____中,以便进行重新组 装. 8.数据可分为_模拟数据_和_数字数据_两大类。 9.调制解调器在信源端是把_数字_信号转换成_模拟_信号,在另一端是把_模拟 _信号反转换成__数字_信号。 10.数字信号实现模拟传输时,数字信号变换成音频信号的过程称为__调制____; 音频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__解调_____。 11.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制信息位数是指__数据传输____速率,而单位时间内 传输的码元个数是指__调制___速率。 12.串行通信可以有_单工__、半双工和_全双工__三种方向性结构。 13.数字调制的三种基本形式为_幅移键控ask_、频移键控法fsk和_相移键控psk. 14.为了能利用廉价的电话公共交换网实现计算机之间的远程通信,必须将发送 端的__数字_信号变换成能在电话公共交换网上传输的_模拟_信号。 15._基带传输_是指在线路中直接传送数字信号的电脉冲的简单传输方式。 16.在数字信号脉冲编码方案中,全宽码又称为不归零码,包括_单极性全宽码_和_ 双极性全宽码_两种。 17.在算机通信与网络中,广泛采用的信号同步方式有_异步传输方式_和_同步传 输方式_两种。

通信网概念

第一章通信网组网结构:星,网状,环,树,总线,复合型。衡量通信网质量的三个目标: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信号传输的透明性与传输的一致性,网络的可靠性与经济合理性。Osi七层模型:应用表示会话传输网络链路物理。 第二章本地网又称市话网,设置有两个等级的交换中心,分别为汇接局tm,端局c5。长途网包括1234级交换中心,分别用c1234表示,国际局是对外的出入口,通过国际电路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局连通。电话长途网正有四级向两级过度。C1和C2间直达电路的增多,C2的转接功能随之减弱,C3形成扩大的本地网,C4失去原有作用几乎消失。C1和C2之间的长途交换中心合并成DC1,构成长途网的高平面网,即省际平面,C3被称为DC2,构成长途网的地平面网,即省内平面。然后主簿向无级网和动态网过渡。话路子系统由交换网络、信令设备、中继器、接口电路。控制子系统功能:对呼叫进行处理,对整个交换机的运行进行管理、监测维护。硬件由存储器、处理机、输入输出设备。处理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的运行,管理,监测,维护都由他来完成,存储器负责存储交换机工作程序和数据。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打印机,显示器及远端接口等。控制系统是整个交换机的核心,集中控制,分散控制两种方式。多台处理器之间的分工方式有功能分担方式,负荷分担方式和容量分担方式。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服务功能:呼叫转移,呼出限制,呼叫等待,自动振铃回叫,缩位拨号,热线服务,三方通话,免打扰,闹钟叫醒。PCM:R0=8*8000b/s=64kb/s R1=N*64kb/s 时隙交换:在交换网络的一侧,某条电路上的某个时隙内的8比特话音信号,通过交换网络的交换,转移到交换网络的另一侧的某条电路上的某个时隙的位置。通过这种时隙交换来的实现话音电路的交换时分交换原理,顺序存入,控制读或控制存入,顺序读出话务理论源—请求服务的用户,服务器—被请求对象。话务量A T=nh av(h)话务流量A1=A T=Nnh av/T=N λ1h av=λh av空间接线器由电子交叉矩阵和控制存储器构成。第一级t型接线器采用顺序存入、控制读出,第三级t型采用控制存入、顺序读出。帧同步就是从接受的数据流中搜索并识别这一同步码字,并以该时隙作为一帧的排头,使接收端的帧结构和发送端完全一致,从而保证两个交换机能够同步工作。这样才能实现数字信息的正确接收和交换。复帧同步是使接收端的复帧结构和排列与发送端一致。信令就是用户信息以外的各种控制命令。信令按工作区域可分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按传送通道分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信令按功能分为线路路由管理信令。两交换机的信令设备之间没有直接相连的信令通道,信令是通过话路传达的。两交换机的信令设备之间有一条直接相连的专用通道,信令的传送是与话路分开且无关的信令传送方式端到端、逐段转发、混合。信令控制方式非互控,半互控,全互控。信令消息中消息信令单元,链路状态信令单元,填充信令单元,SIO指明MSU的类型。七号信令由信令点,信令转接点,信令链组成。智能网部件独立于现有的固定电话网络,是一个附加的网络结构。信令体系结构第四级用户部分,第一级数据链路,第二级链路控制,第三级网功能层信令单元结构消息信令单元,链路状态信令单元和填充信令单元智能网: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业务数据点SDP,智能外设IP,业务生成环境SEC和业务管理系统SMS被叫集中计费业务(800)将含有该业务特服号码的呼叫,经智能网送到数据库里检索取得真正的被叫号码,然后建立呼叫连续,并允许呼叫的费用集中记录在预先登记的被叫号码上好处:免费快速易用,无需等待话务员接线,只记同一个号码即可任何地方使用,较高的可靠性;增加销售机会,减少花费,提高效率。滑码:如果每个交换系统接收到的数字比特流与其内部时钟位置的偏移和错位,造成帧同步的丢失,这就会产生帧失步主从同步方式是指在通信网内某一个主交换局设置高精度高稳定度的时钟源,并以其作为主基准时钟的频率。连接方式可采用星型树形结构,我国主要采用主从同步 第三章移动通信的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第二阶段40年代到60年代初第三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第四阶段70年代中期到目前移动通信系统工作方式分为单工半双工双工,组成:移动台基站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多址技术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

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

1.简要概述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人类对通信的需求自古以来从未间断过,从古代的烽火台,旌旗,到近代的灯光信号,再到现代的电话,电报,电视以及互联网等,通信的形式与工具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断地进步,逐渐变得越来越方便与人性化。而在现在的信息时代下的网络则正是集成了通信技术的众多功能,故而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网络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而言之即,通信系统的发展必将推动网络的优化,网络的优化与发展必将对我们信息时代的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人民对多媒体技术以及手机等新科技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使得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必然会呈现出多样性的趋势,而企业也开始重视客户的使用感受,产品越来越人性化、轻薄化以及高效化。 随着人民对网络的需求进一步加大,现代通信系统技术也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而光纤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使得我国的通信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我国的现代通信系统也逐渐向无线通信系统方向发展,并且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宽带 IP 技术在电信接入网技术中的运用、数据通信与数据网在光纤通讯技术中的广泛使用、ISDN 与 ATM 技术在互联网通信技术中的运用等都是我国现代通讯技术得以不断发展的具体表现。 目前我国的现代通信系统中常用到的现代通信技术一般包括多媒体技术,接入网技术,光通信技术,移动网络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蓝牙技术等,其中无线通信技术相对应用还不是特别的宽泛。 其中多媒体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可以实现对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的编辑,使之可以在计算机用户之间相互交流。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为用户和计算机之间建立的逻辑处理关系,可以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声音和图像的处理技术,常常实现声音、数据和视频三者融合的技术支持。接入网技术作为现代通信网系统的核心能够实现用户与终端设备通讯信息的有效连接。而其中的蓝牙技术则在在无线网络技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作用是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 而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前景可谓是不可限量的。 1.其中无线通信系统无疑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使用者最多的技术。无线通信技 术是对传统通信技术的革新和突破,打破了对传播介质的限制,使使用者可以方 便的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无线通信技术在传播上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兼 容性好,使无线通信技术在未来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是通信技术和网 络的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通信网络基础答案

1.1答:通信网络由子网和终端构成(物理传输链路和链路的汇聚点),常用的通信网络有ATM网络,X.25分组数据网络,PSTN,ISDN,移动通信网等。 1.2答:通信链路包括接入链路和网络链路。 接入链路有:(1)Modem链路,利用PSTN电话线路,在用户和网络侧分别添加Modem设备来实现数据传输,速率为300b/s和56kb/s;(2)xDSL 链路,通过数字技术,对PSTN端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用户线路进行改造而成的数字用户线DSL,x表示不同的传输方案;(3)ISDN,利用PSTN实现数据传输,提供两个基本信道:B信道(64kb/s),D信道(16kb/s或64kb/s); (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链路,十几kb/s~2Mb/s;(5)以太网,双绞线峰值速率10Mb/s,100Mb/s。 网络链路有:(1)X.25提供48kb/s,56kb/s或64kb/s的传输速率,采用分组交换,以虚电路形式向用户提供传输链路;(2)帧中继,吞吐量大,速率为64kb/s ,2.048Mb/s;(3)SDH(同步数字系列),具有标准化的结构等级STM-N;(4)光波分复用WDM,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 1.3答:分组交换网中,将消息分成许多较短的,格式化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换, 每一个分组由若干比特组成一个比特串,每个分组都包括一个附加的分组头,分组头指明该分组的目的节点及其它网络控制信息。每个网络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来实现分组的交换。 1.4答:虚电路是分组传输中两种基本的选择路由的方式之一。在一个会话过程 开始时,确定一条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逻辑通路,在实际分组传输时才占用物理链路,无分组传输时不占用物理链路,此时物理链路可用于其它用户分组的传输。会话过程中的所有分组都沿此逻辑通道进行。而传统电话交换网PSTN中物理链路始终存在,无论有无数据传输。 1.5答:差别:ATM信元采用全网统一的固定长度的信元进行传输和交换,长度 和格式固定,可用硬件电路处理,缩短了处理时间。为支持不同类型的业务,ATM网络提供四种类别的服务:A,B,C,D类,采用五种适配方法:AAL1~AAL5,形成协议数据单元CS-PDU,再将CS-PDU分成信元,再传输。 1.7答:OSI模型七个层次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 据链路层,物理层。TCP/IP五个相对独立的层次为:应用层,运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入层,物理层。 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下: OSI模型TCP/IP参考模型 1.10

通信网概述一部分

单项选择 1、用光缆作为传输的通信方式是( D、有线通信) 2、BP机属于( B、第二类基础电信业务) I、(A、交换设备)是实现一个呼叫终端和它所要求的另一个或多个终端之间的接续或非连接传输选路的设备和系统,是构成通信网中结点的主要设备。 2、如果通信网中的结点数为5,采用网状网的结构l则连接网络的链路数H为(B、10 )条。 3、如果通信网中的结点数为,。,采用藏:急构,则连接网络的链路数H为(A. 9 )条。 4、下列四种网络中,可靠性最高的是(c、网状网) l、时分多路复用中,每一路信号所占的时间间隙称为( A、路时隙) 2、收发两端的数码率或时钟频率相同叫(B、位同步)或比特同步。 3、频分多路复用是通过不同的( C、频段)区分不同的信道。 4、时分多路复用是通过不同的( A、时隙)区分不同的信道。 5、波分多路复用是通过不同的(B、波长)区分不同的信道。 6、PCM30/32的一帧占用的时问是(B、125微秒) 7.. PCM30/32系统中,每一个路时隙占用的时间为(A、3.91微秒) 8、( C、异步复接)也叫准同步复接,指的是参与复接的各个支路码流时钟不是出于同一时钟源。 9、程控交换机控制设备主要是指内存储器和CPU,按配置和控制方式的不同,以下哪个不是它的控制方式(D、集中式控制方式) 10、按信令功能划分,下面四个选项中哪个不届于(B、接续信令) 1、以下选项中不是局域网常用的拓扑结构的是(c、树形) 2、互联网上的世界语言是(A、TCP/IP B) 3、在ASK的方式下,用载波的两种不同(B、幅度)来表示=进制的两种状态。 4、在FSK的方式下,用载波频率附近的两种不同(A、频率)米表示二进制的两种状态。 5、在PSK的方式下,用载波信号( C、相位)变化来表示数据。 6、(C、并行传输)是指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不需要,适合并不是经常有大量数 据传送的设备。 7、( B、异步传输)又称起止同步法,是一种字符同步,即每传送一个字符都要求在字符码前面加一个起始位,以表示字符代码的开始。 8、以下示单位时问内传输码元的数目的是(B、RB ) 9、最早出现的交换方式是( C、电路交换) 1、以下干扰中,哪个不是移动通信中的主要干扰(D、自然干扰) 2( C、同频干扰)是指相同载波频率移动台之间的干扰,它是蜂窝式移动通信所特有的。 3、( B、邻道干扰)是指相邻或邻近的信道之间的干扰,邻近信道强的信号压倒邻近信道弱的信号。 4、( B、时分多址)是把时问分割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又分割成若干个时隙。 5、一般冉维CDMA的通信容量是TDMA的(C、4-6倍),是FDMA的20倍。 6、面状服务区有正三角形等形状,用( D、正六边形)无线小区邻接构成整个面状服务区是做形 7、GSM900系统的双工间隔为(B. 45MHZ ) 8、( D、GPRS )是在GSM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提供端到端的、广城的无线IP连接。

通信网基础练习题

第一章习题 1.构成现代通信网的要素有哪些?它们各自完成什么功能?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通信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 2.在通信网中,交换节点主要完成哪些功能?无连接型网络中交换节点实现交 换的方式与面向连接的网络中交换节点实现交换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分组交换型网络与电路交换型网络交换节点实现交换的方式又有什么不同? 3.现代通信网为什么要采用分层结构?第N层协议实体包含几部分内容?画出对等层之间的通信过程。 第二章、第三章习题 1. 什么是信令? 为什么说它是通信网的神经系统? 2. 按照功能信令分为哪几类? 3.什么是信令方式? 信令的控制方式有几种? 各有何特点? 4.简述No.7信令的功能级结构和各级功能。 5.画图说明No.7信令与OSI分层模型的对应关系。 6.信令网由哪几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有哪几种工作方式? 7.简述国际和国内信令点编号计划。 8.我国信令网与电话网是如何对应的? 9.试从优点、缺点、适用场合等方面比较虚电路和数据报方式。 10. 什么是逻辑信道?什么是虚电路?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11.比较电路交换中的电路和分组交换中的虚电路的不同点。 12.PAD的功能是什么?分组终端接入分组网时需要PAD吗? 13.SVC是如何建立的?PVC又是如何建立的? 14.虚电路方式下数据分组中是否含有目的地址?这样有什么优点? 15.帧中继的特点有哪些?帧中继与分组交换在哪几个方面有不同之处?

16.试画出帧中继的协议结构。 17.说明帧中继的帧结构中DLCI的意义。 18.帧中继装拆设备(FRAD)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9.什么是DDN?DDN的特点有哪些? 20.DDN网间互连有哪些方式? 第四、五章习题 教材P91页4.1,4.2,4.5,4.9,4.11 教材P127页5.7~5.10的综合比较。 1.什么是A TM?它有何特点? 2.画出A TM协议参考模型,并说明各部分的功能。 3.为什么A TM的协议模型采用立体分层结构? 4.说明A TM网络组成和接口类型。 5.A TM交换机在网络中的作用是什么? 6.A TM的逻辑连接包括哪些等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7.什么是VP和VC交换? 8.说明A TM信元的组成。A TM信元头中各功能域的作用是什么? 9.AAL层的作用是什么?AAL支持的业务类型有几类,每一类有什么特征? 同点。 10.A TM网络为什么要进行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11.接入网与传统用户环路有什么区别?其特点是什么? 12.接入网的定义是什么?说明它可以由哪些接口来定界? 13.接入网可分为几层?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4.简述ADSL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它适用于哪些应用场合?15.HFC技术有什么特点?说明其频谱是如何划分的。 16.简述PON技术中常用的多址接入技术,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17.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六章、第八章习题 1.移动通信中为什么要采用复杂的多址接入方式?多址方式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区分每个用户的? 2. 从网络结构看,数字移动网与模拟移动网的区别是什么? 3. 详细说明VLR、HLR中存储的信息有哪些,为什么所存储的信息不同? 4. CDMA中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5.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有哪些部分? 6. 什么是同步? 数字网为什么需要同步? 7.同步网传送定时基准的方法有哪些? 8. 数字网同步方式有几种? 各有何特点? 9. 利用基本的网同步方法,可以组成哪些结构同步网? 10.数字同步网的技术指标有哪些? 11.叙述我国同步网的等级和结构。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习题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习题 答案:一、CCADA ABCBA 二、AC\ABCD\ABCD\AC\ABCD\ABC\AC\ABCD\ABC\ABC 三、1、数据通信 2、信息 3、数据 4 、信号 5、数字模拟数字模拟 6、发送设备传输设备接收设备 7、比特率 8、波特率 9、带宽 10、信道容量 11、误码率 12、吞吐量 13、串行传输 14、并行传输 15、同步 16 异步 17、单工 18、半双工 19、全双工 20、电路报文分组 21、电路建立数据传输拆除电路 22、报文交换存储-转发 23、分组交换 24、数据报方式虚电路方式 25、多路复用 26、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 一、单项选择题 1.单工通信是指()。 A.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 B.通信双方都能收、发信息,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C.信息只能单方向发送的工作方式 D.通信双方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 2.数据通信的信道包括()。 A.模拟信道B.数字信道 C.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 D.同步信道和异步信道

3.双工通信是指()。 A.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 B.通信双方都能收、发信息,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C.信息只能单方向发送的工作方式 D.通信双方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 4.半双工通信是指()。 A.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 B.通信双方都能收、发信息,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C.信息只能单方向发送的工作方式 D.通信双方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 5.完整的通信系统是由()构成。 A.信源、变换器、信道、反变换器、信宿 B.信源、变换器、信道、信宿 C.信源、变换器、反变换器、信宿 D.变换器、信道、反变换器、信宿 6.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构成。 A.移动台、基地站、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与公用电话网相连接的中继线 B.移动台、基地站、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C.移动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与公用电话网相连接的中继线D.移动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与公用电话网相连接的中继线7.无线寻呼是()。 A.一种传送简单语言信息的单向呼叫系统 B.一种传送非简单语言信息的单向呼叫系统 C.一种传送简单语言信息的双向呼叫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