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历史
布依族历史名人故事
布依族历史名人故事
布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虽然布依族并没有像汉族那样有大量的历史名人,但他们有许多传
统的英雄人物和故事,这些故事在布依族的口头传统中流传已久。
首先,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英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布依族的
英雄“阿依达”。
阿依达是布依族史诗《阿依达》中的主人公,他
勇敢善战,为保护家园和族人不惜牺牲自己。
他的故事被广泛传颂
于布依族的部落中,成为了布依族的英雄典范。
其次,布依族也有一些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比如,布依族历史
上曾有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他的名字叫做“阿依格”。
阿依格在布依族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以其睿智和勇敢,成功地领导族人抵抗外敌的入侵,保卫了族人的家园。
此外,布依族的历史名人故事中还有一些关于智慧和勇敢的传说,这些传说中的人物或者故事在布依族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激励着后人不断向前。
这些故事虽然不如阿依达和阿依格那样
广为人知,但同样展现了布依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总的来说,布依族的历史名人故事虽然不如一些大族群那样广为人知,但在布依族的文化传统中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些英雄人物和故事,展现了布依族人民的勇敢、智慧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对于布依族人民的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布依族历史文化研究
布依族历史文化研究布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布依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研究布依族的历史文化不仅能够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还能够帮助保护和传承布依族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布依族的历史沿革、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
布依族的社会组织以家族为基础,每个家族由父系血统和姻亲关系组成。
家族中,由长者担任家族的领导人,对家族事务和争议进行调解。
布依族的社会地位通常由家族的辈分来决定,家族的辈分越高,地位越高。
除了家族之外,布依族还有以村为单位的组织,村由长老会议担任领导,协助处理村级事务。
在生活方式方面,布依族依靠农耕为生,劳动分工明确,男子主要负责田地的耕种和养殖,女子则以织布、烹饪和家务为主。
在食物方面,布依族以米饭、玉米、红苕、蔬菜和野菜为主食,辅以酸辣和香辣的调味品。
布依族还有丰富多样的节日和礼仪,如新年、祭祖、婚礼和葬礼等。
这些节日和礼仪不仅体现了布依族的传统信仰和价值观,也是他们与祖先和自然界相连的重要方式。
不仅如此,布依族还拥有独特的音乐、舞蹈、手工艺和建筑等方面的文化遗产。
布依族的音乐和舞蹈通常是以鼓、簧笛、竹笛等乐器为伴奏,舞蹈节奏鲜明有力,富有原始野性和农耕生活的特点。
布依族的手工艺品包括编织、染色、陶瓷等,其中以手织布最为著名,布依族的手织布色彩斑斓、纹理独特,具有浓厚的文化意味。
此外,布依族的传统建筑也是一大特色,布依族的房屋通常以木材、竹子和石头为主要材料,形状独特且体现布依族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对布依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中国多元文化的了解,也能够为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和支持。
在全球化的今天,保护和传承布依族的历史文化,不仅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布依族的历史文化,为广大布依族群众带来更好的发展和繁荣。
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布依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布依族拥有着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和传统,但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布依族社会文化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迁。
本文将从背景、表现、原因和意义四个方面,探讨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的现象。
布依族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百越民族,后逐渐形成以农业为主的民族。
布依族地区多处于高原山区,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布依族地区也受到了现代化的冲击,布依族社会文化开始发生变迁。
风俗习惯的变迁布依族传统风俗习惯丰富多彩,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习俗正在逐渐消失。
例如,传统的布依族婚礼繁琐复杂,但现在许多年轻人选择简洁的婚礼形式;传统的布依族服饰以手工刺绣为主,但现在机绣已经普遍流行。
布依族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但随着社会发展,许多传统文化正在被淡化。
例如,传统的布依族歌舞、戏曲等艺术形式不再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流行文化开始盛行。
布依族传统宗教信仰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但随着现代思想的渗透,许多年轻人对传统宗教信仰持怀疑态度,甚至放弃信仰。
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布依族地区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许多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因此布依族社会文化发生了变迁。
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新的文化不断取代旧的文化。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布依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因此布依族社会文化发生了变迁。
市场的需求也是导致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变化,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受到现代生活的影响,布依族社会文化发生了变迁。
有利于布依族的发展虽然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给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同时也为布依族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随着社会的发展,布依族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为布依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布依族文化概况范文
布依族文化概况范文布依族是中华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省和云南省的一些地区。
布依族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布依族文化的概况。
1.历史与起源布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原住民之一,起源于古代的滇池地区。
布依族的祖先在古代就已经在这一地区繁衍生息,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
2.语言与文字布依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是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
布依族没有自己独立的文字系统,多采用汉字和拉丁字母进行书写。
3.宗教信仰布依族信仰多样,主要有原始宗教、萨满教、道教、佛教等。
其中,布依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以自然神研究和崇拜为核心的,他们崇尚自然,尊重山川和土地。
4.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布依族传统上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农业为生。
他们往往居住在山区,有独特的田野、山林和房屋布局。
布依族的社会结构以大家庭为单位,有父系血缘的血缘关系,重视家族的传承和连续性。
5.艺术与手工艺布依族的艺术和手工艺发展相对较为发达,包括织布、染色、木雕和银饰等。
布依族的织布技艺独特,他们使用土家族传统的蓝色染料,制作出色彩鲜艳且富有纹饰的布料。
6.服饰与饮食布依族的传统服饰以蓝色为主,多采用手工染色和手工编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而布依族的传统饮食以米饭和玉米为主食,同时也有大量的野菜和山珍作为辅助食物。
7.舞蹈与音乐布依族的舞蹈和音乐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依族舞蹈多以群舞形式表演,舞姿优美、动作矫健。
布依族的音乐多采用笛子、板胡等乐器演奏,曲调优美婉转,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8.节日与庆典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丰富多样,其中最为重要的节日是苗族的龙船节和赛龙舟活动。
这是布依族社区居民家族之间相互赠礼、商谈婚嫁等重大事宜的时机,亦有舞蹈、歌曲、竞赛等形式的庆典活动。
总之,布依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丰富的历史、宗教、社会结构、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布依族的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得到保护和传承,并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布依族历史文化
布依族历史文化一、布依族概述布依族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元、明、清称“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
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贵州地区,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原驻民。
布依族与壮族同源,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变而来。
布依族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大约于春秋战国至西汉末年,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
隋唐时期,封建领主经济兴起,王朝始给其首领封号,实行羁縻政策。
至明代土司制度日臻完备。
至明末清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批湖广、四川等地汉民进入贵州,市场交换日益繁荣,出现了诸如贵阳、安顺、都匀、独山、兴义等重要市镇和商业贸易中心。
据1990年的人口统计布依族人口2545059人,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地区和贵阳市,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遵义地区、毕节区、六盘水特区及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会理等地也有分布。
布依族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宜于农耕,农业以水稻为主。
布依族大多居住在平坝、河谷或依山傍水之处,故素有“布依水乡”、“水乡布依”的美称。
布依族地区林业也较发达,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区之一。
二、布依族文化之语言文字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红水河南岸的壮族北部方言略同,部分兼通汉语,使用汉文。
布依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三个土语区,过去没有文字,1956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
三、布依族文化之宗教信仰布依族信仰多种神灵。
山有山神,水有水神,社有社神,每个村寨都建有土地庙。
一些古老或奇特的大树,或巨石悬崖以及山洞,都被认为有神灵。
甚至耕种的水田也有神。
有的还供雷神、门神、灶神、龙王等等。
自明及清以后,佛教、道教、天主教传入布依族地区。
布依族的祭祀和占卜都由本民族“濮摩”即巫师主持。
占卜分为鸡骨卦、竹卦、蛋卦、米卦等等。
布依族历史 布依族的历史名人都有哪些
布依族历史布依族的历史名人都有哪些>布依族名人,布依族历史人物“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个时期都会有那么一批无私奉献的人出现,把当地的文化推倒鼎盛时期。
他们奋不顾身地走在了历史的前沿,为我们做出巨大的贡献还有榜样。
在丰富多彩的布依族文化中,也是有那么一批人,给今天的当地文化的形成做出巨大的贡献,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吧。
莫友芝(1811—1871)字之偲,别号紫泉、郘亭,晚年又称眲叟。
嘉庆十六年出生于布依族史上享有盛名的独山莫氏之家。
莫友芝在诗词、目录校勘和声韵训诂方面有较高建树,在书法上面造诣较深,是咸丰年间著名的书法家、藏书家。
莫友芝从小勤奋好学,17岁考取秀才,21岁考取解元(即第一名举人)。
但此后却一直科场失意。
咸丰十年(1860年),莫友芝已到知天命之年,遂绝意功名,在大江南北访古探幽,立时十余载在各地访求书籍、墨本,最终于同治十八年(1871年)病逝途中,为其学术活动留下深深的遗憾。
王海平(?—1941)贵州省望谟县人。
民国时期黔西南地区的实力派人物。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争取下,一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革命形势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对革命队伍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1934年,王海平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内战”,“北上抗日”的主张,参加了由共产党组织的抗日民主联军,并从组织上和思想上改造他的部队,红军的一个团编入王海平的部队。
为了解决联军的弹药问题,中共黔桂边区工作委员会以王海平的名义,在板陈自办兵工厂,制造枪支和弹药。
王海平的举动引起了国民党和地方反动势力的憎恨,1941年,黔桂军阀互相勾结,将王海平逮捕,随即押回贵阳。
1941年5月,贵州当局以“私造枪弹,图谋反叛,私通共匪”为名,将其杀害。
王海平作为一个布依族地方实力派人物,积极追求进步,向往光明,是值得称道和怀念的。
韦朝元(1768—1797)清贵州南笼(治今安龙)人,又名德明,号七绺须。
布依族。
善拳能医。
由于不满土官、流官、地主、高利贷者对布依族人民的残酷压迫,在乾嘉苗民起义影响下,于嘉庆二年(1797年)2月,联合王阿崇等共同发动反清起义。
布依族历史文化研究19页PPT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布依族
布依族民族简介布依族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
布依族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渊源关系。
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新中国成立后,才称为布依族。
节日与风俗节日:春节、跳花会、二月二、三月三、清明节、牛王节、端午节、六月六、查白歌节、尝新节、祭山神、中秋节、重阳节、大年辰。
风俗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
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
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
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
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
历史传承“方块布依字”是布依族民间流传的一种仿汉字的记音符号,主要通行于宗教职业者群体。
布依族宗教经文手抄本中的用字和造字方法主要有四种,或用与布依语相同或相近的音来记录该语音,或根据布依语词义,用汉语方块字的字符重新造字,或用与布依语同义的词来记录,或直接用汉字本身来记录。
经济发展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
饮食习惯主食多以大米为主。
民间喜欢用一种专门的炊具“甑子”把米蒸成米饭。
布依族普遍喜食糯米,并常当成改善生活或调剂口味的主食。
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
布依人嗜酸辣,酸菜,酸汤和辣椒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
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
腌菜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
荤菜中,狗肉、狗灌肠和牛肉汤锅为上肴。
(部分布依族的分支族人不食狗肉,因狗曾经救过其祖先)在宰猪时布依族习惯在血盆中先放较多的食盐,然后与猪血一起搅动,防止猪血凝固,把葱花、佐料,加肉末下水烧汤,待汤冷却至室温,与猪血一起搅拌稀释,存放至凝固,即可食用,称为“生血”或“活血”,作为待客的最好菜肴。
布依族历史 布依族姓氏主要有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布依族历史布依族姓氏主要有什么?导语:布依族姓氏主要有什么?人的姓氏是代表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布依族姓氏主要有什么?人的姓氏是代表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姓氏,是祖辈相传的。
有的可以从姓氏看出这个人的身份地位。
那么,在布依族文化中,布依族的姓氏主要有哪些呢?很早以前,布依族本身是没有姓氏的。
已婚成年:男性称“抱”,女性称“娅”;青年未婚的男性称“凡(vangz”,女性称“买”;未成年的儿童称“选(xuaix)”。
姓氏的产生远远超于辈谱之前。
布依族的姓氏,也往往成片出现。
如;独山、荔波一带的黎、莫、郭、白、蒙、覃、玉等姓;都匀、平塘一带的陆、莫、韦、杨、赵、索、唐、李等姓;贵阳、惠水、贵定、龙里一带的陈、班、龙、董、韦、王、罗、黄、莫等姓;安顺、平坝一带的韩、柏、郭、龙等姓;罗甸、望谟、册亨、贞丰、安龙一带的王、黄、陆、罗、岑、韦、蒙、梁等姓;镇宁、关岭、六枝、紫云一带的伍、韦、卢、马、罗等姓。
反映了布依族“聚族而居”的特点。
根据各姓氏家谱记载、祖籍迁徙、典故传说诸方面情况归类,大致可分为三种:一、延用汉姓;二、以物为姓;三、仿效起姓。
一、延用汉姓。
延用汉姓,都有一个共同点之说,即:“汉父夷母”。
“夷”——布依族都普遍认为是自己的民族,是土著人。
“汉”,即指汉人(外来民族)。
“汉父夷母”即祖先的祖父是外来的汉人,祖母是这里的土著人。
如:鹧鸪园:《岑氏族谱》记述:“岑本姓姬,为周文王后裔,生活常识分享。
布依族历史渊源
昆明东川小新街布依族简介东川区铜都街道小新街布依族村,为昆明市唯一布依族聚居村,地位之独特,昆明独有。
2000年,在昆明市和东川区相关部门同意下,建造了“昆明新街布依村”牌坊,昆明市唯一布依族村地位由此确立,民族之唯一性体现淋漓。
东川布依族,源远流长。
追根溯源,纵可至清康熙以至更早时期,横可至贵州等地。
经实地走访和史料佐证,东川布依主要来源于贵州省。
清康熙年间,贵州布依族民众反抗清庭暴政,清庭出重兵镇压,部分布依先民远走他乡,一部分流落至今东川、会泽、巧家一带,为隐藏身份,一直以苗族自称。
其后数年间,多有布依同胞迁徙至东川一带,自聚村落,繁衍生息,与当地其他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虽自称苗族,但其语言、服饰、风俗及生活习惯等与苗族大相径庭。
其图腾崇拜、祭祀礼仪等均与贵州等地布依族有着相同之处。
后经实地考察和认证,认定东川小新街苗族实为布依一脉,时有小新街苗族同胞组团到贵州寻根,找到了布依亲族同胞。
公元一九九二年,原东川市民委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召集小新街苗族代表讨论研究,一致认为东川小新街苗族应改回布依族。
一九九三年,在省民委专家的论证之下,同意东川小新街苗族统一改称布依族。
至此,小新街布依族同胞终于正本归源,回归布依身份。
至今,小新街布依族村共有布依同胞1248人,族人团结,民风纯朴。
此外,东川铜都街道起嘎社区小新村村民小组和因民镇金江等地,也有布依同胞散居,文化风俗均为一体。
然而,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融合及历史的原因,本民族文字、语言等渐成消失之态。
近年来,省市区政府对发展民族文化极为重视,以多种方法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东川区民宗局、铜都街道等部门采取外出学习考察,挖掘本土传统等方式,全力挖掘和保护小新街布依文化,使东川布依文化得到较好保护和传承。
发现于小新街的布依族文字,比丽江纳西族的东巴文字更为古老,被民族学家称为国宝中的国宝,目前,唯一一本布依古老文字经书存放于云南省博物馆,成为研究布依文化的活化石。
布依族历史 布依族起源于什么时期
布依族历史布依族起源于什么时期>布依族起源和历史由来每一个民族都是经过漫长的时间才慢慢形成的,一个强健有力而富有生机的民族就应该经得起漫长岁月的考验。
布依族文化从古代发展至今,经历了无数次的历史变革依然展现出它磅礴的生命力,我们可以预见这一个民族将是顽强而经久不衰的。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布依族的起源,了解它的历史。
布依族很早就生活在南北盘江流域。
布依族来源于古代百越人的骆越一支。
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骆越人属牂牁国的臣民,今桂西北和黔西南即古骆越地。
布依族至今仍保存古骆越人的许多生活习俗和文化特征。
今县境南盘江河谷和平乐、北乡、花障、鲁沟、龙广、木咱等地的布依族聚居区,仍沿袭古骆越人居住的干栏式建筑,即今所称“吊脚楼”及其演变的“地楼”、“半边楼”。
布依族贵铜鼓,也是古骆越人的文化特征。
布依族的族称,秦以前称濮越,两汉六朝称濮僚,唐宋元代被称为蛮、番;明清至民国末年被称为仲家。
自《元史》首称“仲家”后,明清有的史籍称布依族为“仲苗”、“仲蛮”和“古仲”,民国年间,布依族还被称为“夷家”、“夷族”、“水家”、“水户”、“土人”、“土边”等。
但布依族始终按照古老的族称自称为“濮越”(依)、“濮僚”(饶)(第一、二土语区)和“濮俚”(夷)(第三土语区),这些自称保留有“族”“人”的意思,含有民族自尊。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尊重民族意愿,在1953年冬召开的布依族代表人士协商统一民族名称的会议上,取消了“仲家”、“水户”、“夷家”、“土边”等不是布依族自称的称谓,根据布依族自称的历史,以“濮”与“布”、“越”“俚”与“依”读音相近,统一用“布依”为本民族的族称,正本清源,恢复了布依族族称的本来面目。
在布依族形成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历史上形成民族迁徙与融合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战争、移民、贸易、避难等。
据史志记载,自春秋战国以来,县境有十余次规模较大的移民,其中,北宋迄清末移民最多。
中国布依族历史简介
中国布依族历史简介布依族由古代百越人演变而来。
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汉族史籍中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
民族历史布依族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
布依族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渊源关系。
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
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同一个民族,都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只是壮族主要生活在广西,布依主要生活在贵州。
如今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房屋、敲击铜鼓等。
也有人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有渊源关系。
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越”,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自称,统一用“布依”作为民族名称。
布依族人民自宋代起,历朝都有反抗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压迫的农民起义斗争,在近代史上,又进行过反对外国教会,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
文化艺术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
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狮子舞》、《糖包舞》等。
传统乐器有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
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
由农家自己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
近年来,专门生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
蜡染工艺布依族的蜡染久负盛名。
早在宋代就有贵州惠水特产蜡染布的记载。
清代史书上所说的“青花布”,就是蜡染布。
布依族姑娘从十二三岁起,便开始跟母亲学习蜡染技术。
先把蜜蜡加热熔为蜡汁,然后用三角形的铜制蜡刀蘸蜡汁,在自织的白布上精心描绘各种漂亮生动的图案,再放入蓝靛缸中渍染成蓝色或浅蓝色,最后将布入锅煮掉蜜蜡,捞出后到河水中反复荡涤,晾干,就成独具特色的蜡染工艺品。
布依族服饰文化
三、服饰制作过程
• 服饰面料
布依族服饰面料多为自织自染的土布,有白土布,也有色织布。色织布多为格 子、条纹、梅花、辣子花、花椒、鱼刺等图案,多达两百多种。服饰色彩多为 青蓝色底上配以多色花纹,有红、黄、蓝、白色等,既庄重大方,又新颖别致。 反映了他们纯朴善良、温和热情的性格。
制作方式
布依族服饰的制作集蜡染、扎染、挑花、织锦、刺绣等多种工艺技术于一身, 反映了他们独有的审美特征除了同南方诸民族一样使用蓝靛染布以外,布依族还 采用了古老的扎染技术,把织好的白布摺叠成各种图案,用麻线扎好进行浸染、 漂洗,最后成为蓝底白花的各种图案。布依族姑娘从小就有制作蜡染的灵气,她 们所穿的衣服大都是自己亲手缝制的,合身得体,古朴典雅。姑娘们穿上自制的 蜡染裙,由于冰纹和花纹排列的和谐完整、层次分明,走起路来富有变化,节奏 感和韵律感强。这些工艺与图案的综合运用,再与人体线条统一起来,动静结合, 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
镇宁一带的布依族男女服装喜用蓝、青、白三色布缝制。
历史服饰与现代服饰相比,有十个方面的变化或特征。 1.现代服饰保留了布依族传统服饰的精华 2.布依族妇女的服饰是从简到繁,再由繁到简。 3.现代机织细布代替了传统的“土布"。 4.易裙为裤后仍保持传统服饰的特色 5.色彩突破传统青、蓝色。
6.人工挑花刺绣大多变为机织挑花刺绣。 7.历史服饰都是人工一针一线的缝制,有跳三针线、细针线、大针线等针型,现 在都是用缝纫机。 8.从传统的木屐到现代勾鞋。 9.银饰的变迁。 10.布依族传统的裹脚已逐渐远去。
如用料,布依族服饰基本上采用手工纺织的棉布,在过去棉布是用土棉花纺成 吸汗,通风,透气棉花材质很适
头帕头帕已经成为布依族民族身份的象征物,在过去,无论男女,都包头帕, 这也是因为气候和环境而产生的,夏天在地里干农活儿可以避免太阳的灼热, 冬天可以阻隔凛冽的寒风。
布依族的内容简介
布依族的内容简介
布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广西壮族自
治区、云南省等地。
据统计,布依族人口约有400万人。
布依族的历史悠久,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他们在贵州地区已经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
布依族的先民曾是石器时代的采集者、农耕者和
狩猎者,他们以种植玉米、水稻、高粱等农作物为主要生活方式,也
狩猎和捕鱼获取食物。
同时,布依族还擅长制作竹、木和土器具,并
以染织技艺闻名。
布依族是一个民风淳朴、勤劳善良的民族。
他们尊敬自然和祖先,重视家庭和社区的团结。
布依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字,虽然现在
大部分布依族人已经开始使用汉语,但他们对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保持
着极高的重视。
布依族的传统服饰多采用手工制作,融合了当地的环境和文化元素。
男性常穿长衫、长裤、打击乐器之类,女性则常穿长袍、长裙并
戴有很多吊坠,常以红色、黑色等色彩装扮自己。
布依族的音乐和舞蹈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着丰富多
样的传统乐器,如竹笛、芦笙、木琴等。
布依族的舞蹈富有节奏感,
常以布依族传统的婚礼、丰收等场景为主题,充满欢乐和愉悦的氛围。
如今,布依族人民正在与新时代相结合,积极参与社会发展。
虽
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文化保护和传承等问题,但布依族人民对自己
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保持着坚定的信心,他们正在努力传承和发展
自己的民族文化。
布依族 介绍
• 布依族分布
• 布依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黔 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贵州、 云南、四川省的部分地区。人口约 300万。95%在贵州。
布依族古书
• 近几年的不断寻找发现布依族有自己的文字,仍然有比较年长的布依族老人 能够认识古书,现在专家们正组织破译工作,避免又一个民族文字成为天书。 下面为专家们在民间找到的一本古书。
矮人舞 -大多是庆祝端午节
从劳动生产中演绎出来的民间舞蹈,有数百年历史
• 布依戏
• 布依摊戏Βιβλιοθήκη 八音坐唱• 八音坐唱:
传统节日
• 布依族除了与汉族过传统节日之外还有自己的节日。
扫除,晾晒衣服被盖,沐浴净身,宴请亲友,故又有过小年之称 。各地布依 族人民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 纪念耕牛的节日,在罗甸等地叫“牛王节”,镇宁扁担山一带称为“牧童 节”,安龙、兴义地区则称“开秧节”。这天家家要吃“牛王粑”和糯米饭, 并用糯米饭或糯米粑喂斗。在贵州外镇宁地区,还要给小孩一只蒸熟的公鸡, 由大人带小孩去河边洗澡,抓小鱼、吃鸡肉、晒太阳
• •
• 扫寨(二月二,祭祀,保护神
• 和共同的祖先,保佑人畜平安) 寨子里 • 家里
拦客酒
• 布依族拦客酒 •
酒是布依族人民表达自己热情好 客的表现, 每一户布依族人家都 有酒,当有客人来时就唱山歌或者 布依劝酒,无论如何都要喝一点。
布依族禁忌
• 布依族日常生活中有如下禁忌: • 每年第一次打雷后的几天之内,不能种地;布依族村寨的 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 • 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也不得在供桌 上摆放东西; • 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锅耳要顺着正梁方向放置; • 大年初一,不开箱柜,不扫地,不梳头,不晒晾衣服。 • 初一到初三不动土,正月十五不动刀,菜也只能用手扭断。 • 禁在村前村后埋坟.扫寨时禁外人入村,驱鬼时禁外人进 家门。 • 禁已出嫁的姑娘在娘家生小孩。 • 家有产妇,在门口挂红布和篾帽拒人进家,男子不得进人 妇女分娩的房屋。 • 禁在屋内吹口哨、唱情歌。 • 非正常死亡的人,忌以鼓声报丧。
布依族历史 布依族的祖先是谁
布依族历史布依族的祖先是谁
>布依族的祖先是谁,你知道吗?众所周知,布依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其文化历史悠久,到了新中国成立后菜统称为布依族。
经过漫长的社会的演变,经历各种改革和传承才形成如今的布依族。
那么,在布依族文化中,布依族的祖先是谁呢?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同一个民族,都是古代百越的一支。
布依族是中国古代“百越”的一支,其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过去没有本民族文字,一直使用汉文,1956年人民政府为布依族创制了拉丁字母拼音文字。
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
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谚语和诗歌等。
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狮子舞》、《糖包舞》等。
传统乐器有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
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
少数民族布依族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元、明、清称“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少数民族布依族。
少数民族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贵州地区,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原驻民。
少数民族布依族与少数民族壮族同源,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变而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依族历史
出土文物
布依族先民一般认为是由“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上古时就生活在今贵州地区。
建国后在平坝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威宁草海等地区发现40余种“有段石斧”及“几何印纹陶”等新石器时代的越人文化即是力证,时间是自殷商至战国初期。
春秋战国时期
据《华阳国志》记载,南盘江、北盘江、江水河流域是布依族先民濮越人的发祥地。
红水河古称牂牁江,春秋时以江名国。
《贵州古代志》考其国境包括今乌江以南延展到两广大部分地。
战国时牂牁国衰,其北部夜郎,以至西汉末年,分布在这一地域的布依族先民,是古夜郎国的主体民族之一,仍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
汉唐时期
东汉至两晋南朝,布依族被称为“僚”。
唐、宋、元时期则为“番”、“番蛮”、“西谢蛮”、“南谢蛮”等。
隋唐时期,封建领主经济兴起,王朝始给布依族首领封号,实行羁縻政策。
明清时期
自明、清迄建国前称“仲家”、“仲苗”、“仲家苗”、“夷族”等。
同时在本民族内部,复又有很多互称。
如望谟县称彼此为“濮拉”,县境内的各区之间的布依族又称彼此为“濮洛”、“濮榜议”,贞丰县称册亨县的布依族为“濮央”,册亨县和罗甸县称望谟县的布依族为“濮曼”等等。
建国后
1953年经本民族共同商议,一致同意以本民族的自称为族称,统称为“布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