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博物馆信息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博物馆信息化
PART 1 概念辨析
1、博物馆数字化和博物馆信息化
①博物馆数字化:“数字化”的实质,就是将传统的纸质文档内容转变为数字文档的过程。
②博物馆信息化:是指博物馆各职能部门员工普遍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业务的工作状态,包括网站建设、藏品管理数字化、实体陈列大量运用数字多媒体技术、楼宇管理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局域网络建设乃至数字博物馆建设等多种内容,其目标指向整个机构具有更高的运转效率和更好的职能发挥。
2、博物馆网站=博物馆上网≠数字博物馆
博物馆网站(博物馆上网):这些网站内容恰似电子版的实体博物馆设施情简介或开放活动的广告单,其主要目的在于自身宣传,同时招揽公众参观实体博物馆。
(博物馆网站是利己性的,但是数字博物馆的核心价值在于向社会公众提供知识学习或艺术观赏资源,必须含有一定规模的系统展示藏品信息的内容,其本质是利他性的。
)
3、虚拟博物馆
虚拟博物馆基本等同于数字博物馆。
①人们通过智能终端看到的博物馆当然就属于虚拟博物馆。
②从展品的生成依据,某些科技类的数字博物馆展品并非来源于实物藏品的数字化,而是带有一定主观想象或推理成分,运用数字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制作出再现某种自然现象或演示某种科技原理的展品。
③从展品来源看,网络上有些虚拟博物馆没有对应的实体机构,其建构者并不拥有实物藏品资源。
4、数字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电子化博物馆=网上博物馆
数字博物馆是一种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建设且须借助数字化设备才能加以利用的博物馆,是以数字化技术和形式向公众展示传播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及其相关知识的信息服务系统。
5.智慧博物馆
是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运用多种传感技术,经过智慧博物馆云计算平台的整合、分析,形成的基于传感数据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博物馆资产管理、观众服务模式。
智慧博物馆是将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结合起来,二者相互促进,让博物馆的各个参与者联系起来,尤其是让观众参与其中,形成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
PART 2 博物馆信息化
第一部分博物馆建筑智能化
博物馆建筑智能化是以博物馆建筑为平台,以藏品和观众为中心,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博物馆建筑有机结合,为博物馆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环境的管理系统。
(一)总工程
博物馆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
分为中央集成和子系统集成两个层次或两种模式。
中央集成是一种将所有系统一体化的集成模式,而子系统集成是一种针对某个子系统的一体化的集成模式。
(二)子系统(记标题)
1、数据库和通信网络系统
(1)构成;由日常办公自动化系统、藏品数据库系统、图书数据库系统、计算机检索系统、多媒体导览服务系统、公众问询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构成
(2)目的:具有信息的收集、査阅、存储、传递等功能,实现博物馆的办公自动化和网络通信
2、电子导览系统
3、楼宇自动化系统
(1)构成:由暖通空调系统、环境监控系统、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和给排水系统等子系统(2)目的是对机电设备运行进行自动监控和有效管理
4、安全防范系统
(1)构成:由电视监控系统、周界防护和入侵报警系统、门禁控制系统、无线对讲实时巡更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消防监控联动系统等子系统构成。
(2)其目的是通过各种探测器、报警器、摄像器,提高博物馆的整体安防能力,尤其是提升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应对能力。
5、博物馆综合布线系统
是指按标准的结构化方式布置博物馆建筑内各种系统的传输线路, 包括网络系统、电话系统、监控系统、电源系统和照明系统等。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标准通用的信息传输系统,目的是为博物馆建筑智能化的各个系统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物质介质。
第二部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生成藏品信息管理系统)
藏品数字化管理
博物馆对藏品实施数字化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数据库、数据压缩等技术手段,将实物藏品信息由传统信息记录介质的纸质表单等形式转化为电子数据库记录形式,使保管员能够借助高效快捷的机读管理系统开展登记编目、出入库管理、排架清点、查询服务、统计核对、打印表单等一系列业务工作,从而大幅度提高藏品保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工作方式或状态。
简而言之,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高效低耗地开展藏品保管业务的工作方式或状态。
藏品数字化管理工作步骤和方法
(1)数字化工作环境建设
根据藏品保管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购置或开发一系列硬件和软件搭建所需的工作环境,按工作流程可大致分为釆集加工系统、储存系统、输出系统和网络系统等四个主要领域。
(2)藏品信息的数字化釆集加工
数字化釆集是利用计算机、数字照相机、扫描仪等数字化工具,把藏品形态信息和传统的藏品账簿、编目卡片或档案册等纸质载体信息转换为电子数据,也称为藏品信息数据库建设。
常见的电子数据形式包括文本文件、静态图像文件、图形文件和视频、音频、动画等流媒体文件。
(3)数字化藏品信息的日常应用
①进行藏品信息检索查询,支持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藏品的利用率
②轻松快捷地生成各种工作单据和账簿卡片,以开展各项藏品流通和书面信息管理工作。
③迅速而精确地进行各类数据统计,为馆内多种业务决策提供及时而精准的统计数据参考。
④利用基于射频识别或红外线等传感技术的移动智能终端、在排架库内进行非接触式的藏品识别、核对等理操作,提高劳动效率和藏品安全系数。
⑤应对其他部门乃至馆外专业人员的查询需求,节省保管员应对外部信息服务的工作时间,同时也支持了其他部门的业务工作。
⑥利用数字化藏品信息开展业务学习和藏品研究,以不断提高保管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4)数据库的运行维护与后续更新
运行维护主要是技术性工作,包括防病毒处理、软件更新和安全备份等,目的在于保障软硬件系统运行顺畅、安全,并紧跟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后续更新是指馆藏信息将随着实物藏品数量增加或藏品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增多,需要陆续将这些信息内容补充进数据库,目的在于及时提供最完善和权威的馆藏信息,从而高质量地服务于馆内各项业务。
藏品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1)藏品信息登录。
藏品信息登录也称为藏品信息釆集或藏品数据库建设。
这是将藏品的文本信息数字化,并连同其他各种多媒体信息文件有序存储起来的功能。
(2)信息检索査询
数字化的馆藏信息检索查询,是指将馆藏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储存起来,并能根据用户的需要取出所需特定信息的整个过程。
(3)系统报表输出。
系统报表输出既指统计数据表的屏幕显示,也包括纸质报表打印。
管理工作者经常需要从中获取有意义的统计数据,为各项决策提供依据。
(4)单据打印输出
轻松快捷生成打印各种工作单据和账簿卡片,已开展各项藏品流通和书面信息管理工作。
(5)系统数据维护
这是对现有数据库记录进行局部修改的功能。
馆藏信息将随着实物藏品数量增加或藏品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增多,需要陆续将这些信息内容补充进数据库,目的在于及时提供最完善和权威的馆藏信息,从而高质量地服务于馆内各项业务。
(6)数据安全备份。
当在线的系统数据库遭到破坏,即可用备份数据库恢复系统运行,从而提高安全系数。
藏品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1)减轻劳动程度
藏品信息一经数字化则成为可反复调用的数据库资源,快速生成各种统计报表和单据作业,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免书写劳动的重复性。
(2)节省工作时间
一是大大缩短了保管员检索査找目标藏品信息的时间。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对需要的藏品信息模糊是,数据库检索对目标藏品特征记忆的要求也较为宽松,甚至可以智能化地进行模糊检索,可以减少大量的翻阅寻找工作。
二是数据库检索方法简单易学,具有鲜明的最终用户属性,使得外部人员完全能够自助检索,从而能节省保管员对外服务的工作时间。
(3)提高藏品安全系数。
藏品数字化管理,可以尽量降低暴露和触碰实物藏品的频率,也是提高藏品安全系数的重要方式之一。
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这一目标,其一部分原本依靠提取实物观察的工作被检索和观看数字化影像所取代,其二在库房排架管理操作中,可以釆用射频识别等传感技术,实现“非接触式管理藏品”的状态,做到无损化管理。
(4)获得的的信息更规范、全面
全面录入,及时修改,提供最完善和权威的馆藏信息,从而高质量地服务于馆内各项业务
第三部分博物馆展览的现代技术运用
1、电子导览机
优点:
(1)确保讲解品质。
传统的人工解说方式难免因讲解员自身业务水平、技能、发挥状况等因素的制约造成服务水准参差不齐的局面,电子导览系统则可以确保规范的内容和统一的服务品质。
(2)操作简便。
观众只需借助提供的耳机和便携设备即可收听讲解内容无需操作培训。
(3)满足特殊观众对特殊语种的需求。
方便外国观众特别是外籍自助游观众参观游览,解决语言障碍。
(4)缓解密集型博物馆内“人声鼎沸”的困扰。
在旅游高峰期,密集型博物馆日接待量通常在2万人次以上,采用电子导览系统,观众互不干扰,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博物馆的噪声污染。
(5)它是一种新的参观体验,方便自主参观类型观众。
缺点:
电子导览机与传统人工讲解相比,有优点也有缺点。
不能互动,一切都是事先录制,无法随机应变。
2、智能手机自动导览系统
观众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可在场馆官网或者服务台下载软件,完成安装和注册后,可通过列表选择、数字点播、二维码等方式收听讲解内容。
若连接智能手机全自动讲解器,可使智能手机导览功能达到专业智慧游览终端的水平,实现自动定位及其他综合功能,为观众提供网络化、智慧化的全方位参观服务。
3、微信导览
博物馆为每一件展出品匹配专属编号,观众添加博物馆微信账号为好友后,只要发送展品编号,即可获得语音、图片和视频等形式的介绍。
微信导览既省去了租用语音导览设备的费用,又能让观众快速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让参观之旅更自由。
第四部分博物馆教育的现代化
博物馆教育的现代技术
1.移动应用
由于博物馆开始将移动软件与博物馆参观体验融合在一起,令参观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个人移动设备进行博物馆参观。
(博物馆可以与参观者进行一对一直接互动,还可以让博物馆更好地为那些过去曾经被忽视的参观者提供服务,应用程序的功能将继续朝着满足参观者实用需求和审美需求的方向发展。
)
2.社交媒体
将信息、图片和视频分享到网站、社交媒体,吸引参观者,存储重要数字内容,分享信息
互联网时代博物馆的教育特征
1.博物馆教育手段远程化
博物馆教育本来属于面对面的教育,可是互联网出现后却改变了这个情况。
2.博物馆教育对象间接化
互联网兴起后博物馆的教育对象发生了变化,在过去的直接对象基础上增添了间接对象,很多网民成了博物馆
新的教育对象。
(网民通过访问博物馆网站浏览博物馆信息,过去博物馆对有多少观众参观博物馆可以做到统计计量,但是互联网时代有多少网民关注博物馆却无法确知。
博物馆教育对象的间接化使博物馆教育效果更加难以确知。
)3.博物馆教育多元化
博物馆教育的主办者呈现多元化趋势。
互联网兴起后,除了各个国有博物馆开始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社交平台外,民营的博物馆也纷纷建立自己的社交平台,另外,用多媒体技术办网上虚拟博物馆也正成为个人的一种行为。
4.博物馆教育内容深入化
以往的博物馆教育内容局限在展陈上,尽管有一些辅助手段,但是内容还是受空间和时间的制约。
互联网兴起后,丰富多彩的博物馆网站使得博物馆教育内容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大的拓展。
观众可以看到在实体博物馆中看不到的信息,例如大量的藏品背景资料和实验据。
5.博物馆教育异时化
以往的博物馆教育是共时化教育,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才能受到教育,受时间制约,互联网兴起后,公众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登录数字博物馆进行学习。
(即便实体博物馆撤展只要数字博物馆仍旧保留这个展览内容,公众以后也可以访问进行追溯学习。
博物馆讲座的视频也可以在网络上存留,供访问者随时下载播放。
)
5.博物馆教育平民化
参观网络博物馆是私人行为,在互联网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因为知识的缺乏而产生的自卑感,没有了在实体博物馆参观时受到的各种制约,互联网使博物馆真正成为一个平民化、享有充分自由的学习园地。
PART 3 数字博物馆
数字博物馆的作用
1、提高馆藏相关信息收集的质量和数量。
(1)质量:数字博物馆的展示内容除文字描述外,还可以是图片、模型、影音等多媒体资料,对于藏品有些观察角度或方式甚至能超过实地肉眼观看的水平,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展示传播提供了一条绝佳的路径。
(2)数量:数字化信息釆集手段的另一个特点是数据的空间占有量小,从而打消了大量釆集后过多占用存储空间的顾虑,可以增加大量藏品信息的储存。
所以,数字博物馆能够以相对低廉的成本大幅度提高藏品相关信息收集的质量和数量,也就意味着能提高实物藏品的利用价值。
2、缓解藏品保护与实用之间的矛盾。
数字化藏品信息的使用是无损性的,大量质地弱的珍贵藏品可以通过网上虚拟展出而减少实体暴露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馆藏珍品的保护作用。
3、跨时空的藏品信息展示与传播。
(1)在利用形式上,数字博物馆用户可以不受开放时间和利用地点的限制
其一,提高了公众利用馆藏信息的便利性。
其二,消除了所处地区发达与否的用户差别,缓解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区域不均衡问题,提高公众利用馆藏信息的公平性。
(2)在展示范围上,可以不受陈列室建筑面积所限,将所有馆藏作为对象加以尽情利用。
我国有不少博物馆的收藏规模很大,但由于展示空间相对有限,导致很多馆藏都处于“藏而不用”的状态,数字博物馆能够突破实体建筑的束缚,使所有产品都处于随时可被利用的状态,从而提高馆藏利用率。
(3)从传播内容的组织角度来看,可以对藏品信息资源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加以延伸,达到一种独特的展示传播和信息解读效果。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为数字博物馆用户提供更具深度的解读和比肉眼观察更为科学、细微的信息,将隐含
的要点信息形象化地表现出来。
5、跨时空的藏品信息整合与分享
数字博物馆用户可以同时获得分布于不同博物馆、不同时间展出的同一专题或相互联系的藏品的信息
6、跨学科的藏品信息整合与分享
传统的博物馆类型常常分为历史、艺术、科学和综合博物馆等,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分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藏品也只能从相应学科的角度进行展示。
但数字博物馆可以在突破馆际界限的基础上,借助科学合理的检索工具进一步实现跨学科的知识融合。
7、个性化的藏品信息服务。
实体博物馆主要采用陈列展览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藏品信息服务,这种服务方式通常按“群体需求”组织展出。
而在数字博物馆,智能化的检索工具可以使展示主题和展品内容完全遵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使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满足程度能大大提高。
8、互动性的藏品信息交流
与实体博物馆相比,数字博物馆的信息交流在许多方面显示出更强的互动性。
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观众时刻需要根据自身目的或兴趣进行各种不同的选择性操作。
此外,数字博物馆可以很方便地设置论坛或公众信箱等双向交流功能,向社会公众提供答疑解惑等服务的同时,也能及时获得社会公众的反馈意见,改善自身的工作。
数字博物馆的建设
(一)、建设现状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肇始于计算机在博物馆的运用,我国在该领域的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比发达国家稍晚。
而数字博物馆建设与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互联网技术紧密相关,可以说,我国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的起点几乎相同。
虽然我国的数字博物馆建设在21世纪初曾有过一阵热潮,但后来基于大量馆藏的资源自选式数字博物馆建设进展比较缓慢,主要原因就是网络信息版权保护问题尚未得到妥善电决。
我国主管博物馆事业的政府有关部门,已开始研究数字博物馆建设规划问题,预示着将会有新一轮政府行为的介入,博物馆界对于资源共享问题的看法也在逐渐改变,相信我国的数字博物馆事业还将继续发展。
(二)发展方向
1、实体博物馆和数字博物馆的关系
数字博物馆算不上一种博物馆的新类型,实体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之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主干与分支的关系。
(1)、实体博物馆是数字博物馆的基础和依托
从现有的数字博物馆案例来看,用于展示的数字化展品通常来源于实体馆藏,相关信息的编撰排版则需基于实体博物馆专业人员的辛勤劳动,软硬件系统建设以及运行维护必然依靠实体博物馆的资金投入。
可见实体博物馆是数字博物馆的基础和依托。
(2)、数字博物馆对实体博物馆起到拓展和辅助作用
①空间性拓展
首先数字博物馆采用网络传送信息的服务方式突破了地域空间制约,消除了空间距离造成的不便,自然为远方用户分享馆藏信息提供了方便,拓展了博物馆信息传播的范围。
其次数字博物馆可以把所有馆藏制作成数字展品全面展出,让用户看到平时不展出的藏品,等于拓展了实体博物馆的展示空间。
②时间性拓展
实体博物馆都有开放时间的规定,并且开放时间大多与人们工作或学习时间重叠,给利用者造成诸多不便。
而数字博物馆没有开馆时间限制,这就为人们选择自己合适的时间利用博物馆信息资源提供了可能,大大提高了利用博物馆资源的便利性。
③辅助理解
数字博物馆展示不受陈列室空间限制,可以不厌其详地用多种相关的解释性辅助材料(尤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材料)说明同一主题或展品。
同时,数字博物馆用户可以随时调取网络资源支持当前的学习行为。
另外,数字博物馆也无需顾虑文字阅读量大而导致观众参观疲劳的问题,因为其利用方式如同看书,可以舒适地坐着观看,这是符合人们习惯的、体能消耗较小的学习姿势。
关键是能使人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从而为耐心地充分阅读解释性辅助材料提供了可能。
④诱发参观动机
数字博物馆通常会以网站形式作为入口,其中的设施介绍内容恰如实体博物馆活动广告, 具有引发人们参观愿望的作用。
数字博物馆的信息服务具有很强的易得性和易读性,增加人们接触博物馆藏品信息的机会,逐渐培养兴趣,进而诱发去实体博物馆参观动机。
2、数字博物馆是否会取代实体博物馆?
(1)博物馆虽然主要以藏品信息服务于社会,但其载体与信息之间属于源流关系。
必须先有载体(实物藏品)的存在,然后人们才能通过解读而产生有用的信息,实体博物馆无疑是数字博物馆存在的前提
(2)用数字化手段可以转移图书中本质性的信息部分,却无法穷尽转换实物藏品所含的全部信息和物证价值。
(3)数字化藏品展示也不能完全取代实体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恰如看照片不能完全取代看实物一样,许多优秀实体陈列为人们创造出的现场感、投入感、真实感等宝贵的情感体验效果,都是计算机屏幕显示方式所难以达到的。
数字博物馆的发展趋势
(1)数字博物馆使藏品信息在共享化道路上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
由此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达到利国利民的目的,成为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重要事业。
这将促使更多实物藏品拥有者的观念逐渐发生转变,投入共享的资源数量会日益增大。
(2)数字博物馆也属于技术敏感型的事业,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藏品信息表达手段日趋丰富。
(3)互联网已经实现与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的三网融合,网络性能得以提升,终端设备更加多样化、智能化和移动化,从而使得数字博物馆的资源利用水平有进一步提高。
概括:数字博物馆的信息传播具有高品质、跨时空和跨学科的优势,更有互动性、个性化、易得性和易读性等十分人性化的利用特点,对于提高馆藏利用效率和降低公众利用成本等都有十分独特的促进作用。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相关技术环境和人才条件日趋成熟,会有越来越多的实体博物馆开展数字博物馆建设,实体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之间遥相呼应,短长互补,共同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和便利的文教科技信息服务。
PART 4 智慧博物馆
智慧博物馆
是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运用多种传感技术,经过智慧博物馆云计算平台的整合、分析,形成的基于传感数据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博物馆资产管理、观众服务模式。
智慧博物馆是将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结合起来,二者相互促进,让博物馆的各个参与者联系起来,尤其是让观众参与其中,形成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
产生背景
1、实体博物馆的不足
(1)受展厅面积的限制,通常只能选取部分藏品展示,其余大部分藏品都是藏于库中的。
(2)展览时间的局限性,改陈撤展之后展览就不存在了。
(3)展览场所的固定性,观众必须亲自到现场参观,这样客观上就排除了一部分人。
(4)基本陈列通常持续时间较长,在展出时间内展品通常是不变的,对于重复参观者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