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论文

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论文
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论文

统计分析与S P S S应用

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统计软件及应用》课程论文

班级

学号

姓名

评分

学院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分析

一、提出问题

房地产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其产品具有区位性。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不同地区的房地产业的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一个国家或区域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时,不但要从总体上分析其总量水平,还要分析房地产的空间区域差异性。目前我国房地产业空间差明显,比如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等,为了更全面地把握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房地产发展战略,促进房地产产业积极稳妥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区域差异分析。

二、数据收集

为了分析我国省际层面房地产业的发展差异,这里选择与房地产发展水平和实力相关的11个评价指标,它们分别代表房地产发展的总量方面、投资方面、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开发企业状况及其经营等方面。具体而言,总量方面包括房地产增加值x1(亿元);投资方面包括本年度完成投资额x2(万元)、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x3 (万元)两项;房地产开发方面包括土地开发面积x4(万平方米)、房屋施工面积x5(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造价x6(百万元)三项;房地产市场方面包括房屋销售面积x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价格x8(元/平方米)两项;房地产企业方面包括房地产企业职工平均工资x9(元)、房地产企业平均从业人数x10(万人)、房地产企业经营收入x11(亿元)三项。

这些指标基本上可以从房地产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上取得,且反应了房地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其原始数据如表1 。

三、数据统计处理

(一)因子分析

用SPSS11软件进行分析,得到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表2),可见提取前两个因子,方差贡献率达%>85%。因此前两个因子足以反映房地产业的发展水平。

各变量是标准化后的变量,表达式中的系数为因子系数除以相应特征值开平方根后所得到的单位特征向量。

F1

F1=由F1和F2,以及方差贡献率,还可计算因子的总得分值

F=+

表4给出了各地区房地产业发展水平的因子得分及总得分值

为了直观反映房地产业的发展水平,可用图示来表示(图1)。

通过图示可以看出,(1)房地产业发展水平的前十位省市依次是上海、广东 、北京、浙江、江苏、山东、辽宁、四川、福建、天津。(2)排在中间的十个省市分别为重庆、湖北、安徽、湖南、河南、河北、广西、江西、黑龙江和陕西。(3)从图示中还可以看出,房地产业发展水平的最后十一位是云南、吉林、新疆、内蒙古、山西、西藏、贵州、海南、宁夏、甘肃、青海。

-3

-2

-1

1

2

3

4

5

6

7

上 海

广 东

北 京

浙 江

江 苏

山 东

辽 宁

四 川

福 建

天 津

重 庆

湖 北

安 徽

湖 南

河 南

河 北

广 西

江 西

黑龙江

陕 西

云 南

吉 林

新 疆

内蒙古

山 西

西 藏

贵 州

海 南

宁 夏

甘 肃

青 海

图1 房地产发展水平的柱形图

(二)聚类分析

为了对房地产业发展水平作进一步的分析,这里用系统聚类方法对原始指标进行聚类(为消除量纲影响,用Z-score 方法对原始指标进行了标准化)。聚类的方法用Ward ’s method ,距离选用Customed distance 。图2给出了我国省际层面31个地区的聚类谱系图。

由图2可以看出,从大的方面来说,我国省际层面房地产发展程度分3类较为合理,表5给出分3类时的结果。

Dendrogram using Ward Method

Rescaled Distance Cluster Combine

C A S E 0 5 10 15 20 25

Label Num +---------+---------+---------+---------+---------+

山西 4

甘肃28

贵州24

内蒙古 5

新疆31

吉林7

云南25

黑龙江8

陕西27

河北 3

广西20

青海29

宁夏30

海南21

西藏26

山东15

四川23

江西14

河南16

安徽12

湖南18

湖北17

重庆22

辽宁 6

福建13

天津 2

北京 1

上海9

江苏10

浙江11

广东19

图2. 31个省市区房地产业发展水平的聚类谱系图第一类是上海、广东、北京、浙江和江苏,这是全国房地产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房地产业吸收资金能力很强,房地产市场的发育很成熟。从主成份分析中也可以看出,这5个地区房地产业发展程度要远高于其它地区,可称之为领先地区。

第二类是山东、四川、辽宁、天津、福建、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重庆。在这一类中,东部地区有4个(山东、辽宁、福建和天津),中部地区有5个(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西部地区有2个(四川和重庆)。综合聚类图和主成份分析图,可以看出,第二类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二个亚类,山东、四川、辽宁、福建和天津为一亚类,这一类具有沿海地域优势,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这里称之为先进地区;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重庆又可归为一亚类,这一类主要位于中部,有超赶的能力,这里称之为赶超地区。这种分类与前面主成份分析的结果大体一致,总的说来,这一类地区房地产业发展水平还很有发展潜力,有较高的发展程度。

第三类包括我国东部的河北、海南,中部的吉林、黑龙江和西部的山西、甘肃、贵州、内蒙、新疆、云南、陕西、广西、青海、宁夏、西藏。这一类以西部地区的地区为主,房地产的发展潜力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综合聚类图和主成份分析图,这一类也可以分为两个亚类:第一个亚类可称之为后发地区,包括河北、吉林、黑龙江、山西、甘肃、贵州、内蒙、新疆、云南、陕西、广西,具备发展的后进;还有一个亚

类可称之为后进地区,包括海南、青海、宁夏和西藏,房地产发展的总量和实力较弱。第三类地区房地产业的发展较为落后,其发展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对聚类结果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一般来说,聚类的结果由于采用不同的聚类方法和选择不同的聚类距离,其结果会有差异,甚至有时相反,因此有必要检验分类的合理性,这里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检验。

单因素方差分析是只考虑一个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对现象不同水平差异的显着性检验。根据方差分析的原理及假设,我们可以认为某个影响因素的条件下不同水平组数据的方差相等,只要检验各组均值是否相等,即可判断在这个因素下不同水平组的分类是否对研究变量产生显着影响。在这里,四个类别可当成四个组,聚类的类别可当作自变量,因子得分可看作因变量,下面由SPSS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模块直接给出分析的结果(表6)。

通过表6可以看出,(1)在Levene方差齐性检验中,F统计量为,对应的p值为,可认为各组所代表方差齐。(2)在组间组内检验(离差平方和分析)中,F统计量为,对应的p=,小于临界值,可认为各类别中因子得分的均值有显着的差异。(3)在各组均值两两比较的显着性检验中(LSD方法),在显着性水平上各组均值差异显着。(4)在SNK两两比较的结果中,可清楚看出三个类别各为一组。

因此,可以认为,在进行聚类的三个结果中,各类的因子得分的确存在显着差别,这种差别正是反映了31个省区市房地产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四、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结果分析

用划分的5个亚类各项指标的平均值与全国平均值作一个比较,可以知道各地区在全国的地位。图3反映了5个亚类和全国的11个指标平均值折线图,由图示可以看

出,这5种类型的房地产的指标值很不一样(全国平均值用平滑虚线表示):

0.00

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800.00

2000.00

亿

亿

亿

(亿

(亿

)

图3.房地产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折线图

(1)代表全国房地产发展水平领先地区的上海、广东、北京、江苏和浙江,各项指标平均值要远远大于其它地区,同时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突出的是房地产的投资资金来源、本年完成的开发投资额巨大,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收入也十分大,这说明这类地区房地产有很高的投资前景和巨大的吸引力,其开发收益也相当可观。

(2)代表全国房地产发展水平先进地区的山东、辽宁、天津、福建和四川,各项指标的平均值要高于全国平均值,除个别指标(如本年完成土地开发面积)与赶超地区接近处,其它指标要高于赶超地区,同时也体现了房地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经济发展实力紧密相关。

(3) 代表全国房地产业发展水平赶超地区的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和重庆,各项指标的平均值与全国平均值基本持平,有的要高于全国平均值(如本年完成土地开发面积),有的要低于全国平均值(如房地产业地加值)。与先进地区相比,大部分指标差距不是太大,如果地区房地产政策适当,走一条可持续房地产发的道路,赶超的可能性很大。

(4) 代表全国房地产发展水平后发地区的河北、吉林、黑龙江、山西、甘肃、贵州、内蒙、新疆、云南、陕西和广西,各项指标均落后于全国平均值,这些地区的房地产业有较大增长潜力,应发挥其后发优势。

(5) 代表全国房地产发展水平的后进地区的海南、青海、宁夏和西藏,各项指标平均值处于全国最低值,房地产业发展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对策建议

结合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实际,对不同类型的地区,应采用不同的房地产政策: 领先地区的房地产市场较为成熟,房地产业吸引力大,投资收益较高,可以考虑把房地产业建设成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要稳定房地产业的发展,警惕两种房地产过热现象。第一种是盲目性过热,比如盲目投资,盲目扩大开发量,而使得市场供给远远大于需求量,空置率上升;第二种是泡沫性过热,房地产的市场远远高于成本价,一旦经济发展减缓,房地产业将受到重创。

先进地区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和较佳的投资环境,房地产业的发展还可以进一步做大做强,在提高房地产的效益方面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由于发展速度较快,可以采用严格的房地产用地供应政策,使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稳定发展,使供求总量基本平衡,房地产价格基本平稳。

赶超地区基本上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可借助“中部崛起”的有利政策,采取优惠措施加快房地产业的发展。在吸收资金方面,应大力吸收外资或民间资本进军房地产业;在大规模城区化进程中,搞好拆迁与开发的关系,积极探索社会保障机制;加强管理,规范房地产企业的市场行为;建立健全的住房供应体系,尽快解决房地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合理配置住房与非住房,高档住房与低价位住房的结构和比例。

后发地区应加速房地产业的发展,提高房地产业的增加值,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效率,可把房地产作为基础产业,增强后发优势。在加快住宅产业的现代化进程,促进房地产业总量保持增长和住宅建设质量全面提高;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很抓招商引资工作,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力度,搞活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加强监管,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从投资环境来看,先进地区和领先地区是房地产投资的主要选择,但后发地区的前景也较被看好,如果政策得当,有望得到进一步大发展。

后进地区由于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房地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无论从房地产的总量、规模,还是投资上,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后进地区可以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可以把房地产作为先导产业,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加大土地开发面积的同时,要稳定房地产价格,使房价与居民收入水平相称,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 张二勋.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J].中国土地,1995,(4):37-40

[2] 丰雷. 我国房地产经济区域初步研究:聚类分析方法的一个应用[J]. 经济研究参考,2000,(20):15-19

[3] 陈浮, 王良健. 中国房地产市场化区域差异与发展战略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21(3):104-107

[4] 蔡穗声, 王幼松.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比较研究中国房地产市场地区差异分析[J].房地产市场,2005,(5):36-38

[5] 林海明,林敏子. 主成份分析与因子分析法应用辨析[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4,(9):158-159

[6] 卢纹岱. SPSS for Windows [M].Beijing: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2000:340-343.

[7] 张文彤, 董伟. 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8] 沈学桢. 现代数据分析技术[M].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145

应用统计学论文

应用统计学课程论文 经过这学期短暂的学习应用统计学,我对这门学科也有了一定认识。应用统计学是一门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各个领域有关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科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市场研究、质量控制等工作。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是市场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时代,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整理,所以学好应用统计对不久即将走向社会的我们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绪论 一、应用统计学的发展: 从统计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把统计学大致分为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和现代统计学三个时期。 第一、古典统计学时期: 古典统计学时期是指17世纪初至18世纪末,这是统计学的创立时期,亦称古典统计学时期。在这时期出现了政治算术学派和德国的国势学派两个统计学派. 1、国势学派 国势学派又称记述学派,产生于17世纪的德国。由于该学派主要以文字记述国家的显著事项,故称记述学派。 2、政治算术学派 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其创始人是威廉和约翰.“算术”是指统计方法。主要利用实际资料,运用数字、重量和尺度等统计方法对实际情况作了系统的数量对比分析,从而为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第二、近代统计学时期: 近代统计学是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这一百年的统计学,它是古典统计学的继续和发展,是古典统计学向现代统计学过渡的统计学。近代统计学的发端,不能不提到著名的统计学家阿道夫·凯特勒的卓越员献。他既继承了国势学和政治算术的传统,把统计学从作为管理国家行政的“政治医学”,扩展到作为研究社会内在矛盾及其规律性数量表现的科学认识方法,又积极地把古典概率引人统计学,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偶然变化中的规律性表现。 1、数理统计学派 指概率论引进统计学形成数理统计学,以概率作为理论基础,抽象掉统 计学的社会经济现象内涵,变成了抽象的数学分析和推断技术. 2、社会统计学派 指研究社会现象变动的原因和规律性的实质性科学。社会统计学在这里也称为社会经济统计学,包括政治统计.经济统计.人口统计.犯罪统计等多方面内容. 第三、现代统计学时期:

应用统计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院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一日

应用统计学毕业论文选题(1221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具体可以联系 二、论文参考题目 应用统计学教学中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比较+案例+实验”教学方法在应用统计学中的应用 应用统计学实际应用教学的思考 开发内化教学法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同一案例的应用统计与数理统计的教学区别 应用统计学专业“概率论”课程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基于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的应用统计分析初探 结合数学建模思想完善研究生《应用统计》案例式教学改革 经济类专业“应用统计学”课程案例教学法探析 发展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探析 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施中的几点建议 经管类专业应用统计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应用统计技术进行铝溶胶生产管理探究 应用统计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高职高专医药应用统计课程中上机辅助练习的必要性调查 应用统计创新人才素质培育的内容和方法 面向大数据分析方向的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讨 应用统计技术降低编织袋原料消耗 《应用统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

应用统计学无纸化考试思考 应用统计分析技术推动设备精细管理 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应用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思考 应用统计技术提升QC小组活动质量 工业工程专业的《应用统计学》课程建设研究 医学应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基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应用统计学》教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的自助式教学法 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统计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企业管理中如何科学应用统计分析 工程案例在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经管类专业应用统计学的案例教学 硕士水平应用统计类课程的概率重要基本知识点 2006-2011年比较方法在我国档案学研究中的应用统计分析口服降糖药的应用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知识破译藏宝密码 独立学院开设《应用统计学》选修课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统计学"在采矿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体会 应用统计学中的最大熵与贝叶斯方法 有效应用统计技术,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管理 医疗应用统计学的前景探析 管理学科“应用统计”课程的教学探讨 2007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教学中的课堂设计 高校应用统计课程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腹部、盆腔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统计分析 我院盐酸吗啡和盐酸哌替啶应用统计及分析

研究生应用统计学论文

浅谈主成分分析在SPSS中的操作应用 题目:浅谈主成分分析在SPSS中的操作应用 姓名:王震宇 指导老师: 学号:

浅谈主成分分析在SPSS中的操作应用 摘要:在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往往需要对反映事物的多个变量进行大量的观测,收集大量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寻找规律。多变量大样本无疑会为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信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数据采集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许多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而增加了问题分析的复杂性,同时对分析带来不便。如果分别分析每个指标,分析又可能是孤立的,而不是综合的。盲目减少指标会损失很多信息,容易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法,减少分析指标的同时,尽量减少原指标包含信息的损失,对所收集的资料作全面的分析。由于各变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有可能用较少的综合指标分别综合存在于各变量中的各类信息。主成分分析就是这样一种降维的方法。 关键词:spss 主成分分析统计学 (一)主分成分析原理 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比如P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通常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原来P个指标作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最经典的做法就是用F1(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指标)的方差来表达,即Var(F1)越大,表示F1包含的信息越多。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选取的F1应该是方差最大的,故称F1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P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取F2即选第二个线性组合,为了有效地反映原来信息,F1已有的信息就不需要再出现再F2中,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要求Cov(F1, F2)=0,则称F2为第二主成分,依此类推可以构造出第三、第四,……,第P个主成分。 (二)主成分分析数学模型 F1=a12ZX1+a22ZX2……+a p2ZX p …… F p=a1m ZX1+a2m ZX2+……+a pm ZX p 其中a1i, a2i, ……,a pi(i=1,……,m)为X的协方差阵Σ的特征值多对应的特征向量,ZX1, ZX2, ……, ZXp是原始变量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值,因为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指标的量纲不同,所以在计算之前须先消除量纲的影响,而将原始数据标准化,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就存在量纲影响[注:本文指的数据标准化是指Z 标准化]。 A=(a ij)p×m=(a1,a2,…a m,),Ra i=λi a i,R为相关系数矩阵,λi、a i是相应的特征值和单位特征向量,λ1≥λ2≥…≥λp≥0 。 (三)在城市经济效益的评价中,设计的指标往往很多。为了简化系统结构,抓住经济效益评价中的主要问题,我们可由原始数据矩阵出发求出主成分。表1是从《中国统计年鉴2007》摘录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主要经济指标(2006年),其中样品数n=35,变量数p=5。

统计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统计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统计学的英文statistics最早源于现代拉丁文statisticumcollegium(国会)、意大利文statista(国民或政治家) 以及德文Statistik,最早是由GottfriedAchenwall于1749年使用,代表对国家的资料进行分析的学问,也就是“研究国家的科学”。十九世纪,统计学在广泛的数据以及资料中探究其意义,并且由JohnSinclair引进到英语世界。 统计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一: [1]蔡立梅,马瑾,周永章,黄兰椿,窦磊,张澄博,付善明.东莞市农业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解析[J].环境科学.xx(12) [2]钟晓兰,周生路,赵其国,李江涛,廖启林.长三角典型区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协同区域化分析、空间相关分析与空间主成分分析[J].环境科学.xx(12) [3]张仁铎着.空间变异理论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xx [4]张建同,孙昌言编着.以Excel和SPSS为工具的管理统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xx [5]PGoovaerts,R.Webster,J.-P.Dubois.Assessingtheriskofsoilc ontaminationintheSwissJurausingindicatorgeostatistics[J].En vironmentalandEcologicalStatistics.1997(1)

[6]PeterM.Chapman.Sedimentqualityassessment:statusandoutloo k[J].JournalofAquaticEcosystemHealth.1995(3) [7]王政权编着.地统计学及在生态学中的应用[M].科学出版社,1999 [8]杜瑞成,闫秀霞主编.系统工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9]侯景儒等编着.实用地质统计学[M].地质出版社,1998 [10]陈静生,周家义主编.中国水环境重金属研究[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11]国家环境保护局主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编.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12]王仁铎,胡光道编.线性地质统计学[M].地质出版社,1988 [13]史舟,李艳,程街亮.水稻土重金属空间分布的随机模拟和不确定评价[J].环境科学.xx(01) [14]乔胜英,蒋敬业,向武,唐俊红.武汉地区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及潜在生态效应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xx(03) [15]张丽旭,任松,蔡健.东海三个倾倒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富积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海洋通报.xx(02) [16]ZHANGXuelei,GONGZitong(StateKeyLabofSoilandSustainableA griculture,InstituteofSoilScience,CAS,Nanjing210008,China).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第10章)

《统计分析与S P S S的应用(第五版)》(薛薇) 课后练习答案 第10章SPSS的聚类分析 1、根据“高校科研研究.sav”数据,利用层次聚类分析对各省市的高校科研情况进行层次聚类分析。要求: 1)根据凝聚状态表利用碎石图对聚类类数进行研究。 2)绘制聚类树形图,说明哪些省市聚在一起。 3)绘制各类的科研指标的均值对比图。 4)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各类在哪些科研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 采用欧氏距离,组间平均链锁法 利用凝聚状态表中的组间距离和对应的组数,回归散点图,得到碎石图。大约聚成4类。 步骤:分析→分类→系统聚类→按如下方式设置…… 结果: 凝聚计划 阶段 组合的集群 系数 首次出现阶段集群 下一个阶段集群 1 集群 2 集群 1 集群 2 1 26 30 328.189 0 0 2 2 26 29 638.295 1 0 7 3 20 25 1053.423 0 0 5 4 4 12 1209.922 0 0 15 5 8 20 1505.035 0 3 6 6 8 16 1760.170 5 0 9 7 24 26 1831.926 0 2 10 8 7 11 1929.891 0 0 11 9 5 8 2302.024 0 6 22 10 24 31 2487.209 7 0 22 11 2 7 2709.887 0 8 16 12 22 28 2897.106 0 0 19 13 6 23 2916.551 0 0 17 14 10 19 3280.752 0 0 25 15 4 21 3491.585 4 0 21 16 2 3 4229.375 11 0 21 17 6 13 4612.423 13 0 20 18 9 18 5377.253 0 0 25 19 14 22 5622.415 0 12 24 20 6 15 5933.518 17 0 23 21 2 4 6827.276 16 15 26 22 5 24 7930.765 9 10 24 23 6 27 9475.498 20 0 26 24 5 14 14959.704 22 19 28 25 9 10 19623.050 18 14 27 26 2 6 24042.669 21 23 28 27 9 17 32829.466 25 0 29 28 2 5 48360.854 26 24 29 29 2 9 91313.530 28 27 30 30 1 2 293834.503 0 29 0 将系数复制下来后,在EXCEL中建立工作表。 选中数据列,点击“插入”菜单→拆线图……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关于国民经济核算中绿色GDP的核算问题 2、基于面板数据的外商投资(FI)对GDP增长的实证分析 3、财政收支与GDP相互关系的研究 4、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5、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6、区域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分析 7、宏观经济统计中相关数据的分析 8、我国货币供求问题研究 9、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统计测度 10、甘肃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11、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及适度性 1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计分析 13、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变化的趋势预测 14、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差异分析 15、基于公平的初次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 16、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 17、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 18、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19、因子分析在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分析中的应用 20、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 21、统计数据生产的博弈分析 22、PPI 和CPI传导效应实证分析 23、CPI价格传导研究——来自XX的实证数据 24、工资增长与CPI相关分析 25、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外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比较研究 26、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统计分析 27、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 28、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 29、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30、影响中国农村劳动力省际迁移动因的实证分析 31、我国统计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2、股票市场(分板快)投资价值分析 33、深沪股市收益率分布特征的统计分析 34、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35、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应用研究 36、因子分析在企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37、工业企业科技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38、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9、企业自主创新评价体系研究 40、甘肃省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 41、甘肃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SPSS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SPSS基础之一:数据挖掘与统计学应用 数据挖掘与统计学应用数据挖掘与统计学应用基本框架一、关键词与摘要数据挖掘与统计应用之间关系数据挖掘的发展前景二、简介数据挖掘与统计学有着共同目标,但分析方法和性质不同三、统计学的性质统计学决不是数学的分支,而是一门独立学科统计分析是以样本推断总体,而数据挖掘使用的往往是总体数据统计应用和数据挖掘中模型的差别数据挖掘接触到的大量数据中的偶然因素可以使统计方法失效统计分析之前需要准备大量数据,以期得到确定的目的;数据挖掘往往已有数据库,而目的也是不确定的四、数据挖掘的性质什么是数据挖掘——不同学者对数据挖掘的定义目前数据挖掘的主要软件当前数据挖掘软件的特点当前的数据挖掘软件包中被用到的统计分析过程数据挖掘和计算机科学的联系在统计科学中萌芽,但随后绝大部分又被统计学忽略的方法领域——数据挖掘是否也会如此?五、讨论对数据挖掘的认识的误区数据挖掘与统计应用的前景一、关键词和摘要关键词:统计学数据挖掘知识发现摘要: 1、数据挖掘与统计应用之间关系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有很多共同点,但与此同时它们也有很多差异。本文讨论了两门学科的性质,重点论述它们的异同。数据挖掘,顾名思义就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DM(数据挖掘)是揭示存在于数据里的模式及数据间的关系的学科,它强调对大量观测到的数据库的处理。它是涉及数据库管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及数据可视化等学科的边缘学科。用统计的观点看,它可以看成是通过计算机对大量的复杂数据集的自动探索性分析。目前对该学科的作用尽管有点夸大其词,但该领域对商业,工业,及科学研究都有极大的影响,且提供了大量的为促使新方法的发展而进行的研究工作。尽管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之间有明显的联系,但迄今为止大部分的数据挖掘方法都不是产生于统计学科。这篇文章对这一现象作了一些解释,并说明了为什么统计学家应该关注数据挖掘。统计学可能会对数据挖掘产生很大影响,但这可能要求统计学家们改变他们的一些基本思路及操作原则。 2、数据挖掘的发展前景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每年都要积累大量的数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在这些数据当中我们可以找出“金子”来。数据挖掘技术主要又分成“关联规则”,“时间序列”“聚集”,“分类”,“估值”等这几类. 据国外专家预测,在今后的5—10年内,随着数据量的日益积累以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数据挖掘将在中国形成一个产业。2000年7月IDC发布了关于信息存取工具市场的报告,其中估计1999年的数据挖掘的市场大概是7.5亿美元,估计在下个5年内市场的年增长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为32.4%,其中亚太地区为26.6%,并且预测此市场在2002年时会达到22亿美元。二、简介数据挖掘与统计学有着共同目标,但分析方法和性质不同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有着共同的目标:发现数据中的结构。事实上,由于它们的目标相似,一些人(尤其是统计学家)认为数据挖掘是统计学的分支。这是一个不切合实际的看法。因为数据挖掘还应用了其它领域的思想、工具和方法,尤其是计算机学科,例如数据库技术和机器学习,而且它所关注的某些领域和统计学家所关注的有很大不同。统计学和数据挖掘研究目标的重迭自然导致了迷惑。事实上,有时候还导致了反感。统计学有着正统的理论基础(尤其

数理统计结课论文

数理统计中回归分析的探究与应用

回归分析问题探究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问题,通过对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以及非线性回归原理的探究,分别运用了SPSS和MATLAB软件进行实例分析以及进一步的学习。 首先,通过变量之间关系的概念诠释引出回归函数;其次,针 对回归函数,分别对一元线性回归原理上的学习,了解并会运用这三种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估计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来处理和解决实际的一元线性回归问题;接着,对多元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进行学习,掌握它们与一元线性回归在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与区别;然后,通过实际问题运用SPSS进行简单的分析,熟悉SPSS软件的使用步骤和分析方法,能够运用SPSS进行简单的数理分析;最后,用MATLAB编程来处理线性回归问题,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比较,进行线性回归拟合计算并输出Logistic模型拟合曲线。 关键词:回归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SPSS;MATLAB

一、回归概念 一般来说,变量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确定性的,即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的关系来表达;另一类是非确定性的,这种不确定的关系成为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回归分析就是研究相关关系的数理统计方法。它从统计数据出发,提供建立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近似数学表达式——经验公式的方法,给出相关行的检验规则,并运用经验公式达到预测与控制的目的。 如随机变量Y与变量x(可能是多维变量)之间的关系,当自变量x确定后,因变量Y 的值并不跟着确定,而是按照一定的停机规律(随机变量Y的分布)取值。这是我们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为 其中是一个确定的函数,称之为回归函数,为随机项,且。回归分析 的任务之一就是确定回归函数。当是一元线性函数形时,称之为一元线性回归;当 是多元线性函数形时,称之为多元线性回归;当是非线性函数形时,称之为非线性回归。 二、回归分析 2.1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2.1.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设随机变量Y与x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这里x是可以控制或可以精确测量的普通变量。对于取定的一组不完全相同的值做独立实验得到n对观察值 一般地,假定x与Y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可以表示为 , 其中为随机误差且,未知,a和b都是未知参数。这个数学模型成为医院 线性回归模型,称为回归方程,它所代表的直线称为回归直线,称b为回归系数。 对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然有。

应用统计学论文Word版

关于物价形势的思考 摘要: 国家统计局发布11月份经济数据,其中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而这次5.1%的物价上涨幅度带来了比较强烈的社会反应,社会大众普遍表现出对通胀形势的担忧。本文通过分析商品零售价格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预测物价、消费者信心指数走势,进一步探究当前物价形势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 关键词:物价分析消费者信心指数 1.数据分析 1.12010年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

分析: 通过移动平均、指数平滑对商品零售价格进行长期趋势分析,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商品零售价格呈上涨趋势,而商品价格的上涨会对于居民的消费造成一定影响,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对经济环境的信心强弱程度。 商品零售价格变化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r1=?0.448440223 分析: 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商品价格的变化与消费者信心呈弱负相关,而消费者信心指数反映了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其负相关现象反映了消费者对于当前的物价满意度的降低。

1.2食品价格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食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其价格的变化消费者比较敏感,食品的购买量直接反映了人们对于当前物价水平的满意程度,通过分析食品的价格走势及其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物价变化对于消费者的影响程度。 分析: 2010年食品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与总体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趋势相吻合,下文图表通过对食品价格变化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可以更明显的反映消费者对于物价上涨的态度。

食品价格变化消费者信心的相关性分析: r2=?0.594669557 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2010年食品价格的变化与消费者信心指数呈负相关,且r2

毕业论文.概率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Word版

毕业论文 课题 学生姓名胡泽学 系别 专业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指导教师 二0 一六年三月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4) 2.1在抽签和摸彩中的应用 (4) 2.2经济效益中的应用 (8) 2.3在现实决策中的应用 (4) 2.4在相遇问题中的应用 (12) 2.5在预算及检测中的应用 (10)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概率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17—18世纪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概率论,概率论逐渐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可以和传统数学相抗衡的学科之一,并一步步的走向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文先简述了概率论的发展,之后从概率在抽签中的应用、经济效益中的应用、现实决策中的应用、追击相遇问题中的应用、最大利润问题中的应用、最佳配置问题中的应用、经济保险问题中的应用、获奖问题中的应用、概率和选购方案的综合应用、金融界中的应用、设计方案的综合应用、厂矿生产中的如何合理配置维修工人问题、在商品质检中的应用和在运输预算费用中的应用等。多方面论述了概率的应用。 关键词:概率;概率的含义;概率的应用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概率统计是一门和生活关联紧密的学科同样也是一门特别有趣的数学分支学科,17-18世纪,数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数学家们打破了古希腊的演绎框架,社会生活对与自然界的多方面吸取灵感,数学领域涌现了许多新面孔,之后都形成了完整的数学分支。除了分析学这之外,概率论就是同时期能使"欧几里德几何不相上下"的几个伟大成就之一。 概率的发源与赌博有关,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计算机普及,它在最近几十年来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得到了特别广泛的应用,在生活与社会生产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生活在一个千变万化千变万化、千变万化的时代里,而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都要直面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其中很多的问题都是随机的与随机的随机的。如决策时如何获取最大利益,公司要如何组合生产才能取得最大收益,如何加大买彩票的获奖概率,怎样进行误差分析、所购买物品的产品检验,生产质量把控等,当我们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应该如何解决它呢?幸好我们如今有了概率,概率是一门探索和揭示随机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实践证明,概率是对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进行量的解答的有效工具,对经济决策和预测提供了新型的手段。下文就通过列举实例来表述概率在抽签中的应用、经济效益中的应用、现实决策中的应用、追击相遇问题中的应用、最大利润问题中的应用、最佳配置问题中的应用、经济保险问题中的应用、获奖问题中的应用、概率和选购方案的综合应用、金融界中的应用、设计方案的综合应用、厂矿生产中的如何合理配置维修工人问题、在商品质检中的应用和在运输预算费用中的应用等。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第10章)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薛薇) 课后练习答案 第10章SPSS的聚类分析 1、根据“高校科研研究.sav”数据,利用层次聚类分析对各省市的高校科研情况进行层次聚类分析。要求: 1)根据凝聚状态表利用碎石图对聚类类数进行研究。 2)绘制聚类树形图,说明哪些省市聚在一起。 3)绘制各类的科研指标的均值对比图。 4)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各类在哪些科研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 采用欧氏距离,组间平均链锁法 利用凝聚状态表中的组间距离和对应的组数,回归散点图,得到碎石图。大约聚成4类。步骤:分析分类系统聚类按如下方式设置……

结果: 凝聚计划 阶段 组合的集群 系数 首次出现阶段集群 下一个阶段集群1集群2集群1集群2 12630002 22629107 32025005 44120015 5820036 6816509 724260210 87110011 9580622 1024317022 11270816 1222280019 136230017 1410190025 154214021 162311021 1761313020 189180025 19142201224 2061517023 2124161526 2252491024 2362720026 24514221928 25910181427 2626212328 2791725029 2825262429 2929282730 30120290

将系数复制下来后,在EXCEL中建立工作表。选中数据列,点击“插入”菜单拆线图……

碎石图: 由图可知,北京自成一类,江苏、广东、上海、湖南、湖北聚成一类。其他略。 接下来,添加一个变量CLU4_1,其值为类别值。(1、2、3、4),再数据汇总设置……确定。

应用统计学结课论文

《应用统计学》结课论文——浅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系别:工程管理 专业:工程管理 班级:B110804班 姓名: 学号:

浅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程管理 B110804班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使中国人口稳定分布出台了“单独二胎”政策。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为控制人口增长我国开展了计划生育政策使当时的人口增长率迅速降下降,接近世代更替水平。此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很大程度上与经济的发展等各方面的因素相联系,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从经济方面出发,研究国民收入和人均JDP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运用回归方程更加形象具体的展现经济水平对人口的影响。 关键字:人口自然增长率;国民收入;人均JDP;回归方程; 引言: 影响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有很多,但据主要因素可能有:(1)从宏观经济上看,经济整体增长是人口自然增长的基本源泉;(2)居民消费水平,它的高低可能会间接影响人口增长率。(3)文化程度,由于教育年限的高低,相应会转变人的传统观念,可能会间接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4)人口分布,非农业与农业人口的比率也会对人口增长率有相应的影响。(5)男女性别比例,现有的男女性别比例可能会影响下一代的人口增长率。 为了全面反映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全貌,选择人口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反映中国人口的增长;选择“国民收入”和“人均GDP”作为经济整体增长的代表,暂不考虑文化程度、人口分布还有男女比例的影响。 一、模型设定 1、理论分析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困扰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只是不同时期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有些理论强调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有些则强调积极影响。 对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的讨论最有影响的文献当推马尔萨斯在1798年发表的《人口论》。马尔萨斯的先验假设是,粮食生产充其量以算术级数增长,而人口(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制约)将以几何级数增长,其结果是产生大量的“过剩人口”。这种过剩人口只能以饥荒、瘟疫、战争等消极手段或独身、节欲等积极手段来消除。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隐含:1)人口增长受到粮食供应或土地等自然资源的约束,当因人口增长过快造成失衡

统计学毕业论文参考课题.doc

郑重声明: 以下课题均属个人网上整理而得,仅做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人不承担任何因个人因素引起的刑事民事责任。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1 区域服务业饱和度与溢出度研究 2 微区位人流量测算技术研究 3 基于购买力平价下的富裕度测算方法 4 部门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率关联性分析 5 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测算技术研究 6 区域质量指数的计算技术研究 7 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技术及应用研究 8 微区位富裕度的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9 柳州主导产业同构性与差异性研究 10 区域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统计技术研究 11 富裕度测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12 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率关联的存在性研究 13 非统一收银商场交易量与经济总量调查技术研究 14 综合评价权数确定的坎蒂雷方法实证研究 15 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 16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7 柳州市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统计分析 18 柳州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 19 柳州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分析 20 城乡统筹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 21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需求变动分析 22 柳州市农民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及其趋势预测 23 消费质量的统计测度研究 24 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分析 25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分析 26 城乡统筹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 27 西部地区教育差距的聚类分析 28 从统计调查看科大学分制推行的经验及其不足 29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存在的问题探讨及其改革 30 柳州城乡收入差距预测 31 我国收入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32 从城乡收入差距看城乡统筹试验区的效果—以柳州为例 33 柳州市商品住宅价格与土地价格互动性研究 34 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35 房地产市场供求与房价关系的实证研究 36 房地产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关系研究 37 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区域比较

Spss统计分析论文 (2)

SPSS在铁路春运客流调查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在对南昌站2005年春运客流状况的问卷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提供的交叉列联、多选项、对应分析等功能,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选择乘车目的、购票途径、出行考虑等因素、客流流向等问卷的代表性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南昌站春运客流相关因素的关系,为改善运输组织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铁路,春运,客流,SPSS,分析 每年春运客流的构成和流向等信息对铁路部门的运输组织具有重要意义。南昌站作为京九线上重要的客运站,每年春运都承担着较大的旅客发送任务,对车站的春运客流状况进行调查,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春运组织。为了尽量客观真实地了解南昌站的春运客流状况,分析各相关因素的关系,在对南昌站2005年春运客流状况的问卷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SPSS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软件提供的统计功能(主要是交叉列联、多选项、对应分析)对问卷数据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希望能为改善铁路运输组织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1 抽样调查基本情况 1.1 调查时间和对象 抽样调查每天进行一次。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在每个候车室各发放10份问卷,即每天每个候车室30份问卷。调查对象为由南昌站乘火车前往其他地区的旅客。

1.2 抽样方法 本次抽样调查采用分层、等距抽样设计,即首先依照候车室分层,在候车室内按照候车区域再分层。分层完毕后,在调查期间每天某时由调查员进入候车室进行随机抽样。在每个候车区域随机选定一组候车旅客,每隔一固定数目等距抽取一名旅客,直到满足样本量为止。 1.3 调查项目 考虑到南昌站春运客流较为集中,旅客密集且流动性大,在问卷中采用封闭性答题形式,以方便被调查人快速、准确地完成调查。 (1)您乘车的目的:包括外出工作,探亲,旅游,学生返校。 (2)您的出行方向:包括北京方向(内蒙/北京/东北/合肥等);上海方向(杭州/宁波/南京/温州/苏州等);福建方向(福州/厦门等);成都方向(重庆/成都/柳州/贵州/昆明等);广东方向(东莞/广州/深圳等):武汉方向(武汉/长沙/郑州等);其他方向。 (3)您春节出行优先考虑的因素:包括安全;票价;舒适;快捷;能走就行。 (4)您对列车席位种类的选择:包括普通硬座;普通硬卧;空调硬座;空调硬卧;软座;软卧;其他。 (5)选择临时加开列车时,您考虑的因素(可多选):包括有空调,票价便宜,到达或开车时间;乘车时间:有卧铺:乘车环境及服务。

统计学方面课程论文

统计学方面课程论文 统计学是一门具有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性质的科学,现代统计学始终坚持将概率论等一系列数学理论作为指导,不断扩展和加深对统计学的研究。下文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统计学方面课程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统计学方面课程论文篇1浅谈改革职高统计学教学的策略 统计学作为职业高中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学生普遍的感受是统计学概念抽象、公式多而复杂、不好掌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 其次,学生对统计学这门核心课程,缺乏认识,未能深刻了解统计学的作用,往往以满足于通过考试或者取得相应的学分为目的。 第三,职业高中学生本身素质就差,相当一部分学生看到公式就头疼,对统计学有着本能式的排斥,缺乏学好统计学的自信心。针对以上现状,作为一名统计学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改革上有所突破,以教学改革带动、促进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 一、改革考试模式,引导学生学习 考试虽不是教学的目的,但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却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统计学考试,通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常用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简答和计算,考试的内容以客观题为主。这种考试方

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这种客观题的最大特点是,标准答案具有唯一性,学生答题不必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也无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只需死记硬背书本中的概念、公式和习题就可以了,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统计学的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掌握统计基本理论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差甚远。 改革考试模式,可以大胆地加入调查报告、专题论文、案例分析等考试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应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报告或论文、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采用这样的考试模式,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考试内容上,应侧重检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标准化的客观题不宜过多的作为统计学考试的内容,最好使用结合实际经济生活而设计的主观应用题,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 二、改革教学的形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要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和双向互动式教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尽可能减少公式的推导,手工的运算过程。要启发学生分析统计数字、统计技术背后的含意。课堂上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启发式教学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潜能,引领学生对所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对所提出的问题的设置要注意讲求质量和层次,要

统计学论文范文

统计学论文范文 统计学论文范文 统计学课程是统计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科的基础课和必修课,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市场对各种社会经济信息需求日益增加, 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相关信息的取得及相应的数量分析,这些都高度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和社会经济实践活动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如何在统计学的教学中培养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统计学专业人才,必然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改革教学方法。 一、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成在的主要问题及负面影响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人生的目标模糊,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大部分学生都带着原来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使他们在接受知识上比别的同学要慢一些,而且在课余时间,他们也不能自我加压。对于人生的长远打算更是缺乏认识,或者说有的同学是害怕思考,在回避或者逃避这个问题,缺乏青年人那种对知识广泛涉猎,锐意进取的精神。 2、学生文化基础差,入学成绩普遍偏低。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全面扩招,高等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也在明显的下降,高职专科这个层次的学生已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学生的素质特别是文化课的成绩较差。很多高职高专学校只要考生过了提

档线就可以录取,所以其文化课基础可想而知。 3、统计学课程的计算太复杂。 如组距数列的编制,其资料中的数据有几十至上百,要将其中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分组,光凭眼睛观察是不行的,还有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指数曲线趋势模型、多元回归预测等等,这些计算都很复杂,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进行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 4、教师教学重理论,实践教学深广度不够。 有些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黑板写得满满的,学生不停地记笔记。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带来很多弊病。教师讲得过多,他所能提供给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主动训练能力的机会就越少,学生常处于被动位置,没有时间及时思考、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当然没法巩固。再有,讲得过多,重点不突出,学生掌握不了要领,课堂气氛也沉闷,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加上统计学的数学知识太多,本来他们的基础就不是那么好,无法听懂这些理论知识。 还有在当前评估热潮的推动下,许多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前所未有的实践教学,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大多浮于表面,实践教学深度不够,还不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统计学课程一般每周4~6节,总学时约60~70节,而实践课只占10%左右。这意味着该专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践操作,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技能的培养被忽视了。

统计学专业论文选题参考汇总范文

统计学专业论文选题 1、区域社会保障水平统计评价 2、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3、辅助信息对分层抽样成本与精度改善效果分析 4、二重抽样对提高辅助信息质量分析 5、企业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应用 6、因子分析法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综合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7、我国价格波动传导机制的研究 8、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9、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福建省城乡统筹发展评价 10、福建省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分析 11、福建省(厦门市,漳州市)果蔬/光电/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12、福建省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 13、我国(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14、住宅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的实证分析 15、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波动相关性的差异分析 16、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 17、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的模型构建与政策建议 18、福建省(漳州市)旅游产业集群模式与发展研究 19、旅游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研究——以漳州旅游产业为例 20、福建省产业结构的评价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1、福建省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实证分析 2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FDI的影响分析 23、福建省经济增长中高新技术产业贡献的计量分析 24、中国城市化水平时间序列模型分析 25、对统计调查质量特征的探讨 26、利率变动对我国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与政策选择 27、**区域金融结构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8、关于我国统计指标消除季节因素影响方法的探讨

29、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模型解析——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 30、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检验 31、漳州市经济增长效率的随机前沿分析 32、基于面板数据的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33、福建省市域经济区位差异分析 34、福建省各区市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的产出弹性分析 35、福建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测算与评价 36、我国住房价格数据统计失真的原因探析 37、福建省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38、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1978-2009 39、福建省经济波动分析——基于ARCH类模型的实证 40、福建省城乡协调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 41、某省各地市城市竞争力的聚类分析 42、我国东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 43、某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 44、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45、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 46、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发展比较研究 47、闽浙苏农民收入增长及差异分析 48、某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比较研究 49、我国能源供求问题的研究 50、某省市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现状及其解决对策 51、中小企业群集及其启示 52、福建省与广东、江苏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究 53、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54、企业质量管理应用统计技术分析 55、漳州消费需求增长规律分析 56、贸易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探析 57、金融危机下漳州经济发展新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