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小学教资《综合素质》必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汇总(整理)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汇总(整理)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汇总目录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汇总 (1)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 (1)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观 (3)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学生观 (6)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法律基础 (8)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9)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学生的权利与保护 (11)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科学文化素养 (13)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文学素养 (14)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职业道德 (15)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职业行为 (17)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1.儿童是发展的人(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2),i1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2.儿童是独特的人(1)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人(2)j1童是独一无二的人(3)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4.儿童是权利的主体例题:1.提出着眼于素质发展的课程观,是针对当前课程观念在( )三者之间的某些失衡现象而言的。

A.学生发展B.学科体系C.社会需求D.教育发展【参考答案】ABC【点睛】提出着眼于素质发展的课程观,是针对当前课程观念在学生发展、学科体系和社会需求三者之间的某些失衡现象而言的。

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综合素质》(小学)

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综合素质》(小学)

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综合素质》(小学)《综合素质》(小学)一、考试目标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职业理念1.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20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大全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大全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大全1."什么叫戏曲"有多种说法,被普遍认可的是王国维说,他怎么说的?(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2.我国最早的一部戏曲史是什么?(王国维1902年写成的《宋元戏曲考》)3.我国最早的戏曲演员是谁?(春秋时楚国人优孟)4.我国最早的戏曲剧目是什么?(汉代的《东海黄公》)5.我国现存最古的剧本是哪一个?(南宋时的《张协状元》)6.我国戏曲史上成就最突出的剧作家是谁?他一生写过多少个剧本?(关汉卿,60多个)7.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全面的戏曲理论著作是什么?(清代李渔所著的《闲情偶寄》)8.我国最早的剧场是哪个?(东汉时期建在洛阳城西的"平乐观")9.我国最早的戏曲杂志是哪一种?(辛亥革命前夕的"上海大舞台丛报'编辑出版的《二十世纪大舞台》)10.我国最大、流行最广的戏曲剧种是什么?(京剧)11.我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是指哪种形式?现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有多少种?(南宋时温州一带产生的戏文;有365种)12.除《西厢记》之外,中国十大古典喜剧还有哪几个?(除《西厢记》之外,中国十大古典喜剧还有《救风尘》、《墙头马上》、《李逵负荆》、《看钱奴》、《幽闺记》、《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风筝误》) 13.《琵琶记》属于我国古典戏曲中的悲剧还是喜剧?(悲剧)凉、悲惨的气氛中展开,给观众以悲愤的感受。

14.《琵琶记》之外,中国十大古典悲剧还有哪几个?(除《琵琶记》之外,中国十大古典悲剧还有《窦娥冤》、《汉宫秋》、《赵氏孤儿》、《精忠旗》、《娇红记》、《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15.哪四位艺术家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16.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哪四种传奇被称为"临川四梦"?(《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17.元代有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被合称为"元曲四大家",请说出他们的名字。

2020小学教资《综合素质》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0小学教资《综合素质》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0小学教资《综合素质》必考知识点总结1.职业道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0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出题点】材料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违背国家政策或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则违背了该条。

0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出题点】材料中的教师表现为支教、几十年扎根在基础教育工作等正面行为或表现为教师不认真备课,敷衍学生等负面行为。

0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出题点】如果教师能做到以上几点就体现了关爱学生,如果老师给学生起外号,或是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区别对待,就是违背了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

0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出题点】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或者只重视学生的分数,那就是违背了教书育人。

0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

【出题点】题目中如果出现老师进行了有偿家教,或接受家长馈赠礼物,或自身言行不当,都是违背了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

0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最新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知识考点整理

最新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知识考点整理

【篇一】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知识考点整理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规律,所以教师要遵循相关的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如顺序性要求循序渐进、阶段性要求分阶段进行教育、不平衡性要求抓关键期、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等。

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认识到学生发展有一个过程,学生是在不断进步中发展起来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肯定学生的进步,相信学生能够进步;反面例子为否认、怀疑学生的进步,放弃后进生。

要求教师为学生发掘潜能创造条件和机会。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容易犯错,所以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错误、宽容学生的错误,并正确引导,即进行容错教育;反面例子为斥责学生的过错。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是学习、娱乐多种角色为一体,教师不可将学生视为考试的工具和知识的容器。

要求教师不仅将学生视为肩负学习任务的人,也看做知情结合有血有肉的孩子,不可“去人性化”看待学生。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自身有独特性,要求教师要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兴趣特长;反面例子为教师同一标准化评价学生、扼杀学生的特长。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不可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应学会耐心倾听、换位思考。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不是橡皮泥,教师不可随意按捏。

学生有主观能动性,有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而非强制要求。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尊重学生意见并且多采取启发式教学;反面例子:教师灌输、填鸭式教育。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享有权利,且承担义务和责任,所以教师不应侵犯学生的合法权利。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整合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整合

职业理念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两基本: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观“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4.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5.学生是具有个性和差异的人(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6.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教师观一、教师的职业角色包括1.传道者的角色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3.示范者的角色4.管理者的角色5.朋友的角色6.研究者的角色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A、教师角色转变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教师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教师B、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C、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和合作能力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E、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教师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者管理学生)2.关注情境阶段(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3.关注学生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能否成熟的标志)F、教师发展的五阶段新手阶段;熟练新手阶段;胜任阶段;业务精干阶段;专家阶段G、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3.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4.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H、教师专业知识素养1.本体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2.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管理的知识)3.实践性知识4.文化知识I、教师职业心理素养1.良好的情感特征2.积极稳定的情绪特征3.良好的性格特征J、教师职业的责任1.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4.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K、教师职业的价值1.社会价值:能够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考点

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考点

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考点【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

《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实施;2006年6月29日修订,2006年9月1日实施。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

公益性: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统一性: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

强制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

谁违反谁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

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5号颁布,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1、教师法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2、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3、教师法确定正常晋级增薪制度。

4、法律还规定,教师不准体罚学生,违者究责。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1991年9月4日七届人大21次会议通过,1992年1月1日执行。

修订:十届人大25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并于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

1、学校不得违法开除未成年学生2、教师不能在校内吸烟3、突发事件先救未成年人4、父母不可偷看孩子日记5、法院可剥夺父母监护权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九届人大10次会议于1999年6月28日通过,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知识考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知识考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知识考点整理【篇一】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知识考点整理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规律,所以教师要遵循相关的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如顺序性要求循序渐进、阶段性要求分阶段进行教育、不平衡性要求抓关键期、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等。

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认识到学生发展有一个过程,学生是在不断进步中发展起来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肯定学生的进步,相信学生能够进步;反面例子为否认、怀疑学生的进步,放弃后进生。

要求教师为学生发掘潜能创造条件和机会。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容易犯错,所以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错误、宽容学生的错误,并正确引导,即进行容错教育;反面例子为斥责学生的过错。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是学习、娱乐多种角色为一体,教师不可将学生视为考试的工具和知识的容器。

要求教师不仅将学生视为肩负学习任务的人,也看做知情结合有血有肉的孩子,不可“去人性化”看待学生。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自身有独特性,要求教师要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兴趣特长;反面例子为教师同一标准化评价学生、扼杀学生的特长。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不可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应学会耐心倾听、换位思考。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不是橡皮泥,教师不可随意按捏。

学生有主观能动性,有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而非强制要求。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尊重学生意见并且多采取启发式教学;反面例子:教师灌输、填鸭式教育。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考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考点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考点【导语】你想有拥有你没有过的能力,就要去做自己没有做过的努力。

以下为“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考点”,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小编!【篇一】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

《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实施;2006年6月29日修订,2006年9月1日实施。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

公益性: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统一性: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

强制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

谁违反谁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

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5号颁布,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1、教师法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2、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3、教师法确定正常晋级增薪制度。

4、法律还规定,教师不准体罚学生,违者究责。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1991年9月4日七届人大21次会议通过,1992年1月1日执行。

2020下半年小学教资《综合素质》高频考点

2020下半年小学教资《综合素质》高频考点

2020下半年小学教资《综合素质》高频考点教育法律法规①01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1.行政法律责任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行政处罚:罚款、取消证书、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撤销教师资格、停考等。

2.民事法律责任3.刑事法律责任(最严厉)02教师的权利与义务1.教师的权利(1)教育教学权—基本权利(2)学术研究权(3)指导评价权(4)报酬待遇权(5)参与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2.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03学生的权利与义务1.人身权(1)生命健康权—人身权的最基本权利;(2)隐私权;(3)人身自由权;(4)人格尊严权。

2.财产权(1)财产所有权;(2)继承权;(3)受赠权;(4)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著作权以及专利权之中的财产权利。

3.受教育权(1)参加教育教学权;(2)获得经济资助权;(3)获得学业证书权;(4)申诉起诉权;(5)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教育法律法规②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时间:1995年3月18日;施行时间:1995年9月1日;修订时间:2009年8月27日、2015年12月27日。

立法机关: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教育根本法,在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地位。

【教育法8】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本文档将介绍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科目的必背知识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一、教育理论与教育心理学1. 教育理论: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观,掌握不同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 教育心理学:熟悉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了解学龄前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掌握基本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二、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法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主要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2. 学校管理法律法规:掌握学校组织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三、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价1. 教育管理:了解学校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学校行政管理、教育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 教育评价:熟悉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四、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1. 教学理论:了解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教学过程的管理、掌握学生研究规律等知识。

2.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五、学科教育与课程标准1. 学科教育:掌握小学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内容和特点,了解小学常见学科教育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 课程标准:熟悉小学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选用原则,了解小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以上是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科目的必背知识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祝您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0中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笔试干货-文化素养必背100条

2020中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笔试干货-文化素养必背100条

2020中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笔试干货-文化素养必背100条1. 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3、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4、古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唐文》5、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6、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7、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8、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9、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10、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11、书法四体正、草、隶、篆12、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13、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1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15、三书《魏书》《蜀书》《吴书》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魏晋南北朝)《史记》《汉书》《后汉书》(唐开元之后)19、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20、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21、左思《三都赋》《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22、南朝三谢谢灵运、谢安、谢眺2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4、李清照三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2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2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2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28、清代词家三绝纳兰性德、朱彝尊、陈维嵩29、扬州八怪汪土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李方膺30、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31、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赵孟页32、南宋诗坛四大家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33、大李杜李白、杜甫34、小李杜李商隐、杜牧35、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36、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37、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38、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39、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40、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41、元杂剧四大爱情剧《西厢记》《墙头马上》《拜月亭》《倩女离魂》42、元杂剧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赵氏孤儿》《梧桐雨》43、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汉宫秋》《琵琶记》《精忠旗》《娇红记》《清忠谱》《长生殿》《雷峰塔》《桃花扇》44、中国十大古典喜剧《救风尘》《墙头马上》《西厢记》《李逵负荆》《看钱奴》《幽阁记》《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风筝误》45、中国历史上十大女诗人班婕妤、蔡琰、左芬、苏蕙、谢道韫、鲍令晖、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46、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47、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48、《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个组成部分,使用赋、比、兴的手法。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重点+模板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重点+模板

《综合素质》小学重点题型题量每题分值总分合计选择题29 258 分150 分材料分析题314 42 分作文150 50 分题型卷面中位置选择题(共29 题每题2 分)第 1—29 题材料分析题(共3 题每题14 分)第 30—32 题作文(共1 题每题50 分)第 33 题【注意事项】题型考点题量选择题第一章:职业理念 4 道(8 分)必背第二章:法律法规8 道(16 分)必背第三章:职业道德规范 4 道(8 分)必背第四章:文化素养9 道(18 分)第五章:基本能力 4 道(8 分)材料分析题第一章:职业理念 1 道(14 分)必背第三章:职业道德规范 1 道(14 分)必背文章阅读理解 1 道(14 分)写作作文 1 道(50 分)必背第一章 职业理念【注: 下面三观需要一字不差全部必须背完,考点: 材料分析题一道(第 30 题),选择题 4 道。

】1.教育观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①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学生观①“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身心发展有规律,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能力克服问题不断发展。

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③“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学生在教育活动在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行为和认识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④“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

3.教师观教师角色的转变:【口诀:三者一开放】 教学行为的转变: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尊重和赞赏。

②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②在对待教学上:帮助和引导。

③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

③在对待自我上:反思和终身学习发展。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最新)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最新)

【篇一】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1.春节: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另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2.元宵节: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3.寒食: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4.清明: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5.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6.乞巧: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天上的织女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7.中秋:又称团圆节。

有赏月与祭月之俗。

8.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9.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全家团聚吃“年饭”。

此夜大家通宵不眠,谓之“守岁”。

零点时,在庭前拢火燃烧,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10.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11.十二生肖:又称属相。

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12.生辰八字: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

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

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

13.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14.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15.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

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16.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2020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笔试划重点资料-高频考点

2020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笔试划重点资料-高频考点

2020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小学)模块一 <职业理念>一、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特点1.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2.全面性——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3.基础性——“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劳动”,是学生阶段为人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4.发展性——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素质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是促使每一个教育对象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5.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6.开放性——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发展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4.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四、“以人为本”的内涵以人为本就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和依靠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五、“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含义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2.学生是独特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六、“育人为本”思想的内涵1.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3.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根本4.关注人人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5.满足每个人接受教育的个性需要和期望七、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八、教师专业发展含义1.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小学教资《综合素质》必考知识点总结
1.职业道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0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出题点】
材料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违背国家政策或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则违背了该条。

0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出题点】
材料中的教师表现为支教、几十年扎根在基础教育工作等正面行为或表现为教师不认真备课,敷衍学生等负面行为。

0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出题点】
如果教师能做到以上几点就体现了关爱学生,如果老师给学生起外号,或是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区别对待,就是违背了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

0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出题点】
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或者只重视学生的分数,那就是违背了教书育人。

0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

【出题点】
题目中如果出现老师进行了有偿家教,或接受家长馈赠礼物,或自身言行不当,都是违背了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

0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出题点】材料中如果教师能够做到以上要求,就体现了终身学习的师德;如果教师固步自封,不求进步,不去学习新的东西,那就是未能做到终身学习。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2.职业道德-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01配备与选聘
02职责与任务
03待遇与权力
04培养与培训
本章规定了教育行政部门应对班主任进行培养、培训。

具体来说包括:(1)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制订班主任培养培训规划,有组织地开展班主任岗位培训。

(2)教师教育机构应承担班主任培训任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应设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培养方向。

05考核与奖惩
3.职业道德-教师职业行为
01考点·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解读
(一)教师思想行为规范
首先,教师要做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遵纪守法,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其次,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扬无私的精神,乐于奉献。

最后,教师还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依法行教,不从事有偿家教,不利用职权向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索要礼物、钱财或让学生家长为自己提供个人服务,不接受学生家长的宴请及其他此类要求,时刻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二)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首先,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严肃对待教学工作,熟悉教材,认真备课,组织好课堂教学。

传授知识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

教师要钻研业务,熟练掌握所教课程的内容,同时还要了解所教专业的学术发展前沿,不断吐故纳新,掌握新的专业知识。

其次,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轻松的学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课堂要表达清楚、板书规范,认真完成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缺课、不拖堂,不随意占用学生音、体、美课或者班会、自习课的时间,不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

最后,教师在课下要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用心编制练习题,把握好指导学生的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改正学习上的错误,包括态度、方法等。

特别是对待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切勿急躁和挖苦,学会用积极、鼓励的态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辅导并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努力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三)教师人际行为规范
首先,教师对待学生要永远保持爱心和耐心,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耐心辅导,不急不躁、不偏不袒,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守护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次,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要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再次,教师与同事之间要保持协同、向上的合作关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乐于助人。

最后,教师对于管理者要尊重和理解,服从安排,积极配合,协助管理者圆满完成任务,提升自身的素养。

(四)教师仪表行为规范
首先,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以学生的欣赏水平为前提。

其次,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与自己的性格特点相得益彰。

再次,教师的仪表行为符合自己的年龄特点。

最后,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与课堂教学的情调相适应。

(五)教师语言行为规范
首先,教师要使用普通话,边远地区的教师也要通过媒体及其他途径练习普通话,力争发音标准。

其次,教师的课堂用语、语法要规范,避免方言、土语,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词语和语法。

再次,语义要明确、表达要清楚,这需要教师熟悉学科知识,思路清晰。

教师要不断修炼语言能力,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简洁明了地传授知识,解答问题。

最后,语句要完整,上下连贯、有逻辑性。

课堂教学切忌教师言语断层、表达混乱、自相矛盾。

教师使用规范、正确的语言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增加教师的个人魅力。

02考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各类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1.热爱学生
2.尊重学生
3.了解学生
4.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
5.严格要求学生
(二)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1.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
2.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
3.尊重家长的人格
4.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三)教师与同事的关系
1.尊重
2.理解
3.协作
(四)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1.尊重
2.支持
4.教育法律法规-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01考点·教师的权利
教育教学权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而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

学术研究权是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专业人员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指导评价权是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相对应的一项特定权利。

报酬待遇权是宪法赋予公民享有的社会经济权利在教师职业范围内的具体体现。

参与管理权是公民民主权利在教师特定职业下的具体化。

《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02考点·教师的义务
1.遵纪守法。

2.教师的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3.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4.爱护尊重学生。

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6.提高业务水平。

《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