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养分平衡状况 (N、PO、KO)表观盈亏量(肥料养...演示课件.ppt
合集下载
土壤养分 PPT课件
K P Ca 如正长岩、流纹岩和花岗岩、云母片岩 玄武岩>闪长岩>花岗岩 石灰岩最多,其他如辉长岩、玄武岩、闪长岩等 橄榄岩最多,其次玄武岩、辉长岩等 玄武岩最多
Mg
Fe
2、土壤有机质
有机质分解释放出来的养分.
N、P、S等营养元素绝大部分以有机态积累和贮 藏在土壤中。
3、其他来源
生物固氮 大气降水 含有NO2 、NO 、SO2 NH3Cl2及Mg
来源
C、H、O
大量元素 (0.1%以上)
天然营养元素
非矿质元素
来自空气和水
N、P、K
植物营养三要素 或肥料三要素
Ca、Mg、S
中量元素
矿质元素 来自土壤
微量元素 (0.1%以上)
Fe、Mn、Zn、Cu、 B、Mo、Cl、(Ni)
一、土壤养分的来源
1、矿物质 岩石矿物风化释放出来的养分,是土壤最初的养分来源。
第十章
土壤养分
第11章 土壤养分
主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容提要
土壤所含养分的来源、消耗和循环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存在形态 及其对植物的有效性
第一节 概述
土壤养分:指主要依靠土壤来供给的植物必需营 养元素。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是决定植物生长和土壤生产力 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子之一。
铵的吸附是指土壤液相中的铵被土壤颗粒表面所吸附的 过程 铵的解吸是指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铵(土壤交换性铵)
自土壤固相表面进入液相的过程
粘土矿物对铵的固定(只有2:1型矿物)才固定铵
原因:NH4+离子半径:0.148 nm, 2∶1型粘土矿物晶层表面六角形孔穴半径:0.140 nm 一旦NH4+陷入层间的孔穴后,转化为固定态铵 暂时失去有效性 在蛭石多的土壤中,固定态氮可占全氮的3~8% 然而 北方土壤:固铵的粘粒矿物较多,但其土壤中铵极少; 南方土壤:水田的铵态氮较多,而能固定铵的粘土矿物少 因此,铵的粘土矿物固定作用在我国的意义不大。
Mg
Fe
2、土壤有机质
有机质分解释放出来的养分.
N、P、S等营养元素绝大部分以有机态积累和贮 藏在土壤中。
3、其他来源
生物固氮 大气降水 含有NO2 、NO 、SO2 NH3Cl2及Mg
来源
C、H、O
大量元素 (0.1%以上)
天然营养元素
非矿质元素
来自空气和水
N、P、K
植物营养三要素 或肥料三要素
Ca、Mg、S
中量元素
矿质元素 来自土壤
微量元素 (0.1%以上)
Fe、Mn、Zn、Cu、 B、Mo、Cl、(Ni)
一、土壤养分的来源
1、矿物质 岩石矿物风化释放出来的养分,是土壤最初的养分来源。
第十章
土壤养分
第11章 土壤养分
主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容提要
土壤所含养分的来源、消耗和循环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存在形态 及其对植物的有效性
第一节 概述
土壤养分:指主要依靠土壤来供给的植物必需营 养元素。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是决定植物生长和土壤生产力 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子之一。
铵的吸附是指土壤液相中的铵被土壤颗粒表面所吸附的 过程 铵的解吸是指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铵(土壤交换性铵)
自土壤固相表面进入液相的过程
粘土矿物对铵的固定(只有2:1型矿物)才固定铵
原因:NH4+离子半径:0.148 nm, 2∶1型粘土矿物晶层表面六角形孔穴半径:0.140 nm 一旦NH4+陷入层间的孔穴后,转化为固定态铵 暂时失去有效性 在蛭石多的土壤中,固定态氮可占全氮的3~8% 然而 北方土壤:固铵的粘粒矿物较多,但其土壤中铵极少; 南方土壤:水田的铵态氮较多,而能固定铵的粘土矿物少 因此,铵的粘土矿物固定作用在我国的意义不大。
5土壤肥料PPT课件
于豆料植物固定空气中氮素。 ❖ ④ 钾能加速同化作用使产物流向储藏器官。 ❖ ⑤ 钾能提高植物抗逆性。
24
❖ (4)钙素
❖ 植物体内钙对细胞壁的形成、促进细胞分裂和植物根系、根 毛的发育,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 (5)镁素
❖ 植物含镁量一般占干重的0.2%~0.6%,镁是叶绿素的成分, 植物缺镁时可产生缺绿症;镁离子也是许多酶的活化剂,它 对碳水化合物代谢,植物体内的呼吸均起着重要作用;镁还 能促进蛋白质、脂肪的合成。
13
❖ 速效态养分是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的养分。土壤中 的养分形态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土壤环境条件的 变化,养分形态可以进行相互转化。难溶态的养分 可以分解转化为缓效态或速效态养分,速效态养分 也可能被土壤固定转变为不易被植物吸收的难溶态 养分。速效性养分、缓效态养分含量一般低于难溶 态养分。
14
❖ 土壤养分形态一般可分为无机态和有机态两类,无 机态养分又有:水溶性养分、交换性养分、缓效态 养分、难溶态养分等四种类型,其中水溶态养分和 交换态养分合称为速效态养分。
❖ (8)锰
❖ 缺锰时,叶脉间失绿,叶脉及周围仍保持绿色。严重时叶 脉间产生黑褐色小斑点,并扩大增至整个叶片,或发展成 焦灼坏死组织而脱落。
28
❖ 植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氢、氧,是植物新陈
代谢和合成蛋白质的最基本元素,由于植物在生长过程 中,需要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使得大气中的碳被植物 吸收,同时植物需要不断补充水分,使植物体对碳、氢、 氧的需要得到满足。
29
❖ 另外,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微量元素 中的铁能促进植物叶绿素的形成,还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 组成成分,它影响着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硼在花 中的分布以柱头和子房含量最多,能刺激花粉的萌发和花 粉管的伸长,使受精顺利进行;锌在植物体内参与生长素 的合成,同时又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
24
❖ (4)钙素
❖ 植物体内钙对细胞壁的形成、促进细胞分裂和植物根系、根 毛的发育,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 (5)镁素
❖ 植物含镁量一般占干重的0.2%~0.6%,镁是叶绿素的成分, 植物缺镁时可产生缺绿症;镁离子也是许多酶的活化剂,它 对碳水化合物代谢,植物体内的呼吸均起着重要作用;镁还 能促进蛋白质、脂肪的合成。
13
❖ 速效态养分是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的养分。土壤中 的养分形态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土壤环境条件的 变化,养分形态可以进行相互转化。难溶态的养分 可以分解转化为缓效态或速效态养分,速效态养分 也可能被土壤固定转变为不易被植物吸收的难溶态 养分。速效性养分、缓效态养分含量一般低于难溶 态养分。
14
❖ 土壤养分形态一般可分为无机态和有机态两类,无 机态养分又有:水溶性养分、交换性养分、缓效态 养分、难溶态养分等四种类型,其中水溶态养分和 交换态养分合称为速效态养分。
❖ (8)锰
❖ 缺锰时,叶脉间失绿,叶脉及周围仍保持绿色。严重时叶 脉间产生黑褐色小斑点,并扩大增至整个叶片,或发展成 焦灼坏死组织而脱落。
28
❖ 植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氢、氧,是植物新陈
代谢和合成蛋白质的最基本元素,由于植物在生长过程 中,需要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使得大气中的碳被植物 吸收,同时植物需要不断补充水分,使植物体对碳、氢、 氧的需要得到满足。
29
❖ 另外,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微量元素 中的铁能促进植物叶绿素的形成,还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 组成成分,它影响着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硼在花 中的分布以柱头和子房含量最多,能刺激花粉的萌发和花 粉管的伸长,使受精顺利进行;锌在植物体内参与生长素 的合成,同时又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
土壤学第九章-土壤养分循环ppt课件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反硝化的临界Eh约为334mv,最适pH为7.0~8.2, pH小于5.2~5.8的酸性土壤,或高于8.2~9.0的碱性 土壤,反硝化作用显著下降。
有机肥
养分资源
挥
发
淋 洗
地下水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土壤养分的基本概念
土壤养分-指植物所必需的,主要是土壤来提供的营养元 素就叫做土壤养分。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是土 壤肥力的重要组成因素。
有效养分-能够直接或经过转化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养 分。
速效养分-在作物生长季节内,能够直接、迅速为植物吸 收利用的土壤养分,称速效养分。
(3)这种养料元素在植物的代谢过程中具有直接 的作用。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土壤养分循环是“土壤圈”物质循环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维持生物生 命周期的必要条件。
有机质C/N
>30
30~15
<15
氮的固定量>矿化量 固定量=矿化量 固定量<矿化量
补充化肥
补充有机质
(2)应用“激发效应”调节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平 衡
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施用绿肥等新鲜有机肥 产生正激发效应。
有机质缺乏的土壤,施用富含木质素的粗有
机肥,产生负激发效应。
Chap11-土壤养分精品PPT课件
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是土壤肥力的 重要组成因素。
土壤养分----土壤肥力?
3
土壤养分的基本概念
有效养分-能够直接或经过转化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
速效养分-在作物生长季节内,能够直接、迅速为植物吸收利 用的土壤养分,称~
无效养分-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称~ 土壤养分状况-是指土壤养分的含量、组成、形态分布和有效
16
2.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氮素和土壤有机质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氮素 的含量大致占土壤有 机质含量的5%左右。
3.质地
质地 砂性土 壤性土 粘性土
N% 低
高
4.地形及地势
17
四、土壤中氮素的形态
1.有机态氮
一般约占全氮量的95%以上。 按其溶解度的大小和水解难易程度可分为三类: 1.水溶性态有机氮 <5% 2.水解性态有机氮 50%-70%
据估计: 全球每年固氮总量在100X106~175X106 t, 新西兰豆科植物固氮量每年可提供约100万t,英国约 8万t(Balletd.1985)。
15
三 影响土壤氮素含量的因素
1.植被与气候
一 般:草本植物 > 木本植物
草本植物:豆
科> 非豆科
木本植物:阔 叶 林>针叶林
一般而言:
温度愈高,有机质分解愈快,OM含量低,N少; 湿度愈高,有机质分解愈慢,OM积累的多,N多。
3.游离态氮(N2)
19
土壤中的氮素循环 20
五、土壤中氮素的转化及其影响因素
土壤全氮
速效态氮 迟效态氮 无效态氮
由迟效态氮转化为速效态氮称为土壤氮素的有效化过程;
由速效态氮转化为迟效态或无效态氮称为土壤氮素的无效
土壤养分----土壤肥力?
3
土壤养分的基本概念
有效养分-能够直接或经过转化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
速效养分-在作物生长季节内,能够直接、迅速为植物吸收利 用的土壤养分,称~
无效养分-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称~ 土壤养分状况-是指土壤养分的含量、组成、形态分布和有效
16
2.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氮素和土壤有机质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氮素 的含量大致占土壤有 机质含量的5%左右。
3.质地
质地 砂性土 壤性土 粘性土
N% 低
高
4.地形及地势
17
四、土壤中氮素的形态
1.有机态氮
一般约占全氮量的95%以上。 按其溶解度的大小和水解难易程度可分为三类: 1.水溶性态有机氮 <5% 2.水解性态有机氮 50%-70%
据估计: 全球每年固氮总量在100X106~175X106 t, 新西兰豆科植物固氮量每年可提供约100万t,英国约 8万t(Balletd.1985)。
15
三 影响土壤氮素含量的因素
1.植被与气候
一 般:草本植物 > 木本植物
草本植物:豆
科> 非豆科
木本植物:阔 叶 林>针叶林
一般而言:
温度愈高,有机质分解愈快,OM含量低,N少; 湿度愈高,有机质分解愈慢,OM积累的多,N多。
3.游离态氮(N2)
19
土壤中的氮素循环 20
五、土壤中氮素的转化及其影响因素
土壤全氮
速效态氮 迟效态氮 无效态氮
由迟效态氮转化为速效态氮称为土壤氮素的有效化过程;
由速效态氮转化为迟效态或无效态氮称为土壤氮素的无效
土壤肥料课件第七章土壤养分状况与化学肥料
茎叶基部或呈紫红色 (3)早衰,产品品质差 (4) 花果少,成熟快,产量低。 地上部症状先从下部老叶开始,然后逐渐向上
部叶片发展。
2. 氮过量: 植株徒长, 叶色浓绿,叶片肥厚, 群体密度大, 贪青迟熟, 通风透光
性能差,下部叶片早衰光合产物转化受阻, 籽粒充实度底,千粒重降低,组织过分柔
嫩,抗性差,易感染病虫害, 易造成 N 肥 施用后的环境污染及 蔬菜硝酸盐含量增加,
第七章 土壤养分状况与化学肥料
第一节 土壤氮素与氮肥 一、植物氮素 (一)作物体内氮的含量与分布 采用表及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 植物体 内氮的分布随着植物生长中心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作物体内含 N 量占干物重的 0.3—5% , 不同作物、不同器官、不同生育阶段含 N 量 不同。
西红柿缺氮,生长矮小, 茎和叶柄变硬变脆,叶 片为淡绿色,偶尔为淡 紫色,下部黄化。
1.1% , 水稻 0.6%
(2) 生育期一般生育前期高于生育期 (3)组织器官繁殖器官、幼嫩器官高于衰老器官 (4)环境条件与供磷水平高磷土壤 > 低磷土壤
(二) 磷的生理作用 1.磷是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分,核酸和核蛋
(二)硝-铵态和硝态氮肥
包括 : 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钾 1 .共同特性 (均含有 NO3 -) (1) 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主动吸收) (2)不被土壤胶体吸附,易随水流失③易发
生反硝化作用 (3)促进钙镁钾等的吸收⑤吸湿性大,具助
燃性(易燃易爆) (4)硝态氮含氮量均较低
第二节 土壤磷素与磷肥
三、 化学 氮肥的种类、氨、氨水、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 1 .共同特性 (均含有NH 4 + ) (1) 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 (2)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和固定 (3)可发生硝化作用 (4)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 (5)高浓度对作物,尤其是幼苗易产生毒害 (6)对钙、镁、钾等的吸收有一定抑制作用
部叶片发展。
2. 氮过量: 植株徒长, 叶色浓绿,叶片肥厚, 群体密度大, 贪青迟熟, 通风透光
性能差,下部叶片早衰光合产物转化受阻, 籽粒充实度底,千粒重降低,组织过分柔
嫩,抗性差,易感染病虫害, 易造成 N 肥 施用后的环境污染及 蔬菜硝酸盐含量增加,
第七章 土壤养分状况与化学肥料
第一节 土壤氮素与氮肥 一、植物氮素 (一)作物体内氮的含量与分布 采用表及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 植物体 内氮的分布随着植物生长中心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作物体内含 N 量占干物重的 0.3—5% , 不同作物、不同器官、不同生育阶段含 N 量 不同。
西红柿缺氮,生长矮小, 茎和叶柄变硬变脆,叶 片为淡绿色,偶尔为淡 紫色,下部黄化。
1.1% , 水稻 0.6%
(2) 生育期一般生育前期高于生育期 (3)组织器官繁殖器官、幼嫩器官高于衰老器官 (4)环境条件与供磷水平高磷土壤 > 低磷土壤
(二) 磷的生理作用 1.磷是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分,核酸和核蛋
(二)硝-铵态和硝态氮肥
包括 : 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钾 1 .共同特性 (均含有 NO3 -) (1) 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主动吸收) (2)不被土壤胶体吸附,易随水流失③易发
生反硝化作用 (3)促进钙镁钾等的吸收⑤吸湿性大,具助
燃性(易燃易爆) (4)硝态氮含氮量均较低
第二节 土壤磷素与磷肥
三、 化学 氮肥的种类、氨、氨水、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 1 .共同特性 (均含有NH 4 + ) (1) 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 (2)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和固定 (3)可发生硝化作用 (4)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 (5)高浓度对作物,尤其是幼苗易产生毒害 (6)对钙、镁、钾等的吸收有一定抑制作用
第十章土壤养分循环ppt课件
2.化学脱氮过程
主要是指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强酸反应,温度较 高和水分含量很低等,亚硝酸协与一些其他化合物(包 括有机化合物)进行化学反应而生成分子态氮或氧化亚 氮的过程
(1)亚硝酸分解反应 3HNO2 HNO3 + 2NO + H2O
条件:酸性愈强,分解愈快。 (2)氨态氮的挥发 在碱性条件下, NH4+ + OH- NH3 + H2O 土壤中的铵态氮在碱性条件下,很容易以NH3的形式直接 从土壤表面损失掉。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2.无机态氮
土 壤 无 机 氮 占 全 氮 1~2%(1~50ppm) 。 最 多 不 超 过 5~8%;
(1)铵态氮(NH4) 在土壤里有三种存在方式:游离态、 交换态、固定态。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主要内容 (重点):
1.土壤氮素循环 (重点) 2.土壤磷和硫的循环 (重点) 3.土壤中的钾钙镁 4.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循环
教学目标与要求:
从养分的来源、含量、形态和转化过程来掌握 各种土壤养分。重点掌握土壤氮、磷的转化过 程,尤其是无效化过程;了解土壤钾、钙、镁 的状况以及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一) C/N比影响
二 土壤氮素的存在形态
1.有机成氮占全氮的绝大部分,92~98%。有机氮的矿化 率只有3~6%。
(1)可溶性有机氮 < 5%,主要为: 游离氨基酸、胺盐 (速 效 氮)及酰胺类化合物
(2)水解性有机氮50~70%,用酸碱或酶处理而得。包 括:蛋白质及肽类、核蛋白类、氨基糖类
主要是指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强酸反应,温度较 高和水分含量很低等,亚硝酸协与一些其他化合物(包 括有机化合物)进行化学反应而生成分子态氮或氧化亚 氮的过程
(1)亚硝酸分解反应 3HNO2 HNO3 + 2NO + H2O
条件:酸性愈强,分解愈快。 (2)氨态氮的挥发 在碱性条件下, NH4+ + OH- NH3 + H2O 土壤中的铵态氮在碱性条件下,很容易以NH3的形式直接 从土壤表面损失掉。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2.无机态氮
土 壤 无 机 氮 占 全 氮 1~2%(1~50ppm) 。 最 多 不 超 过 5~8%;
(1)铵态氮(NH4) 在土壤里有三种存在方式:游离态、 交换态、固定态。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主要内容 (重点):
1.土壤氮素循环 (重点) 2.土壤磷和硫的循环 (重点) 3.土壤中的钾钙镁 4.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循环
教学目标与要求:
从养分的来源、含量、形态和转化过程来掌握 各种土壤养分。重点掌握土壤氮、磷的转化过 程,尤其是无效化过程;了解土壤钾、钙、镁 的状况以及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一) C/N比影响
二 土壤氮素的存在形态
1.有机成氮占全氮的绝大部分,92~98%。有机氮的矿化 率只有3~6%。
(1)可溶性有机氮 < 5%,主要为: 游离氨基酸、胺盐 (速 效 氮)及酰胺类化合物
(2)水解性有机氮50~70%,用酸碱或酶处理而得。包 括:蛋白质及肽类、核蛋白类、氨基糖类
《土壤养分》PPT课件 (2)电子教案
风化程度较低的北方石灰性土壤中,Ca—P所占比例大, 约在60%以上,其次是O—P; Al—P和Fe—P极少。
(三)土壤中磷的转化
(1)有机态磷的矿化:
(2)无机磷的生物化学固定:(磷的固定) 易溶性或速效态磷酸盐转化为难溶性迟效态和缓
效态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磷的固定。 吸附固定:非专性吸附、专性吸附 ❖ 化学沉淀:
处理 Treatme
nt
作物吸收 Crop uptake
吸收量 N uptake (kg/hm2
N)
利用率 Recovery
rate (%)
0~100 cm土壤残留 Soil residue
残留量 Residue (kg/hm2 N)
残留率 Residue rate
(%)
损失 Losses
损失量 Losses (kg/hm2
(3)闭蓄态磷(O—P)
氧化铁或氢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
(4)磷酸铁铝和碱金属、碱土金属复合而成的磷酸盐 磷酸盐成分更复杂,种类也多,溶解度极小 ,数量不多。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中,一般分布有以下规律:
风化程度较高的南方砖红壤、红壤中,以O—P占的比重 最大,最高可达90%以上,其次是Fe—P, Al—P; Ca—P 很少。
省 速效P 3-7mg/kg 变动在1~100mg/kg
(二)中的有机磷化合物(简称有机磷)
一般有机磷含量约占全磷量的10%~25% 在侵蚀严重的红壤中不足10%,而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 磷的含量较高,可达70%以上。粘质土有机磷含量比砂 质土高
➢铵态氮(NH4+) 有三种存在形态:游离态、交换态、固定态
➢硝态氮(NO3-)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易流失,不 宜在水田中施用
(三)土壤中磷的转化
(1)有机态磷的矿化:
(2)无机磷的生物化学固定:(磷的固定) 易溶性或速效态磷酸盐转化为难溶性迟效态和缓
效态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磷的固定。 吸附固定:非专性吸附、专性吸附 ❖ 化学沉淀:
处理 Treatme
nt
作物吸收 Crop uptake
吸收量 N uptake (kg/hm2
N)
利用率 Recovery
rate (%)
0~100 cm土壤残留 Soil residue
残留量 Residue (kg/hm2 N)
残留率 Residue rate
(%)
损失 Losses
损失量 Losses (kg/hm2
(3)闭蓄态磷(O—P)
氧化铁或氢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
(4)磷酸铁铝和碱金属、碱土金属复合而成的磷酸盐 磷酸盐成分更复杂,种类也多,溶解度极小 ,数量不多。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中,一般分布有以下规律:
风化程度较高的南方砖红壤、红壤中,以O—P占的比重 最大,最高可达90%以上,其次是Fe—P, Al—P; Ca—P 很少。
省 速效P 3-7mg/kg 变动在1~100mg/kg
(二)中的有机磷化合物(简称有机磷)
一般有机磷含量约占全磷量的10%~25% 在侵蚀严重的红壤中不足10%,而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 磷的含量较高,可达70%以上。粘质土有机磷含量比砂 质土高
➢铵态氮(NH4+) 有三种存在形态:游离态、交换态、固定态
➢硝态氮(NO3-)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易流失,不 宜在水田中施用
土壤养分循环精ppt课件
指来自土壤的元素通常可以反复的再循环和利用,典型的再 循环过程。包括
①生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 ②生物的残体归还土壤; ③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生物残体,释放养分; ④养分再次被生物吸收。
土壤系统中的养分循环过程
第二节 土壤氮素循环
1、氮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岩石圈 1.636*1011Tg(1012g) –陆地土壤:有机质2.2*105 粘土矿物2*104 –大气圈 3.86*109 –水圈 2.3*107 –生物圈 2.8*105
反硝化作用的条件是
1)具反硝化能力的细菌,反硝化细菌现已知有33个属,多数 是异养型,也有几种是化学自养型,但在多数农田都不重要; 2)合适的电子供体,如有机C化合物、还原性硫化合物或分子 态氢;有效态碳的影响最大;
3)厌氧条件,与田间持水量大小密切相关;
嫌气状态 O2 < 5%或土壤溶液中 [O2] < 4 10-6M Eh < 344mv (pH = 5时)
③ 阳离子吸附机制(中性土壤)
(3)闭蓄机制
当磷在土壤中固定为粉红磷铁矿后,若土壤局 部的pH升高,可粉红磷铁矿的表面形成一层无定形的氧化 铁薄膜,把原有的磷包被起来,这种机制叫闭蓄机制。
Fe(OH)3 PKs = 37~38 粉红磷铁矿:PKs = 33~35
胶膜有铁铝质的、钙质的。
(4)生物固定
固氮作用主要是靠微生物,固氮微生物分共生和自生两类。 (1)与豆科作物共生的固氮菌,其固氮能力很强。10~20斤/亩 (2)自生固氮菌,有分为好气和嫌气两类。
好气性固氮能力强,在热带林地,可达10~30斤/亩
对于农地来说,土壤氮素的来源不止以上两 种途径,包括:
(1)固氮作用;自生固氮 、共生固氮和联合固氮
①生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 ②生物的残体归还土壤; ③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生物残体,释放养分; ④养分再次被生物吸收。
土壤系统中的养分循环过程
第二节 土壤氮素循环
1、氮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岩石圈 1.636*1011Tg(1012g) –陆地土壤:有机质2.2*105 粘土矿物2*104 –大气圈 3.86*109 –水圈 2.3*107 –生物圈 2.8*105
反硝化作用的条件是
1)具反硝化能力的细菌,反硝化细菌现已知有33个属,多数 是异养型,也有几种是化学自养型,但在多数农田都不重要; 2)合适的电子供体,如有机C化合物、还原性硫化合物或分子 态氢;有效态碳的影响最大;
3)厌氧条件,与田间持水量大小密切相关;
嫌气状态 O2 < 5%或土壤溶液中 [O2] < 4 10-6M Eh < 344mv (pH = 5时)
③ 阳离子吸附机制(中性土壤)
(3)闭蓄机制
当磷在土壤中固定为粉红磷铁矿后,若土壤局 部的pH升高,可粉红磷铁矿的表面形成一层无定形的氧化 铁薄膜,把原有的磷包被起来,这种机制叫闭蓄机制。
Fe(OH)3 PKs = 37~38 粉红磷铁矿:PKs = 33~35
胶膜有铁铝质的、钙质的。
(4)生物固定
固氮作用主要是靠微生物,固氮微生物分共生和自生两类。 (1)与豆科作物共生的固氮菌,其固氮能力很强。10~20斤/亩 (2)自生固氮菌,有分为好气和嫌气两类。
好气性固氮能力强,在热带林地,可达10~30斤/亩
对于农地来说,土壤氮素的来源不止以上两 种途径,包括:
(1)固氮作用;自生固氮 、共生固氮和联合固氮
土壤养分与化学肥料PPT课件
2、硝化作用: 含义、影响因素。 亚硝化过程和硝化过程
3、反硝化作用:含义及影响因素。 4、生物固氮:多为与豆科共生的固氮菌的固氮作用。 5、无机氮的固定:铵态氮的晶穴固定;
有机质固定(有机质的某些成份与氨或亚硝酸反应); 生物固持作用。 6、淋溶作用:NO3的淋溶及与水分的多少。 7、氨的挥发:NH3挥发强度与PH(越碱越易挥发)、CEC(反相关)、
贮运中产生NH3、CO2和H2O导致NH3的安挥发; 入土后与水及CO2作用形成NH4++HCO3-
.
13
③碳酸氢铵的施用
• 宜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 • 提高肥效的关键是深施复土 • 施用的方式方法
基肥深施: 30~50公斤/亩 追肥深施:15~40公斤/亩 与稳定性肥料搭配施用:如与过磷酸钙等 • 注意问题: 施用时间应选用在早上阴凉时 可制成球肥施用,能减速少损失 施后应立即灌水
F、 施用肥料中的养分。
.
3
2、 土壤养分的形态
• 水溶态养分:有无机盐离子和简单有机物,
如AA、尿素等。
• 交换态养分:吸附于胶体表面的NH4+、K+、
H2PO4- 等。
• 缓效态养分:矿物中较易释放的养分,如
黑云母中的钾等。
• 难溶态养分:原生矿物中不易释放的养分。 • 有机态养分:存在于有机质中的养分。
土 壤 全 氮
水溶性—AA、胺盐、酰铵,占全氮的5% 占
有
蛋白40~50%
全
机 氮
水解性—
核蛋白20% 氨基糖5~10%
氮 98%
非水解性 —HA、FA杂环N共30~50%
固定态氮:固定于2:1型粘料矿物中的氮。
与粘矿类型、质地有关。
3、反硝化作用:含义及影响因素。 4、生物固氮:多为与豆科共生的固氮菌的固氮作用。 5、无机氮的固定:铵态氮的晶穴固定;
有机质固定(有机质的某些成份与氨或亚硝酸反应); 生物固持作用。 6、淋溶作用:NO3的淋溶及与水分的多少。 7、氨的挥发:NH3挥发强度与PH(越碱越易挥发)、CEC(反相关)、
贮运中产生NH3、CO2和H2O导致NH3的安挥发; 入土后与水及CO2作用形成NH4++HCO3-
.
13
③碳酸氢铵的施用
• 宜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 • 提高肥效的关键是深施复土 • 施用的方式方法
基肥深施: 30~50公斤/亩 追肥深施:15~40公斤/亩 与稳定性肥料搭配施用:如与过磷酸钙等 • 注意问题: 施用时间应选用在早上阴凉时 可制成球肥施用,能减速少损失 施后应立即灌水
F、 施用肥料中的养分。
.
3
2、 土壤养分的形态
• 水溶态养分:有无机盐离子和简单有机物,
如AA、尿素等。
• 交换态养分:吸附于胶体表面的NH4+、K+、
H2PO4- 等。
• 缓效态养分:矿物中较易释放的养分,如
黑云母中的钾等。
• 难溶态养分:原生矿物中不易释放的养分。 • 有机态养分:存在于有机质中的养分。
土 壤 全 氮
水溶性—AA、胺盐、酰铵,占全氮的5% 占
有
蛋白40~50%
全
机 氮
水解性—
核蛋白20% 氨基糖5~10%
氮 98%
非水解性 —HA、FA杂环N共30~50%
固定态氮:固定于2:1型粘料矿物中的氮。
与粘矿类型、质地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土壤类型的基础地力贡献率
820 644.4 781 781.6 757
土壤类型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平均
水稻土
90.92%
83.20%
88.79%
88.79%
87%
红壤
36.04%
30.00%
27.91%
26.80%
30%
vjghkjh
表5
8
vjghkjh
9
结果与分析(4)
表观盈亏量(kg/亩)
1.5 1
0.5 0
-0.5 -1
-1.5 -2
-2.5 -3
-3.5
vjghkjh
单季稻
麦-稻
主要种植制度氮素表观盈亏量
表4、表5
4
vjghkjh
5
vjghkjh
6
结果与分析(3)
• 耕地基础地力与作物产量
– 耕地基础地力的量化指标,多采用在常规的生产水 平下,不施肥(空白)区的作物产量占常规区产量 的百分比。
vjghkjh
14
主要结论(3)
• 地力贡献率
现阶段施肥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农艺措施之 一。施肥较不施肥区,水稻增产率65%。从水稻 产量看,随着地力产量由高到低,土壤贡献率依 次降低,全市监测点的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占 到30%左右 。
vjghkjh
15
主要结论(4)
• 肥料投入比例,投入结构
vjghkjh
17
谢 谢!
vjghkjh
18
P2O5
合计 K2O
合计
N
P2O5 K2O
合计 N P2O5 K2O
水田 旱地
3.01 1.24 2.39
9.91 2.1 4.6
12.92 3.34 6.99
6.64
16.61
23.25
6
4
5
18
6 10
24 10 15
15
34
49
水田的N :P2O5:K2O=1:0.26:0.54 旱地的N :P2O5:K2O=1:0.42:0.62
vjghkjh
3
种植制度 麦-稻 单季稻
肥料投入量(kg/亩) (有机肥+化肥)
N
P2O5
K2O
12.92
1.46
5.8
养分吸收量 (kg/亩)
N
P2O5 K2O
13.95 2.54
9.65
平衡系数Βιβλιοθήκη NP2O5 K2O
0.93 0.57 0.60
24
4.37
12.45
21.08
4.01
16.28
1.14 1.09 0.76
• ……………………
vjghkjh
16
问题与建议
• 增加监测网点数量,提高覆盖面。 • 监测点需要进行规范化改造。除了省级的监测点比较规范
外,其它的市、县监测点急需进行规范化建设。 • 加强监测信息发布手段设施建设,提高监测成果应用的时
效性。建立全省的地力监测网络数据库,使地力监测这项 社会性公益性的工作成果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时效性更强。 • 大力推广平衡施肥,调整用肥结构 。 • 调整施肥水平 。 • ……
• 肥料投入与作物产量
– 肥料投入变化趋势 • 肥料投入结构是指:有机肥,复合肥等使用量 和比例,(其中可分为实物量和纯量;氮磷钾 的比例等)
– 肥料投入与产量的关系
• 作物总产量与肥料施用总N、总磷(P2O5)、总钾 (K2O)间的关系。
vjghkjh
10
有机肥投入量
化肥投入量
总投入量
不同利用方式 N
农田耕层土壤氮、磷养分盈余,钾素亏缺严重。从耕层土壤 养分收支平衡结果看,全市耕地平均氮素、磷素(P2O5)分别 盈余0.57kg/亩、2.18kg/亩,钾素(K2O)亏缺11.73kg/亩。 从土壤类型来看,红壤养分亏缺较大。水稻土平均氮、磷、 钾均有亏缺,分别为2.81kg/亩、2.98kg/亩、9.93kg/亩。 从不同种植制度看,……
vjghkjh
表4、表5
11
vjghkjh
12
主要结论(1)
• 土壤耕层理化性状总体的变化趋势 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变化基本平 稳。从全市监测点2007、2008、2009、2010 四年的平均值看,各养分含量均是有升有降,有 机质……,全氮……
vjghkjh
13
主要结论(2)
• 土壤养分平衡状况 (N、P2O5、K2O的盈亏)
监测点的氮磷钾肥料50%以上由化肥提供,尤其是氮, 3/4来源于化肥。2010年度N:P2O5:K2O = 1:0.27:0.51, 钾肥投入较少,养分比例不协调,存在施肥不平衡现象, 应注意及时补充钾肥。
农田养分结构不合理,氮、磷、钾有机无机比分别为 0.24:1、0.35:1和2.20:1,化肥N:P2O5:K2O为 1:0.46:0.16。化肥投入结构中,氮磷化肥所占比例呈下 降趋势,复混肥施用比例则呈逐年上升趋势。
vjghkjh
1
vjghkjh
2
结果与分析(2)
• 土壤养分平衡状况 (N、P2O5、K2O)
– 表观盈亏量(肥料养分的投入量-作物养分的吸收量) 及盈亏率【(投入/支出-1)×100】来衡量农田施 肥水平及养分平衡。
以农田氮素平衡为例 2010年,全市耕地土壤平均氮素(N)盈余
6.14kg/亩,实际盈亏率为38.2%,不同种植制度土 壤中盈亏也存在 较大差异。
• 贡献率%=无肥区产量/常规区产量*100
vjghkjh
7
不同土壤类型无肥区和常规区产量
年份
水稻土
无肥区
红壤
水稻土
常规区
红壤
2007 2008 2009 2010 平均
356.3 520 475 475 457
295.5 193.3 218 209.5 229
391.9 625 540 540 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