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教师个人教学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计划
化学教研组高二备课组邓海燕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现将本学期个人教学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学生进入高二后,很多学生都是陌生脸孔,基础参差不齐,再加上上学期统考化学较难,很多学生对化学失去信心,这给任课教师带来难度,也是对教师极大考验。
二、教材分析
本期主要完成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内容的学习,知识跨度大,理论多,且较难理解,因此教学任务较重。
(一)与必修内容的衔接
必修模块《化学2》中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必修模块中的有机化学内容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烃介绍的是甲烷、乙烯和苯,烃的衍生物介绍的是乙酸、乙醇、乙酸乙酯,还有油脂、糖类和蛋白质;而对烷烃、醇类、羧酸等概念并未过多阐述,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最核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提供基础。正因为如此,因此相关的核心概念都作了精简,并且教学要求也作了调整,必修模块大多只要求形成一般的概念,了解基
本的研究方法。同时为选修模块予留接口,搭建平台,奠定好基础。选修模块建立在必修2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基础之上,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引导有兴趣的学生比较系统、深入的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选修模块中介绍的烃类物质是烷烃、烯烃,涉及到炔烃,苯及其同系物;烃的衍生物由单纯的乙醇、乙醛、乙酸涉及到了醇类物质、醛类物质、羧酸类物质,学习特点是由个别的对有机物的学习上升到对类别的学习。在原来的基础上把核心概念进一步深化。
整个有机部分,从选修到必修,全面整合了有机物、官能团、结构、反应性质、转化、合成之间的关系,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有机合成的内在联系和创造价值。
(二)教材编写特点
1、根据人类认知物质世界的规律,以分类思想、化学键理论为指导,依次介绍有机物的分类、结构,以及烃和烃的衍生物的重要代表物,其中官能团是作为潜在的主线。在重点介绍一种代表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后,进而概括这一类有机物的通式和通性。使各章节主干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便于学生系统掌握和运用知识。
2、教材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关的知识,如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对比;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和苯环的对比;乙烷、溴乙烷、乙醇和乙醛的对比;醇和酚的对比;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淀粉与纤维素的对比;反应类型之间的对比等。通过对比,使学生能从本质上理解有机化学,感到学习有机化学有规
律可循。
3、充分利用分子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材中大量运用了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以帮助学生了解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原子间的相对位置,使学生更充分地认识物质结构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4、注意运用启发和探索式的编写方法。为了增强教材的探索性,教材安排了一定量的设问或讨论,适时提出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思考和探索,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训练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教法、学法建议
1、采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教材中,出现了大量有机化合物分子空间结构,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学习有机化学时,学生有可能在数学课程中没有学过相关的立体几何知识,因而在教学中需要多用直观手段让学生有直接的感受,其中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是采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建议教学中展示球棍模型、比例模型,也可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有机化合物分子的三维结构图,还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有机物的球棍模型等。例如:研究烷烃的结构时,可以从甲烷分子的结构入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甲烷、乙烷等烷烃的球棍模型,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烷烃分子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得出烷烃的结构特点:以每个碳原子为中心的四面体构型,碳链为锯齿形,分子中只有单键,每个碳原子的四个价键被充分利用。又如:在有些模型没有的情况下,我们可借助
ACD/ChemSketch等软件制作有机物分子的各种模型:棍、球棍、比例、镂空比例等,还可旋转任意角度,帮助学生认识有机物的结构,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2、重视基本概念教学,规范学生化学用语的表述
有机化学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化学用语较多。在教学中,要抓住基本概念的编排顺序和逐步深化的层次,通过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分析、例证辨析、应用,个个突破,逐步加深,强化对概念本质特征的理解,力求使基本概念系统化、网络化。例如同分异构体、同系物两个概念的教学,除了抓住定义外,还应与同位素、同素异形体进行例证辨析。
对化学用语的教学,要重点强调书写的准确性、规范性,平时的书写习惯,通过多写、多练来养成准确规范表述的良好习惯。例如:①有机基团的书写:将-CHO写成-COH、CHO-、HOC-等;将-COOH写成COOH-、-CO-OH、-C-O-OH等;苯的结构简式书写
成:;
—CH3NO2—
苯环与侧链连接书写不归范:、等。②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将有机反应的“→”写成“=”或“-”,将酯化反应的“”写成“→”等;漏写反应物、生成物,如酯化反应掉水等;产物、反应物写错,如苯酚钠与CO2、H2O的反应产物碳酸氢钠写成碳酸钠;反应条件未注明或不完整或错误,如制乙烯的反应方程式中易将“170℃”用“△”代替,“浓硫酸”写成“稀硫酸”。③化学名词、专业术语表述不归范或将关键字词写错:“加成反应”写成
“加氢反应”或“加层反应”或“氧化还原反应”、“催化剂”写成“摧化剂”、“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苯”写成“笨”等。
3、充分利用实验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科学素养
实验教学在物质性质的学习中作用举足轻重,而由于有机实验的特点:反应比较慢,产率低,牵涉到的不少物质有毒,可能不少学校会选择不做。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落实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教学目标的需求,尽可能多地采取探究性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有实验为探究性教学提供很好的素材,我们可充分利用和挖掘普通实验、科学探究实验、实践活动,以实验为载体,让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讲,进行思维碰撞,发出智慧火花,通过探究学习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科学素养。
4、采用对比归纳的教学方法,使知识系统化规律化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联系、对比所学习的有机化合物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知识、识同辨异、探寻规律”,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点”、“知识线”、“知识网”,还可以顺利突破教学重点,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有系统、有规律地掌握知识。
例如:在溴乙烷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中,可将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通过表格的形式作如下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