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支座布置原则

合集下载

HDR系列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设计指南

HDR系列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设计指南
7.1 支座安装工艺细则 ......................................................................................... 9 7.2 支座更换工艺............................................................................................... 13 7.3 支座的养护与维修 ....................................................................................... 14 7.4 支座安装尺寸............................................................................................... 15
9 LNR 滑动型支座及安装、更换、养护、尺寸 ................................... 46
9.1 支座结构及技术性能 .................................................................................... 46 9.2 支座安装工艺细则 ....................................................................................... 46 9.3 支座更换工艺............................................................................................... 49 9.4 支座的养护与维修 ....................................................................................... 49 9.5 支座安装尺寸............................................................................................... 51

隔震支座的布置要求

隔震支座的布置要求

隔震支座的布置要求1. 引言隔震支座是一种用于减小建筑结构地震响应的装置,通过在建筑结构和地基之间加入弹性元件,能够有效隔离地震波的传递,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隔震支座的布置要求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抗震能力。

2. 隔震支座的分类根据材料和结构形式的不同,隔震支座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橡胶隔震支座、钢板隔震支座、球形隔震支座等。

在选择合适的隔震支座类型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荷载特点以及地基条件等因素。

3. 隔震支座布置要求3.1 布置位置选择•隔震支座应布置在建筑物主体结构最下部或者重要设备设施下方。

•隔震层应尽量靠近地面,以便降低地面运动对上部结构的传递。

•在多层建筑中,隔震支座应布置在每个楼层之间,以保证每层楼都能够独立隔震。

3.2 布置密度确定•隔震支座的布置密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地震设计参数来确定。

•在地震烈度较高的区域,隔震支座的布置密度应适当增加,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在地基条件较差或者建筑物自重较大的情况下,隔震支座的布置密度也应相应增加。

3.3 隔震支座参数选择•隔震支座的刚度、阻尼等参数需要根据建筑物的质量、地基条件和设计要求等因素来确定。

•刚度过小会导致建筑结构在地震中产生过大位移,而刚度过大则会降低隔震效果。

•合理选择隔震支座的阻尼比可以减小结构振动幅值,并提高抗震性能。

3.4 隔震支座与结构连接•隔震支座与主体结构之间需要有可靠的连接方式,以确保在地震中能够有效传递荷载。

•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螺栓、焊接或者粘结等方法,具体选择应根据隔震支座的材料和结构形式来确定。

•隔震支座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部位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连接不会出现破坏或松动。

3.5 隔震支座维护与检测•隔震支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以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维护工作包括清洁隔震支座表面、检查连接件是否松动、观察隔震支座是否有变形等。

•检测工作可以采用振动测试、位移监测等方法,及时发现隔震支座的异常情况并进行修复或更换。

隔振橡胶支座技术要求

隔振橡胶支座技术要求

隔振橡胶支座技术要求1 一般说明本要求规定了花城大道隧道闭口段与主体结构之间隔振橡胶支座产品的种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储存、运输、和养护的要求。

2 隔振橡胶支座应用范围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工程中的花城大道隧道闭口段与主体结构连接部位,有车道、隧道与主体结构相连接,为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 10070-1988)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减轻隧道、车道的交通动荷载对其下方结构所造成的振动影响,降低汽车空气声噪音和汽车行驶过程中与地面摩擦或冲击所产生的撞击噪音干扰,设计中在相应支座部位设置隔振橡胶支座以达到隔振减噪的技术要求。

隧道中隔振橡胶支座具体布置位置详图一。

图一隔振橡胶支座平面布置图3 隔振橡胶支座设计依据隔振橡胶支座设计应遵循的主要标准、规范、规程:GB 10070-19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CECS126:2001 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JG118-2000建筑隔震橡胶支座JT/T4-2004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 391-1999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4 隔振橡胶支座引用标准GB/T 528-199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仲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 531-1999橡胶袖珍硬度计压入硬度试验方法GB/T 912-1989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及钢带GB/T 2941-1991 橡胶试样环境调节和试验的标准温度、湿度及时间GB/T 15254-1994硫化橡胶与金属粘接180°剥离试验GB/T 11211-1989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合强度的测定拉伸法GB/T 12830-1991硫化橡胶与金属粘合剪切强度测定方法四板法GB/T 13936-1992硫化橡胶与金属粘接拉伸剪切强度测定方法GB/T 14834-1993硫化橡胶与金属粘附性及对金属腐蚀作用的测定GB/T 3512-200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GB/T 7759-1996 硫化橡胶、热塑性橡胶常温、高温和低温下压缩永久变形测定GB/T 7760-2003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与硬质板材粘合强度的测定GB/T 7762-2003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臭氧龟裂静态拉伸试验HG/T 2198-1991 硫化橡胶物理试验方法的一般要求HG/T 2502-1993 5201硅脂5 隔振橡胶支座构造及其承载能力要求本工程设计采用的隔振橡胶支座由多层橡胶和多层钢板交替叠置结合而成的隔振装置,根据受力与变形条件的不同,共分为a型隔振橡胶支座、b型隔振橡胶支座与c型隔振橡胶支座三种类型,即XJZZa、XJZZb与XJZZc。

减-隔震支座的设计及施工要点

减-隔震支座的设计及施工要点

减\隔震支座的设计及施工要点摘要:减隔震支座近些年在桥梁抗震措施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桥梁抗震方面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桥梁减隔震支座的设计思想、特点及在安装这类支座的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要点。

关键词:桥梁减隔震支座设计及施工1 引言“工程结构的减隔震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减隔震装置来尽可能地将结构或部件与可能引起破坏的地震地面运动或支座运动、分离开来,大大减少传递到上部结构的地震力和能量。

使地震作用下大部分能量集中于减隔震装置,而降低下部结构所承受的惯性力和延性需求。

以在桥梁抗震中采用减隔震支座为例,由于采用了这种新技术,一方面提高了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另一方面也降低了造价。

甚至在有些情况下,采用这些抗震技术是解决实际桥梁结构抗震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

2 减震隔震支座的设计减隔震支座设计的目的是使地震作用下大部分能量集中于减隔震支座,而降低下部结构所承受的惯性力和延性需求2.1减震隔震思想工程结构抗震减震控制的方法按照是否有外部能源输人可分为以下五类;①被动控制(无外部能量输人);②主动控制(有外部能量输人);③半主动控制(有少量能量输人);④混合控制(有部分能量输人);⑤智能控制(有少量能量输人)。

多质点体系地震作用下振动方程为:[M]{X″}+[C]{X′}+[K]{X}=-[M]{I}{Xg″}其中,[M]、[C]、[K]分别为结构的质量、阻尼、刚度矩阵;{X}、{X′}、{X″}分别为结构反应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矩阵; {Xg″}为地面运动的加速度矩阵。

可见,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与地面运动的加速度、结构的质量、阻尼和刚度有关。

由于主动控制是依靠外界提供的能量直接转变为结构控制力来抑制结构的振动反应,对于大型土木工程结构,尤其是大跨度的桥梁工程结构,则需要较大的能量转变成控制力,故在桥梁工程中实施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桥梁结构工程减震隔震控制的思想主要采用被动控制—通过特别设置的消能元件和阻尼器吸收地震输人的能量,以实现减小振动的目的,达到减震隔震的要求。

工程隔震支座施工方案

工程隔震支座施工方案

工程隔震支座施工方案一、施工准备1、施工前需要对工作场地进行检查,确保场地平整、干燥。

同时需要对施工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施工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设备和工具,包括隔震支座、混凝土、钢筋、水泥、砂浆、螺栓等。

3、施工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计划,并将相关文件报备相关部门。

4、施工前需要进行现场安全交底,确保所有工作人员了解施工安全规定和应急措施。

5、施工前需要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关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二、隔震支座安装1、确定隔震支座的安装位置和数量,根据设计要求将基础进行钻孔、清理和预埋螺栓。

2、将隔震支座按照设计要求放置在基础上,调整支座的高度和水平度。

3、使用螺栓将隔震支座固定在基础上,确保支座牢固可靠。

4、根据设计要求在隔震支座上安装垫块和支座顶板,校正支座的位置和高度。

5、通过调整支座上的调整螺栓,确保支座的水平度和垂直度达到设计要求。

6、进行隔震支座的质量检验,确保支座的安装质量符合要求。

三、钢筋混凝土浇筑1、在隔震支座上方设置脚手架和模板支架,根据设计要求搭建模板。

2、根据设计要求在模板内部搭设钢筋,确保钢筋的数量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3、在钢筋和隔震支座上搭设模板,设置混凝土浇筑的标高。

4、进行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和浇筑,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浇筑的连续性。

5、在浇筑混凝土后,及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抹平、整齐,确保混凝土的表面光滑、均匀。

6、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维护和养护,保持混凝土的充分硬化。

四、施工总结1、对施工过程进行验收和检查,确保施工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归纳,为今后的施工工作提供参考。

3、对施工中使用的材料、设备和工具进行清点和整理,妥善保管和归档。

4、清理施工现场,恢复场地的整洁和安全,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

以上就是工程隔震支座的施工方案,通过严格的施工过程和质量控制,可以确保隔震支座的安装质量和工程的安全使用。

隔震支座施工措施

隔震支座施工措施

隔震支座安装施工措施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房屋建筑的防震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人类防震的认识的过程中,逐步由原来的地震能量通过地基传导至主体,主体具有良好的刚度、延性和承载能力抵御地震,以“堵”为基础的观点,自20世纪70年代逐渐改变为在建筑基础或某些部位安置隔震系统,通过隔震系统通过隔震系统来隔离或耗散地震能量,达到“疏”的目的。

这种积极的方法逐渐成为目前一个抗震减灾的一个重要课题,并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一、隔震支座的概述基础隔震的概念提出和隔震技术的应用可以追溯至20 世纪初期。

早在1906年,德国J.Bech-told提出以滚球作为隔震基础并申请了美国专利;1921 年,英国Calantarients发明了以滑石粉作为隔震材料并申请了英国专利;同年,东京帝国饭店采用软土作为隔震基础而建造(1923年东京大地震中该饭店保持完好);1969 年,南斯拉夫一座小学使用了天然橡胶(NR)垫块(无钢板夹层)而建成。

这些建筑物在以后的地震灾害中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隔震效果。

现代比较可靠的隔震系统由隔震支座、阻尼器、地基微振动和风反应控制装置等部分组成。

作为关键组件,隔震支座的主要作用包括:一是支撑建筑物的全部重力;二是改变结构系统的动力特性,即延长建筑物自振周期以其地震反应;三是在保持承载能力的同时能够承受基础与上部结构间预期的相对水平位移。

二、隔震支座安装施工措施1、基本情况:2014年我公司承建的海淀区玉渊潭乡F1住宅混合公建、F2公建混合住宅(配建公共租赁住房)工程共4个标段,其中的9个单体工程采用了橡胶隔震支座技术。

该工程位于地铁站运用库范围内,下部为地铁运营库车库,工程为二期运用库上盖开发项目。

盖上区共9栋,分别为1~9#楼,其中1#楼~6#楼为住宅,7#~9#楼为办公。

1#楼~3#楼层数7层,建筑高度22.99m;4#~6#楼层数9层,建筑高度27.8m;7#楼~9#层数10层,建筑高度28.55m。

建筑橡胶支座隔震应用技术规程

建筑橡胶支座隔震应用技术规程

建筑橡胶支座隔震应用技术规程一、概述建筑橡胶支座是一种常用的隔震支座,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和桥梁的隔震结构中。

它通过使用橡胶材料的优异隔振性能,降低地震产生的水平地震力和振动的传递,从而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和人员安全。

二、橡胶支座的分类橡胶支座可以根据其形状和结构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平板型橡胶支座、球形橡胶支座、锥形橡胶支座等。

不同类型的支座适用于不同的工程条件和设计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支座类型。

三、隔震设计原则1.确定隔震基层:在设计隔震结构时,需要首先确定合适的隔震基层,通常选择应变较大的橡胶材料作为隔震基层。

2.考虑地震力的传递:在隔震结构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地震力的传递路径,通过合理设计支座的刚度和阻尼,降低地震力的传递。

3.控制隔震效果:隔震结构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响应,合理控制隔震效果,确保结构和设备的安全。

四、支座设计和安装1.支座刚度的设计:支座刚度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特点确定,刚度越大,隔震效果越好,但是也会增加结构的抗震需求。

2.支座阻尼的设计:支座的阻尼是影响隔震效果的重要参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阻尼设计方案。

3.安装要求:支座的安装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保支座的正确安装和稳定性。

五、橡胶支座的维护和检查1.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橡胶支座的状况,包括是否有损伤、老化等情况,及时修补或更换损坏的支座。

2.清洁保养:定期清洁支座表面的污物和杂物,防止其积聚影响支座的性能。

3.加固和修复:当支座存在损伤或老化现象时,应及时采取加固和修复措施,确保支座的正常使用。

六、橡胶支座的应用范围橡胶支座适用于各类建筑物和桥梁的隔震结构中,特别适用于抗震要求较高的建筑物和重要设施,如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的公共建筑、核电站、高速公路桥梁等。

七、结论建筑橡胶支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隔震技术,在地震工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应用橡胶支座,可以降低地震带来的破坏和损失,保护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防震支座实施细则

防震支座实施细则

防震支座实施细则一、引言防震支座是一种用于建筑物结构的重要组件,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减震和隔震的方式,保护建筑结构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防震支座的正确使用和实施,制定本细则,旨在规范防震支座的选择、安装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二、防震支座的选择1. 承载能力要求防震支座的承载能力应根据建筑物的负荷及地震等级进行合理的选取。

一般来说,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与地震等级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在选择防震支座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设计荷载和地震等级,并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选取。

2. 弹性和耐久性要求防震支座应具有足够的弹性,能够吸收和承担建筑物在地震中产生的应力和变形。

同时,防震支座还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性能和功能。

3. 安全性要求防震支座的选择应符合建筑物的安全性要求,能够在地震中有效地降低结构的振动和变形。

此外,防震支座的安全性还包括其自身的抗震性能和使用寿命等方面的考虑。

三、防震支座的安装1. 安装位置选择防震支座的安装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在建筑物的承重结构上进行安装,保证防震支座能够承担结构的重量和荷载;- 在合适的位置进行安装,避免与其他建筑构件和设备的干扰。

2. 安装要求在进行防震支座的安装时,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预先将安装位置进行清理,确保支座安装的平稳和牢固;-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进行安装,确保支座的准确安装和定位;- 定期检查和维护安装的支座,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性能的稳定。

四、防震支座的维护1. 定期巡检建议定期对防震支座进行巡检,主要检查以下内容:- 支座是否有损坏、脱落或变形等情况;- 支座周围是否有异物堆积或污染等情况;- 支座的固定螺栓和连接件是否松动或损坏。

2. 清洁保养定期清洁防震支座,保持其表面的清洁和无尘。

如发现有污染或异物,应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工具进行清洁,并避免使用酸性或碱性物质,以免对支座造成损伤。

3. 异常情况处理如发现防震支座存在损坏、脱落、变形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隔震结构设计方法

隔震结构设计方法

隔震结构设计方法在隔震结构的设计中,应通过对结构的整体特性、结构布置、结构刚度的分布等情况进行合理设置,控制结构在地震发生时的反应性能,达到减小地震反应的目的,一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隔震建筑的设防目标一般应高于传统建筑。

合理设计的隔震建筑均可达到“小震不坏,中震不坏或轻微破坏,大震不丧失使用功能”的设防目标。

2.隔震建筑结构的定型基本规则。

应该控制隔震支座的布置及结构的刚度,使其分布均匀。

尽量使结构刚度中心与上部结构的质量中心的偏移小一些,这样做可以保证结构不致因为太大的扭转作用而发生意外破坏。

3.基础隔震技术对低层多层建筑最为适合,隔震建筑的房屋高度和层数应符合有关设计技术规范中的相应规定。

4.由于建筑隔震技术的特点,隔震建筑一般更适合于I、II、III类建筑场地,并且在结构设计中选用刚性较好的基础类型,以保证隔震层的稳定性和在地震中运动的一致性。

5.一般来说,隔震建筑隔震层的抗拉能力比较薄弱,根据剪切型结构的特点,为了保证隔震结构的稳定性,确保隔震结构的倾抗覆能力及地震时有效防止上部结构与隔震层之间的距离,应对隔震结构的高宽比加以控制。

隔震结构的高宽比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当高宽比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罕遇地震下的抗倾覆验算。

隔震建筑最大高宽比:烈度 6 7 8 9最大高宽比 2.5 2.5 2.5 2.0同时还应对非地震作用的水平荷载(如风荷载)加以限制,一般说来,应控制非地震作用的水平荷载不超过结构总重力的10%。

这样做也可以有效保证隔震建筑的舒适性。

6.合理设置隔震结构的基本周期,避开场地周期和上部结构的周期,有效地发挥隔震技术的效用。

7.基础隔震层一般应设置在结构第一层以下的部位,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应保持稳定,且不出现不可恢复的变形。

控制隔震结构的节点构造,保证隔震层在地震时有效发挥作用。

8.穿过隔震层的设备配管和电器、通信系统的配线,应采用挠曲柔性连接等适应隔震层罕遇地震水平位移的措施;采用钢筋或钢架接地的避雷设备,应设置跨越隔震层的接地配线。

桥梁高承载力板式隔震支座设计指南

桥梁高承载力板式隔震支座设计指南

桥梁高承载力板式隔震支座设计指南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桥梁的设计和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桥梁的设计中,承载力和隔震效果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为了确保桥梁的高承载能力和良好的隔震效果,板式隔震支座成为了一种常用的设计方案。

本文将介绍桥梁高承载力板式隔震支座的设计指南。

一、板式隔震支座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板式隔震支座是一种能够承受较大荷载并具有隔震效果的支座。

它由上下两个平行的钢板组成,中间填充有隔震材料。

板式隔震支座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隔震材料的变形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减小地震对桥梁的影响。

同时,板式隔震支座还能够提供较大的承载能力,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行。

二、板式隔震支座的设计要求1. 承载力要求:板式隔震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桥梁的承载能力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桥梁的荷载特性、结构形式和使用要求等因素,合理确定板式隔震支座的尺寸和材料。

2. 隔震效果要求:板式隔震支座的设计要能够满足桥梁的隔震效果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地震作用的频率特性和荷载水平等因素,通过合理选择隔震材料和确定隔震支座的刚度,实现桥梁的隔震效果。

3. 稳定性要求:板式隔震支座的设计要保证其稳定运行。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板式隔震支座的抗滑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和抗滚转稳定性等因素,通过合理选择支座的摩擦系数和确定支座的几何形状,确保板式隔震支座的稳定性。

三、板式隔震支座的设计流程1. 收集设计参数:首先,需要收集设计桥梁的参数,包括桥梁的荷载特性、结构形式和使用要求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地震作用的频率特性和荷载水平。

2. 选择隔震材料:根据收集到的参数,选择合适的隔震材料。

常用的隔震材料有橡胶、钢板和聚合物等。

根据桥梁的要求和设计荷载,确定隔震材料的性能指标和厚度。

3. 确定隔震支座尺寸:根据桥梁的荷载特性和隔震材料的性能,确定板式隔震支座的尺寸。

尺寸的确定需要考虑板式隔震支座的承载能力和隔震效果。

4. 进行稳定性分析:根据板式隔震支座的尺寸和材料,进行稳定性分析。

抗震支架设计布置原则及示例

抗震支架设计布置原则及示例

抗震支架设计布置原则及示例
抗震支架是指在地震时能够稳固地支撑建筑物的结构装置。

它的
设计和布置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以下是一些抗震支架设计布置的原则和示例。

1. 布局要合理。

支架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建筑物结构和荷载合理
确定。

通常采用纵、横、竖三个方向布置抗震支架,同时支架之间也
要有一定的间距以充分发挥支架的承载能力。

2. 材料要优质。

一般采用混凝土、钢材等高强度耐震材料,以确
保抗震性能。

3. 结构要牢固。

支架的连接方式和安装必须能够承受地震时的水
平和垂直荷载,要采用焊接、螺栓等固定方式,以确保结构牢固可靠。

4. 具有钢筋混凝土构造的建筑,在结构内设置钢筋网格和钢筋束,加强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

5. 具有框架结构的建筑,在主体结构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板或悬挂
钢筋混凝土梁,增强支撑能力。

6. 具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在剪力墙内部添加钢筋网格或
加固钢筋,以提高剪力墙的抗震性能。

抗震支架设计布置原则和例子非常重要,对于建筑物在地震中的
安全和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践证明,正确的抗震支架设计和
布置能够大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的发生。

隔震支座施工方案

隔震支座施工方案

隔震支座施工方案.安装预埋板、焊接锚固筋、浇筑混凝土、拆除梁底模板、安装橡胶隔震支座、安装上下连接板、安装上部结构。

4.3施工注意事项4.3.1橡胶隔震支座的安装应注意支座的方向,确保支座的竖向承载特性和水平变形能力;4.3.2隔震层上下支墩的安装应注意调整支墩高度,确保上部结构能够平稳地放置在橡胶隔震支座上;4.3.3预埋板的安装应注意板的位置和高度,确保连接钢板可以牢固地焊接在预埋板上;4.3.4焊接锚固筋时应注意焊接质量,确保锚固筋与预埋板的牢固连接;4.3.5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避免混凝土的裂缝和空鼓现象;4.3.6安装橡胶隔震支座时应注意支座的位置和方向,确保支座与连接钢板的牢固连接;4.3.7安装上下连接板时应注意连接板的位置和方向,确保连接板与橡胶隔震支座的牢固连接。

5总结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减隔震技术,具有很高的竖向承载特性和很小的压缩变形,同时还具有较大的水平变形能力和弹性复位特性。

该技术施工方法简单适用,施工质量可靠,施工速度快,施工成本增加较小。

适用于房建工程中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橡胶隔震支座的安装方向和位置,以及预埋板、连接钢板和锚固筋的牢固连接,确保施工质量和建筑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材料进场检验并安装预埋板。

在安装预埋板之前,需要进行初步校正和绑扎隔震层底板和梁墩钢筋。

随后,需要支设梁、支墩侧模和板底模,并进行验收。

最后,进行预埋板的最终校正和固定,以及高强螺栓的预拧和成品保护,最后浇筑梁板和支墩砼。

在绑扎支墩钢筋时,需要先绑扎支墩主筋,再绑扎支墩外侧箍筋和拉钩。

梁顶面标高以下的箍筋和拉钩全部绑扎到位,以上的箍筋和拉钩待XXX绑完后再施工。

然后在支墩四个角部各焊一根短钢筋棍,并将XXX支设完毕。

在安装下预埋板时,需要利用塔吊将下预埋板吊至支墩上,然后利用葫芦吊(或人工)将埋板吊装到位,下预埋板标高和中心线位置调整准确后简单固定下预埋板。

隔震支座方案

隔震支座方案

隔震支座施工方案、工程概况本工程设隔震支座520个,5种型号,支座参数见下表其中GZY800型号40个是3#、4#核心筒的,支墩高度 418 mm,支墩顶面标高-18.68236个是1#、2#核心筒的,支墩高度 418 mm,支墩顶面标高-12.082 。

二、施工准备1 .在隔震支座下预埋板上划出几何十字线。

2.在下预埋板上钻四个直径为20mmm的排气孔,以保证浇筑下支墩混凝土时,预埋板下混凝土密实,没有空洞与间隙。

3.下预埋板的连接螺栓孔要用螺栓拧上,拧螺栓前,孔内要抹一点黄油,螺栓用胶带纸包裹,防止浇筑混凝土及施工过程中掉入螺栓孔中杂物及砂灰。

三、隔震支座施工1.下支墩钢筋安装下支墩钢筋的安装对隔震支座来说极为重要,支墩钢筋的平面位置与高程基本就决定了隔震支座下预埋板的平面位置与高程,所以下支墩钢筋位置的准确性尤为重要。

下支墩的钢筋很密,如果按照设计图上的来安装,会与预埋板的预埋套筒发生冲突,导致预埋板无法按设计位置安装,所以在安装下支墩钢筋前要重新排布支墩钢筋,对钢筋间距要对应预埋筒位置做调整。

调整后的支墩钢筋布置见附图。

为保证支墩钢筋安装位置的正确性,做钢筋的定位钢筋模具,见附图。

安装支墩钢筋前先把两个定位箍筋按照设计位置放好并固定,然后安装下支墩钢筋。

2.安装下预埋板利用塔吊将下预埋板放在下支墩钢筋上,如果钢筋安装位置正确,下预埋板都应顺利安装到位。

3.预埋板平面位置与标高调整下支墩主筋安装完成后,在筏板钢筋或隔震层底板钢筋上放出下支墩的几何中心线一个施工区域内的支座安放到位后,统一调整预埋板的平面位置与高程。

在同一轴线两端各做两个控制桩(材料为20钢筋,长度为:下端支在防水的砼保护层上,上端高出支墩上面200伽,中间焊接止水环,间距宽出支墩每边各200伽。

两个控制桩之间焊接一根20的横向钢筋,长度每边宽出控制桩200伽,钢筋上面为预埋板的上平)。

在两个桩之间的横向钢筋上标出预埋板的中心点,然后拉一通线(要保证通线不会下垂),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然后逐一调整下预埋板。

减隔震盆式支座安装注意事项

减隔震盆式支座安装注意事项

减隔震盆式支座安装注意事项减隔震盆式支座是一种用于建筑物地震减震的重要装置,安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安装减隔震盆式支座前,需要进行现场勘测和设计,确保安装位置符合要求。

减隔震盆式支座通常安装在建筑物的地基上,所以需要对地基进行检查,确保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地震设计参数,确定减隔震盆式支座的尺寸和数量。

安装减隔震盆式支座时要注意保持支座的平衡稳定。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使用水平仪等工具来确保支座的水平度和垂直度,避免安装时出现偏差。

同时,还需要使用螺栓等连接件将减隔震盆式支座与建筑物牢固地连接起来,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三,安装减隔震盆式支座时要注意防止污染和损坏。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保持工地的清洁,避免杂物和污染物进入减隔震盆式支座内部。

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使用锐利的工具和器具直接接触减隔震盆式支座,以防止其表面损坏或变形。

安装减隔震盆式支座时要注意与其他建筑部件的协调。

减隔震盆式支座通常与建筑物的结构相连,所以需要与结构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密切合作,确保减隔震盆式支座与其他建筑部件之间的连接和协调。

同时,还需要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安装。

安装减隔震盆式支座后,需要进行验收和检测。

在安装完成后,需要对减隔震盆式支座进行验收,确保其安装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减隔震盆式支座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减隔震盆式支座的安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

只有做好安装工作,才能确保减隔震盆式支座的有效运行,提高建筑物的地震抗震能力。

同时,在安装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确保安装质量和安全性。

隔震支座的布置要求

隔震支座的布置要求

隔震支座的布置要求
隔震支座的布置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隔震支座应均匀分布在结构底部,以确保地震荷载能够均匀传递到支座上。

2. 隔震支座的布置要考虑结构的几何形状和荷载特点,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隔震支座的数量和刚度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和荷载特点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支座数量应足够,刚度应适当,以确保结构在地震中可以有效地隔震。

4. 对于大型结构,隔震支座的布置要根据结构的结构周期和地震力进行优化。

一般来说,结构周期较长的区域应安排较多的隔震支座,结构周期较短的区域则可以适当减少支座数量。

5. 隔震支座之间的间距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方便隔震支座的安装和维护。

6. 在隔震支座的布置过程中,还应考虑到边界条件和结构的连续性,以确保结构整体的性能。

总之,隔震支座的布置要符合结构的设计要求和隔震原理,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

同时,根据具体的结构特点和地震力要求,进行优化和调整,以实现最佳的隔震效果。

抗震支架布置原则

抗震支架布置原则

抗震支架布置原则一、前言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抗震支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抗震支架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措施,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抗震支架布置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二、抗震支架布置原则1. 抗震支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在进行抗震支架布置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承受地震荷载。

具体而言,应根据建筑物结构类型、高度、地基条件等因素确定抗震支架的数量、位置和形式,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督和检查。

2. 抗震支架应坚固可靠为了确保抗震支架能够承受地震荷载并保持稳定,其必须坚固可靠。

具体而言,应选用质量好、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的材料制作抗震支架,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和安装。

3. 抗震支架应合理布置在进行抗震支架布置时,必须考虑建筑物结构的特点和地震荷载的分布情况,以合理布置抗震支架。

具体而言,应将抗震支架均匀分布在建筑物各个部位,并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承受地震荷载。

4. 抗震支架应与结构紧密连接为了确保抗震支架与建筑物结构之间能够有效地传递力量,在进行施工和安装时必须确保抗震支架与结构之间紧密连接。

具体而言,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并加强连接部位的检查和维护。

5. 抗震支架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为了确保抗震支架能够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

具体而言,应定期检查抗震支架的状态、连接情况等,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三、总结在进行抗震支架布置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具体而言,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坚固可靠、合理布置、与结构紧密连接以及定期检查和维护。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够确保抗震支架能够有效地承受地震荷载,并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震支座布置原则
隔震支座布置原则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中能够有效地减少震动和振动的传递,保护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隔震支座布置原则:
1. 布置均匀和对称性:隔震支座应该布置在建筑物的主要负荷位置上,以确保整个结构的均匀和对称受力。

2. 支座间的距离:隔震支座之间的距离应合理,以确保支座之间的力平衡,并避免支座之间的相互干扰。

3. 建筑物的倾斜和变形:隔震支座的布置应考虑到建筑物的倾斜和变形,以确保支座的接触面保持水平和平衡,避免支座的控制失效。

4. 考虑基础的承载能力:隔震支座的布置应考虑到基础的承载能力,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中的稳定性。

5. 结构的复杂性:对于复杂的结构,隔震支座的布置应考虑到结构的刚性和弹性,以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隔震支座布置原则是在确保支座之间力平衡的基础上,考虑建筑物的整体均衡和稳定性,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