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聊聊福州古时的书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聊聊福州古时的书院

日期:[2012年4月24日]

版次: A26

-- 时政 --

放大缩小默认

被茂密林木包围的西湖书院

福州鼓楼鳌峰书院

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今年的主题是“阅读,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不少文史专家和老福州们均说,在福建,尤其是福州地区,“重学”的风尚一直绵延不绝。“龙门一半在闽川”、“是处人家爱读书”等等按语,都见证了这里的重学之风。延续到清代,入闽主政的朝廷官员对教育尤为重视。福州历史上知名的四大省会书院(鳌峰、凤池、正谊以及致用书院),大多是在入闽主政官员的倡议或支持下建成的,这四大书院都在鼓楼。

福州历史上到底有多少书院?四大书院又具体在哪里,有何传说典故?昨日,我们“人文鼓楼·发现档案”通过文史专家和老福州们的讲述,梳理出了古代福州书院的历史。

此外,鼓楼历史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书院、为什么古代福州会出现“路逢十客九青衿,巷南巷北读书声”的景象,古代人是怎么念书怎么考试的,能不能请假……这些谜底,明日“人文鼓楼·发现档案”将一一为你揭晓。

四大书院之首——鳌峰书院省城最大书院当年招考竞争激烈堪比公务员考试

四大书院之首的鳌峰书院,是建成年代最早的书院。它不仅开启了全闽学术之风的转变,而且在学规、管理方式等方面还直接或间接引导了之后设立的凤池、正谊以及致用书院。

鳌峰书院的创办者是理学大师张伯行。根据嘉庆年间的《鳌峰书院志》记载,张伯行创办书院时,最初购置的是明代四川巡抚邵捷春的故宅。

书院起步时规模就非同凡响,到张伯行手中已有书舍120间。张伯行之后,继任的巡抚在原来基础上不断完善功能设施,专设藏书楼以及祭祀用大成殿、文昌阁等。

此时,鳌峰书院的学舍已达140间,还有能容纳400多人的专用考棚。这种规模及形制,在全国已可跻身一流水平。据说当时一位见多识广的名士,见了鳌峰书院也感叹“规模制度宏琏丰敞……求之各省,或罕俪矣”,表示其他省市的书院也难以比肩。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徐心希在《闽都书院》中记载,当时书院旧址本身就是园林胜地,亭台池榭蔚为壮观,是典型的山水园林风格建筑。于此可见,当时的学生是处在风景优美的“名胜区”读书的。

作为当时省城最大的书院,鳌峰书院还是台湾学生心目中的学术殿堂。《闽都书院》记载,台湾历史上出过30名以上的进士和300人以上的举人,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到过福州。此外,台湾的52家书院,有不少是从福州四大书院汲取管理和学术上的智慧,其中台湾儒学水平最高的书院——海东书院,在学规上和鳌峰书院甚至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四大书院均为省会书院,在读书人心中有相当高的位置。作为“四大”之首,鳌峰书院更是众多学生削尖脑袋都想进入的。但当时书院招生并非光凭借努力就有资格进入。它除了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还对学生身份有特别的要求。

比如鳌峰书院,它的学生来自全省就九府一州,都是品学兼优的生员(秀才)、监生(明清两代指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和部分童生(明清两代,凡习举业的读书人,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不管年龄大小均称童生)。

经过层层选拔后,加上童生,鳌峰书院开始有140个名额,但报考人数最多达到五六千人,鼎盛时期考入比例达43:1,堪比后世的公务员考试。尽管后来鳌峰书院把名额追加到210个,但仍远远满足不了读书人的需求。

现在的鳌峰书院已经进行了重建,重建的鳌峰书院坐落在与书院原址紧邻的原国民党海军上将李世甲故居处(鼓楼区鳌峰坊),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前部按福州清代建筑结构重建,后部则在保留李世甲故居民国西式建筑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修缮。

四大书院中最年轻的——致用书院位于西湖风景区门前13株梅花有玄机

四大书院中“年纪最轻”、规模最小的致用书院,则坐落于西湖风景区,它在原西湖书院的基础上建立而成。关于西湖书院,何振岱《西湖志》里有详细介绍,甚至绘有西湖书院的建筑外形。

根据记载,西湖书院原来是“五通庙”,这属于民间信仰里的神祇。康熙年间福州瘟疫流行,乡人为摆脱瘟疫,把希望寄托到“五通”上,狂热地在庙里祭祀祈福。当时的郡守迟维城见这种情形,便毁掉五通庙,改为祭祀朱熹的所在。此后,乡贤请求在此基础上设立书院,教书育人,就称西湖书院。

到了同治年间,王凯泰出任福建巡抚。这时候西湖书院已经倾颓损毁,只剩下旧基址。王凯泰在原来基础上建立起“致用堂”,取的是古人“通经致用”的意思。按照他的说法,设立书院的目的就是招收“九郡二州之俊彦”,在日常学习之外,“专考经济有用之材”。

“致用堂”和其他书院的形制大致一样,设有祭祀文昌帝君的文昌阁,此外还有一座特别的“十三本梅花书屋”。提起这个有着特殊名字的书屋,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何振岱《西湖志》录有王凯泰为书屋所题的题跋。文章提到,当时王的五世伯祖,居所就称为“十三本梅花书屋”。王家伯祖曾以书屋的绘图向海内外士子征诗,一时传为佳话。

到福建之前,王凯泰任广东布政使,并在任期内于广东设立了应元书院。建院时,王凯泰在书院种下不少梅花,时人都认为是“吉兆”。有趣的是,后来果然有人一举夺魁,应验了“吉兆”。赴福建后,王凯泰设致用书院仍沿袭“梅花故事”,在书院前后种下13株梅花。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年底,位于大梦山山麓的福州动物园搬离原址,西湖公园在此修筑一系列富有古典建筑特色的亭台阁楼。如今大梦山山脚下的西湖书院,就是在2009年10月完成的新建筑。有意思的是,根据王凯泰“十三本梅花书屋”的典故,西湖风景区管理处在此种植了13株梅花,借以恢复当时的人文景观。

清代福州有书院二十三所

史书记载,福州书院起源较早,唐代开元年间就有“丽正书院”、“集贤书院”出现。清代福州书院就有23所,福州四大书院就是其中的代表。

鳌峰书院之后,福州陆续建起凤池书院和正谊书院。和鳌峰书院身处“园林胜地”的情形一样,凤池书院也是风景优美的绝佳去处。据考证,当时书院构筑精美,环境也极其幽静,后院甚至设有花坞、荷池以及亭榭,建筑也大多仿造苏州样式,可谓士子读书明理的好地方。

据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新宪的文章记载,清代福州地区的书院在市区较著名的书院除了四大书院,还有共学书院、越山书院、考志书院、道山书院、嵩山书院、正音书院、龙光书院等。至于十邑范围内的书院,就更多了,其中既有大型省会书院、也有小型书院。在这些书院中,大多保持着教学与学术切磋的传统,也有称为科举的附庸,将学习八股文写作为主课以应科举考试。与此同时,福州还存在着一批与书院性质相似而规模较小的私学以及个人读书为主或数人相聚读书、互为师友,或兼讲学授徒的书堂、书室。书院与私学、书堂、书室互相补充促进,形成具有较强活力的教育组织形式。

本报记者刘云鹏齐榕通讯员张勇/文林风/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