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三十年发展
上海证券交易所产生背景及发展过程
上海证券交易所产生背景及发展过程一、产生背景上海证券交易所(Shanghai Stock Exchange,简称SS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证券交易所之一,也是中国最早成立的证券交易所之一。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产生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证券市场的建设成为当时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早期发展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上海股票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1月26日。
当时的上海股票交易所是中国内地第一个以股票为交易品种的证券交易所。
1990年代初期,上海股票交易所的业务规模较小,交易活跃度不高,但它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改革与发展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
200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将A 股和B股的交易和清算进行了分离,推动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200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了中小板市场,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的平台。
200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了中国首家推出股票期权交易的交易所。
四、国际化发展近年来,上海证券交易所加快了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201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推出了沪港通,实现了两地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
201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伦敦证券交易所推出了伦港通,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
此外,上海证券交易所还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和创新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提升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五、未来展望未来,上海证券交易所将继续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一方面,上海证券交易所将进一步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完善交易制度和监管机制,提高市场的稳定性和公平性。
另一方面,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交流,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来中国上市,提升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总结起来,上海证券交易所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证券交易所之一。
中国股市发展行情回顾
中国股市发展行情回顾摘要:一、中国股市的历史背景二、中国股市的行情回顾1.1990 年代初的股市行情2.2000 年代初的股市行情3.2010 年代的股市行情三、中国股市的未来展望1.政策影响2.经济发展趋势3.投资策略正文:中国股市发展行情回顾中国股市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间的行情也是波澜壮阔,不少投资者在这片汪洋大海中收获了财富,也有不少人在其中沉浮。
回顾中国股市的发展行情,对于理解中国股市的现状和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股市的历史背景中国股市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80 年代末和1990 年代初,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传统的银行融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股市应运而生,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1990 年12 月19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标志着中国股市的诞生。
二、中国股市的行情回顾1.1990 年代初的股市行情1990 年代初,中国股市刚刚起步,市场规模较小,投资者主要是国有企业。
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失衡,股价普遍偏高,导致股市行情波动较大。
此外,由于相关法规和监管制度不完善,股市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现象。
2.2000 年代初的股市行情2000 年代初,中国股市逐步走向成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投资者结构逐渐多元化。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盈利水平提高,股市行情也逐步走高。
2007 年,中国股市迎来了历史最高点,上证综指达到了6124 点。
然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全球股市陷入恐慌,中国股市也受到影响,出现了大幅下跌。
3.2010 年代的股市行情2010 年代,中国股市进入了震荡调整期,市场波动幅度加大。
一方面,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另一方面,股市制度不断完善,监管力度加大。
在这种情况下,股市行情呈现出区间波动的特点。
2015 年,中国股市再次出现剧烈波动,上证综指在短时间内大幅上涨,然后又迅速下跌,市场风险暴露无遗。
我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中国股市的发展从改革开放思想提出到市场经济的建立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不仅中国的经济发展起来了,金融市场也从没有到有、单一到多元,中国的股市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从飞乐音响到上海深圳交易所成立,到股权分置改革到创业板到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证券市场在推进我国企业改革、募集资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功不可没,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重要部分。
一、我国股市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四个阶段新中国证券市场三十几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见证中国股市一书将中国股市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为探索、发展、规范与跨越。
探索阶段(1978 ~ 1992)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中国大地上全方位的改革方针,划经济的全面转型推动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起步。
在论“资”论“社”中,80年代的债券市场起步了,到柜台交易的出现,再到沪深两市的先后建立,再到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启动证券市场的第一次大发展,推动的中国证券市场的起锚。
发展阶段(1993~1998),在总结了证券市场初期监管不足、法律漏洞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国务院在1992年成立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证监会从体制保障了证券市场的基础。
证券市场由区域性市场向着全国性市场迈进,证券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投资主体不断丰富,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形成了全国性的统一管理,推进了国际的发展步伐和证券市场。
规范阶段(1999~2004)《证券法》施行,确立中国证券市场法律规范的总体框架。
对证券市场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上升到了战略高度探索。
国有股减持,为全流通做准备股票发行制度由审批制度过渡到核准制。
上市公司治理和规范成为中国证监会的工作重心。
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有条件受理,司法救济大门开启。
呼之欲出的问题股权分置、股市尚属单边市。
跨越阶段(2005 -2012)证券市场法律体系逐步完善,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取得成效。
实行新老划断,证券市场融资功能快速恢复,上市公司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三十而立”的中国资本市场回顾与展望
“三十而立”的中国资本市场回顾与展望作者:王晋斌来源:《人民论坛》2020年第36期【摘要】中国资本市场“三十而立”的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迎难而上的发展过程。
从上交所和深交所主板市场开通,到创业板、科创板相继启动,资本市场用实际行动回应了中国创新创业大潮,以及中国经济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应坚持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为主线,以审慎而积极的人民币国际化为推手,形成一个法治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中国资本市场,久久为功,行稳致远。
【关键词】资本市场科创板金融【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三十年前,上交所、深交所相继创立并正式营业。
从此,中国资本市场告别了单纯的银行信贷融资模式,进入股权市场融资时期,开启了社会投资者股权风险投资的新方式,进入风险社会化管理的时代,银行中介和证券市场同存的中国金融体系正式启航。
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飞速发展。
三十而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资本市场的注册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回顾资本市场的“三十而立”,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产物,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产物,是不断求索构建和优化中国金融体系结构,提高中国金融市场资金配置效率的产物。
事实证明,今天的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资本市场在调节社会储蓄、引导资金“脱媒”、形成银行中介和证券市场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的现代金融体系上,在优化金融结构、提高社会资金配置效率和激发企业创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证券市场取得了历史性的大发展,在向形成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对平衡的现代金融体系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资本市场已经逐步成为金融市场价值发现的功能平台。
证券市场正在逐步形成理性、客观的价值发现机制。
经济的发展内生要求金融的发展,资产化定价与交易成为基础性的资源配置手段。
在市场深度和广度逐步提高和经验累积的过程中,2000年以后的IPO先后实行了核准制与询价制,发挥市场上券商的价格发现功能,证监会扮演最后审查的功能。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证券的发展历史1990年我国在上海、深圳创建证券交易所,时至今日已有30年。
伴随着30余年的发展和创新,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又好又快发发展(王国刚,2019)。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持续推进,中国证券市场强势的经济力量成功占据了国际市场的重要地位,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开放程度进一步增强,我国证券市场规模进一步显著扩大(王年咏,2005)。
主要表现为境外投资者转移资金到中国,并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资金投资(王叙华,2006)。
另外国内不少大型企业同样也在国外设立了投资机构(皮六一,2013),特别是我国已执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下,不少企业试图进一步扩大海外投资市场。
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迎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宋承国,2010)。
以港股为例,截至2018年12月31日,港股累计成交25.06万亿港元;2018年平均日成交1,014.3亿港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上升27%(郭田勇,2018)。
香港市场上市公司共2315家,总市值299,094 亿港元(巴曙松,2014);主板标的1947只,总市值297,232.17亿港元,创业板391只,总市值1861.83亿港元(赵新江,2014)。
中资股1146只,占上市公司数量49.5%,占港股总市值67.5%。
H 股267 只,总市值59,420.1亿港元;红筹股164 只,总市值53,772.2 亿港元;中资民营股715只。
中资股总市值占比约为67.5%,中资股成交金额占总成交金额的79.1%(李蒲贤,2007)。
截止目前,港股总市值位列全球第六,国际化程度高交易品种多样,中资股占比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董毅,2004)。
恒生指数于1964年由恒生银行创制,该指数通过前一个收盘指数经流通市值加权后得到,反应了香港股市重要行情(BM Ho,2001)。
该年指数设100点为基点,并选出33 家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成分股。
1985年,恒生指数以板块进行划分统计,衍生出恒生金融、恒生公用事业、恒生地产、以及恒生工商业指数。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毕业论文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1.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3)1.1我国证券市场的历程 (3)1.2我国证券机构产生与发展 (3)1.3我国证券个人投资的形成与发展 (4)2.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4)2.1证券市场体制不健全 (4)2.2股票种类繁多,股权割裂问题严重 (5)2.3证券市场规模有局限性 (5)2.4监管力量薄弱,法制建设滞后 (6)2.5证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 (6)2.6市场的潜规则 (6)2.7证券市场过度投机气氛严重 (6)3.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7)3.1证券市场一体化和市场化 (7)3.2加快立法制度、健全证券市场体系 (7)3.3证券市场部分品种风险加大,机会增加 (8)3.4资本市场将日益走向成熟稳定 (8)3.5扩大资本规模、增加交易品种 (9)3.6证券市场国际化 (9)参考文献 (10)致谢.............................................................. . (12)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20多年的沧桑巨变,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相当来之不易,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市场投资者队伍迅速壮大,中国的证券市场目前以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证券市场资本股票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1.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1.1我国证券市场的历程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开始了至今将近三十年的改革之路。
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中国证券市场产生的前提条件。
关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贺强、陈高华、曾琨杰(2008)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8~1991年),证券、证券交易和证券交易所陆续在我国出现;第二个阶段(1992~1997年),我国证券市场开始进行基础性制度建设,监管体系基本建立;第三个阶段(1998年至今),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规范,管理层开始着手解决股权分置这一制度性问题。
中国货币市场三十年探索与变革,读后感
中国货币市场三十年探索与变革,读后感【实用版2篇】目录(篇1)1.中国货币市场三十年探索与变革概述2.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历程3.中国货币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展望正文(篇1)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货币市场经历了三十年的探索与变革。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货币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
以下是对中国货币市场三十年探索与变革的详细介绍。
一、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978-1993年)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货币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的货币市场主要是由银行体系主导的,货币供应主要通过银行体系进行。
2.发展阶段(1994-2002年)1994年中国货币市场正式建立,货币政策逐渐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
这一时期,中国货币市场开始出现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
3.成熟阶段(2003年至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货币市场逐渐成熟。
这一时期,中国货币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市场体系,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回购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等。
二、中国货币市场的现状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货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市场之一。
截至2019年底,中国货币市场规模达到21.8万亿元人民币。
2.市场参与者多样化中国货币市场参与者多样化,包括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个人等。
其中,货币市场基金是最具代表性的机构之一。
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日益完善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日益完善。
目录(篇2)1.中国货币市场三十年探索与变革的背景2.中国货币市场三十年探索与变革的过程3.中国货币市场三十年探索与变革的影响4.总结正文(篇2)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作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货币市场也经历了三十年的探索与变革。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货币市场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包括货币政策、市场结构和金融创新等方面。
一、背景在中国经济三十年的发展中,货币市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现状和趋势
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现状和趋势中国资本市场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后,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资本市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正如《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要求的那样,中国资本市场正朝着多层次、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迈进。
一、市场化改革进程不断推进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为了适应国际市场,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全面的市场化改革,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以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业板”为代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推进。
2010年“创业板”成功启动后,引领了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向多层次化和规范化发展,使得中国资本市场逐渐成为全球投资者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此外,在市场化改革方面,推进证券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和完善股票上市制度,消除双股权结构、实行T+0交易等政策的出台,进一步释放了市场的潜力。
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投资者信心也逐渐获得重建。
通过引入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的机制,建立健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中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正在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监管层面的改革力度越来越大改革的不断深化也带来了对市场监管的加强,证监会不断加强监管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的监管制度和规则,有效提高了市场风险防控意识和监管能力。
中国证监会还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加强投资者权益的保护,规范投资者知情权、表决权和盈利权,建立每日涨跌停制度等措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三、自贸区建设推进资本市场国际化随着中国金融自由化和开放的提速,建设自由贸易区已成为中国未来全面开放和加快投资便利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自贸区建设不仅有助于推进企业国际化,更是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渠道和便利,促进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目前,上海自贸区内和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资本市场也获得了更多的开放机会,比如自贸区建立的将国内和国际机构同等对待的股权投资机构,也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提供了动力。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历程、成就和进一步发展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历程、成就和进一步发展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回顾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总结其取得的显著成就,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过去的三十年,中国金融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性变革,逐步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这一过程中,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不仅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全球金融稳定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通过梳理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主要历程,分析其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以期为中国金融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程是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展开的。
在国内方面,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境,金融体系效率低下,资金分配机制僵化,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逐步深入,金融体系的改革成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国际方面,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中国金融市场必须与国际市场接轨,参与国际竞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市场的信息化、网络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为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应运而生。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改革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旨在建立一个更加开放、透明、高效的金融市场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也致力于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提升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三、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进程。
自1980年代初开始,中国金融业开始了艰难而坚定的改革之路,至今已走过三十余年的风雨岁月。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主要围绕着银行体系的改革进行。
1983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标志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初步形成。
结合中国证券市场评述我国上市公司的
结合中国证券市场评述我国上市公司的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与问题
3.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建议与展望
正文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自 1990 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我国证券市场已走过三十多年的历程。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国证券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证券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证券市场形成了以下几个特点:
1.政策主导型市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受到政府政策的直接影响。
政策调整和改革往往能引起市场行情的波动。
2.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我国证券市场与银行体系紧密相连,银行资金在证券市场中占有较大比重。
3.市场投资者结构以散户为主: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以散户为主,缺乏成熟的机构投资者。
二、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与问题
1.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长: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长,目前已经超过 4000 家。
2.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虽然上市公司数量众多,但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公司存在财务造假、信披违规等问题。
3.公司治理结构有待完善:许多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建议与展望
1.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严惩财务造假、信披违规等行为。
2.培育长期投资者:鼓励发展机构投资者,培养长期投资理念,降低市场波动性。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
总之,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上市公司面临着诸多挑战。
关于中国新股发审制度改革的思考
关于中国新股发审制度改革的思考摘要:自2009年以来,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a 股市场无论在新股发行数量还是在募集资金额上都排名世界第一,为我国金融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作为一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ipo 的质量和效率对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时我们发现a股发行中“三高”问题犹如顽疾,对投资者利益造成巨大侵害。
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深化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之后,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12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要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股票承销办法。
新股发审制度改革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新股发行制度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发行制度存在的弊端,并给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新股发行制度保荐制注册制核准制一、新股发行制度演变1、新股发行审核制度种类股票发行制度主要有三种,即审批制、核准制和注册制,每一种发行监管制度都对应一定的市场发展状况。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股票发行制度也随之改变,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三者根据市场的成熟程度,发展方向应为从审批制到核准制,最后到注册制,过程也代表着发行制度的不断市场化过程。
审批制一般存在一过证券市场的发展初期,为了维护上市公司的稳定和平衡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采用行政和计划的办法分配股票发行的指标和额度,由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指标推荐企业发行股票的一种发行制度。
企业发行股票的规模等由计划确定,定价方式多受行政干预,市场化程度很差。
核准制则是介于注册制和审批制之间的中间形式。
它要求发行人在申请仅要充分公开企业的真实情况,而且必须符合有关法律和证券监管机构规定的必要条件,在审查内容方面,它在对发行人进行形式审查之外,还对发行人的财务状况、公司治理、发行数量及价格等方面进行实质检查。
相比于审批制,它取消了政府的指标和额度管理,并引进证券等专业中介机构作为承销商,更加专业的审查企业到股票发行的条件;同时证券监管机构对股票发行的合规性和适销性条件进行实质性审查,并有权否决股票发行的申请。
结合中国证券市场评述我国上市公司的
结合中国证券市场评述我国上市公司的摘要:一、中国证券市场概述1.发展历程2.市场规模与结构3.监管体制二、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的作用1.优化资源配置2.促进产业发展3.提高企业治理水平三、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1.信息披露不透明2.内部控制不足3.股价操纵四、我国政府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措施1.完善法律法规2.严格信息披露制度3.加强市场监管五、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建议1.提高企业盈利能力2.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正文:结合中国证券市场评述我国上市公司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文将结合中国证券市场评述我国上市公司在其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政府采取的监管措施,并提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建议。
一、中国证券市场概述中国证券市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结构日益完善。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已经形成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等多个层次的市场体系。
在监管体制方面,我国实行以中国证监会为核心的分业监管体制,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二、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的作用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优化了资源配置,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
其次,上市公司通过市场竞争,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最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较高,有助于提高企业治理水平。
三、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尽管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其次,部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不足,容易滋生舞弊和腐败现象。
最后,一些上市公司存在股价操纵现象,破坏了市场秩序。
四、我国政府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措施针对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其次,严格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及时、真实、完整地披露相关信息。
最后,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资本市场三十年发展评析
资本市场三十年发展评析作者:刘兰孙显超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04期摘要:本文通过回顾中国证券市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并对最近几年影响资本市场的几项重大改革做出评析,以此来展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轨迹。
并总结规律:资本市场的重大改革必须坚持尊重市场规律,实现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分散决策的协调,从而不断实现资本市场的完善。
关键词:资本市场;股权分置;资源配置;直接融资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从1978年开始,中国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社会经济领域内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
在转型过程中,需要社会经济领域的各方主体参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中来。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强化了农户的市场主体作用,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在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稳步前进。
市场经济在如火如荼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体制为其发展提供各项支撑,资本市场作为直接融资的代表应运而生,成为推动所有制变革和改进资源配置方式的重要力量。
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资本市场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因此,本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以此来总结历史,解释现在,展望未来。
回顾过去三十年的发展,资本市场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2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适时发展市场经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
第二阶段:1993—1998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从中国人民银行独立出来,成为专门的证券监管机构,标志资本市场政策准备完善。
第三阶段:1999—2007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金法》的实施为标志,资本市场发展有了法律保障。
第四阶段:2005—2009年,国家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塑造了同股同权的对接机制,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的时代。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者:张智威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20年第03期【摘要】 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接连成立,2020年恰逢成立三十周年。
激荡三十年,中国股票市场从无到有,披荆斩棘,摆正“两个轮子”,为我国企业的直接融资注入活水。
本文简述中国股票市场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做出思考。
【关键词】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投资一、从无到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股票市场(一)股票市场的前期准备关于银行作用的讨论,给金融体制改革打下了基础。
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将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
当时,银行的作用局限于会计、出纳,社会项目主要通过财政手段扶持。
但是,农村的以家庭为主体的承包经营、城市的企业放权让利,都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分散在社会的资金越来越多,财政的收入比例下降。
这时银行可以将社会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并给予银行更多的自主权,投资项目并承担风险,也就是“把银行搞活”。
与此同时,在1984年的中国金融学会年会上,一些专家提出“以建立金融市场为金融体制改革突破口”的建议,时任金融改革方案小组组长的刘鸿儒听取各方意见,决定先抓银行改革,之后逐步建立金融市场。
另一边,国有企业改革正在进行,也做了很多尝试,包括承包制、租赁、利改税、股份制等,其中只有股份制改制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了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改革最重要,也是最有成就的形式”。
股票市场是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产生的,其优化资源配置、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等优点,使得人们对其功能越来越重视。
通过金融市场,企业能够直接融资,也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二)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成立早在1984年,飞乐音响就公开发行股票,成为中国第一支股票;1987年,深发展公开发行股票,但认购者寥寥。
但随着股份制的实践,人们的投资意识逐渐增强,认识到其中的买卖价差有利可图,于是股票逐渐成为抢手货:在1988年,股票交易量为四百万元,89年增加到三千两百万元,90年上半年就达到四亿四千四百万元。
我国证券市场在国企改革中发挥的作用
我国证券市场在国企改革中发挥的作用作者:李莎陶稚玲来源:《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05期[摘要] 本文主要对国企改革三十年中证券市场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当前市场条件国有企业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在目前金融危机下国企的深化改革做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 国有企业证券市场改革作用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开始,至今国企改革已走过了三十年历程。
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的国有企业,大部分已摆脱了政府领导和计划经济的管束,基本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
在这三十年改革的风风雨雨中,国有企业改革从扩权让利到承包经营责任制再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部管理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并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更是成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好发展的强大支柱。
然而,我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成绩是与为其开辟道路、创造条件的证券市场的发展密不可分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的前提下,加之政府出于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条件的考量,我国发展了证券市场。
而且,为了保证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出台了大量鼓励和规范性的政策措施。
在我国证券市场开始迅速发展的同时,国有企业却面临着改革中的三个主要问题:1.缺乏资金来源。
自从政企分开后,政府财政职能逐渐转向公共财政,不再向国有企业直接注资,而企业除了向银行贷款外,没有其他融资渠道。
2.资产负债率过高,连连亏损。
国有企业向银行贷款过多,却因计划经济体制僵硬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低下而无法偿还借款,又因忽略市场需求以致于产品积压,亏损不断,直接导致资产负债率过高。
以下数据可供参考:从国有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上看,1985年亏损面为9.6%,1990年为27.6%,1995年上升为33.8%;1995年亏损额为639.6亿元,是1985年亏损额的20倍。
3.企业冗员数量过大。
在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通常实行以企业办“社会”,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包袱,又由于企业内部缺乏竞争,出现了大量“吃白饭”的员工,使得企业在工资及各种保险金上花销过大。
中国股市记忆三十年观后感
中国股市记忆观后感在很久以前就有人说,中国股市可以看作是经济晴雨表。
其实,时至今日也还不能把它当经济温度计。
股市尚未成熟,恰如十五六岁少年一般,有时需要家长给予糖果,有时需要棍棒来恫吓,时不时还会对一切置之不理。
认同价值投资之时,资本市场成熟之日。
《中国股市记忆》里有一句划是:中国股民到就是您身边的那群人,是相信中国经济充满希望的人,中国投资者是一群曾被忽视但终究会被历史记住的人,是一群最值得关心也最应该被关心的人。
中国的经济是每一个中国人建设起来的。
观看《中国股市记忆》后,使我感受颇深,让我了解了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规范,也让我了解到一批批在中国股市发展中起到里程碑意义的人物,如:王健,管金生等,他们伴随着中国股市沉浮。
中国证券教父管金生,从他成立万国证券起,直到把万国证券做成了中国证券业的头把交椅,然后就是万国证券的倒闭,而他受了牢狱之灾。
这一个历程也是中国股市发展的一个表现。
我们从一个个响亮人物的经历来说,让我们明白,在工作中,要大胆,勇于创新,就如国信证券的发展,首创银证通,然后到第三方托管,无不是这些创新,使国信证券在全国106家券商中名列前三甲,被誉为中国证券业的黄浦军校。
另外就是要规范经营,从公司的各种制度到全体的员工,都要严格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业务,万国证券的倒闭无不是因为不规范经营,挪用客户保证金而导致亏损,最后破产。
从而也为我们客户经理敲响了警钟,我们要严格遵守客户经理“十不准则”。
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反规章制度的事,从而使我们的职业生涯更加长久看了《中国股市回忆》我在想中国股市中最大的投资者是机构,可是机构的不理性是股市大涨大跌的根源。
机构和散户一样只重视短期收益,目光短浅只能让市场宽幅震荡。
股市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个人人尽知,但为了实体经济,把劣迹斑斑的企业放水进来,然后还设置许多障碍不让它退市,只能让股市变得不纯粹,投机就有了制度你给的支撑!美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但它的股市却很快稳定,缓步上涨,而中国的股市在经济向好中滞步不前,这里面制度化的弱点没有吗?我想不起哪一位王者(指投机之王)是带着王冠死去的”,原因就在于他们都是“悬崖上的舞者”,通通缺乏安全边际的保护中国的股市都是这样要不是暴涨就是暴跌,投资者就像悬崖上的舞者,缺乏安全性,在中国的股市中有一条选择是远离悬崖,不再跳舞。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证券市场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证券市场体制发展绪论:一九七八—二零零八,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她三十年的历程。
三十年来,华夏大地因着改革开放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时每刻,生活总在改革开放这个永远充满活力和青春气息的名词的影响下,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魅力和未来。
社会、生活和一切的一切在她的带动下,展现出新的形式和状态!千言万语与无法描述这一切的改变,我们所做的就是从中国改革开放所有变化中选取一方面来看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巨大变化。
二战后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世界大势。
然而由于十年文革的原因。
中国的证券市场发展一直就落后于世界大势,直至改革开放我国的证券市场体制才开始建立,经历的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经历有基本的雏形到建立起基本完善的体制。
新事物的的发展总是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式的前进。
中国证券市场得发展必然遭遇挫折。
然而,事物得发展总是在曲折中吸取经验教训,然后在不断更正中完善中国的政券体制。
现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证券体系正在经历一场风暴。
如何解决好当前世界性问题,也必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世界和中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我们现从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发展来研究中国证券市场。
历史沿革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伴随着市场本身经历了逐步完善的体制创新过程。
从一九八一年到中国恢复发行国债以来,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经历了由分散到集中统一监管三个发展阶段。
一、分散监管阶段(一九八一至一九九二年五月)从1981年到1985年,我国证券市场得主要业务是发行国债,股票和企业债券发行都很少。
在这一时期,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是分散的、不成体系的。
1986年以后,以柜台交易形式存在的股票交易市场开始起步,国债二级市场也逐步形成,特别是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股票交易开始有了集中的场所,市场规模有了一定程度的扩大。
与此相适应,市场监管体系也初见雏形。
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一:以中央银行为主、多部门介入的监管格局。
二:地方政府在证券市场监管中扮演及其重要的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证券市场三十年发展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缩影。
证券市场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经济逐渐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而证券市场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国经济改革宝贵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回顾和总结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把握证券市场的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措施,将有力地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一、中国证券市场萌生
·1978年-1992年,改革开放后,中国证券市场在中国经济转轨的背景下萌生。
这一时期的市场特点是:自我演进、缺乏规范和监管,以分割的区域性试点为主。
--1984年,飞乐音响、延中实业发行
--1987年9月,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
--1990年12月,上证所开始营业
--1991年8月,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
--1991年4月4日,深证综合指数发布
--1991年7月15日,上证综合指数发布
--1991年底,深交所开始营业
--1991年底,推出B股试点
--1992年1-2月,邓小平南巡指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其中就资本市场提出了看法
--1992年8月,“8-10”风波爆发
二、形成和初步发展
·1993年-1998年,中国证券市场统一监管体系初步确立,从早期的区域市场迅速走向全国性统一市场。
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陆续出台。
市场得到较快发展。
--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成立,刘鸿儒上任首任主席(不管是在金融改革的险滩激流中,还是在教书育人的精神殿堂里,刘鸿儒仿佛在谈笑风生中。
任期1992年10月-1995年3月)。
中国资本市场纳入全国统一监管框架,全国性市场由此现成并逐步发展--1992年底,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
--1993年4月,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颁布
--1993年6月,境内企业开始试点在香港上市
--1993年8月,禁止债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发布
--1994年7月,公司法实施
--1995年,“327”国债风波
--1995年3月,周道炯就任证监会第二任主席(任期1995年3月-1997年5月)
--1996年10月,发布《关于严禁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通知》
--1996年12月,沪深交易所实行10%涨跌停板制度
--1997年3月,琼民源控股股东利用虚增利润手段操纵股价被查
--1997年6月,周正庆就任证监会第三任主席(周正庆主张积极治理股市,笔下的一份建议曾引发著名的5-19行情,给股市带来持续两年上涨。
任期1997年6月-2000年2月)
--1997年11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发布,规范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
--1998年4月,国务院证券委取消,证监会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部门,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监管体制形成
三、进一步规范和发展
·1999年-2007年,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牛熊更迭的时期。
从2001年开始,股市步入持续四年的调整,券商连年全行亏损。
资本市场发展中累积的遗留问题、制度性缺陷和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到2005年,最大的矛头指向了股权分置。
“国九条”的出台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资本市场发展的空前重视;在“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股改实施后,中国股市也出现了转折性变化。
--1998年12月,《证券法》颁布,次年7月实施
--1999年4月,厦海发戴上ST帽子,这是1998年4月沪深股市出台“特别处理”规定后,首只ST股
--2000年2月,周小川就任证监会第四任主席(任期2000年2月-2002年12月)
--2001年,证券市场财务做假案银广夏事件曝光;庄家吕梁操纵中科创业轰动市场
--2001年,深交所开始探索筹建创业板
--2001年,德隆系的金新信托发生挤兑风波,德隆系开始“灾变”
--2001年4月,PT水仙成为A股首家退市公司。
当年2月,证监会取消PT制度,连续3年亏损的公司停止交易,暂停交易后第一个会计年度仍未扭亏将终止上市
--2001年9月27日,证监会宣布处罚郑百文及有关中介;主要责任人已依法移送公安机关--2001年,证券业协会设立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三板)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有关证券市场开放的承诺同时进入履行倒计时
--2002年,证监会增设专司查处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的机构,与公安部成立的证券犯罪侦察局合署办公
--2002年,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和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发布
--2002年12月,尚福林就任证监会第五任主席(“福临股市”是2002年12月尚福林走马上任时坊间流传的一句吉语。
)
--2002年12月,QFII机制建立
--2003年4月4日,退市风险警示“*ST”开始启用
--2003年6月9日,社保基金正式进入股市,开始购买股票及有关债券
--2003年10月29日,《证券投资基金法》获通过
--2004年1月,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九条)发布
--2004年5月18日,中小板获准设立
--2004年8月30日,证监会宣布暂停新股发行
--2004年10月25日,保险资金获准直接入市
--2005年1月17日,证监会宣布恢复暂停半年的新股发行
--2005年,证监会调查组历时3个月结束对科龙电器的调查。
随后,包括董事长顾雏军等在内的科龙电器多位涉案人员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05年5月8日,《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发布,股改试点工作启动
--2005年6月6日,沪指跌破1000点,低报998点
--2006年1月1日,修订后的证券法、公司法正式施行
--2006年1月,中关村高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制企业开始进入代办转让系统挂牌交易
--2006年4月29日,建国以来最大的金融证券案--德隆案主案一审判决,唐万新被判有期徒刑8年并罚40万元;德隆系三家核心企业合计被罚103亿元。
据05年底的公开数据,德隆控制的六家金融机构从01年6月5日到04年8月31日,共变相吸收公共存款450.02亿,其中未兑付资金余额为172.18亿
--2007年,证监会设立行政处罚委员会和稽查总队,从制度上确定“查、审分离”模式
--2008年8月,证监会出台文件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
--2008年,中国股市步入熊市
--2008年,次级债引发的金融危机及对中国股市造成冲击,股指大幅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