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农业昆虫学:是研究农作物害虫生物学、发生规律与防治的科学
2、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物理环境相互作用,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构成的功能单位。
3、农田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从事种植业活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
4、自然控制(natural regulation):在自然界中,一些物种种群保持着很多个体数量,而另一些种群的数量却保持中等或非常稀少,通常物种种群既不可能无限制地连续增长,也不会轻易绝灭。在所有环境因素的作用下,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并在种群的平衡密度上下波动。环境因素作用于种群数量的过程称为自然控制
5、自然平衡:自然控制最终所导致的一个状态,即平衡状态。即自然控制使生物群落内各物种种群的数量成一定比例的存在,而不至于出现剧烈地变化,总能维持各自的种群在平衡密度上下。这种现象称为自然平衡
6、种群动态(种群消长):指在一定空间内,特定种群在时间序列上的数量变化。
7、密度制约因素:这样的因素作用于害虫种群,与害虫种群密度高低有关(或依赖于害虫的种群密度高低)。如竞争、捕食、寄生、疾病和种内调节等生物因素。特点是:具负反馈机制。对害虫种群具有调节作用。
8、非密度制约因素:这种因素对任何高低密度的害虫起相同的作用,其作用大小与密度高低无关。如低温、降雨、干旱等。特点是:作用是灾难性的,有时控制作用明显。无负反馈作用。
9、生态对策:也称生活史对策,是物种(昆虫)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方式。
10、逻辑斯蒂曲线(S形曲线):当种群增长达到其资源供应状况所能够维持的最大密度,即环境负荷量K时,种群将不再继续增长而稳定在K值左右,即dx/Kt=0,。这就是种群增长的~~。
11、r-类害虫(r-对策者,r-strategist):其种群密度很不稳定,很少达到环境容量水平(K),大部分时间保持在S曲线的上升阶段。如:蚜虫、蓟马、叶螨、棉铃虫、鼠类、麻雀等。
12、K -类害虫(K -对策者, K -strategist):是指在长期稳定的生境中,其种群密度比较稳定,经常处于环境容量水平(K)下的害虫。如天牛、金龟甲、十七年蝉等。
13、中间对策者:“r对策者→中间对策者→ K对策者” r- K连续统
14、经济损害水平(EIL):由防治措施增加的产值与防治费用相等时的害虫密度。
15、经济阈值(ET):是害虫的某一种群密度,在此密度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害虫密度达到经济损害水平。
16、害虫和虫害:植食性昆虫、害虫、虫害、害虫危害作物造成的经济损失
17、害虫综合治理(IPM): (1)FAO(1966)定义:害虫综合防治是一套有害生物的科学管理系统,它考虑害虫的种群动态及其有关环境,尽可能以协调的方式利用所有适当的技术和方法,将害虫种群控制在经济受害水平(EIL)之下。
(2)我国害虫综合防治定义: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体系,它属于农田最优化生产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运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18、害虫防治的3R问题:残留(residue)、抗药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
19、害虫的有机管理(OPM):在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下,对农作物中的有害生物进行除化学防治、种植转基因抗性作物以外的有力促进作物和环境健康而获得最佳效益的管理策略
20、全种群治理(TPM)、大面积种群治理(APM)、害虫种群的生态控制(EM)、害虫的持续治理(SPM)
21、植物检疫 Plant quarantine:依据国家或国际法规,对调出和调入的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和处理,以防止人为传播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扩散的一种带有强制性的防治措施。
22、疫区:由官方指定的有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和危害的地区。
23、非疫区:由科学证据证实没有发生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的地区。
24、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就是根据农田生态系中害虫、作物、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利用一系列耕作栽培管理措施来控制害虫的方法。
25、抗虫作物品种:利用常规杂交育种或转抗虫基因技术培育的作物品种。
26、植物抗虫性(HPR):植物在昆虫危害较严重的情况下,某些植株能避免受害、耐害或虽受害而有补偿能力的特性。
27、不选择性(non-preference):指昆虫不喜欢在某些植物或品种上产卵、栖息和取食的习性。
28、抗生性(antibiosis):指植物(或作物品种)含有“有害”化学物质或缺乏昆虫必要的营养物质,昆虫取食后对其生长发育、存活、寿命或生殖产生不良影响的表现。
29、耐害性(tolerance):有些植物或品种虽遭受害虫危害,且能正常生长发育,但因具有很强的增殖和补偿能力能忍受虫害而不影响或不显著影响产量的特性。
30、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
31、物理防治:即采用物理因子如光、颜色、电、声、气、温湿度等对害虫的影响作用达到消灭害虫或改变其物理环境来控制害虫的方法。
32、机械防治:指包括人工在内的利用器械设备以及现代化工具防治害虫的方法。
33、机械捕杀:利用害虫的生活习性和栖息部位,设计并利用器械直接杀死害虫
34、诱杀:利用行为趋性杀灭害虫或用于预测预报。
35、苏云金杆菌:由许多亚种组成、在菌体内形成蛋白质伴孢晶体,而对多种昆虫具有致病力的一类芽孢杆菌。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
36、地下害虫:在土壤中或在近地面处为害农作物根、茎、种子的害虫,也称土壤害虫。
37、侨居寄主(第二寄主):是指蚜虫的夏季寄主。
38、天敌昆虫:是指害虫的天敌是昆虫或捕食或寄生有害生物的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