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农村社会学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社会学》

第一章农村社会学与农村社会

一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1农村社会学定义:农村社会学是庞大的社会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是运用社会学的基本原则、理论和方法研究农村社会这一特定对象的科学。

2社会学特点:1)综合性2)实证性3)具体性。

3社会学学科结构:社会学是由社会学的本体理论、具体社会学和社会学的方法三部分组成的。

4农村社会学的产生和标志:农村社会学的产生,最初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1908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任命成立了农村生活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20世纪农村社会学的开端。

5中国农村社会学的产生时间及标志:农村社会学在中国始于20世纪20年代,最早的著作要首推顾复于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农村社会学》一书。此书提出研究农村社会学包括农村现状、农村改良、农村问题三部分。

6、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农村社会学的发展内容: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农村社会学逐渐摆脱了完全依赖外国学者和对国外农村社会学简单引进与模仿的状况,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的农村社会学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院校社会学专业学者的农村社会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他们的教学和研究是旧中国农村社会不学的主要内容。第二个方面是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第三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中国农村社会的研究。

二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代表人物

外国学者对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持有两类观点:第一类是综合论的观点,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整体的。代表人物有索罗金、齐默尔曼、吉勒特。第二类观点认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农村具体特殊的问题。包括四种主张:第一种主张是以人为研究中心,代表人物有霍桑。第二种主张是以农村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代表人物有桑德森。第三种主张是以农村社会心理为研究对象,代表人物有威廉姆斯。第四种主张是以农村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代表人物泰勒和卡弗尔。我们认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农村社会整体与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它通过对农村社会整体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提示农村社会的本质及发展变迁规律,促进农村社会系统的协调、健康发展。

2农村社会学关注的领域:农村社会学关注的对象包括这样几个领域:其一是农村社会群体和组织及其互动关系。其二是农村社会生活。其三是农村社会问题。其四是城乡关系,主要关心农村社会与外界、特别是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农村城镇化等,促进城乡共同协调发展是农村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农村社会学研究的特点1)农村社会学把农村社会作为整体来研究2)研究范围和方法上的综合性;(3)农村社会研究注重了解隐藏在社会行为背后的社会价值观。

2农村社会学研究遵守的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2)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3)动态研究和静态研究相统一的原则4)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统一的原则。3农村社会学研究的程序分为选题、计划设计、实施和总结四大阶段。

4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确定1)文献法;(2)调查法:包括全面调查,典型调查,追踪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3)观察法:是通过直接观察收集有关人类社会行为的各种非语言资料,从而分析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存在任何关系的一种方法;(4)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系统的操作一个或多个变量,并观察这种操作对其他变量的影响,从而发现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

5、比较分析和统计分析:资料分析的方式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比较分析和统计分析。比较分析是在相似条件的基础上,把不同研究对象的同类因素或比较分析同一对象不同时期的同一因素进行对比,以发现他们之间异同及原因的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的特点是通过对现象或实验数据的数量分析去揭示现象的内部联系和质的规定性。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和统计推理两部分。

四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意义A理论意义:(1)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研究农村社会学丰富了人类理论认识的内容。(2)就社会学理论而言,农村社会学拓展了社会学研究和社会学理论的认识空间,从而对社会学理论的建设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3)对于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而言,中国农村社会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B实践意义:(1)研究农村社会学可以使我们深刻认识中国的特殊国情。(2)研究农村社会学可以为我国农村发展的科学决策做出贡献。(3)农村社会学研究可以避免在农村发展指导思想上片面性。(4)农村社会学研究可以为我国农村改革、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第二章中国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

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社会调查实践与理论成果1毛泽东社会调查的主要理论和思想1)毛泽东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抓住了中国问题的要害,即农民问题,土地问题2)毛泽东对调查研究的地位和职能做出了科学的论述题3)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作为社会调查方法的理论基础4)实事求是是毛泽东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5)矛盾分析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是毛泽东社会调查基本的分析方法。(6)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方法论。

二新中国成立前后职业社会学者的农村社会学理论

与实践1扬开道的农村社会学理论:第一、扬开道将

农村社会生活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生活,一种是

精神生活。”衡量社会生活的指标是生活程度和生活

标准。生活程度是指实地的生活情形,生活标准指理

想的生活情形。要是生活程度和生活标准差不多,我

们可以说是满足的生活,要是差的太远即是生活不满

足。“中国农村生活程度,无论在数量上,品质上或

分配上讲起来,都有很低,都不十分合理,有改良的

必要。”第二、杨开道分析农村生活不发达的原因是:

教育不良;经济困难;工作太忙;只有家庭生活没有

社会生活;农民无组织。第三、杨开道提出农村生活

改善的11条具体办法:(1)提高农民知识2)改良农

事3)注意农村经济4)便利交通5)扩大农村范围,

将他们共同有的人才和经济集中起来,去解决他们的

共同生活问题6)提高农民组织,有组织便有势力7)

培养农村领袖8)提高社会服务9)生活社会化10)

游戏生活的提倡11)生活艺术化。

2费孝通的农村社会学理论(1)对中国乡村经济的认

识独具慧眼。费孝通认为,中国传统农村经济不是一

个单纯的农业经济,而是“农工混合的乡土经济。”(2)

乡土和农民社会是他对中国农村的基本认识。(3)小

城镇架构城乡关系的桥梁。(4)发展模式与区域发展

是费孝通社会学思想的重要内容。第一模式,苏南模

式。费孝通将它称作地方干部经营的社区所有制。第

二模式,“温州模式”。其最重要的特点是专业市场带

动家庭工业的发展。第三模式,“珠江模式”。与香港

密切相连构成的“前店后厂”是珠江模式的主要特点。

第四模式,“侨乡模式”。福建侨资企业大多与国际市

场密切相连,又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所以发展很快,

形成了乡镇企业发展的新模式,即“侨乡模式”。第

五模式,“民权模式”。在河南民权县,费孝通看到了

利用草根资源,发展草根专业,以庭院经济脱贫致富

的新模式----民权模式。(5)功能主义的方法论。

3、乡村建设运动定义:乡村建设运动是在不角动地

主土地所有制,不触动反动统治的前提下,通过一些

修修补补的措施来复兴农村。

4、乡村建设派的农村社会学理论与实践(1)晏阳初

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集中

体现在他领导下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省

定县开展的实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认为中国当时

的重要问题是民族衰老、民族坠落、民族涣散,根本

是“人”的问题。定县实验所形成的基本思想和基本

方法,概括起来说,就是以扫除文盲、办平民学校为

基础,采有三大方式(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和家

庭式教育)、推四大教育(根据当时所认识的中国农

民存在的愚、贫、弱、私四大病,而提出四大教育,

即用文艺教育以治愚、生计教育以治贫、健康教育以

治弱、公民教育以治私,借以培养和发扬农民的“四

力”:知识力、生产力、健康力和团结力),以达到对

乡村的整体改造和建设。它的两个基本点是:第一、

对社会进行整体改造的思想。第二、把“人”看作是

根本的思想。

(2)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主要包括:第一、在中

国发展的道路上,梁漱溟主张走中国自己的路。第二、

梁漱溟主张建立中国新的社会组织。他所说的新的社

会组织就是中国如果有一个团体组织出现,那就是一

个中西具体事实的融合,可以说以中国固有精神为主

而吸收了西洋人的长处。第三、关于乡村建设中的经

济建设问题。他详细论证了工业兴起于农业的客观必

然性。如何促进农业的发展,他认为:要“先之以除

弊”;其次积极推动农业进步的办法;第四、梁漱溟

对他所谓的新社会作了概括性描述:新社会是先农而

后工,农业工业结合为均宜的发展;新社会是乡村为

本,都市为末;乡村与都市不相矛盾,而相沟通,相

调和;新社会以人为主体,是人支配物;新社会是伦

理本位合作组织而不落于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的两

极端;新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三者是合一而不相

离的;新社会秩序的维持是由理性代替武力。

第三章一)农民的含义及特征

1、农民定义:根据我国国情,我们认为从社会身份、

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工作时间、居住地点等五个角

度来定义农民,是指具有农村社会户口,长期居住在

农村社区,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简单的手工劳动

为主,社会组织化程度较低、社会地位较低的一个阶

层。

2农民特征:(1)数量多,流动性大。(2)农村职业

分化简单,但农民构成复杂。(3)文化素质有所提高,

但综合素质还比较低。首先,在农民群体内部仍然存

在一个庞大的文盲、半文盲阶层。其次,科技素质较

低。(4)农民观念中的现代化成分增加了,但传统观

念仍然普遍存在。

(二)中国农民的历史地位1)新中国成立前农民是

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2)农业集体化时期农民是新

中国建设的支柱力量3)转型时期农民是市场经济的

先导力量和改革的推动力量(4)21世纪的农民是实

现我国农业现代化,迎接WTO挑战的主力军。

(三)农民的社会化1农民社会化定义指农村社会成

员在农村社会实践中,按照农村社会文化的要求,将

一个自然人转化成一个能够适应农村社会环境,参与

农村社会活动的社会人的过程。

2、影响农民社会化的因素1)文化。文化是农民社会

化的内容2)家庭。家庭是农村社会成员社会化的第

一课堂,是农村社会成员社会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

径,尤其是在童年期3)学校。学校也是农村社会成

员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

地向农村社会成员系统的传授社会规范、价值标准、

生活技能、科学知识的社会化机构4)同辈群体。同

辈群体是农村社会成员社会化的另一个有效途径5)

大众传媒。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它也是影响

农村社会成员社会化的一条途径。大众传媒是指用来

传递信息的各种手段,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

电视、户外广告、互联网等6)除此之外,农村社会

化途径还有社会流动,即我们所说的“民工潮”。

(四)农民的现代化1、世界现代化的三次浪潮。第

一次从16世纪西欧文艺复兴开始,逐渐波及到政治、

经济、社会、宗教等各个领域。第二次高潮以19世

纪末20世纪中叶的日本和苏联为代表。在20世纪

50-60年代,亚、非、拉民族国家走上独立的道路后,

迅速掀起了社会现代化的第三次高潮,直到今天.

2、现代化表现为哪几个方面: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在经济上,现代化意味着市场化、工业化;在政治上,

现代化意味着法制化、民主化;在社会生活上,现代

化意味着科学化和功利化;在哲学观上,现代化意味

着理性化。

3、农民的现代化定义:农民的现代化是伴随着农民

的社会化过程进行的。它是指农民在社会化过程中,

逐渐抛弃传统因素的束缚,不断的接受现代的新观

念、新思想、培养现代生产、生活技能和人格的过程。

4、传统农民的总体心理特征1)传统农民具有浓厚的

乡土特征2)传统农民具有内向和封闭的特征3)传

统农民具有普遍的特殊主义的倾向4)传统农民具有

狭隘的功利倾向5)传统农民具有强烈的保守倾向。

5、中国农民的观念现代化的内容:中国农民的观念

现代化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独立意识。就

是建立个人的主体意识。人的主体意识的建立是人的

现代化的核心2)开放意识3)创新意识。就是人类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造精

神。(4)竞争意识。(5)法制意识。(6)科技意识。

6、实现农民现代化的途径:教育与流动对农村社会

成员的现代化肯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育水平与现代

性有显著的正相关。而学校则是农村社会成员接受现

代知识和培养自己接受现代知识能力最好的地方。特

别是信息时代的今天,谁能掌握的信息资源越多,谁

就会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农民现代化的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流动。农民流动是指农民在产

业和地域之间的环境变更,农民流动分为结构性流动

和区域性流动两种。在现代社会中,流动和城市体验

对农民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7、农民的现代意识增强的表现:农民的现代意识逐

步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主体意识的

增强和独立人格的逐步确立(2)参与意识增强(3)

法制观念增强(4)开放心理重构。

第四章农村家庭与家族

(一)家庭1、血缘群体定义:指的是因婚姻与血缘

关系而结成的群体。在农村社会中,血缘群体主要包

括:家庭、家族和宗族。

2、家庭的起源与发展阶段(1)家庭起源的史前阶段。

(2)人类第一个家庭制度——血缘家庭。(3)普那

路亚家庭(4)对偶家庭。(5)个体家庭。

3家庭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家庭的分类可以有

不同的划分方法:(1)根据家庭成员的代际的构成与

成员的数目、亲缘关系的不同组成可以把农村家庭分

为联合家庭、主干家庭、核心家庭。(2)从家庭分子

继嗣传承的角度可以分为父系家庭、母系家庭和双系

家庭。(3)从新家庭跟随哪一方的角度可以分为从夫

居、从妻居和独立居住家庭。

(二)农村家庭1定义:农村家庭是农村居民以婚姻

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包括收养关系)为纽带而

组成的共同生活的群体。

2、农村家庭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至少有两个人,

而且相互帮助与保护。(2)具有婚姻、血缘关系和收

养关系。(3)长期经营,共同生活。

3、农村家庭的特点:(1)农村家庭是一个自己自足

的经济单位。(2)父系夫权制的家庭(3)纵向的父

子关系为主轴(4)传统的婚姻(5)稳定的家庭。

4、农村家庭的功能指家庭对于家庭成员生存和社会

发展所起的作用和效能。包括:(1)经济功能。农村

家庭的经济功能是指农村家庭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和

独立的单位。在组织家庭成员从事物质生产及其他经

济活动方面的特殊能力和作用。(2)生物功能。农村

家庭的生物功能包括性生活的满足与生育子女两个

方面。(3)养老功能4)消费功能5)精神生活功能。

5、农村家庭的变迁特点1)家庭的规模由大到小(2)

家庭结构核心化。(3)家庭经济功能从单一生产向兼

业生产发展。(4)消费水平由低到高。(5)家庭关系

由繁到简。(6)妇女地位由高到低。(7)家庭观念由

浓变淡。(8)家庭网络由弱到强。

(三)农村家族

1定义:家族是以自然村或行政村为范围的家族关系

以及由它产生的种种体制、行为、观念和心态。也就

是说,具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居住在共同的区域之中。

2、农村家族的结构1)宗姓。即每一家族都以父系血

缘为主轴的姓氏2)辈分。是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的

梯阶,是家族内部严格的等级制度3)族老。是辈分

最高的群体或个人4)亲属。身份的确定来自两个方

面,一是社会关系形成的身份。二是血缘关系形成的

身份。

3、农村家族存在的条件(1)生产力水平较低(2)

自然屏障的保护(3)资源贫乏。(4)家族文化影响。

4、传统农村家族的特点(1)血缘性(2)聚居性(3)

差序性(4)礼俗性(5)农耕性

5、我国农村家族复活趋势的主要特点:改革开放后,

我国农村家族有复活的趋势,主要特点是:1)家族

观念有所强化(2)家族制度开始重建(3)家族活动

逐渐频繁(4)乡镇企业家族化倾向(5)姻亲参与家

族活动的倾向。

6、当代农村家族的功能1)当代农村家族的正面功能。

农村家族有利于农民家庭克服小生产的局限性;有利

于调试村民关系;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道德;有助于

农户降低交易成本2)当代农村家族的负面功能。农

村家族对农村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对农村

基层组织和农村法制管理有一定的危害;促使农村落

后意识滋生;抑制了农民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第五章农村社会组织与组织创新

(一)农村社会组织的含义和构成要素

1农村社会组织指在农村社区中为完成特定的社会目

标,执行特定的社会功能,依据一定组织原则,、形

式组成,并根据制定的规章制度、契约和程序进行活

动的人群共同体。

2、农村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1)有一定数量的相对固

定的社会成员(2)有特定具体而明确的社会目标(3)

有制度化的组织结构(4)普遍化的行为规范(5)有

一定的物资储备。

(二)农村社会组织的类型

1农村社会政治组织指保障农村社会目标的实现、进

行权力分配的组织。它是人们在政治领域中的组合形

式,具有保证其他组织完成其目标任务的职能,目前,

我国农村的基层政治组织主要包括政党组织、国家基

层政权组织、群众性团体和自治组织三大类。政党组

织是乡镇区域的领导核心,国家基层政权组织是乡镇

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决定者和执行者。

2、农村生产与经济组织指组织农村社会经济生产、

管理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它是农村经济活动开展的具

体执行者,是发展农村经济微观组织载体,是农村生

产力发展对规范有序市场的必然要求。主要包括农村

社区型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技术学会、农村股份

合作企业、乡镇企业等。

3、农村基础教育、农村成人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定

义:当前农村教育可以分为农村基础教育、农村成人

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三个组成部分。农村基础教育是

指农村中的普通中、小学教育,即普通高中教育和九

年制义务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是指为满足农村学生从

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而进行的教育。农村成

人教育是针对从业农民的教育,是农村基础教育和农

村职业教育的继续。

4、“三教”统筹定义:“三教”统筹,是指农村基础

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它

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因地制宜地根据当地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统一制定三类教育的发展规划,

统一调配和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从教

育的内部联系来看,尽量使三教互相渗透、相互沟通、

形成结构合理、联系紧密、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体系。

5、农科教结合指在政府的统筹安排下,使农业、科

技和教育事业互相支持、互相促进达到农科教良性循

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6、农村合作与服务组织的形式有哪几种?包括农业

生产者自我服务合作组织、各种以“公司”“协会”“服

务处”冠名的服务组织。

(三)市场经济与农村制度创新

1、村民自治定义:村民自治上一种基层直接民主,

是广大村民民主参与权利的体现,在乡镇以下的农村

实现,由村民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

主监督的方式,在基层社会事务中进行自我管理、自

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村民自治的具体实施主体是村民

委员会,它上连接国家和广大村民的桥梁。

2、村民委员会的机构设置有哪些?包括:治安保卫

委员会;人民协调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

3、村民自治制度出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1)我国

村民自治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总体发展水平较低。(2)

存在村民自治中制度创新的需要和国家制度供给不

足间的矛盾。(3)政府的指导和促进工作缺乏力度(4)

乡镇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衔接不畅。(5)村党组织与

村民自治之间的协调存在问题。

4、股份合作制定义及特点:股份合作制是一种比较

规范的合作组织形式,是广大农民根据农村和农民的

具体实际创造的一种新的农村组织形式,是在合作制

的基础上引入股份因素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它兼容了股份制与合作制的一些重要特征,包括:(1)

在联合方式上,股份合作制是劳资联合。(2)在分配

原则上,股份合作制是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相结合,

股份和劳动都参与利益的分配。(3)在股份权益上,

股份合作制实行劳股结合制。(4)在目标上,股份合

作制力求兼顾资产方和劳动集体的共同利益。

5、中国农村的股份合作形式有那些?中国农村的股

份合作形式有:农民股份合作企业、农村股份合作企

业、社区服务合作社等。

第六章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村落文化

(一)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含义、分类与评价方法

1、农村居民社会生活定义:广义的农村居民社会生

活是指他们在农村特定环境之下所从事的一切生存

活动或“生活活动”。狭义的农村居民社会生活是指

他们基于农村社会条件对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

资料的消费活动,以及他们相互间在生活上的联系和

交往活动,也可称其为日常生活或闲暇活动。

2、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定义:广义上的农村居民生活

方式是指他们在农村社会客观条件制约和农民已经

形成的主观意识支配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与各种社

会生活的方式。狭义上的农村居民生活方式是指他们

对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社会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