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心脏早搏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异常波形的识别及其临床意义探究
心电图异常波形的识别及其临床意义探究心电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对心脏功能和心脏病变进行评估。
正常的心电图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但有时会出现异常波形,这些异常波形可能是心脏病的表现或与其他病理情况相关。
因此,正确识别和理解心电图异常波形对于准确诊断心脏疾病以及指导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常见的心电图异常波形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
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波形之一。
它是指心室提前搏动出现,表现为QRS波群提前出现,形态与窦性QRS波群不同,并伴有折返激动的传导延迟。
室性早搏常见于心肌缺血、心肌炎症、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下。
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室性早搏可能没有临床意义,但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特别是那些梗死后心肌病变的患者,室性早搏可能是突发心律失常发作的先兆,需要重视。
室性心动过速是指三联律骤停后,在短时间内出现多次连续室性心动过速,表现为快速的宽的QRS波群,伴有ST段和T波改变。
室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缺血以及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下。
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可能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时识别和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非常重要。
心室颤动是最危险的心电图异常波形之一,表现为完全无规律的、细微的、快速的波形,QRS波群无法识别。
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症等情况下。
心室颤动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收缩,会迅速导致意识丧失和缺血性脑损伤,并可迅速发展为心脏骤停。
因此,对于识别心室颤动并采取紧急抢救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上述常见的心电图异常波形,还有一些其他的异常波形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例如,心肌缺血时可能出现ST段压低或抬高;心肌损伤时可能出现Q波增深;心脏肥厚时可能出现高振幅的R波等。
通过对这些异常波形的识别,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指导。
总结来说,心电图异常波形的识别及其临床意义对于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早搏(期前收缩)心电图病例分享
房早未下传及房早伴差异传导
➢提前P波后无QRS-T,称房早未下传
➢提前P波下传伴QRS增宽,称房 早伴室内差异传导
插入性早搏
交界性早搏
激动发源于房-结区或结-希区 ➢ 有提前的QRS波和逆行型P,P可在QRS之前,P-R<
0.12;也可在QRS之后,R-P <0.20秒,QRS形态与窦 性者基本相同,有时P埋在QRS内。 ➢ 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第三看V1-6:QRS波均向上则室早大多起源 于后基底部;均向下则起源于心脏间隔的心尖 部
定位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比较复杂,心内标测 才是最准确的!
肢导及胸导的导联轴
V1右束支阻滞图形—来自左室 II\III\avF向上—来自流出道 V1-6QRS均向上—来自基底部(靠后)
V1右束支阻滞图形—来自左室 II\III\avF向上—来自流出道 V1-6QRS均向上—来自基底部
V1左束支阻滞图形—来自右室 II\III\avF向上—来自流出道
早搏的临床表现
心悸、胸闷、气短、空跳、咳嗽、等等不适
与患者沟通时,一定告诉患者:早搏不是漏搏, 只是心跳提前了,而且提前的这一跳在脉搏上
是触不到的,所以表现为脉间歇。
早搏的病因
1.早搏虽是心脏的不规则跳动,但是许多的早搏并非 皆由疾病造成。情绪紧张、激动、焦虑,过多地吸烟, 大量地饮酒、喝浓茶、咖啡,甚至便秘皆可引起早搏
V1左束支阻滞图形—来自右室 II\III\avF向上—来自流出道
V1左束支阻滞图形—来自右室 II\III\avF向上—来自流出道
V1右束支阻滞图形—来自左室 II\III\avF向上—来自流出道 V1-6QRS均向上—来自基底部(靠后)
频发早搏的诊断标准
频发早搏的诊断标准
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中频发早搏是指每分钟超过五个早搏。
以下是频发早搏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心率变化、心脏节律、心脏传导、症状、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血液检查等方面。
1.心率变化:频发早搏患者的心率可能会突然变化,尤其是心率加快或减慢。
2.心脏节律:心脏节律可能不规律,这意味着心跳的节奏可能会被打乱。
3.心脏传导:心脏传导是指心脏电信号的传递过程,频发早搏患者的传导可能会出现问题,导致心跳提前。
4.症状:频发早搏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状。
5.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早搏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心电图上,可以发现早搏的迹象,例如心跳提前,以及心跳提前时的波形变化。
6.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于频发早搏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这种检查可以监测患者全天的心电图变化,有助于发现早搏的情况。
7.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检测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对于频发早搏患者,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测心脏是否有器质性病变。
8.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检测患者的电解质和激素水平,这些
指标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心脏的节律和传导。
总之,频发早搏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心率变化、心脏节律、心脏传导、症状、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血液检查等方面的信息。
如果您有任何疑虑或不适,请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15
(2)AMI发生室早的机制
早期:损伤电流有关 数小时后:以舒张期自动去极化(自律性增高)为主。 数天、数周后:主要是折返机制
(3)AMI患者病死率与分级的关系
①一级报告AMI后室早>10次/小时者猝死率是无室早者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16
②Anderson、Bpis报道:24小时心电图无成对和/或 无成串室早者病死率为4%和4.3%;有1—10次成对和 /或成串室早病死率达9.9%和9.5%;>10次/小时病死 率分别为22.2%和14.8%
11
1、对Lown分级的评价与争论
认为分级越高,预后越差,猝死机会越多,也有很 多研究认为不足之处:
(1)将室早的频率指标(0—2级)和复杂指标 (3—5级)混在一起进行分级,如以室早的最高级 别为其结果时,又容易低估频率对预后的影响。
(2)对30次/小时的频率。Mukharji对AMI后猝死 危险因素2年随访结果室早≥10次/小时是AMI患者 猝死的独立预测因素。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46
(二)器质性室早的基本条件 亦称病理性室早或具有临 床意义的室早。
室早多见于器质性因素所致。
1、同时存在心脏病的临床依据,如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发作等。 2、伴有基础心电图异常,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 肥厚或其它严重的器质性心律失常等。 3、室早呈“病理性”改变 如梗死性室早(室早呈qR、 QR或Qr型,ST段弓背样抬高,T波对称倒置或直立);肌 性室性早搏,QRS畸形增宽≥0.16s。 4、伴发长QT综合征时的室早
8、器质性早搏具有病理基础,它可发生室速、室颤,故 应认为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恶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心电图学系列讲座(十)--早搏
心电图学系列讲座(十)--早搏李世锋;李中健;申继红;李帅兵;刘儒【摘要】为帮助全科医生、基层医生在较短时间内系统掌握心电图学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提高心电图诊断能力及科研能力,本刊特邀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的李中健教授撰写了心电图学系列讲座。
该讲座共分26讲,内容涵盖了心电图学的各方面知识,重点阐述和分析了临床经常遇到的异常心电图特征,并注重心电图与临床工作的结合。
讲座理论联系实际,图文并茂,实用性强,循序渐进,重难点突出,易懂易记,不仅适用于全科医生、基层医生,也适用于心电工作者、心内科专科医生、医学生及护理人员等。
本刊将进行连载,敬请关注。
【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4页(P1204-1207)【关键词】早搏;心电描记术【作者】李世锋;李中健;申继红;李帅兵;刘儒【作者单位】450014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450014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450014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450014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450014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04.411 概述早搏又名期前收缩,也称过早搏动、期外收缩,是提前出现的异位搏动,其后常伴随一个较基本心动周期更长的间歇。
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绝大多数为功能性原因,约10%为器质性心脏病变。
依据异位搏动起源部位不同,早搏可分为窦性、房性、交界性、室性四种,其中室性最常见,房性次之,交界性少见,窦性罕见。
各类型早搏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同时存在。
2 发生机制(1)自律性增高:心肌的局部存在一个兴奋性增高的异位起搏点,这个异位起搏点在某种因素的诱发下,主动地发放激动,使心房或心室发生提前搏动。
(2)折返激动:窦性冲动下传时,一部分心肌尚处于相对不应期,而当其余部位的心肌激动已完毕,激动再传至这部分心肌时,可使这部分心肌产生一次提前搏动。
早搏的简单描述
早搏的简单描述早搏,也称为早期收缩,是指心脏在正常的心跳节奏中出现早于预期的额外收缩。
它是一种常见的心脏节律失常,可以让人感到心悸、疼痛或不适。
虽然早搏一般不构成严重威胁,但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医疗干预。
虽然早搏的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它通常与以下几种情况相关:1. 心脏结构异常:心脏结构方面的问题,如房室间隔缺损、心肌肥厚或扩张、心脏瓣膜病变等,可能导致电信号在心脏中传导不正常,引发早搏。
2. 心脏病: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等,增加了出现早搏的风险。
这些病变会影响心脏正常的电信号传导系统,导致心脏节律紊乱。
3. 药物或物质的影响:某些药物、刺激性物质或咖啡因等刺激物质的过度使用,可能会触发早搏。
此外,饮酒或吸烟也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
4. 精神压力和焦虑:精神压力、焦虑和紧张情绪,也是导致早搏的常见因素之一。
这些因素可以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心脏节律紊乱。
早搏的症状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感,而有些人会感到心悸、心跳迅速、胸闷或失去呼吸感。
严重的早搏可能会引起心绞痛或晕厥,对心脏功能产生更大的影响。
身体检查和心电图是诊断早搏的主要手段。
如果怀疑存在心脏结构异常,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超声心动图或心脏磁共振成像。
对于早搏的治疗,通常采取以下措施:1. 观察和生活方式改变:对于轻度的早搏,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密切观察症状,并采取一些生活方式改变,如减少咖啡因摄入、戒烟、控制焦虑等。
2. 药物治疗:如果早搏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医生可能会开处药物来控制心律失常。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3. 消除诱因:消除或减少引起早搏的诱因也是重要的治疗措施。
这可能包括调整药物剂量、避免刺激物质、控制精神压力等。
对于那些严重且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的早搏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其他治疗方法,如心脏消融术。
这种方法通过导管在心脏中破坏异常的电信号源,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总之,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脏节律失常,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但对某些患者而言,它可能会引起不适甚至危及生命。
心率震荡现象及其临床意义
搏器的患者无法分析HRT。
HRT
HRT阔 的 应 用 价 值 。
会景 发, 现随 其着
研究表明HRT是评价AMI患者PCI的疗效的有效指标,也可间接反映PCI 术后冠脉血流恢复情况。
HRT的临床意义
HRT现象消失是预测AMI患者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 因子。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 值分别为75%、75%、76%、42%、58%。
将T0、TS、BRS及HRV等参数作为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复合指标,结 果显示复合指标异常的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可能性是4项指标均正 常者的16.8倍。
心率震荡 现象的概 念
心率震荡(HRT)是窦房结对于室性期前收缩的 一种双向的生理反应.即1次室性早搏之后窦 性心律周期的短期波动,表现为在室性早搏后, 窦性心律出现先加速后减速的现象。这种典型 变化见于正常人及低危患者。而室性早搏后窦 性心率震荡现象减弱或消失,见于器质性心脏 病后猝死的高危患者。
结
谢
谢 !
HRT的检 测方法
另外,只采用具有以下特征的室 性早搏:最小提早率为20%,并 且早搏之后的代偿间期至少超过 正常间期的20%。
HRT的产生机制
目前认为其主要机制为:压力反射机制和室性早搏的直接作用。 压力反射机制(室性早搏的间接作用)压力反射是发生窦性HRT现象的重要
机制。基本变化过程为:室性期前收缩—血压降低—心率增快—代偿 间期—血压升高—心率减慢。
研 究 的 不 断 深 入 ,
中心 的血 应管 用疾
室早分类及临床意义
室早分类及临床意义
1. 嘿,你知道吗,室早有功能性室早这一类呢!就好比你有时候会因为太激动或者太劳累心跳突然快了几下一样。
比如说,你刚跑完步,感觉心跳“砰砰”的,这可能就是功能性室早啦。
它一般没啥大危害,不用太担心。
2. 还有一种叫器质性室早呀!这就像是身体里的某个零件出了点小毛病。
举个例子哈,心脏本身有点小问题了,然后就出现这种室早啦。
这个可不能大意哦。
3. 哇,单一形态的室早也值得说一说呢!它就像一个单独行动的小调皮。
比如说,心脏偶尔就那么来一下特别的跳动。
这种情况也得留意着点呢。
4. 多形性室早可得重视起来呀!就跟一群调皮鬼在那捣乱似的。
你想想看,一会儿这样跳一会儿那样跳,多吓人呀!比如说心脏跳动变得很不规律。
5. 频发室早就像那频繁来捣乱的家伙!哎呀,一直不消停。
就好像你的心脏总是时不时地给你来个“惊喜”,这可不好玩,得认真对待呀。
6. 成对室早就像两个捣蛋鬼结伴来啦!比如说连续两下不寻常的心跳。
这是不是很特别呀,当然啦,也得关注关注。
7. 还有那RonT 室早,这可是比较危险的一类呢!简直就是个大麻烦。
就好像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
比如说在特定情况下突然出现这种危险的室早。
总之呀,室早分类可不少呢,咱们得好好了解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小心脏呀!。
室性早搏的发生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室性早搏的发生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室性过早搏动(VPBS)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它可出现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亦可见于正常人。
怎样识别VPBS的功能性(良性)或器质性(恶性),寻找室性早搏的病因、发生机制、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判定,是内科医生经常遇到的难题。
从动态心电图(DCG)角度探讨VPBS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24小时DCG对VPBS的检出率24小时DCG监测发现,健康成人中VPBS的发生率为17%~100%,十分常见,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
7%~22%的正常成年人,77%的老年人可出现复杂性VPBS。
复杂的室性异位搏动是指VPBS>30次/小时,VPBS呈多形、联律、成串或RonT现象[1]。
复杂性及频发性VPBS以器质性心脏病者多见。
对VPBS良恶性质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VPBS特征与频率:1980年Moss和Roohester根据1000例AMI患者VPBS 特征、频率划出高危组与低危组,即VPBS出现早、频率高、呈多形多源形态,有短阵室速者为高危组;VPBS出现较晚、单源形态、频率低,少有联律出现为低危组。
VPBS的起源部位:多数文献报道,源于左室者以器质性心脏病居多。
VPBS落入的时期:VPBS落在心肌的易损期时,即VPBS落到T波上称之为RonT现象,诱发室速、室颤的危险性大。
但有学者报道VPBS落在P波上,即RonP 现象,更易诱发室速,尤其对于有心脏病患者更应重视。
RonP诱发室速可能是在左室舒张功能减损的情况下,左房扩大或(和)压力升高,心房收缩力量增强,牵拉了心室,于是诱发室性早搏或系列心室电活动。
VPBS的形态:根据VPBS的形态可以初步区别是否存在基础心脏疾患。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VPBS特征:提前出现的VPBS振幅大,通常在20mm以上,边缘光滑,无切迹或轻微挫折。
QRS的宽度较窄,一般120mm,甚至可宽到180mm。
QRS波形态明显畸形,邊缘不规则,有明显切迹。
室性早搏定位
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又称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extrasystole)、室性过早收缩(ventir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VPC)等,然而,室性早搏一词则是广为通用的术语。
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过早发生的单个或成对、无保护机制的心搏,称为室性早搏。
希氏束电图示V前无H波,为肌性室性早搏;V前有H波,H-V间期缩短者,为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据起源部位不同而分类:(1)、室间隔早搏(2)、右室肌性早搏:右室流出道早搏,右室心尖部早搏等。
(3)、右束支性早搏(4)、左束支性早搏(5)、左前分支性早搏(6)、左后分支性阻搏(7)、左室肌性早搏(8)、心室前壁早搏(9)、心室后壁早搏(见表—1)表—1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I、aVL II、III、aVF V1 V5 心电图表现———————————————————————————————————————右室上部上下上类似 RBBB下部下下上类似 LBBB右束支上上下上呈 L BBB左束支主干上上上上呈 RBBB左前分支上下上上RBBB+LPH左左后分支下上上上RBBB+LAH前壁下下室后壁上上侧壁上下室间隔与窦性QRS—T波形大同小异———————————————————————————————————————注:上:指QRS主波向上下:指QRS主波向下现将发自心室不同部位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产生原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介绍如下:一、室间隔早搏早搏起自室间隔上、中、下部,位置越高QRS形态越接近室上性QRS波群。
(一)心电图特征1、窦性心律窦性节律、房性节律或交界性节律下传QRS—T波形、振幅及时间均正常,而伴发的早搏形状与室上性QRS—T波形大同小异,QRS时间小于110ms。
2、基本心律有室内传导异常(如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室性心律等),并发的室性早搏波形反呈“正常化”。
早搏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早搏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014-05-07 19:52阅读: 1536 来源:河北医大附属廊坊市中医院责任编辑:佟润国[导读]早搏,临床上很常见,也是心律失常中最主要的部分,根据早搏异位起搏点的不同,临床上分为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又可分为窦性早搏、房性早搏以及交界性早搏。
室性早搏又可分为间位性室早,室性并行心律型,短联律间期型等。
早搏,临床上很常见,也是心律失常中最主要的部分,根据早搏异位起搏点的不同,临床上分为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又可分为窦性早搏、房性早搏以及交界性早搏。
室性早搏又可分为间位性室早,室性并行心律型,短联律间期型等。
ﻫ一、早搏的共同特征-联律间期和代偿间歇ﻫ二、学习早搏,一定要熟悉不应期的特点从心肌的收缩性特性来说,一个心动周期是有收缩期和舒张期两部分组成,从心肌的兴奋性的特点来说,一个心动周期是有兴奋期和不应期两部分组成,以心室肌为例,QRS波起始部就已经丧失了兴奋性而进入有效不应期,相当于心电图的QRS波起点到T波的前支,而相对不应期相当于T波的降支。
对于心房激动落在有效不应期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下传心室的,形成未下传,落在相对不应期中的心房激动可以下传心室,但是传导缓慢,容易造成室内差传,落在应激期的心房激动常常可以正常下传,产生正常的QRS波。
ﻫ下表来自《临床心电图详解和诊断》88页三、按照窦房结-心室的从上到下的顺序,把早搏分为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每类早搏各有其特点房性早搏ﻫ房性早搏特点:ﻫ1.1.提早的房P‘形态与窦P稍有差异ﻫ 1.2.P'-R≥0.12秒1.3.房早后可有正常QRS或变形QRS,也可无QRSﻫ1.4.代偿间歇不完全ﻫ1.5.提早的房早P’可与前一心搏T波相融合ﻫﻫ总体来讲,房性早搏不外乎以下三种形态,这三种形态与心室的不应期有直接的关系,熟练掌握心室不应期与心电图的对应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ﻫ房性早搏伴有室内差传很容易和室性早搏相混淆,如下图,可见提前的P-QRS-T,T波高尖,不同于其他的正常窦性T波,考虑T波隐藏着提前出现的房性P波,下传产生QRS波变形,为室内差传,如果是室性早搏,虽然QRS波形也不同于正常窦性下传,但是宽QRS波群前不会有相关的心房波。
认识心脏过早搏动
第六节 交界性早搏
(一)主要特点:
交界区发出的激动是双向传导,激动一
方面从交界区逆行传导至心房而产生逆行
P‘波,另一方面又循交界区下行传导至心室 而产生QRS波群,按其房室兴奋程序的先后, 产生逆行P’波和QRS波群之间不同的时间关 系。
(二)心电图特征: 1 提前出现的QRS-T波,其特征是周期突然
第三节 早搏的产生原理
1 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学说 :由于异位起搏点的 自律性增加,或者由于异位起搏点的阈电位下降, 使自身起搏点的激动达到阈值而引起心肌激动的结 果。
2 折返激动:指心脏内某一部位在一次激动完成之 后并未终结,仍沿一定传导途径返回发生兴奋冲动 的原发部位,再次兴奋同一心肌组织并引起二次激 动的现象。
二 高风险的室性早搏及其心律失常:
1 各种病理性室早:如多源多形性室早,特宽型, 特矮型,特早性室早,心肌梗死型室早等,易诱发 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而猝死;
2 发生在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如急性心肌梗 死,各类心肌病等,易引发恶性心律失常而猝死;
3 发生在电解质严重紊乱的室早:尤其是严重的低 钾血症和高钾血症;
4 长或短Q-T间期综合征的室早:易诱发室速或室 颤而猝死;
5 发生在异常性J波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的室早;
6 药物过量或中毒引起的室早:如洋地黄中毒和普 罗帕酮剂量过大或毒性作用时,可引起室速或室颤。
代偿间歇的类型:
1 无代偿间歇:早搏插入于一个基本心律的 心动周期之中,即夹有插入性早搏的两个基 本心律与不夹有早搏的基本周期相等。
2 不完全代偿间歇:凡代偿间期比基本心动 周期长,而联律间期和代偿间期之和小于两 个基本心动周期者。是基本心律在早搏的影 响下发生节律重整的标志。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PPT课件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 张,保持充足的睡眠。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室性早 搏。
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积极治疗和 控制这些疾病。
避免诱发因素
如吸烟、饮酒、咖啡因等,应尽量避免或减 少接触。
日常护理建议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情绪波动,尽量放松心情 ,缓解压力合,以提高 治疗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室性早搏的病因
心血管疾病
药物副作用
电解质紊乱
其他
冠心病、心肌炎、心肌 病等心血管疾病是常见
原因。
某些药物如洋地黄、β受 体拮抗剂等可能导致室
性早搏。
低钾、低镁等电解质紊 乱也可能引起室性早搏。
生活习惯、环境因素、 遗传等也可能与室性早
搏的发生有关。
室性早搏的症状
01
02
03
04
心悸
感到心脏突然跳动或心跳加速 ,可能伴随胸闷、气短等症状
03
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室性早搏的常见治疗方法 之一,主要通过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 来控制症状和减少早搏的发作。
药物治疗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 头痛、恶心、呕吐等,因此需要密切 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或更换药物。
药物治疗需要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 医生的指示服用。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无效 的室性早搏患者,手术治疗是一
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包括导管消融和外科手 术等,其中导管消融是目前治疗
室性早搏的主要手段之一。
导管消融通过导管将电流传到心 脏,对异常电信号进行消除或调 节,从而达到治疗室性早搏的目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波形特征
P波:在QRS波群 之前出现形态正
常
QRS波群:形态 正常但时间较短
ST段:无明显变 化
T波:无明显变化
室性早搏的频率: 通常为每分钟3-5
次
室性早搏的形态: 通常为单发偶有 多发
室性早搏的分类与表现
室性早搏的分类: 分为单源性室性 早搏和多源性室
性早搏
单源性室性早搏 的表现:心电图 上表现为P波消 失QRS波群提前 出现形态正常或
异常
多源性室性早搏 的表现:心电图 上表现为P波消失 QRS波群提前出 现形态正常或异 常且QRS波群之
间存在差异
室性早搏的诊断: 通过心电图检查 观察P波、QRS 波群和ST段的变 化以及是否存在 室性早搏的典型
表现
室性早搏的特殊表现形式
房室结性室性早搏:起源于 房室结
多源性室性早搏:起源于不 同心室部位
临床表现
心悸、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
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波形
可能伴有心律失常、心功能不 全等症状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 时发现
诊断方法
心电图检查:通过心电图检查观察心律失常 的形态和频率
动态心电图监测: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 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和频率
心脏超声检查: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心脏 结构和功能
射频消融等
预后评估:心电 图定位诊断可以 评估室性早搏的 预后预测患者的 生存率和复发率
临床研究:心电图 定位诊断在室性早 搏的临床研究中具 有重要价值可以帮 助研究人员了解室 性早搏的发病机制
和治疗效果
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
诊断室性早搏:通过心电图定位诊断可以准确判断室性早搏的位置和类型 评估心脏功能:心电图定位诊断可以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指导治疗方案:根据心电图定位诊断的结果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监测治疗效果:心电图定位诊断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偶发的早搏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或影响较小,多无症状;而频发的,复杂的早搏可引起较大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临床上可表现为心悸,乏力、胸闷、头晕等症状。
早搏可以分为:1.窦性早搏罕见,可能与自主神经调节,发热,代谢等因素有关,可为偶发或多发,无特殊的临床意义。
2.房性早搏房性早搏可见于无心脏病的健康人,也可以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
其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
在无心脏病的健康人中,尤其是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饮茶或喝咖啡等情况下,更容易出现房性早搏。
多为功能性,运动后或心率增快后房性早搏可减少或消失,预后大多良好。
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心肌病,风心病,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患者,房性早搏的发生率增加,复杂性也增加,多为频发持续存在的,多源性的,多形性的,成对的或房性早搏二、三联律。
多为病理性房性早搏,常在运动或心率增快后增多,易触发其他更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或房颤。
其预后取决于基础心脏病的情况,如在冠心病和心肌病中,频发的、多源性的、成对的房性早搏常为房颤的先兆,而急性心肌梗塞中频发房性早搏常是心功能不全的先兆或提示心房梗塞。
3.交界性早搏交界性早搏较少见,正常人和心脏病患者均可出现,预后一般较好。
但在急性心肌缺血,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洋地黄中毒,低血钾时,可出现频发的交界性早搏,甚至交界性心动过速,危险性增加。
而起源点较低或出现过早的交界性早搏,有时会诱发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增加猝死的危险性。
4.室性早搏最常见,在人群中发生率高,也是最有意义最重要,研究最多的早搏。
可见于“健康人”。
健康人在情绪激动紧张、及烟、酒、茶、咖啡过量等交感神经兴奋时或者临睡前迷走神经占优势时均可出现室性早搏。
但更多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且其危险性主要取决于室性早搏发生的病因、频度、性质、基础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心功能情况、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全身状况。
早搏的简单描述
早搏的简单描述早搏,也被称为心脏早搏,是指心脏在正常心室收缩之前提前收缩的现象。
虽然早搏在很多人身上是常见的偶发现象,通常不会引起严重问题,但在一些情况下,它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或其他心脏问题。
本文将对早搏进行简单描述。
一、早搏的类型早搏有各种类型,最常见的是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
室性早搏是指心脏的室壁提前激动,导致心脏提前收缩;房性早搏则是指心脏的心房区域提前激动,引起心脏的提前收缩。
两者均可在心脏正常搏动之前产生额外的搏动。
二、早搏的症状早搏通常不会引起症状,许多人可能会无意地发现自己的心跳不规则或中断了一下,但没有感受到任何明显的症状。
然而,个别人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心纳差、头晕等不适感。
如果早搏发生得频繁或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出现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等严重症状。
三、早搏的影响因素早搏的发生和诱因息息相关。
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咖啡因、荷尔蒙水平的波动、压力和焦虑、疲劳、过度锻炼、刺激性药物和饮酒等。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管理早搏。
四、早搏的诊断方法对于有早搏症状的患者,医生通常会进行相关的诊断。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心电图(ECG)、Holter监测和运动耐力测试。
其中,心电图是最常用的工具,能够记录下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帮助医生发现早搏的存在和类型。
五、早搏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搏持续时间较短、症状轻微的患者来说,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
但如果症状严重或早搏影响正常生活,医生可能会采取一些治疗方式,如药物治疗、心脏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具体的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六、早搏的预防措施预防早搏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饮食、适度锻炼和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刺激物的摄入,如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减轻压力和焦虑情绪,通过放松技巧、运动、冥想等方式来缓解;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
七、早搏的注意事项虽然大部分早搏是无害的,但仍需留意一些情况。
不同的早搏需区别对待
龙源期刊网 不同的早搏需区别对待作者:贺永明来源:《保健与生活》2010年第12期近一段时间小李经常感到心慌,这种心慌和一般的心慌明显不一样,有时心脏会“咯噔”一下,突然不跳了,过了一会儿才会恢复正常。
小李很担心,难道自己的心脏出了问题?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小李,心慌是早搏引起的,没关系,可能是最近工作太累引起的,多注意休息。
过段时间就会好的。
王老师最近也有早搏现象,频频发作的早搏让他心慌意乱。
无法工作。
医生做了检查后,建议他立即住院观察治疗。
这是怎么回事?同样是早搏,缘何一个没关系,一个却要住院治疗?今天就和大家谈谈早搏问题。
心律失常,心脏早搏早搏在正常人中十分常见,如果用心电图对正常人做24小时的连续观察,可以记录到早搏的人会达到70%~80%。
心脏早搏属于心律失常中的一种类型,它只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正常情况下,心脏跳动受窦房结统一指挥调度,窦房结发出一定频率的冲动,通过像电线似的传导系统传至心房与心室,引起心房和心室收缩,也就产生了规律的心脏搏动。
由于某种原因使心房或心室内某一区域的兴奋性过高,或者由于传导系统发生故障,就可使整个心房或心室突然提前兴奋与收缩,医学上将这种情况称为过早搏动,通俗讲就叫“早搏”。
早搏,怎一个“慌”字了得发生早搏时,感觉是因人而异的,有相当一部分人可以没有任何感觉,如果有感觉,很多人就是一种心慌的感觉,另外就是心前区不适或者心脏“咯噔”跳一下,或者有的人说感觉自己的心脏要从嗓子眼儿跳出来了一样。
早搏这种感觉是非常短暂的,一下就过去了。
如果早搏持续出现,可能时间会稍微长一些,症状会明显~些,如果在发生早搏的时候摸脉搏可能会发现心脏好像漏跳了一下,其实并不是心脏少跳了一下,只是早搏的这一下不太容易摸到。
有些人发生早搏的时候会有胸闷、焦虑的情况,这些都不是早搏直接的感觉,而是紧张造成的,是一种继发的症状。
有些人表现为胸闷、恶心、咳嗽和头昏等不适。
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表现为胸痛、气促和呼吸困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知道,正常人的心跳都是由领导心跳(心脏收缩搏动)的总指挥部----窦房结(是一小块位于右心房上方含有起搏细胞的特殊心肌组织)发出电兴奋冲动,再传到心房,继由心房向下传到房室结交界区,然后通过房室束(喜氏束)下传到左和右两根束支再通过浦金野氏纤维而分别传到左右心室肌肉,引起心脏收缩(即心脏跳动)。所以,心电图上的正常心跳节律就叫做窦性心律,其每次跳动的间歇距离基本相等,而且和脉搏的搏动次数是一致的。正常人心跳(脉搏)次数每分钟是60~100次,大于100次/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小于60次/分为窦性心跳过缓。
偶发性早搏常见于健康青年人,不能作为心脏病的证据,多无重大意义。但频发的早搏或并联或连串发生的早搏,尤以多源性或发生于老年人则提示有病态意义。如要估计其危害的严重性,则必须综合患者的体检和心脏体征、心电图的全面情况予以综合考究,例如频繁房性早搏发生在风心二尖瓣狭窄,缩窄性心包炎、甲亢病或冠心病者,可能是心房颤动的前兆。较多的室性早搏发生于急性心肌梗塞者,则可能演变成阵发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宜特别警惕。至于因感染或药物毒性引起心肌损害而导致的早搏则应分别控制感染源和及时停药。
常见的心脏早搏的临床意义,玉丹心血管疾病指导网()
心脏早搏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它是指在正常规律的心跳(叫窦性心律)和脉搏搏动情况下,发生了提前的或额外的心脏异位搏动(或脉搏跳动),故早搏又可称之为期前收缩(或称额外收缩),也称之为心脏的早搏或俗称为早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