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指根据劳动所得原则,通过调节和控制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最终目标的分配制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资制度: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根据工人个人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来确定工资水平,劳动者按照其劳动量和质量得到相应的报酬。

2. 职务工资制度:根据劳动者所担任的职务和工作岗位的重要性,给予相应的工资水平。

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员,将获得较高的职务工资。

3. 分配差别制度:区分不同劳动者的付出和贡献,对于工人的分配差别进行一定的调控和调整。

通过一定的分配差别,激励和鼓励各类劳动者积极工作,提高劳动积极性和生产效益。

4. 公共福利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5. 教育和培训机会的平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教育公平,在分配上给予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平等,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推动收入分配的
公平。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要在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根据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职务工作的重要程度以及个人贡献等因素进行分配调节,实现收入的公平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最终目标。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B 脱贫得益于( )
①推动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②探索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多样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④创新按劳分配的对象,拓宽农民就业和收入来源渠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小李在某国企工作,一年的工资收入为60 000元,奖金28 000元,
为了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幸福,掌握部分农作物种植技能,某校
学生成长中心举办以传统农业为先导——种植常见农作物,以现代农
业为跟进——调研鱼菜共生技术的探索和应用,以未来农业为愿景—
—课堂探索未来农业的劳动实践活动。“实践+研学+课堂”相结合
的劳动教育有利于( ) ①学生树立劳动观念,磨炼意志品质 ②启迪学生智慧,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某村引进公司流转土地用于种植中药材,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同
时,不愿流转土地的村民在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下,自主种植中药材,再由合
作社实行保底价格回购。依托这一产业项目,该村摸索出了“土地流转
得租金、入股分红得股金、产业发展得现金、就业务工得薪金、政策奖
补得奖金”相结合的“五金”助农模式,多数贫困户得以脱贫。该村的
利组织的捐赠也是一种重要的转移支付。
其他家人
劳动性收入
小涛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劳业动性工收作入,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小财产涛性的收妈入
妈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的管理人员,除工资财外产,性持收入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家
庭投资理财由妈妈负责,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有收益。小涛的爸爸和妈妈周六
和周日财都产性休收息入,趁着双休日来到小涛乡经下营的性姑收姑入家探望,姑姑和姑夫是农民,
(1)国民收入的含义(P45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 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包括居民、企业、政府等) 所获得的收入。 (2)衡量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机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内容提要】个人收入分配机制在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两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在两者之间保持均衡。

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决定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收入分配结果要体现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利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由不同的所有者投入,因此必须按生产要素进行收入分配,而按劳分配则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表现形式。

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目标,需要建立对按要素分配结果进行调整的收入再分配机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伴随着个人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收入的来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单一的以工资收入为主的分配体制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多元化分配格局。

相应地,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指导方针也由“坚持按劳分配”调整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形式为补充”。

并进而在“十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显然,传统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已经不能解释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现实状况,因此需要新的理论来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收入分配机制。

本文拟运用西方经济学的一般原理,结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关于社会主义分配问题的主要思想,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收入分配机制进行理论分析,以期能进一步明晰和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问题的认识。

一、个人收入分配机制的经济意义研究分配问题的意义,在于不同的分配机制对社会经济运行有着不同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社会经济效果,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不同的分配机制会对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个人具有不同的激励作用,是影响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

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认为经济活动主体一般是由利益驱动的,即所谓“经济人”假设,尽管人的理性往往是有限的,但现实中人们的经济行为所表现出的趋利避害的自利倾向仍是一个普遍的事实。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三权:土地所有权、农户承包权、经营者经营权
(1)农民自己经营所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也属于合法 的劳动收入。 (2)农民流转土地所得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收 入,也属于财产性收入,同时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3)农民到流转后获得经营权的公司去打工,其收入为按劳动要素分配收 入。 (4)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包括:土地补偿收入、红利收入、租金收入、土 地转包收入。 (5)农民的种粮补贴收入,属于转移性收入。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制度保障 分好 多种途径
公平合理
完善举措
议题一:探究个人收入分配的 制度保障?
学 习 目 标
(一)国民收入 1、国民收入的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P45名词点击) 分什么
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包括 居民、企业、政府等)所获得的收入。
城乡收入分配 差距大
地区收入分配 行业收入分配
差距大
差距大
【该如何是好?】
行业内部收入分配 差距大
1.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 P47末段
①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 ②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
由人民共享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为此,必须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 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共享 发展理念,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 的持续健康发展。
(4)不能认为“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 实现程度与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5)我国农村的所有制形式是集体所有制,因此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 入属于按劳分配,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基本内容摘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内涵与特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四、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正文: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内涵与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政府作用,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这一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体现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同时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3.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

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减少贫富差距。

4.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积极借鉴国际经验,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1.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按照劳动者在各行各业的贡献,合理确定收入水平,激发全体人民的创新创造活力。

2.保障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合理比重。

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高附加值产业和高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4.强化税收调节作用,加强财政支持。

完善税收制度,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和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民间资本投资等。

高考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必背知识点

高考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必背知识点

高考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必背知识点高考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必背知识点政治学科中有不少相似的概念,我们咋准备高考的时,要不断总结知识点。

理清知识概念之前的关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政治一些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个人收入的分配必背知识点1、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分配制度?(1)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①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简述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原因?(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原因A.必然性: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B.意义:①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我国的非按劳分配包括哪些分配方式?其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

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第四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

第四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认清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形式的性质与作用;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新特点及其他分配方式的实现和调节。

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核心内容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4、贯彻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教学难点: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核心内容2、贯彻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教学方法:讲叙法、举例法、启发法、提问法教学课时:4个学时教学内容:第四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必将使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

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

本章的主要内容就是阐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第一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一、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一)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制度的理论,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和经济运动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分析基础上的,当时并不存在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马克思关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特征的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发展对自身否定的结果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必然在以下两个方面创造出对自身否定的条件:1、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创造了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物质条件;2、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创造了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的阶级条件。

高中政治必修二 第4章第1节《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优秀教学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二 第4章第1节《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优秀教学课件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答案】D
• 7.假设农民张某一家收入23000元,其中承包耕地所
获得的收入为15200元,入股村办企业分红收入为4000 元,农闲时打零工收入3000元,种粮补贴、医疗报销 等转移支付性收入800元。下列关于张某一家的收入分 配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应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 ②入股村办企业分红属于按管理要素分配所得 • ③农闲打零工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 ④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收入属于初次分配所得
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 决定分配方式
生产力
决定
生产关系
所有制形式
人与人关系 决定
分配方式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
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某村坚持发展集体经济,村办企业 红红火火,每年的集体分红让人羡 慕。村民不仅耕种自家承包的土地, 而且在村办企业领着一笔不菲的工 资。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村民也 早早享受到免费的教育和医疗。该 村富裕后,还不忘带动周边的乡村 共同富裕。
• ①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 ②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 ③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 • ④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答案】B
• 4.如果我们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那么,把蛋糕
做大固然重要,切分蛋糕同样值得重视。分配状况如 何,既取决于财富的增加,也取决于财富的分配方式 。下列对按劳分配的理解准确的是( ) • ①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 原则 • ②按劳动的数量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 ③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说课稿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2经济与社会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说课稿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2经济与社会
2.生生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此外,设计课堂小游戏、竞赛等环节,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工作,不同的人收入却有所不同?”引发学生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思考。
(1)认同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合理性,增强制度自信;
(2)关注社会公平,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
(3)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1.小组讨论:针对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原因和解决办法。
2.案例分析:提供几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等前置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障碍:
1.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把握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涵;
2.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效率的关系认识模糊,容易产生困惑;
3.缺乏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对案例分析的思路和方法掌握不足。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教具:准备图表、数据卡片等实物教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变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机制【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分配机制是一项重要的议题。

本文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国家政策与个人收入分配、企业内部收入分配机制、财产和资源的再分配以及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在实践中维护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国家政策对个人收入分配起着重要指导作用。

在企业内部,收入分配机制直接关系到员工的收入水平和激励机制。

财产和资源的再分配也直接决定了整个社会的收入结构。

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必须通过合理的机制来实现。

通过该文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机制,为进一步探讨该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国家政策,企业内部收入分配机制,财产再分配,资源再分配,收入公平性1. 引言1.1 引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分配机制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结合,个人收入分配的机制和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在这样的背景下,了解个人收入分配机制的相关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个人收入分配机制受制于国家政策的影响,企业内部的收入分配方式、财产和资源再分配等因素都会对个人的收入产生影响。

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也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国家政策与个人收入分配、企业内部收入分配机制、财产和资源的再分配以及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机制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2. 正文2.1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个人收入分配机制的关键环节。

在这种体制下,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互结合,共同发挥作用。

市场经济的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了充分发挥。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个人劳动及其收入水平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思维导图-高清脑图模板

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思维导图-高清脑图模板

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内涵
按劳分配
内涵
各尽所能
,即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
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实行按劳分配,就意味着承认物质利益原则和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
多种分配方式
在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中,特别是在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报酬并不是按照按劳分配的
原则进行的,而是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把劳动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来获得报酬的。

分类
私营企业主获得的收入中有一部分是作为管理者获得的劳动报酬,但是大部分收入是根
据投入的资本获得的投资报酬。

居民个人通过持有股票、债券和房产等资产而获得的收入属于按资产分配,或者叫财产
性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

在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部分居民个人或家庭还可能获得政府的转移性支付或者福利
性收入,这种收入既不是按劳分配的收入,也不是财产性收入,而是再分配性收入。

坚持的方法
要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深化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好按劳分配制度,既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避
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也要重视保持合理的分配差距,避免差距过大的分配格局。

要增加劳动者,特别是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两个同步”,
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要逐步完善技术、知识、数据、资本、土地等要素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保障及监管制度。

要完善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多渠道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通常包括三种主要形式:市场分配、政府调节和社会调节。

市场分配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根据个人的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情况,确定个人的收入水平。

政府调节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等手段,来调节和引导收入的分配。

社会调节是指社会组织、企业等非政府机构通过工会、合作组织等方式,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和分配。

在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中,要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平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税收政策:税收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税收政策,可以调节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财富差距,实现收入的再分配。

高收入者往往需要承担更高的税收责任,以支持低收入者获得更多的社会福利和补贴。

2.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为了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和权益而设立的制度。

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对失业、生病、残疾等情况下的个人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支持,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

3.最低工资制度:最低工资制度是指政府为了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水平而设立的制度。

通过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可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水平,防止他们受到过度剥削。

4.劳动合同和社保制度:劳动合同和社保制度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制度。

通过规定劳动合同和社保制度,可以确保劳动者获得应有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保障他们的权益不受侵犯。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设计和实施需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确保实现公平、效率和可持续的收入分配机制。

只有通过不断
完善和调整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稳定,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指在社会分配中如何处理个人收入的问题,它是社会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根据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由社会对他们进行公正合理的报酬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获得收入的基本途径。

第二,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按劳分配实现劳动报酬的合理差别。

劳动者付出的劳动越多,其收入也越多;反之,付出的劳动越少,收入也越少。

这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实行个人收入与生产资料的统一。

人们只有拥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才能获得劳动收入的分配权。

这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第四,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实行个人收入与劳动成果的统一。

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成果越多,其收入也越多;反之,劳动成果越少,收入也越少。

这能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促进生产的发展。

第五,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实行个人收入与个人消费的统一。

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成果不仅要用于自身消费,还要用于家庭消费和其他社会消费。

这是个人收入与个人消费相统一的具体体现。

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个体劳动者收入分配。

个体劳动者是自己劳动成果的唯一所有者,按照自己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获取报酬。

这种分配方式既体现了个人对自我劳动成果的占有权,又体现了个人对自我劳动成果的支配权。

第二,私营企业主收入分配。

私营企业主是私营企业的所有者,按照其在企业中的投资和经营管理能力获取报酬。

这种分配方式既体现了投资者对企业的所有权,又体现了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权。

第三,国家公务员收入分配。

国家公务员是国家的公职人员,按照其职务等级和工龄获取工资报酬。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
(2)平均主义分配制度的缺陷 权力过分集中,企业、职工被剥夺了参与个人收入分
配的权力; 忽视了市场机制在初次分配领域的作用,导致企业在
生产过程中不注意市场需求、不讲成本,资源配置效 率低下。 过分平均的分配结果无法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生产 效率低下; 单一的分配方式脱离了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实际。
除了按劳分配这种主要方式和个体劳动所得之外,企业发 行债券筹集资金,就会出现债权取得债息;随着股份经济的产 生,就会出现股份分红;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中,包含部分风 险补偿;私营企业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会给企业主带来部 分非劳动收入。”并且明确了,非劳动收入“只要是合法的, 就应当允许”。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
三、改革以来我国在公平与效率关系上的变迁
(2)第二阶段:“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时间:1993-2002 标志: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
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 决定》指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人 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背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后果:一是对非劳动收入的看法发生了根本变化; 二是拉大了收入差距。
一、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
(2)按劳分配的意义:体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 平等关系,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制度基础;
以劳动为尺度,承认能力和利益的差别,提供了有效的 激励和约束机制;
等量劳动交换,构成了社会主义商品交换关系的一个重 要基础;
按劳分配要求企业之间具有明确的利益边界和产权边界, 为公有企业产权关系的明晰化和市场化奠定了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收 入分配制度

个人收入分配法律规定(3篇)

个人收入分配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个人收入分配是指个人从各种经济活动中获得收入的过程。

合理、公平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为了规范个人收入分配,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个人收入分配法律规定进行阐述。

二、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1. 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指根据个人劳动的数量、质量、贡献等因素,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收入。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原则,也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核心。

2.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原则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础上,我国还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如按资分配、按需分配、按贡献分配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要求在个人收入分配过程中,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4. 适度原则适度原则要求个人收入分配既要保证个人的合理需求,又要防止过度消费和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个人收入分配的法律规定1. 工资收入分配(1)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2)工资支付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合理确定工资水平。

(3)最低工资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 税收制度(1)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从各种经济活动中取得的所得,应当按照法定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2)财产税法规定,个人拥有的财产应当按照法定税率缴纳财产税。

(3)遗产税法规定,个人死亡后,其遗产应当按照法定税率缴纳遗产税。

3. 社会保障制度(1)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2)失业保险法规定,失业人员可以依法领取失业保险金。

(3)工伤保险法规定,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事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4. 劳动法规定(1)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合理确定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收入。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2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2

综合探究一:
问题: 假设100个劳动者创造出100个单位财富,他们能否全部获得?
相关链接P45: 按照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论述,未来社会的全部社会总 产品的分配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为了满足社会再生产需要而进行的必要扣除,包括用来补偿消 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用来应付不幸 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 二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必要扣除,包括同生产没有直接关 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 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 三是在作了上述必要扣除以后进行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按劳分配 小吕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有奖金。 按资本要素分配
小吕按妈资妈本是要一素家分股配份制私营企业的管理人员,除工资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 红。家庭理财由妈妈负责,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有收益。按管理要素分配
小吕的叔叔是农民,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一心一意经营“农家乐”,收
入颇丰。
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 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 的社会需要。
名词点击P45: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 (包括居民、企业、政府等)所获得的收入。
蛋糕:社会财富(国 民收入) 做蛋糕:发展经济 分蛋糕:收入分配
要 素 参
土地
土地、房屋(不动产)的租金和转让金(土地流转 所得)
广泛存在 于包括公 有制经济
与 知识 凭借相关知识获得的收入
在内的多
分 技术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和技术转让的收入 配
种所有制 经济中
管理 企业管理人才凭借管理才能和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