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生活之源头活水创作文素材之常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汲生活之源头活水创作文素材之常新
我从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已有18年,作文越来越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农村学生的作文与城市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布置他们每周写篇练笔,他们却不知道该写什么,交上来的作文千篇一律,甚至有照抄现象。

其实,农村学生有广阔的生活空间,只是疏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他们对身边那么多的生活素材熟视无睹,作文缺乏真情趣。

《课程标准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课标的这些论述,为我们如何正确处理好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说:作文要引导学生写自己感受到的属于自己的生活。

于是,我进行了以农村生活为素材的作文教学尝试,引导学生放眼身边生活,从生活中选取鲜活的写作素材。

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1走进生活,就地取材,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
作文来源于生活,脱离生活的文章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和光乡风民俗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活教材”,但是,我
们的许多学生却熟视无睹,平常作文很多都脱离生活实际,胡编滥造,毫无真情可言。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生活化活教材”,从而体验生活,进而运用到作文中去,是最主要的一项工作的工作。

(1)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

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走进大自然,倾听自然的声音,欣赏田间景色,感受不同季节的特征。

农村孩子常年与土地、田园近距离接触,满眼的花鸟鱼虫、瓜果树木,呼吸着混着泥土气息与青草清香的空气,随时都可以倾听虫叫鸟鸣……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

(2)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

相对于城镇生活而言,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好些传统习俗在农村也失去了市场,紧张的生活节奏使好些中年人也淡化传统的习俗。

我让学生与年纪较大的老人交流,了解了节日的传统习俗。

而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因时制宜,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

(3)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农村孩子亲眼目睹,也是他们得天独厚的写作素材。

党的惠农政策给农村带来变化。

为此,我们引导学生收集惠农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4)我安排了以下内容:步入田野,感受冬之韵;利用寒假,了解节日传统的过法;春回大地,倾听大地的声音;采访农民,了解农村变化。

2在生活中实践,锻炼习作能力
学生虽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有不少学生不了解农民,更不了解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我提倡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田间劳动,体验农民生活。

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

在劳动中,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认识提高了,感受真切了,自然会有感而发。

作文的主题与题材有了一定程度的拓宽,基本改变了以前作文题材单一的面貌,展现出了生活的丰富多彩。

3教给学生方法
要让学生观察生活,还得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描写的方法和一些写作技巧。

我先给他们讲观察和描写的方法,然后我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引导他们具体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观察,让他们互相交流感受。

接着布置作文,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

评作文时,先让学生互评,要求从字、词、句、标点符号、文章结构等方面进行修改,并选出写自己真切感观的佳作全班交流;我然后从组中抽一、两篇再评,除了评作文还评评语,评完后及时反馈给各组。

4精彩片断掠影,摘录学生作文中精彩的句子或片断,让本人将这些内容上传到群共享,其他同学做点评,全班共享成功的快乐,不同水平的学生各展风采,调动了写作积极性。

5我还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了以农村生活为素材的写作活动,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我设计了四个话题:农村风光;传统节日;田间
劳动;惠农政策。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话题,自命题作文,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习作中都能感受到乐趣,效果很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有序训练,学生们的作文选材新颖了,也丰富多了,而且有了真情实感。

这次作文教学实践再一次让我深信:只有发掘生活这股活水,才能使作文素材常用长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