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提纲(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20 页
可观测宇宙⎩⎪⎨⎪⎧(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其他行星系地月系⎩⎪⎨⎪⎧地球月球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是指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发光)、星云(发光)、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际物质都是天体。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层次如下
3、太阳系组成:
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4、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性体现在其结构特征与运动特征上。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是类地行星(离太阳近,体积、质量都较小)
木星、土星是巨行星(体积、质量巨大);
天王星、海王星是远日行星(距太阳远,体积、质量中等)。
(了解)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共面性(公转轨道面之
间的夹角都很小)、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5、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外部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条件运行轨道安全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和自转周期适中,地表平均气温为15 ℃左右有适合生物呼
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
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有液态水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和原始地球体积收缩产生热
量,不断产生水汽,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
表,形成原始海洋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以电磁波形式传播能量;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2、太阳大气的分层: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厚度小,我们看到的太阳光都是从光球层发出的)
色球层(厚度较小,亮度较小)
日冕层(厚度大,亮度小)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为地球直接提供光、热资源;
②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的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必需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4、各层的太阳活动:
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
其中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周期是11年。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当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扰乱地球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
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在两极地区与大气碰撞产生极光现象;
④与地震、水旱灾害等有关;
特别提醒: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重要)
特别提醒:地球的能量,根据成因分为直接间接的太阳能(太阳能、风能、煤炭、石油等);地球内部的
第2 页共20 页
化学能(地热等);天体引力能(潮汐能)
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震:地壳中岩层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地面震动。
(1)震级: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2)烈度:地震释放的能量对地面的破坏程度。
2、地球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纵波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横波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从外到内:地壳、地幔(上地幔、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地核(外核、内核);
地壳和地幔的界线是莫霍界面(经过此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都明显增加),地幔和地核的界线是古登堡界面(经过此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说明地核在高温高压下呈液态或者熔融状态。
特别提醒:
①岩石圈包括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厚薄不一,大陆地壳较厚39-41千米,大洋地壳较薄5-10千米);
第3 页共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