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ID的物联网统一标识体系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OID注册中心 吴东亚(博士)
吴东亚:我代表国家OID注册中心向大家汇报一下基于OID的物联网统一标识体系。我的报告分三个部分:物联网的特点和对统一标识的需求;对象标识符OID的条件;我国基于OID的物联网标识体系建设情况。 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等一些特点,对于物联网来说,数据信息处理是很关键的内容,所以跟传统网络相比,物联网从功能上超越了传统网络以传输为主的目的,从技术上来说,融合了感知、网络、应用等多项技术,从体系结构上来说,信息技术终端主要是计算机延伸到了感知的物理世界,以及多项应用的业务,这是物联网很显著的一些特征。 在物联网中,其实存在很多标识体系,比如存在多种对象、多种标识体系。从对象种类来说有物品虚拟对象、人、组织等多种对象,从不同角度已经存在多种标识体系。以物品来说,有商品条码、二维条码,对于手机来说有手机号码,从每一个对象来说,有各种各样的标识体系。 我们对于标识体系进行分解,其实标识分为不同层面,从应用层,完全是从业务需求考虑,包括人、车、物、环境、事件等等种类,目的很清楚是为人服务设置的。 在网络层,存在的标识是协议,比如IPV6、IPV4等等,包括短域、局域、广域网等等,一是为了传输,使目标能够找到;二是为了完成解析的过程;三是在物联网特有感知层的标识,现在感知层载体典型来看无外乎是RFID,一维、二维条码等。它的特点是根据业务需求,选择不同的载体过程。在不同层面上,对于标识有不同需求,对应用层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兼容不同的标识体系,对于不同种类,每一个对象不同业务需求、不同环节,这个标识要进行兼容。二要能够解析,能够从对象到对象信息有一个解析过程,而对于网络层来说,需要有传输和解析的功能,对于感知层来说,需要把标识能够写到适宜的载体中,这里需要能够编码、能够存储,需要考虑到载体本身容量等等。 在物联网环境下,以数据为中心的环境下,会有大量数据,将会成为每个国家重要的资源。所以如何有一种安全可靠的标识体系是很重要的因素,从这些因素考虑应该构建统一的标识体系。 ISO/ITU正在推动基于OID的统一标识体系,作为对多个标识体系进行相互沟通的桥梁。 什么是OID?OID刚开始是用于通信和信息处理中间的一个名词,主要为了信息处理,网络传输是最早采用这一概念的。它是一种标识方案,其实非常简单,开始于1985年,目前还在用,其中每一个对象是从根节点到节点的路径来表示,长度没有限制。其中每个注册机构可以向下分配。OID整个树,第一层包括ISO/ITU、ISO联合分支,每个ISO下面会有国家成员体,由每个国家自己进行管理,根据需要还可以往下延伸。 国际上OID数据库,在5月份时查到的,现在一共60多万,非常有意思的是到今年2月份只有十几万,最近两个月一下增长了50多万,可能处于爆发期。 OID在前面,主要用于标准,国家、公司,加密算法,网络管理,医疗的信息。做医疗的人对HL7很熟悉,对医疗、病毒要非常准确的描述出来,里面所有的信息,包括组织算法、代码都由OID标识。 大家如果做信息安全的话,信息安全是X.509安全机制证书,原来是用OID标识,但国家没有统一管理,后来随着电子认证机制的逐渐建立,各个国家发现证书唯一标识统一管理非常重要,所以2009年各个国家开始统一管理,我们国家去年由工信部信息安全协调司正式申请了OID管理注册机构,对于证书进行管理。 还有其他典型应用,国际层面上的远程生物测量,气象组织对气象预警等进行标识。物品编码,一维条码,在今年2月份向ISO/ITU正式提出,把它的体系作为OID的体系之一,因为认识到只有这样的过程才能把它纳入到全球管理过程之中。 在云计算方面,目前标准主要在体系结构、需求分析一些比较前瞻的内容上,其中只有一份是关于技术方面的,就是云计算数据管理的接口标准,在这里用OID作为标识。因为在云计算里,首先你的数据存在哪里,哪里需求,要明确标出来。2009年发布这个报告里,用OID进行标识。 OID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但最大优势是可以作为多个标识机制的转换,比如现在RFID在国际上已经有多种标识方案,其实不利于信息交互,所以国际上已经把2.27作为各个标识体系之间转换的桥梁。再往下分,2.27.1给了日本,多个标识体系能够进行转换。2.48分给了各国家不同安全机制的转换。 对于OID来说,可以用于多种对象,可以用于多种标识体系的转换,所以它的解析过程和一般一个具体应用不太一样,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通用的解析,根据OID数找到一个应用的具体解析服务器,二是到具体的服务器进行应用的解析。所以是通过分步解析方式完成整个国家的标识解析。 不同载体对存储空间要求不同,比如典型RFID长度有限制,二维条码能够存到1000多K字节,对于传感器网络等等本身有传输功能,对于长字节限制没有那么大。对RFID的存储空间,我们利用OID最简单的一种编码方式,也是最不节约的一种编码方式,当存储一个完整的OID时,会用到6个字节。 国际标准对于整个操作过程、解析、编码、计法等等都有相应国际标准,都已经发布,而且这些都是ISO/ITU联合做的。 对于OID来说,它有它的优势,分层结构,比较灵活,可扩展性强,没有扩展限制,而且已经用于多种标识方案,最大限度不影响现有标识方案。从编码注册规程、解析、编码存储等完整解决方案都已经有了,是ISO/ITU/IEC力推唯一作为元标识的体系,可以由各个国家自主管理,非常适用于物联网环境要求。建议国家能够基于OID建立统一标识体系,实现我们国家资源自我管理。 我国OID情况,工信部科技司2006年已经批准成立了国家OID注册中心,放在工信部标准化研究院,主要负责OID两个分支,一是ISO下面的分支,一个是ISO/ITU联合分支的管理。目前开展一些标准制定过程,对于典型物联网载体,传感器和RFID,这两种标识方法已经和我们国家OID体系能够很好的衔接。目前我们申请,已经受理的OID,有信息安全、医疗和网络管理领域的公司,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部委,比如人力资源保障部、国家密码局、工信部、传感网工作组、RFID工作组、二维条码、游戏管理等等也正在申请。 我们搭建了一个OID注册解析系统,提出一个方案,中间是国家OID注册中心,是整个国际OID树中间的一部分,它下面可以有各种应用解析系统,共同构成一个能够和国际上互通的,我们国家能自我管理的解析体系。解析过程首先到国家OID注册中心找到相应底层应用解析服务器,然后进行具体解析。对每个应用来说,它的数据是自我管理的,和国家OID注册中心只是接口关系。 我们希望能够依托国家现有资源,采用国际主流方案,通过OID原标识体系和各个应用具体现行标准体系能够通过数字体系的方式,共同完成一个覆盖全国、分布运行、安全可控、国际兼容的统一标识体系。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基于OID的物联网统一标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系介绍
【/industry/tag.html" target="_blank">RFID中国网报道】由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中国电子贸促会联合主办的“2012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于2012年6月5日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来自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交通部、卫生部、住建部、科技部、财政部、铁道部、公安部、农业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广电总局等20多个部门行业的领导和代表;相关行业组织(协会、学会、商会)的代表;北京、上海、天津、宁波、南京、成都等40多个省市的代表;中国银联、国家电网及三大通信运营商等骨干企业的代表;欧盟、美国、英国、德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国家信息业界的代表,中国信息与通信产业、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知名企事业的代表总计400余人出席了物联网博览会开幕式暨第十届中国(北京)RFID与物联网国际峰会。 博览会期间主办方联合相关部委、行业组织围绕物联网标准、产业、应用与服务,共同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高层次、高水平的专题论坛和重要活动,主要包括:2012中国国际物联网开幕峰会暨第十届中国(北京)RFID国际峰会,物联网标准化论坛、移动支付标准、产业与应用论坛,物联网与智慧城市高峰论坛,物联网在智慧交通与物流中的应用论坛,三网融合与广电物联网应用论坛,物联网与新一代网游发展论坛、中日韩RFID行业组织圆桌会议“工作会等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论坛邀请了中、美、欧盟、日、韩及我国港台等业界组织、行业专家、用户代表共聚一堂,深入探讨在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方针指引下,广泛开展国内外合作,通过创新与合作实现共赢与共同发展。 RFID中国网作为本届博览会指定官方网站,对博览会论坛的精彩内容进行了编辑整理。并在RFID中国网上发布。 本文是在本届博览会物联网标准化论坛上,根据国家OID注册中心 吴东亚(博士)的讲话整理编发的,供业界朋友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