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化学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光照与水生生物的关系
(1)光照可以影响养殖水体的水温
(2)光照可以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继而影响养殖水质。

(3)光照可以影响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
(4)光照强度可以影响水产动物的摄食活动
(5)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可影响水产动物的性腺发育
2.养殖水体光照强度的调控方法
(1)遮阳棚:通常用于工厂化育苗池或室外饵料生物培养池
(2)加深水位:阻碍光线的穿透,降低池底的光照强度,抑制底生植物的生长(如浒苔)。

这在对虾放苗前期应用较多。

(3)营造水色:
①通过培养单胞藻类营造水色,达到遮光的目的。

②通过添加色素营造水色,达到遮光的目的。

例如在罗氏沼虾的育苗水体中添加少量的土霉素或四环素。

在海水轮虫池塘培养中使用绿肥进行肥水(利用植物色素)。

3.水色的主要营造者(藻类):
池塘中的生产者:浮游藻类、底生藻类、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浒苔、沟草)
在养殖池塘中,浮游藻类是主要的生产者,作用最大,是池塘的主要生产者。

①藻类是养殖动物的天然饵料(直接或间接);
②藻类的光合作用为水体提供主要的溶解氧来源;
③藻类的光合作用可大量吸收水体的无机营养盐;
④藻类可营造水色,为养殖动物创造隐蔽而安静的生活环境。

*4.水色调控方法
(1)施肥培养藻类(适用于养殖初期)
建议采用“无机物+有机肥+芽孢杆菌”混合使用的肥水方法,效果佳。

具体表现在:肥水速度快,稳定、pH值适中。

(2)施肥后水色培养不起来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①可能是水中的藻种数量太少
②可能是水中的浮游动物太多
③可能是水的pH值太低
④可能是施肥量不足
⑤可能是光照不足
(3)不理想水色的调控方法
①白浊水的调控方法
使用一些较安全的药物杀灭部分浮游动物,然后追加肥料和引入好的藻水培育水色。

②红褐水的调控方法
处理时首先应换水,然后使用“底质净”初步处理,隔天后可交替使用“菌敌”(4-5亩/公斤)与“强效碘”(4-5亩/500克),2-3次,防止疾病的暴发。

水色基本稳定后,可施用微生物调水剂保持良好水色。

5.藻类老化死亡的前兆及调控方法
①前兆
池水pH值的日变化幅度>0.5;
池水水色发暗;
池水表面有堆积不散的黄绿色泡沫。

②调控方法
适当换水
施用适量的沸石粉、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
施用适量的微量元素:如镁、钴、钼、锰、铁等。

6.养殖水体的水温调控
1. 小水体的水温调控方法
①搭遮阳棚
②使用增温设备(在低温季节使用热水锅炉、电加热棒)。

③使用制冷设备(在高温季节使用制冷机)。

在鲍鱼和石斑鱼育苗生产应用较多。

2.池塘的水温调控方法
①搭遮阳棚或保温棚
②增加池塘水深
③借助增氧机的作用(调整昼夜开机时间)
7.水温的上升和下降对鱼的影响
1.温度升高
①导致水中螺旋藻新陈代谢更加旺盛,使水中含氧量下降
②高温会改变体内蛋白质和酶的特性,细胞会被这个过程所产生的有害代谢物破坏,高温也会导致内在的有毒物质的增长,例如重金属和氨。

③在极度温热的环境下,因为鱼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而使鱼陷入昏迷状态。

2.温度降低
①低温也会导致供养不足,这被称之为“低氧症”。

氧气的吸收受呼吸频率和心跳速度的制约。

突然的降温会导致红细胞的衰退和携氧的血红蛋白的流失,并对呼吸效率造成有害影响。

②影响鱼的新陈代谢
③低温会导致慢性的调节渗透问题
④在极度寒冷的环境下,因为鱼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而使鱼陷入昏迷状态。

8.H2S的消除
1、预防缺氧状态的出现:
A 直接增氧物理增氧;化学增氧;生物增氧
B 减少耗氧 1)氧化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
2)其它水体消毒剂:如二氧化氯、海因、聚维酮碘等
3)微生物制剂:可吸收或转化耗氧物质,间接减少耗氧。

2、底质改良:物理:铺地膜、除塘泥、翻动底泥加速氧化。

化学:用生石灰、漂白粉清塘
生物:含有芽孢杆菌等。

3、控制合理的放养密度及投饵量。

4、加氧化铁,可生成FeS沉淀
5、加入某种光合细菌,可利用H2S。

9.水呼吸
“水呼吸”耗氧:水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细菌等微型生物都要呼吸耗氧,有机物在细菌作用下分解氧化也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这一类耗氧统称~
在养鱼池中,“水呼吸”耗氧是溶解氧消耗的主要方面,其耗氧量大致可占池塘总耗氧量的70%以上。

研究养鱼池的“水呼吸”耗氧速率的大小,对于了解池塘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建立溶解氧周日变化的动态方程,测报溶氧,预防浮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0.浮头与泛塘
浮头:由于水域环境的变化,造成含氧量急剧下降,致使鱼类因缺氧而浮在水面吞食空气,称之为浮头。

泛塘:是严重浮头并出现大批鱼类死亡甚至全部死亡的现象。

判断鱼类浮头轻重,主要根据鱼类开始浮头的时间、浮头地点、浮头水面的大小以及浮头鱼的种类来判断。

1.暗浮头一般发生在天亮但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鱼在池塘的中央和上风头的水面上活动,可见阵阵水花。

池塘水体此时的溶氧量在2-3毫克/升,属正常浮头。

2.轻浮头多发生在黎明时刻,鱼在池塘中央和上风头的水面上,野杂鱼在池边浮头,面积不是很大,浮头鱼集群,受惊后迅速下沉。

池塘水体此时的溶氧在2毫克/升左右,也属正常浮头。

3.一般性浮头浮头开始时间在黎明前1-2小时,池鱼多集中在池塘的中部,浮头的面积比较大,在没有惊动时鱼群时而靠边,受惊后迅速下沉。

池边的野杂鱼已呈重浮头状态,可发现有少量野杂鱼失去平衡,但没有死鱼。

池塘水体此时的溶氧量在2毫克/升以下,属正常浮头极限。

4.重浮头浮头开始时间在午夜前后,浮头由池塘中间开始向池边扩散,几乎所有的池鱼都处在缺氧状态,受惊后也不下沉。

池边已发现野杂鱼死亡。

池塘水体此时的溶氧量在1-1.5毫克/升,情况已十分危险,应立即向池塘水面干撒高能速氧。

5.泛塘浮头开始时间较早且水质已坏,在岸上可闻到池塘发出的腥臭味。

池鱼全部浮头,呼吸急促,游动无力,并发现池中死鱼数量逐渐增多。

此时如不及时釆取增氧措施,池鱼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11.养殖水体中溶解氧低值出现的场合包括:
1.池中鱼的放养密度过高,大量投饲和施肥,造成水质过肥,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加上阴雨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水中溶氧的补给量少,夜晚鱼类和浮游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却需要消耗大量的氧,以致造成水中溶氧求大于供,引起鱼类浮头。

2.白天太阳光强,温度高,傍晚遇到雷阵雨,大量温度较低的雨水进入鱼池,使池塘表层水温急剧下降、比重增大而下沉,下层水温高比重小而上浮,引起上、下水层急速对流,池中的腐败物质随之翻起,加快其分解,消耗大量氧气,造成缺氧。

3.池水发白,透明度很大,浮游植物很少,水蚤很多,几乎吃光了水中的浮游植物,因缺少光合作用的产氧来源而造成缺氧。

4.久晴未雨,池水温度高,水质过肥,透明度低,上下层氧差大,下层的“氧债”大,长期又不加注新水,水质过肥或败坏而引起缺氧。

或者是天气突然转阴。

5.阴雨连绵、闷热无风或遇大雾天气、气压低、光线弱。

6.水质变坏。

由于水中浮游生物自繁过量,加之阴雨天光线差,会使浮游植物大批死亡。

同时,死后的尸体分解,引起细菌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溶氧引起浮头。

7.池水过肥。

底质积存有机质过多,在高温下,使池水引起分层现象造成缺氧浮头。

8.施肥不当,一次施人量过多、有机肥料发酵不足,在闷热的天气或阴雨天和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往往造成严重浮头。

9.鱼虽无病,但摄食量突然减退或池底翻泡,底部腐殖质成块浮于水面,水色突然转为浓黑色,下风处有腥臭味。

10.水色突变,池底有机物大量分解或浮游生物大量死亡,也会引起鱼类浮头。

11.池塘中流入污水和有毒物质,也会引起鱼类浮头。

12.泛塘发生的条件
长期喂料过量,造成饲料堆积腐烂,大量耗氧,败坏水质。

施用了大量的为发酵的粪肥,加之遇到高温或阴雨闷热天气。

水肥鱼多,加之连续阴闷热天。

水体中浮游动物繁殖过多,造成缺氧。

高温季节,池底有机质多,底层水含氧量低,又突然遇到冷雨的侵袭之后,池底水温明显高于表层水温,造成池水上下对流混合,致使全池严重缺氧,造成泛塘。

这种情况在深水塘中尤其要警惕。

13.溶氧的管理与调控
溶氧管理的任务有两条(预防措施):
①确保溶氧不低于某临界标准;
②防止溶氧变动过剧过繁。

方法:一是提高造氧能力,二是减少耗氧因素。

(1)降低水体耗氧速率及数量。

a、清塘清除底部部分污泥,以减少高温季节有机质的大量分解而严重耗氧。

b、适当掌握放养密度,避免超过池塘承载力。

C、科学投饵“四定”原则(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依据天气、气温、养殖量等适当投饵
d、高温季节,适时注入新水
e、用明矾、黄泥凝聚沉淀有机物及生物等,减少耗氧。

使用净水药物如:沸石粉、明矾或黄泥水时,应在浮头前使用。

一般用量:沸石粉每亩(水深2.5 m)用量50~100kg,明矾每亩(水深2.5 m)用量2.5~5 kg。

黄泥每亩用量100kg左右。

使用石灰、黄泥等,吸附沉降有机物,杀灭细菌及浮游生物,净化水体, 增加溶氧。

可采用投放芭蕉茎(切碎100 kg/亩);泼洒生石灰(5~10 kg/亩);泼洒食盐(1.5~2 kg/亩)+黄泥浆;明矾(2 kg/亩)加尿素加黄泥浆全池泼洒。

一般15天左右搅动1次塘底,人可以下塘用脚或用长柄耙子搅动鱼池底池,也可以在岸上拉铁索拖动底泥,搅动塘泥最好在天气晴朗和没有风的日子进行,避免鱼类泛塘。

(2)加强增氧作用,提高水中溶氧浓度。

A 适当扩大池塘面积, 达10~30亩,增大受风面,增加溶氧。

池水不宜过深,小于3.5m,一般以2~3米为宜,防止下层缺氧。

B 生物增氧降低浊度,保证水中有充分的植物营养元素和光照,增加浮游生物种群数量,提高自然增氧速率及数量。

14.鱼塘施肥“十忌”
1.忌雨天施肥:雨天水体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强,对氮、磷等元素的吸收能力较差;雨天水量较大,施肥的有效浓度会降低;溢洪时,肥料流失性大。

2.忌闷热天施肥:天气闷热时,水中溶氧较低,施肥后水中有机物耗氧量增加,极易造成鱼类因缺氧而浮头泛塘。

3.忌浑水施肥:水体过分浑浊,说明水体中黏土矿粒过多,肥料的部分离子易被黏土粒子吸附固定、沉淀,迟迟不能释放肥效,造成肥效损失。

4.忌化肥单施:施肥的主要目的是培育鱼类易消化的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吸收营养一般要求氮、磷、钾的比例为4:4:2,如果单施某种化肥,会制约肥效的充分发挥。

5.忌盲目混施:并不是每种肥料都可以混合使用的。

如施放生石灰后,最好等十天半月后再施过磷酸钙,以免肥效丧失。

6.忌高温季节施肥:鱼塘施肥宜在每年4-10月,水温在25-30℃的晴天中午进行。

水温超过30℃时应停施、少施肥料。

7.忌固态化肥干施:干施的氮、磷肥呈颗粒状,在水面停留时间较短,易沉入水底,影响肥效。

一般在施用固态氮、磷肥时,应将其溶解后兑水全池泼洒。

8.忌鱼摄食不旺或暴发鱼病时施肥:在鱼摄食不旺时施肥,由肥料培育的大量浮游生物不能被鱼及时利用,易败坏水质;暴发鱼病时,鱼体抵抗力减弱,若铵态氮肥施用较多,易使鱼中毒。

9.忌一次施肥过量:过量施用铵态氮肥,会使水体中氨积累过多,造成鱼中毒;施有机肥过量,则会使水体中有机物耗氧量增大,容易造成鱼类缺氧泛塘。

所以施肥时,千万不能一次将肥料施足,一般要求3-5天施追肥一次。

10.忌施肥后放走表层水:肥料施入水体后,经过一系列的理化反应,一般3天后才能被浮游生物充分利用,浮游生物的种群一般均匀分布在水体表面的1-2米深处。

如果施肥后放走表层水,易造成肥效下降。

15.如何合理利用增氧机
①晴天时中午开机,时间下午2-3点,开机的目的主要是打破热成层,搅水消除氧债。

(用氧盈去抵还氧债。

使底部每天24小时不产生氧债。

保持良好的水质、底质环境、是养好虾的重要技术措施。

作用:a、改善底部环境条件,有机物的好氧分解彻底,可减少中间产物的产生。

b、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促进物质的良性循环,对池塘生产有利。


②阴天时次日清晨开机,时间大约在清晨(3-5点),开机主要目的是直接增氧,一般开机到日出。

③阴雨连绵或由于水肥鱼多等原因可能会造成严重浮头危险时,要在浮头之前,一般是半夜前后开机一直持续开到日出。

④一般情况下,傍晚不开机,因为通常这时池水溶氧还不至于紧张,而且开机只会促成池水的提前垂直混合,会使黎明前的溶氧显著低于不开机。

⑤阴雨天白天不开机,这是因为阴雨天光线不足,热成层不明显,由于光合作用较弱,表水层溶氧量也不过饱和,因此搅水没有积极意义。

16.铁的去除
富铁地下水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去除。

(1)接触氧化过滤法
以表层覆有一层二氧化锰的砂或沸石作为过滤材料。

同时在水中添加氧、氯气或高锰酸钾等氧化剂,从而形成Fe(OH)3 铁的去除
而除去过量的铁。

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用Cl2时:
Cl2+H2O→HCl+HClO
2Fe(OH)2+HClO+H2O→2Fe(OH)3+HCl
用KMnO4时:
3Fe(OH)2+KMnO4+2H2O→3Fe(OH)3+MnO2+KOH
(2)氧化凝集处理法
以曝气的形式,将铁形成Fe(OH)3而沉淀的分离法。

Fe(OH)3为胶状体在水中悬浮,可添加明矾等凝集剂,将胶体的铁凝剂并与Al(OH)3凝集沉淀一同分离。

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4Fe2++O2+10H2O 4Fe(OH)3+8H+
降低水体的pH值,需要进行酸碱调整,pH=8。

(3)臭氧法
用臭氧进行氧化,形成凝集沉淀,过滤以去除铁,一般臭氧1分钟即有90%的去除率。

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Fe2++O3+ 2H+ → 2Fe3++2H2O +O2
Fe3++3H2O → Fe(OH)3+ 3H+
降低水体的pH值,需要进行酸碱调整,pH=8。

17.养殖水体pH的调控
1、不同养殖生产阶段,对pH的要求不同:
(1)石灰清塘时,pH必须大于11才能杀死有害生物,确保清塘效果。

(2)人工繁殖时pH以中性微偏碱为好。

pH小于6.5时,人工繁殖就不能顺利进行。

人工繁殖过程对低pH 的灵敏性依次为:产卵>鱼苗生存>鱼苗生长>鱼卵受精。

(3)鱼苗培育时,以弱碱性为好,pH较高(~8)的鱼苗塘,培育效果往往较好。

(4)养成阶段的最适pH范围,意见不尽一致。

有人调查后得出结论:对高产有利的pH范围是6.5~7.5,
在7.5~8.5范围多为平产,pH<6.5或pH>8.5时,多为低产。

此外,即使pH在允许的范围内,若变化过于频繁,变幅过大,则生物苦于调节适应于生长不利。

2、对养殖水体pH调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pH偏低的水体应及时合理使用石灰水溶液。

在池底淤泥积存过多,水中有机物质,特别是腐殖质浓度过高、浑浊黑暗、鱼病有蔓延趋势的情况下,施用石灰水溶液尤为必要,可以使水质、底质向好的方面转化。

(2)地下水具有水温低、有机物少、有害生物少等优点,对孵化很有利。

其缺点是:pH、碱度偏低、缺O2,H2S与CO2较多,可能含有重金属等毒物。

若能用石灰水处理提高pH,并充分曝气增氧,去害存利,再做孵化用水,常可得良好效果。

(3)有些水体,缓冲能力小,光合作用进行较强时,pH就偏高,日差较大。

此时,最好能补给CO2(如烟道废气),可以降低pH,提高碱度及缓冲能力。

若水中有机物不多,则应同时施有机肥,间接供给CO2。

此法见效稍慢,但较持久。

(4)一些专用水质及底质改良剂,也有调节二氧化碳系统的作用。

18.根据能否与酸性钼酸盐反应,将水体中磷的化合物分为两类:
* 活性磷化合物——凡能与酸性钼酸盐反应的,包括磷酸盐、部分溶解态的有机磷、吸附在悬浮物表面的磷酸盐以及一部分在酸性中可以溶解的颗粒无机磷等,统称为活性磷化合物。

符号PO4-P 非活性磷化合物——除活性磷酸盐外的不与酸性钼酸盐反应的磷统称为非活性磷化合物。

* 有效磷与总磷
有效磷:能被藻类直接吸收利用的磷。

一般可把活性磷看成有效磷
“无机缩聚磷酸盐”和“低分子有机磷”,虽不能直接被藻类吸收利用,但可被相当多藻类分泌的细胞外酶水解成为正磷酸盐后再吸收利用.
总磷,包括水样中各种形式的磷
19.海水酸碱度的调节
鱼虾蟹育苗要求海水的pH值在8.0~8.5较为理想
1. 将生产用水pH值调高的方法
加入适量熟石灰、 NaHCO3 或 Ca2CO3(白云石粉)
加入适量对生物无毒副作用的碱性物质
2. 将生产用水pH值调低的方法
向水体中充入适量的CO2气体(绿水)
通过减弱光照强度和借助其生物的呼吸作用,增加水中CO2的含量(绿水)
在水体中施用适量的NaHCO3 或 CaCO3(白云石粉)
加入适量对生物无毒副作用的酸性物质
20.天然水中氮的来源
1、大气降水的淋浴
2、地下径流的淋溶作用
3、生物的固氮作用
4、生物的代谢作用
5、沉积物的释放
6、人为污染(工业和生活污水、农业的退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