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初三语文复习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上好初三语文复习课

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总复习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复习课是教学过程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对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复习课又是最难上的一种课,难就难在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激情下降,没有了学习新课程的新鲜感. 今天,我就以上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谈谈自己的管窥之见。

一、走出初三语文复习误区

1、重做题轻读书。有不少教师和学生热衷于大搞题海战术,殊不知,题目做多了,势必减少了读书的时间。真正有效的复习应该是精练,只有精练,才能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读书。而只有广泛阅读,读字词,读课文,读作文,读课外书,才能增强自己的语感,积累丰富的知识。

2、重识记轻阅读。有不少教师和学生平时练习重视识记题,忽略阅读题,这是十分错误的做法,中考对考查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视的,分值45分,评分按点给分,也是学生失分较严重的地方,为此,我们要重视阅读题的复习,抓住考题类型进行指导复习。

3、重资料轻教材。到了初三复习阶段,复习资料很多,但不少教师和学生错误地认为,反正中考不考书上的(或考的内容也比较少),于是就把教材晾在一边,一心只读复习资料。诚然,当今中考题大部分来自课外,考教材上的题目看起来似乎很少。但是,题在课外,功在课内,认真分析一下中考试题,几乎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影子,依靠教材的知识来解决。试想,如不熟悉教材,这些题目又怎么能答好?我们主要以课本为主,选取重点篇目复习,整理知识,重在考点。比如:从重点篇目《枣核》中,我们掌握线索的运用,从《孔乙己》中复习人物的刻画,从《春》中复习修辞手法,从《看云识天气》中复习说明方法,从《宽容》中复习议论文论证结构等等。我们复习时就把有关知识点放在这些文中讲透,再延伸到课外习题,温故知新,既做到立足教材,又兼顾课外。

4、重语基轻作文。有不少教师和学生认为,语文基础知识虽多且难,但复习容易操作,复习起来心里踏实,复习效果也快而明显,可是作文训练起来往往不好把握,也没有这样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使多写几篇文章,也不一定能提高多少分,所以不愿把时间花在复习作

文上,这样的思想是错误的,俗话说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成功了,你的语文就成功了一半。因此,不能轻视作文的复习。

二、浅析如何上好初三语文复习课

【摘要】初三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采取科学的复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果,缓解学生压力。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在复习过程中,必须要分析教材,教给规律;必须要教给学生复习方法,并加强语段的阅读与分析训练。

【关键词】语文复习;阅读分析;方法;规律

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获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必须有良好的复习方法。近年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质为前提,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针对初三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在复习方法上进行了深入探究,摸索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加强语段的阅读与分析训练

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内容与形式来看,越来越侧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和语段阅读分析均占很大比重。因此,复习中(笔者)以强化语段的阅读分析为主,其中贯穿与融合基础知识的巩固,并将重点字词、语法知识渗透于重要语段的复习中。教学中,每个重点篇目的重要语段都作重点复习。如:“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一段,复习时,首先从有关小说的知识入手,诸如“三要素”、文章线索等,进行复习巩固,而后结合本文及本段的具体内容,从各个知识角度设计习题,从本语段的含义及其与表达全文主题的关系上设计习题,既测试学生基础,

又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能收到触类旁通的功效。语段分析训练既不能机械重复,也不能蜻蜓点水,必须抓住学生弱点,精心设计练习。如概括段落大意,学生往往概括不到点子上,不是抓不住要点,就是以偏概全。在复习中就可以精心设计三种语段,分别教给学生概括段意的方法:一种是用文章的中心句作段意;一种是抓住要点,综合概括;一种是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概括。通过三种语段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二、学生拟题自测,巩固复习

学生自己拟题自测,虽然难度大些,却有很多好处。它可调动学生积极性,及时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程度,以便教师查缺补漏,对症下药,还可以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巩固。如《苏州园林》中“苏州园林的栽种和修剪也着眼于画意……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般是本文重点。学生拟题自测前,教师可以提示有关说明文的知识,应侧重的问题,包括说明方法、对象、结构、顺序、语言的准确性等,并要求给所拟出的问题做出答案,完成后让学生当堂采用问答形式当众训练。此时教师的任务就是注意学生的疏漏之处。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要给予指导补充。如此段中,有份自拟题对“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句后的冒号作用没提到。(笔者)指出后,学生很受启发。经一段时间的训练,大多学生能拟出像样的自测题了,使复习成效大为提高。

三、运用“串糖葫芦”复习法,增强复习条理性

把教材所选文章按体裁、各篇的字词等知识点整理归类进行复

习,像穿糖葫芦一样串在一起。如“朦胧”一词在初中课文中屡次出现:“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社戏》);“三十年前,我曾到过柳村镇,说起印象,确实很朦胧了。”(《社戏》);“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故乡》)。这几处的“朦胧”所处语境不同,含义也不一样,这时就应先给学生理清词语的构成方式,在各句中的词性及所充当的句子成分等问题,再进行语境分析,使学生明确含义的异同。这种一词多义现象古文中极为常见,更应多做串连与比较,以便学生掌握。又如:给出某课文的一句或一词,让学生答出该句或词的出处、文章作者、体裁等知识,也是一种“串”法,可增强知识的条理性,加深学生记忆,效果很好。

四、紧扣教材,教给规律

在复习中要紧扣教材,把分散在课文中的知识集中起来,经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找出规律,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例如,概括中心思想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训练,它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把中心思想从全文的内容中概括出来。(笔者)在复习中,让学生把本册中学过的课文按体裁加以分类,然后通过比较,得到概括中心思想的不同方法,使学生通过复习,获得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以概括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和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为例,可直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记人为主的记叙文,都是抓住人物特点来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