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教师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教师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说道:“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
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
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打开陈大伟教授撰写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一书,心情豁然畅快。因为几年来一
直分管教学科研工作,为了提高自身的科研管理能力,所以也一直翻阅相关的教育科研方
面书籍,但终因这些书籍的理论术语过陌生,对我而言过于苍白,读起来总感觉索然无味
而最后弃之。而陈大伟教授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以对话的形式,用直白的语言向我
们一线教师清新自然地述说着教育科研的幸福感,我想每一位阅读者肯定十分欣喜地接受
书中的观点。
书中围绕“教育科研和教师成长”分别从五个话题进行阐述:教育研究,我心有主,
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规划研究行动,脚踏实地地研究,成为优秀的研究型教师。
其中的话题二——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的确是我们一线教师最为迫切需要的。
通过平时的教学研究发现,我们的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困惑很多,到真的要去找寻进行研究时,却总是找不到一个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我们的很多教研组活动要提高教研活动的真正
有效性,关键是要从平时的教育教学问题出发,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教学研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
一个数字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
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的确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但很
多教师在实践中却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为此,我在寒假的作业布置中就谈到了——我的
教育教学困惑,要求老师们积极撰写。一个寒假过去了,参与的老师并不是很多,可见大
家还是缺少了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
我想这些提出儿童崇拜的人不是说要否定儿童继续成长,否认儿童的成长需要成人的
帮助。只是他们从儿童的生命中窥出了天机,因而由衷的发出感叹的言辞、崇拜的的话语。我们应该从中感悟其中的对儿童世界的尊重和认识。我们在任何一次对儿童某一方面的发
现都能唤起一种儿童崇拜。因此让我们努力去发现孩子们的生活吧,让我们欣赏孩子们的
生命吧,让我们谦逊的向孩子学习吧,让我们真诚的崇拜儿童吧。
如何寻找问题所在,让问题真正成为我们教学时的朋友?我们不妨可以从这些方面去
探究。
一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研究问题。比如说,课堂上孩子的倾听情况,尤其是当同伴发
表见解时,倾听的效果就更不佳了。这是何为?如何提高?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又如,语文课上很多时候教师“以读带悟”,而静默时间很少,难道只有出声的阅读才是读?思考之余,如何有效促进以读带悟等问题也诞生了。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肯定会遇
到困难,思考困难形成的原因,探寻问题解决的途径,这就是研究。
二是从学习思考中发现研究问题。学校校本研训过程中经常安排听课活动,但很多时
候我们的听课教师总是带着本子来听课,听完后又合上本子回去了,听课的效果甚小。其实,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听课,只要有所准备,有所思考,我们都会受到启示,无论是精彩的,还是糟糕的。这学期我们的听课还是执行上学期的,希望我们都能够从有效的观课议
课中点亮教师课堂的智慧。
杜威的理论是伟大的,他不仅提出教育理想,而且提出教育的起点和过程。他的教育
思想在以后很长的时间内,仍然会给我们的教育实践以无穷的指导和力量,读了他的这本
书还不能完全理解他的全部教育思想精髓,我还要不断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教学。
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愿
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学习上“每天十问”: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
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
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
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可以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唯有坚持,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P147
整部小说语言生动,文笔刚劲有力,刻画出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堪称老舍先生的
代表作.小说里充斥着的悲凉发人深省,故事离奇感人.所以家喻户晓, 已译成各种语言流
传多国,在世界文坛都有极重要的影响.这部小说里所说的事情,的确离我们现在有几十年了,并且也肯定有艺术加工,但文学总是来源于生活的,是千千万万百姓生活中的一曲.通过它,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社会曾是那么的黑暗,希望曾是那么的渺茫,因为它毕竟就发生在
不久前的中国,发生在这雄鸡病危的年代.
三是从热点难点中发现研究问题。在学校里,上级和学校不时就有新的任务和要求,
一线教师往往穷于应付。整天处于应付中,根本没有时间研究自己的问题。如果你也遇到
这样的情形,我觉得我们何不把学校的这些任务和要求变成自己的研究问题去做呢?我想
这样去思考,去研究,我们的行动后产生的效益是最大的,也不会感到那么痛苦,而是付
出之后的幸福感。
四是在纵深漫溯中理解研究问题。记得曾经在实验小学借班上课时,我为了和四年级
的学生套近乎,见面时称“小朋友”,但当时有一位男孩却站起来说:“老师,我们是四
年级的学生了,请不要叫我们小朋友。”当时我一阵惊愕。阅读本书后,我忽然发现,原
来“同学们”和“孩子们”这两个称呼的背后竟然也有很深的内涵。“孩子们”背后是爱,是无私的爱,而“同学们”背后是尊重,是共同学习和发展的伙伴。爱,是没有错的,但
爱的前提是尊重,只有把孩子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伙伴,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才是
幸福的,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