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抗剪配筋计算
双向板楼板配筋计算书

双向板楼板配筋计算书双向板楼板配筋计算书一、给定参数:1. 设计荷载:q = 5 kN/m22. 矩形平面图:3m × 3m,板厚200 mm3. 抗剪强度设计值:fcr = 25 MPa4.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fck = 25 MPa5. 钢筋强度设计值:fyk = 400 MPa6. 控制配筋率:ρmin = 0.16‰,ρmax = 3.2‰7. 负偏差:δs = 0.108. 接头系数:μ = 1.09. 面积转换系数:As/As' = 1.0二、按照《建筑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规定进行处理,具体计算如下:1. 根据日常的经验,斜对角方向的板的配筋率更高,次之为水平方向,最低为竖直方向。
为了满足最小配筋率,经验法则是先计算斜对角方向的配筋量。
2. 按照标准的计算步骤,可以首先计算板的弯矩系数,然后计算标准配筋率ρs,进而计算出最小配筋量和最多配筋量。
3. 对板进行合理配筋,需要按照以下步骤:先计算出最小配筋量和最大配筋量,然后计算不同斜率方向的配筋量,最终对所有筋进行布置,每个筋的直径和间距都应该符合标准的规定。
4. 最后,需要根据标准指导的方法进行验算,检查板在工作状态下弯矩和剪力的情况,以确保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1. 弯矩系数的计算:αx = 0.116 × 103 (n/mm3)αy = 0.116 × 103 (n/mm3)2. 最小配筋量的计算:Asmin = ρmin × b × h = 0.16 × 3000 × 200 = 96000 mm2/m3. 最多配筋量的计算:Asmax = ρmax × b × h = 3.2 × 3000 × 200 = 1920000 mm2/m 4. 斜对角方向的配筋计算:4.1 计算弯矩的大小:Mx = q × L2 / 8 = 5 × (30003 / 8) = 281250 Nm My = q × L2 / 8 = 5 × (30003 / 8) = 281250 Nm 4.2 计算弯矩对应的最小配筋率和钢筋面积:ρsx = δs × fcr / (αx × fck) = 0.0077Asx = ρsx × b × h = 46200 mm2/mρsy = δs × fcr / (αy × fck) = 0.0077Asy = ρsy × b × h = 46200 mm2/m4.3 计算弯矩对应的最大配筋率和钢筋面积:ρmx = 0.95 × μ × fcr / (αx × fck) = 0.0430 Asmx = ρmx × b × h = 258000 mm2/mρmy = 0.95 × μ × fcr / (αy × fck) = 0.0430 Asmy = ρmy × b × h = 258000 mm2/m5. 水平方向的配筋计算:5.1 计算弯矩的大小:Mx = q × L2 / 8 = 5 × (30003 / 8) = 281250 Nm My = 05.2 计算水平方向的最小配筋率和钢筋面积:ρsx = δs × fcr / (αx × fck) = 0.0077Asx = ρsx × b × h = 46200 mm2/m5.3 计算水平方向的最大配筋率和钢筋面积:ρmx = 0.95 × μ × fcr / (αx × fck) = 0.0430 Asmx = ρmx × b × h = 258000 mm2/m6. 竖直方向的配筋计算:6.1 计算弯矩的大小:Mx = 0My = q × L2 / 8 = 5 × (30003 / 8) = 281250 Nm 6.2 计算竖直方向的最小配筋率和钢筋面积:ρsy = δs × fcr / (αy × fck) = 0.0077Asy = ρsy × b × h = 46200 mm2/m6.3 计算竖直方向的最大配筋率和钢筋面积:ρmy = 0.95 × μ × fcr / (αy × fck) = 0.0430Asmy = ρm y × b × h = 258000 mm2/m7. 布置钢筋: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以得到板的双向配筋情况:7.1 斜对角方向的钢筋:间距:s = 2000 mm / (3 + 1) = 500 mm直径:d = √(As / (0.785 × π)) = √(258000 / (0.785 × π)) = 20 mm 横向主筋:π20/500纵向主筋:π20/5007.2 水平方向的钢筋:间距:s = 2000 mm / (3 + 1) = 500 mm直径:d = √(As / (0.785 × π)) = √(258000 / (0.785 × π)) = 20 mm 横向主筋:π20/500纵向箍筋:π10/1507.3 竖直方向的钢筋:间距:s = 2000 mm / (3 + 1) = 500 mm直径:d = √(As / (0.785 × π)) = √(258000 / (0.785 × π)) = 20 mm 横向箍筋:π10/1508. 验算:8.1 在斜对角方向进行验算:钢筋面积:Asx = Asy = 258000 mm2/m最小钢筋面积:Asmin = 96000 mm2/mAsx / Asmin = Asy / Asmin = 2.69 > 1.258.2 在水平方向进行验算:钢筋面积:Asx = 258000 mm2/mAsy = 0最小钢筋面积:Asmin = 96000 mm2/mAsx / Asmin = 2.69 > 1.258.3 在竖直方向进行验算:钢筋面积:Asx = 0Asy = 258000 mm2/m最小钢筋面积:Asmin = 96000 mm2/mAsy / Asmin = 2.69 > 1.25以上步骤都符合规范的要求,因此整个设计方案得以通过验算。
混凝土配筋计算

#DIV/0!
#DIV/0!
0.00 #DIV/0! #DIV/0! 7800.00 #DIV/0! 30.00 #DIV/0! 0.00 #DIV/0!
内力组合一 h b_f^, h_0 e_i ξ 〖0.3h〗_0 #DIV/0! 计算配筋面积As(As') 实际配筋面积As(As') l_0/i N_u 内力组合三 h b_f^, h_0 e_i ξ 〖0.3h〗_0 #DIV/0! 计算配筋面积As(As') 实际配筋面积As(As') l_0/i N_u
#DIV/0!
不满足要求
不满足要求
#DIV/0! 0.00
#DIV/0! 0.00
#DIV/0!
#DIV/0!
N_u 是否满足 Nu>N 下柱Ⅱ—Ⅱ
0.00
0.00
#DIV/0!
#DIV/0!
#DIV/0!
#DIV/0!
不满足要求
不满足要求
#DIV/0! 0.00 0.00 0.00 0.00 #DIV/0! #DIV/0! 0
#DIV/0! 0.00 0.00 0.00 0.00 #DIV/0! #DIV/0! 0 小偏心 ξ #DIV/0! C_m #DIV/0!
M N A N_b as(as') H_l (下柱高) ξ_c e_a
〖C_m η〗_s φ x
0.00 #DIV/0! #DIV/0! 7800.00 #DIV/0! 30.00 #DIV/0! 0.00 #DIV/0!
N_u 是否满足 Nu>N
0.00
0.00
#DIV/0!
#DIV/0!
#DIV/0!
史上最强的配筋计算公式

配筋(计算规则)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柱子为轴心受压构件!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 (0)。
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
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b 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 )。
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 (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
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较大值!最大配筋率ρ (max )=ξ(b)f(c)/f(y),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当构件配筋超过最大配筋率时塑性变小,不利于抗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钢筋的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面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
在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总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高度与宽度的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根据配筋率的大小,其结构分为超筋、适筋、少筋截面。
钢筋面积/构件截面面积(全面积or 全面积-受压翼缘面积)梁的配筋率是梁的受压和受拉钢筋的总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点到砼上面的距离。
合力点:是梁宽乘有效高度,有效高度指梁下部筋为一排筋时用高减35,下部筋为两排筋时减601、“柱外侧纵筋配筋率”为:柱外侧纵筋(包括两根角筋)的截面积,除以整个柱的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2、屋面框架梁(WKL )“上部纵筋配筋率”为:梁上部纵筋的总的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大全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大全混凝土梁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横向承载构件之一,其配筋计算是结构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配筋计算可以保证混凝土梁在承受荷载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混凝土梁配筋计算的一般步骤和相关的设计要点。
首先,混凝土梁的配筋计算一般分为受弯和受剪两个方面的计算。
在受弯计算中,主要考虑梁内的正弯矩和负弯矩对梁截面的影响,以及梁的截面尺寸和受力分布。
在受剪计算中,主要考虑梁内产生的剪力对梁截面的影响。
在进行配筋计算时,需要先确定混凝土梁的受力情况,包括荷载类型、大小和作用位置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确定混凝土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包括宽度、高度和有效长度等参数。
根据结构设计规范和相关计算方法,可以进行以下混凝土梁配筋计算的步骤:1.确定梁的几何参数:根据设计要求和梁的受力情况,确定梁的跨度、高度和宽度等参数。
2.计算梁的截面特性参数:根据梁的几何参数,计算混凝土梁的截面面积、惯性矩、抵抗矩等特性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计算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和截面配筋有着重要作用。
3.计算最大弯矩和受力分布:通过分析梁的受力情况和荷载作用位置,计算混凝土梁的最大弯矩和受力分布。
根据梁的跨度、荷载和支座条件等信息,可以使用静力法、弹性理论或其他相关的方法进行计算。
4.确定受拉筋的配筋率:根据梁的受力情况和材料特性,确定梁截面中的最大受拉应力和混凝土的容许拉应力,从而计算混凝土梁中所需的受拉筋的面积和间距。
配筋率一般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定。
5.确定受压区配筋率:根据梁的受力情况和材料特性,确定梁截面中的最大受压应力和混凝土的容许压应力,从而计算混凝土梁中所需的受压区配筋的面积和间距。
配筋率一般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定。
6.检查受剪承载力:根据梁的几何形状和受力情况,计算混凝土梁对剪力的承载能力,并进行检查。
如果剪力超过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则需要进行剪力加固。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混凝土梁配筋计算时,需要根据相关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纵筋配筋率计算公式

纵筋配筋率计算公式
纵筋配筋率计算公式是用于计算混凝土结构中纵向钢筋与截面积之比的公式。
纵筋配筋率是评估结构抗弯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纵筋配筋率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纵筋配筋率 = (钢筋截面积 / 混凝土截面面积) × 100%
其中,钢筋截面积是指纵向钢筋在截面平面上的面积,而混凝土截面面积则是
指整个混凝土截面的总面积。
通过计算纵筋配筋率,我们可以评估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
一般而言,较高
的纵筋配筋率意味着更多的钢筋用于支撑荷载,增强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弯刚度。
然而,过高的纵筋配筋率可能导致施工难度增加,同时会增加成本。
在实际工程中,在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的情况下,通常会参考结构受力性能、
施工难度和经济性等因素,选择适当的纵筋配筋率。
需要注意的是,纵筋配筋率的计算公式是一种基本方法,根据具体的结构和设
计要求,可能会有不同的修正系数和特殊计算方法。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参考具体的设计规范和专业知识,确保计算纵筋配筋率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纵筋配筋率计算公式是评估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合理计算和选择适当的纵筋配筋率,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弯能力,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中美两国混凝土规范配筋计算的差异对比

中美两国混凝土规范配筋计算的差异对比昝子卉【摘要】Taking the concrete simply supported beams as the example, the study compares the calculations of the flexural reinforcement and the shearing stirrup of concrete regulations in China and America, undertakes the comparison for the minimum reinforcement ratio and the minimum stirrup ratio in the structure regulation of the two countries, and reflect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gulations of the two countries, so as to have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alculation rules and the structural safety of the regulation in two countries.%以混凝土简支梁为例,将中美两国混凝土规范在受弯配筋和受剪配箍的计算进行对比,并将两国规范中构造规定的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箍率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反映出两国规范使用的差异,进而使我们对两国规范的计算规则乃至结构安全度方面的差异有进一步的理解。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2(038)019【总页数】2页(P47-48)【关键词】中国混凝土规范;美国混凝土规范;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箍率【作者】昝子卉【作者单位】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75随着国际工程的日益增加,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越来越多使用到美国规范。
混凝土结构双向板配筋简易计算

混凝土结构双向板配筋简易计算混凝土结构双向板配筋是针对双向受弯构件而设计的一种配筋方式。
双向板是指在两个方向上都受到弯矩作用的结构构件,比如楼板、桥面板等。
在进行双向板配筋计算时,主要考虑的是受压区和受拉区的配筋布置和数量。
下面将介绍混凝土结构双向板配筋的简易计算方法。
首先,需要确定双向板的几何尺寸和受力情况。
具体参数包括板的宽度、长度和厚度,以及边界条件和施加在板上的荷载。
这些参数将影响到双向板的弯曲和剪切性能,从而决定了配筋的尺寸和数量。
其次,需要确定双向板的抗弯强度。
双向板的抗弯强度是通过计算板的弯矩和剪力来确定的。
根据受弯构件的力学性能,可以得到双向板的抗弯强度方程。
通常,可以使用等效矩形法来计算双向板的抗弯强度。
该方法将板的弯矩转化为等效矩形截面的受力状态,然后通过截面的抗弯强度来确定板的抗弯强度。
在确定了双向板的抗弯强度后,需要计算出受弯区和受拉区的配筋数量和布置。
双向板的配筋应当满足以下要求:1.受弯区的配筋应当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抵抗弯曲和剪切力。
通常,在受弯区域需设置主筋和箍筋。
2.受拉区的配筋应当具有足够的延性和抗裂性能。
通常,在受拉区域需设置主筋和分布钢筋。
具体的配筋计算方法如下:1.主筋的计算:根据受弯区的设计弯矩和截面尺寸,可以计算出主筋的截面面积。
主筋的尺寸和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保证受弯区的强度和刚度。
2.箍筋的计算:根据受弯区的设计剪力和截面尺寸,可以计算出箍筋的截面面积。
箍筋的尺寸和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保证受弯区的剪切强度。
3.分布钢筋的计算:根据受拉区的设计拉力和截面尺寸,可以计算出分布钢筋的长度和截面面积。
分布钢筋的尺寸和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保证受拉区的延性和抗裂性能。
配筋计算完成后,需要进行配筋验算。
配筋验算是为了验证受弯区和受拉区的构件能够承受设计荷载和满足设计要求。
在配筋验算中,需要计算主筋和箍筋的最大应力和最小应力,以及分布钢筋的应力和变形。
如果达到设计要求,则配筋满足验算,否则需要进行调整。
配筋计算公式

配筋计算公式配筋(计算规则)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柱子为轴心受压构件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0)。
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
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 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 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
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
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较大值!最大配筋率ρ (max)ξbfc/fy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当构件配筋超过最大配筋率时塑性变小,不利于抗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钢筋的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面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
在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总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高度与宽度的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根据配筋率的大小,其结构分为超筋、适筋、少筋截面。
钢筋面积/构件截面面积(全面积or 全面积-受压翼缘面积)梁的配筋率是梁的受压和受拉钢筋的总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行Ы孛媸歉纸詈狭Φ愕巾派厦娴木嗬搿?合力点:是梁宽乘有效高度,有效高度指梁下部筋为一排筋时用高减35,下部筋为两排筋时减60 1、“柱外侧纵筋配筋率”为:柱外侧纵筋(包括两根角筋)的截面积,除以整个柱的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2、屋面框架梁(WKL)“上部纵筋配筋率”为:梁上部纵筋的总的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ersi
oPnro:gr
amm Title :
Job : Print
DRaetme
aDrekssi :
gner
数据输 入矩形部截 面截宽 面度 有 效混高 凝度 土 强剪度 力等 组 合结设 构计 重 要异性 号系 弯 矩预影 应响 力 提受高 压系 翼 缘混影 凝响 土 和抗箍 剪筋 箍 筋弯抗 起拉 钢 筋构抗 件拉 受 拉斜区 截纵 面 内构同 件一 受 拉区抗
1.0 DCL XaXnXdX抗 剪XX计XX算工 程 2021/3/31
WPJ
WPJ
2:15 PM
1600 mm 1940 mm C 30 2340 KN
1 1 1 1.1
1 280 Mpa 280 Mpa
0 mm2 0 mm2 9817.5 mm2
计算部 分1.1:验 算抗剪
γ V0 d 0.00051 fcu,kbh0(kN)
凝土和
=
∴ 所配
4735 KN
可即见:: Vcs ≥ γ0Vd 2340
箍筋满
构件所
4Φ12@100
弯起钢
每②排弯 筋计
起钢筋
第一排
A sb
0 .75
γ 0V sb ×10 3 f sd sin
θs
( mm
2)
2340-
弯第起 一钢 排
4735=
弯∴ 起第钢
一第排 一序 排
弯第起 一钢 排
弯∴ 起选钢
剪选箍 用筋 抗
fcu,k Asvfsvbh02 (mm) 4
剪根箍 据筋 抗
12 mm
剪箍筋
∴ 可选
Sv=
404 mm
∴设
用
Sv= =ρ
∴ 所10配0 mm
计根配 据箍 混
ρsv= 0.0028 ≥ 0.0012 sv.min
箍筋满
凝土和
2157.28
ok ok
Vcs α1α2α30.45×103bh0 (2 0.6P) fcu, k ρsvfsv (KN) 可得混
γ V0 d 0.0005α2 ftdbh0(kN)
∴ 截即面:
2340 ≤ 8670.667174 ∴ 需但按:
2满. 足构规件
计算要
配箍计 箍筋计
斜①截面 算:
纵向受 P=100
ρ
2340 > 0.3163
s 箍筋间距:
选用抗
v
α12 α32 ×0.2×106 (2 0.6P) (ξVdγ0)2
用弯起
5542 >
无需计算此页无需打印
-2395 KN 45 o
-16129 mm2 9
∴ 满足 28 mm ##### 计算要
同理可 得第 2
排数 2 3
Vsbn 606 606
θsn Asbn 根数 45 4081 6 45 4081 6
Φn 实际面积 32 4825 ok 32 4825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