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
一、社会化概念
(一)社会化的内涵
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社会化的内涵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1)从时间方面理解,即个人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
(2)从内容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
(3)从关系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二)社会化的内容
从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的基本需求来说,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生活技能社会化、价值观念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角色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类型
(一)基本社会化
所谓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基本社会化的任务:一是生理性成熟;二是社会性成熟。
(二)继续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是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称为二级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之所以必要,因为:
其一,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其二,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其三,基本社会化时期的教育范围有较大的局限性。
其四,人不仅仅是学习社会文化,还肩负着发展社会文化的责任。
(三)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是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再社会化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主动再社会化;二是强制性再社会化。
(四)正向社会化和负向社会化
所谓正向社会化,是指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
所谓反向社会化,使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这种社会化又称为文化反哺。
三、社会化的有关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的社会化理论基于对人格结构的分析。
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本我是人格的原始部分;超我是对从社会中习得的"应该如何"和"必须如何"的内化。
自我是人格中的理性部分,自我在超我与本我之间发挥着中介和平衡的作用。
2、弗洛伊德指出,人格形成主要基于一个人的早期社会化。
在青春期之前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对人格塑造来说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二)库利和米德的自我理论
1、库利认为,自我作为一种社会产物,它的出现有三个阶段。
首先,我们察觉到我们在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其次,我们领悟了别人对我们行为的判断;
再次,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我们的行为。
库利的理论集中于他的"镜中之我"概念,即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或者说是这个人认为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
2、米德将自我分为两个部分:"主我"和"客我"。
"主我"是每个人自发的、独一无二的"自然"特征,"客我"是个人所想象的一套组织化的他人的态度。
在米德看来,"主我"首先发展起来,而"客我"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社会化过程才会出现。
因此,自我的发展包含着"主我"与"客我"之间的一系列连续交流。
(三)科尔伯格的道德意识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找到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孩子们在世界各地所有的文化中所接受的道德标准基本上是相同的。
他认为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1、前常规水平。
其中第一阶段为服从与惩罚阶段;第二阶段为相对功利主义阶段。
2、常规水平。
其中第三阶段为好孩子阶段;第四阶段为法律秩序阶段。
3、后常规水平。
其中第五阶段为社会契约合法性阶段;第六阶段为普遍伦理原则阶段。
第二节社会化的条件
一、生物因素
社会化的生物因素,是指个人所带有的一种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
社会化的生物因素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些生物因素主要表现在:人的身体结构;人的组织特殊的大脑;人具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系统;由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活动,而语言又是社会化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杠杆。
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指影响个人社会化的全部社会环境,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场合:
(1)家庭: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
(2)学校:对个体进行系统社会化的地方;
(3)伙伴群体:可以在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下,无意识地接受社会化;
(4)工作单位,工作单位也是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5)社区,社区是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影响着人的社会化的各个方面。
(6)大众传播:当今社会大众传播对个体的社会化影响越来越大。
三、互联网因素
互联网是指一个由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独立运行和管理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的全球性信息系统。
互联网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互联网是全球性的;其次,互联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需要有"地址";最后,这些主机必须按照共同的规则(协议)连接在一起。
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的正面影响:
其一,为青少年的教育提供了选择权
其二,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
其三,有助于青少年更好地了解社会规范
其四,"虚拟环境"为青少年提供了很好的与人沟通的互动环境
当然,网络在给青少年的社会化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四、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个人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通常包括生产活动、科学试验、社会斗争和人际交往等形式。
知识的内化与积累,是一个以教化和互动为前提,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实现的过程。
个人是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社会教化的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观察学习
(2)角色扮演
(3)知识积累
第三节社会角色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
社会角色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角色"是美国心理学家米德较早用于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概念。
具体说,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涵义:
1、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2、社会角色是一整套行为规范和行为期待。
3、社会角色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的反映。
4、社会角色是构成社会全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
二、社会角色的类型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
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这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
任何一个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要经过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阶段。
1、角色期待。
它是指社会对某一角色的行为模式的期望和要求。
2、角色领悟。
它是指角色承担者对其角色规范和角色要求的理解。
3、角色实践。
它是角色承担的实际过程或活动,是角色领悟的发展。
总之,社会角色的扮演一般要经历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的过程。
四、社会角色的失调
常见的角色失调有以下几种情况:
1、角色紧张。
个人在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中时间和精力上的手足无措。
2、角色冲突。
指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常由于角色期望的不同、角色领悟的差别、人们没有按角色规范行事等引发。
3、角色不清。
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而引起的角色矛盾。
4、角色中断。
指一个人所承担的前后相继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的矛盾。
5、角色失败。
指由于多种原因而使角色扮演者无法成功地扮演起其角色,从而出现严重的角色失败现象。
第四节人的全面发展
一、社会化的基本目标
社会化的目标,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社会合格成员。
社会化目标的确立,有其基本的依据:
首先,社会化的目标总是与人们生活的一定社会相联系,社会合格成员,必然是社会发展和进步所需要的人。
其次,人的社会性特征,是通过不同社会群体的解体逐步实现的,社会合格成员的资格,在一定意义上是通过群体合格成员的形成反映和体现出来的,所以,社会化的目标往往也表明群体对其成员的期待。
再次,个人是社会化的对象,也是社会化的主体,所以社会化不得不考虑人的因素。
社会化培养的社会合格成员,其根本标准就是能担当起一定的社会角色。
社会化培养还需要把握好尺度,防止出现过度社会化或社会化不足。
过度社会化:指社会化程度过高或速度过快,超过了个人社会化标准的畸形社会现象。
社会化不足:指社会化程度过低或过慢,低于其所处年龄阶段所要求水平的社会现象。
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马克思认为,人的社会化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1)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一切属性的全面发展。
所谓一切属性,既包括人的智力和体力,又包括人的思想、情操、道德、审美能力等。
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平等发展、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就开始产生的一种美好向往。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成员的成熟标志,把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总体标志。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丰富的。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必须与具体的历史时代相一致。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条件。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同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必将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掌握以下内容:
1、社会化的内涵;社会化的类型及社会化的有关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库利和米德的自我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意识发展阶段论。
2、社会化的条件,包括生物因素、环境因素、互联网和社会实践
3、社会角色的含义;社会角色的类型;社会角色的扮演以及社会角色的失调。
4、社会化的基本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