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中国主要出口商品

合集下载

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中国与日本是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之间的双边货物贸易一直都是双方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一些问题的存在,双边贸易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在双边贸易的现状中,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日本也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根据数据,两国的货物贸易总额超过了3000亿美元。

日本主要出口汽车、机械设备、电子设备和化工产品等商品到中国,而中国则主要出口电子设备、纺织品、玩具和家具等商品到日本。

双边贸易也存在一些问题。

贸易不平衡是一个明显的问题。

中国对日本的出口额明显高于进口额,导致中国在双边贸易中持续出现巨额贸易顺差。

这对日本经济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制造业方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双方需要加强合作,推动更加平衡的贸易。

双边贸易还面临一些的贸易壁垒和争端。

日本对中国的一些商品实施了高额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限制了中国商品的进入。

两国在一些敏感领域,如农业和汽车等,存在贸易争端和对抗。

这些贸易壁垒和争端限制了双边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除了以上问题,中日之间的政治因素也会对双边贸易产生影响。

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一直都存在一些紧张和敏感的问题,如领土争端和历史问题等。

这些问题造成了双边贸易的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中日两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加强贸易合作和互利共赢。

两国可以在贸易领域加强合作,推动互利共赢的贸易关系。

减少贸易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两国可以通过谈判和协商,减少贸易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

加强政治和外交沟通,解决政治问题,为双边贸易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也是重要的。

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通过加强合作,减少贸易壁垒,解决政治问题等,可以推动双边贸易的发展,并最大限度地实现互利共赢。

世界各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与贸易伙伴

世界各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与贸易伙伴

世界各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与贸易伙伴贸易是国家之间经济交流的重要方式,各国通过出口与进口商品来实现贸易平衡和经济增长。

就世界范围来看,不同国家的出口商品种类各异,且与其贸易伙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世界各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贸易伙伴。

亚洲地区是世界上出口商品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其主要出口商品包括电子产品、纺织品、机械设备等。

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包括美国、欧盟成员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

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尤为频繁,在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方面有较高的贸易流量。

与此同时,中国与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之间的贸易也处于稳定增长态势。

日本是亚洲重要的出口国之一,其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汽车、电子产品以及机械设备。

日本的贸易伙伴主要为中国、美国、韩国等国家。

尤其是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不仅体现在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方面,还包括农产品、化工品等多个领域。

韩国作为贸易强国,其主要出口商品包括化学制品、汽车零件、电子产品等。

韩国的贸易伙伴主要有中国、美国、日本和越南等。

韩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在化学制品、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领域有着显著的贡献。

除了亚洲地区,欧洲也是世界主要的贸易中心之一。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其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汽车、机械设备、化学制品等。

德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为欧盟成员国,其中包括法国、英国、意大利等。

此外,德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较为密切,涉及到汽车、机械设备等重要领域。

法国也是欧洲重要的贸易国家之一,其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机械设备、飞机、化学制品等。

法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为欧盟成员国,其中包括德国、意大利等。

此外,法国还与美国、中国等国家有着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主要出口商品包括飞机、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

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为中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

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相当频繁,尤其在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农产品等领域有着广泛合作。

除了亚洲和欧洲,拉美地区也是世界重要的贸易区域之一。

中国的最大贸易国排名

中国的最大贸易国排名

中国的最大贸易国排名我国是世界上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涉及数个行业的数种产品,那么中国主要出口国家有哪几个?中国出口哪个国家最多?本文盘点了中国对外贸易十大国家名单,其中有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德国、荷兰、英国、新加坡、加拿大、俄罗斯等,下面一起来了解下中国外贸出口国家排名!美国美国是中国主要出口国家之一,2018年对其出口总额47839581万美元,增长8.6%,2019年对其进出口3.73万亿元。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基本上以代工商品为主,如电脑、玩具、电视、手机、显示器、打印机等,除了联想、大疆等少数自主品牌外,大部分都是美国的戴尔、惠普、苹果,以及三星、索尼、博世等第三国的产品,中国的大部分品牌在美国的认知度较低。

日本中国出口日本的主要产品有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贱金属及制品,2018年对其出口总额14704868万美元,增长5.5%;2019年1-11月对其出口商品总值为13072415.2万美元,同比下降2.6%。

在日本市场上,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虽然占有较大优势,如纺织品及原料、鞋靴伞和箱包等轻工产品,但同时还有来自美国、越南、泰国、台湾省、意大利等国的竞争。

韩国中国外贸出口国家排名第三的为韩国,2018年中国对其出口总额10875614万美元,增长8.8%;2019年1-6月对其出口541.0亿美元,同比增长4.3%;1-9月,出口817.1亿美元,增长2.4%。

韩国自中国进口排名前三的商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

纺织品及原料、家具这类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继续保持优势,但也有来自越南、印尼、日本等国的竞争。

越南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2018年中国对其出口总额8387669万美元。

2019年1-10月中国对其出口商品总值为7840084.4万美元,同比增长15.5%。

2019年中越进出口总额达1168.7亿美元,这是两国贸易额连续第二年突破1000亿美元。

中国对越南出口持续高速增长,越南市场备受中国企业关注,近年来中国企业赴越南投资设厂掀起热潮。

中日进出口商品结构研究_杨逢珉

中日进出口商品结构研究_杨逢珉

经济学与经济管理中日进出口商品结构研究日本与中国同为东亚最重要的经济体,中日经济贸易关系在中国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据着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的统计,2009年,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与美国。

中国与日本的贸易额为2288.48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4%,同比减少14.2%;中国对日本出口979.11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8.1%,同比减少15.7%;中国从日本进口1309.38亿美元,占中国进口总额的13.0%,同比减少13.1%。

①一、中日贸易概况1.中日贸易对两国经贸关系十分重要中国改革开放后,伴随而来的经济快速增长及对外经济交往的迅速扩大,使得中日经贸关[摘要]中日双边贸易无论是对日本还是对中国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中日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对于进一步发展两国贸易非常必要。

本文试图通过一定的时间跨度,研究中日进出口商品结构情况,总结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并据此展望中日双边贸易的前景。

[关键词]中日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贸易结构[作者简介]杨逢珉(1955-),女,甘肃兰州人,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周琳妲(1987-),女,上海人,华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应用经济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F75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72(2011)04-0032-11杨逢珉周琳妲(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37)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亚洲司:《2009年1-12月我国对亚洲国家(地区)贸易统计》,http :///aarticle/g/date/l/201002/20100206775934.html 。

系由1972年恢复邦交正常化后的日方“单轮驱动”,逐步转变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日“双轮驱动”,中国在双边贸易中的劣势地位逐步得到改观,开始出现贸易顺差。

近年来,中国在中日贸易中的顺差越来越大,这从图1可以看出。

中国进出口商品十大排名

中国进出口商品十大排名

中国进出口商品十大排名- 按国别、商品种类Top10 China Import and Export Goods【第112期】日本对中国出口十大商品类别: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8701至8705所列机动车辆的零件、附件,环烃,84章未列名的具有独立功能的机器及机械器具,半导体器件等;已装配的压电晶体,印刷机;喷墨印刷机;印刷用辅助机器,专用或主要用于8525至8528装置或设备的零件,有线电话、电报设备,包括有线载波通信设备,医疗等设备,主要载人的机动车辆,(8702的车辆除外),石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油类及其制品;废油。

日本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有;电机、电器、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钢铁,有机化学品,车辆及其零附件,但铁道车辆除外,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电器,数码相机,电脑,汽车,化妆品等,汽车手机计算机照相机,塑料及其制品,铜及其制品,钢铁制品,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贱金属器具、利口器、餐具及零件,珠宝、贵金属及制品;仿首饰;硬币,照相及电影用品,针织物及钩编织物,浸、包或层压织物;工业用纺织制品,杂项化学产品,化学纤维长丝,化学纤维短纤,无机化学品;贵金属等的化合物,铝及其制品,鞣料;着色料;涂料;油灰;墨水等,玻璃及其制品,纸及纸板;纸浆、纸或纸板制品。

日本从中国进口十大商品类别有哪些?男西或便服套装,上衣、长短裤及工装、马裤,衣箱、手提包及类似容器,绝缘电线、电缆及其他绝缘电导体;光缆,专用或主要用于8469至8472机器的零件、附件,印刷机;喷墨印刷机;印刷用辅助机器,女西或便服套装,上衣,裙,裙裤,长短裤及马裤,游艺场所、桌上或室内游戏用品,针织或钩编的套头衫、开襟衫、外穿背心及类似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等,出口至日本最多的可以说就是服装了,还有就是他们那没有的蔬菜或海鲜之类的。

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有玉米、大豆、鸡肉、新鲜蔬菜、冷冻蔬菜、新鲜和干燥水果和酒精饮料等。

日本需要中国的什么产品

日本需要中国的什么产品

日本需要中国的什么产品
"中国:日本重要的贸易伙伴"
近年来,日本对与中国紧密贸易联系的增强越来越受到重视。

日本需要中国的多种产品,下面我们来看看:
1. 电子产品:中国是日本电子产品的主要贸易伙伴,从电脑到手机,
从家用电器到智能设备,中国的电子产品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合理的价
格受到日本客户的普遍好评。

2. 服装:中国服装和饰品的设计时尚、工艺精良,在日本市场深受欢迎。

3. 汽车:中国汽车制造商与世界顶尖汽车制造商竞争,以其车辆的高
品质和性价比,为日本消费者带来了最好的解决方案。

4. 食品:中国美食出口给日本有很多种,包括最受欢迎的米酒、牛排、河蟹米、鱿鱼片等,受到吃货们的喜爱。

5. 化妆品:中国化妆品在市场上有很多品牌,为日本消费者提供了时尚漂亮、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化妆品选择。

以上就是日本需要中国的产品。

中国在电子、服装、汽车、食品和化妆品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技术使其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日本也伴随着中国的进步走向了新的高度。

1999年至2010年中美双边贸易数据

1999年至2010年中美双边贸易数据

1999年至2010年中美双边贸易数据1999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为614.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1%;其中中国出口41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中国进口19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7%。

对美顺差224亿美元。

2000年,中国同美国双边贸易总额为744.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1%;其中中方出口额521亿美元,比上年出口增长24.2%,中方进口额223.6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5%;中方顺差297.4亿美元。

200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为80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1%;中方出口额54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中方进口额2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2%;中方顺差280.8亿美元。

2002年中美贸易额达到了917.81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20.8%。

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699.51亿美元,中国自美国进口272.3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0.8%和28.9%和3.9%。

2003年,中美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1263.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其中,中方对美出口924.7亿美元,增长32.2%;自美进口338.6亿美元,增长24.3%;中方对美贸易顺差586.1亿美元。

2004年中美贸易总额1696.2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4.3%;其中中方对美出口1249.5亿美元,增长35.1%;进口446.8亿美元,增长31.9%;中方对美贸易顺差802.7亿美元。

2005年双边贸易总额达2116.3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4.8%;其中中方出口1629.0亿美元,增长30.4%,进口487.3亿美元,增长9.1%,中方顺差1141.7亿美元。

2006年,中美贸易额2626.8亿美元,同比增长24.1%。

其中,我对美出口203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9%;自美进口592.1亿美元,同比增长21.5%;中方顺差1442.6亿美元,同比增长26.4%。

2007年,我国对美双边贸易额为30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

中国与日本的经贸关系

中国与日本的经贸关系

目录1 中国与日本贸易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1)2 中国贸易的特点 (3)3中日贸易障碍 (4)3.1贸易方面 (4)3.2投资方面 (4)3.3政府资金合作方面 (5)3.4能源合作方面 (5)4中日贸易中,中国持有的态度和对策 (6)5 中日贸易发展前景 (7)1中国与日本贸易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日本与中国的贸易从建交以来一直在曲折中增长。

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中日两国的贸易改变了长期在比较低的水平上徘徊的局面,两国贸易开始快速的发展。

1999年两国贸易额达到662亿美元,是1972年的60倍。

截至2003年,日本已连续13年保持者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2006年日本与中国内地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过了美国,达到2132.8亿美元,使中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国。

截至目前,中国和日本的贸易仍处于重要地位。

中日两国从2009年到2011年的双边贸易额以及贸易商品进行了分析。

2009年中日两国贸易额2321.8亿美元,同比减少12.8%。

其中日本对华出口1096.6亿美元,同比减少11.6%,从中国进口1225.2亿美元,同比减少13.9%。

在2010年,在中日两国贸易中,出口、进口及贸易总额等三项指标都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日本的出口总额为1490.9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36%,进口总额则为1527.5亿美元。

在日本贸易总量中,对中国贸易额所占的比重,与2009年相比增加0.2%,高达20.7%。

在2011年,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 )发表的统计表明,2011年中日贸易额达到3449亿美元、同比增14.3%,创历史新高。

在2009年到2011年三年间,中日贸易额每年都持续增长,两国之间贸易合作越来越频繁。

中日两国2009年至2011年贸易总额如下图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0920102011贸易额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中日两国的贸易额在不断的增长。

中日两国贸易商品结构不断变化。

中国-日本贸易关系

中国-日本贸易关系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日贸易额从1978年的48.2亿美元 发展到2007年的2360亿美元,增长 48倍。期间,日本连续11年为中国第 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国首次成 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
(四)贸易调整时期(新世纪以来)
•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日贸易持续增长。据中方统计,2007年中 日贸易额达2360.2亿美元,据日方统计达到2371.2亿美元,连 续第9年创下新高(见表10—8)。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背景下,中日贸易的相互依赖关系发生了巨 大变化,即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所占地位的提高和日本在中国 对外贸易中所占地位的下降。 虽然中日贸易的相互重要性有所变动,但日本制造业等优势 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幅度和规模正在加速,很多企业在中国投资设 厂,实现产品部件的本地化,并将产品在中国市场直接销售,这 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中国从日本的直接进口需求,而这部分贸易 额是无法反映在双边贸易数字中的。中国对日本的电气设备、机 械设备、化纤、塑料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集中度仍然 较高,依赖性较强。
中日贸易
中国出口额前三位的贸易国家或地区是美国、香港、 日本;而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其次是美国和 韩国。
中国进口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日本,其次是韩国和台 湾;日本进口最大贸易伙伴依然是中国,其次是美国和 澳洲。
中日贸易的特点

(一)双边贸易持续增长,互为 重要的贸易伙伴 (二)中日双方贸易统计有较大 差异
(三)中国对日出口产品结构 不断优化
(四)投资带动贸易效果十分明显
中日双边贸易
中日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问题影响中日贸易关系发展 (二)中日贸易摩擦有不断加剧之势 (三)“中国威胁论”有碍中日经贸关系 的顺利发展 (四)中日两国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进展 缓慢 (五)日本对中国产品实施严格的技术 性贸易壁垒

中国地理环境对中日经贸关系的影响1

中国地理环境对中日经贸关系的影响1

中国地理环境对中日经贸关系的影响国贸83 陈婷0811139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地形主要以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盆地,为主。

山地多耕地少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少。

由于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我国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

与此同时。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也有6个,日本(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就是其中之一。

日本相对中国平原相对狭小,地形以平地、山地、丘陵为主。

由于平原少,耕地就少,对于发展种植业不利;山地和丘陵地形有利于林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我国日本为友好近邻,交往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并且,两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

无论按常理判断,还是据政治、经济需要,中日交好都应当是顺理成章的。

中日两国是邻邦,交易成本相对较低,利于经贸往来;中日两国优势互补,中国需要日本提供的资金、技术,日本则离不开中国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和市场,经济合作自然会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目的;还有,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考虑,两国交好能相互为对方创造一个稳定发展的外部环境。

目前两国的经贸关系:(一)中日贸易日本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

截至2003年,日本连续11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4年被欧盟、美国超过,退居第三。

2007年中日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进出口总额为236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

其中我对日出口1020.7亿美元,同比增长11.4%;我自日进口1339.5亿美元,同比增长15.8%。

中方逆差318.8亿美元。

日本对中国主要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电子机械、精密机械、运输机械等。

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金属及金属制品、机电类产品和化工产品。

(二)日本对华投资日本是我第二大外资来源地。

2007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项目数为1914个,同比下降20.6%,实际到位金额35.9亿美元,同比下降20.8%。

中国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

中国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结构单一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以初级产 品为主,如农产品和矿产品等,而工业制成品 所占比例较低。
改革开放后的对外贸易发展
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成 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对外贸易主体多元化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对外贸易主体逐渐多元化,不仅有国有企 业和集体企业参与,也有大量的私营企业加入其中。
对外贸易结构发生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 了变化,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逐渐上升。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影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0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
时中国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
02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以自主创新和国内资源为基础, 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对外贸易遵循市场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中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发挥引导作用,制定和实施符合国家利益的贸易政策,同时尊重市 场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VS
详细描述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中国对外 贸易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同时贸易结构 将进一步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将不断 增加,进口也将更加多元化。
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总结词
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既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
详细描述
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既面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也面临技术壁垒、国际金融风险等挑战。但 是,中国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如“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自贸区建设的加速等,为中国对外开放 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钓鱼岛事件对中日两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钓鱼岛事件对中日两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钓鱼岛事件对中日两国经济的影响2012 年4 月以来,中日两国发生领土和领海的争端,政治、外交关系明显恶化。

在日本政府于9月11日宣布“购买”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以后,引起双方在钓鱼岛海域的严重对峙。

日本的购岛闹剧引起了中日之间的矛盾,并且引起了民间广泛的抗议活动。

从历史上看,两国在政治、外交和历史问题上不时有争议或摩擦,但通常不会影响双边经贸的持续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冷经热”几乎成为中日关系的常态。

不过,钓鱼岛涉及主权问题,维系中日关系的基石开始动摇,“政冷经热”似乎有逐步变成“政冷经冷”之势。

这对中国和日本经济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作为全球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和日本的经济贸易往来频繁,经济依存度高。

一旦因为某种原因发生对峙、互打经济牌,不仅会影响到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也必然会影响全球经济的增长前景。

认真评估钓鱼岛事件的可能影响并做好预案,意义重大。

一、对中日两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过去十年间,中日双边贸易额快速增长,2011年达到3400亿美元。

目前,中国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日本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近十年来,日本对华投资额一直保持在年均50亿美元的较高水平,其中2011年为63亿美元。

如果发生争端,那么双方均会蒙受损失。

具体表现如下:1.双边贸易萎缩,两国均受冲击2012 年前三季度,中日贸易额规模为 2489 亿美元,同比下降了 1.8%。

其中,中国从日本进口1363亿美元,同比下降 6.5%;对日本出口1125亿美元,尽管同比增长 4.5%,但明显低于同期中国对外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4%的速度。

双边贸易的萎缩,对中日两国均会带来不利的影响:首先,日本经济受到的直接冲击会更加明显。

中国出口中“日本部分”占比逐年下降,由2006年的1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7%左右;同期,日本出口中“中国部分”占比却逐年上升,从11%左右上升到近20%(图1)。

现在,中国又是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国。

中日贸易分类

中日贸易分类

中日贸易分类
中日贸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类:
1. 商品贸易:包括中日两国之间的商品进出口贸易。

主要涉及的商品包括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汽车、化工品、纺织品等。

2. 农产品贸易:包括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

中国主要向日本出口海产品、水果、蔬菜等农产品。

日本主要向中国出口大米、啤酒、牛肉等农产品。

3. 服务贸易:包括旅游、教育、金融、咨询等服务的跨境交易。

中日之间的服务贸易规模逐渐
增大,特别是旅游服务。

4. 直接投资:包括中日企业在对方国家进行的投资和合作项目。

中国企业在日本的直接投资主
要涉及制造业、金融业等领域。

日本企业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主要涉及汽车、电子、零售等领域。

5. 技术合作:包括中日企业之间的技术转让、合作研发等形式。

这种合作方式在汽车、电子等
高技术领域较为常见。

6. 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日之间的电子商务贸易也日益增长。

包括电子商务平台上
的跨境在线交易、外贸企业在电商平台上的销售等。

7. 金融合作:中日两国的金融机构之间有着广泛的合作,包括银行的跨境支付、贸易融资、债
券发行等。

以上是其中一些常见的中日贸易分类,随着两国经济关系的不断发展,贸易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与扩大。

近年中日贸易统计数据及一些国内重要经济数据

近年中日贸易统计数据及一些国内重要经济数据

国内数据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货币供应量单位:亿元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上年同期比)单位:%居民消费水平单位:元年末总人口单位:万人实际利用外资额单位:亿美元中日贸易数据2011年2011年中日双边贸易概况据日本海关统计,2011年日本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3461.1亿美元,增长14.2%。

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1620.4亿美元,增长8.3%;自中国进口1840.6亿美元,增长20%。

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220.2亿美元,增长488%。

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2011年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运输设备,出口额分别为724.6亿美元、181亿美元和159.3亿美元,增长10.3%、5.3%和3.6%,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4.7%、11.2%和9.8%。

在所有出口商品中,家具玩具的增幅最大,为25.8%。

日本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化工产品,2011年进口额分别为747.5亿美元、306.5亿美元和119.6亿美元,增长15.2%、20.4%和54%,占日本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0.6%、16.7%和6.5%。

在日本市场上,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依然占有较大优势,如纺织品及原料、鞋靴伞和箱包等轻工产品,这些产品在日本进口市场的占有率均在50%以上,在这些产品上,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亚洲国家(如越南、泰国、台湾省)以及意大利、美国等。

2010年2010年中日双边贸易概况据日本海关统计,2010年日本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3030.6亿美元,增长30.6%。

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1496.9亿美元,增长36.6%;自中国进口1533.7亿美元,增长25.2%。

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36.8亿美元,下降71.6%。

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2010年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运输设备,出口额分别为657.3亿美元、172亿美元和153.7亿美元,增长46.1%、19.1%和51.2%,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3.9%、11.5%和10.3%。

中日贸易分析

中日贸易分析

中日贸易分析中日两国在世界经济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日本是经济实力强国,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资本;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并且近年来经济持续稳健的发展,日渐吸引了世界的关注。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比邻而居,两国无论在文化还是经济上,密切关系的历史都已久远两者是东亚地区占有重要地位的两个国家,两国的关系对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贸易数额,还是贸易结构,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大大推进了电子产业的发展,从而也推进了两国电子产品贸易的发展。

日本是世界上电子产业大国,而中国是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能力强大,再加之中日一衣带水的关系,电子产品的贸易往来自然成为两国间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图表日本对中国出口电子产品较多)从上面两表,日本对中国进出口的商品结构中可以看出日本对中国出口最大的是机电产品,同时进口最多也是机电产品。

中国和日本,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技术实力的差距,在电子产品贸易方面多年处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即中国向日本出口粗放型的初级或加工制成品,而日本则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的高端电子产品。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技术实力的增强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中日两国垂直型的产业内贸易渐渐有所改变,逐渐在向水平型转移,在技术方面,日本仍然占据上风。

日本长期以来处于除欧盟美国之外中国的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而根据中日之间贸易分析的来的数据,两国间贸易中电子产品的贸易额占到两国间贸易总额的百分之五十往上。

长期以来,两国间的电子产品贸易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中日电子产品贸易渐渐打破了以往逐步递增的状态,出现了很多新的状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的日本大地震,都给中日电子贸易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日本政府要官多次带队参拜靖国神社,中日钓鱼岛问题,中日的政治纷争,都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抵制日货的情绪,汽车,电子产品等的贸易受害明显。

世界上对中国依赖最大的国家有哪些

世界上对中国依赖最大的国家有哪些

世界上对中国依赖最大的国家有哪些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在全世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有哪些国家的发展是离不开中国的呢?下面是店铺推荐的对中国依赖最大的国家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世界上对中国依赖最大的国家有哪些1、中国3年水泥消耗量=美国100年消耗量中国在大宗商品方面的消费数据可能更让人震撼。

中国混凝土的消耗量占世界总量的60%,据比尔-盖茨的GatesBlog,中国3年消耗的水泥量比美国整个20世纪消耗的水泥量还要多。

中国铜消耗量占世界48%,消耗煤炭占49%,大米占30%,铝占54%,镍占50%,钢铁占46%,铀占13%,玉米占22%,黄金占23%,原油占12%,小麦占17%。

看完这些数据之后,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些国家为啥对中国如此依赖。

2、澳大利亚经济结构单一对中国依赖加剧澳大利亚主要出口产品的结构在过去15年间逐渐变得“单一化”,资源类商品出口的比重2000年时不到三分一,而如今已经过半。

相对应的是农产品和服务出口比重分别下降了6%左右,工业产品的下降幅度最大,达到了10%。

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大部分出口到中国,目前铁矿石已使中国占澳全球出口比重高达34%。

这一份额约占澳GDP总量的6%。

3、中国成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韩国是典型的出口型国家,1967年的出口依存度只有11%,如今为50%左右。

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进口来源国、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

中韩双边贸易额超过了韩美、韩日、韩欧贸易额的总和。

尽管中国市场具有波动性,但韩国表现得很强劲。

据韩国海关统计,2014年韩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2354.0亿美元,增长2.8%。

其中,韩国对中国出口1453.3亿美元,下降0.4%;自中国进口900.7亿美元,增长8.5%。

据韩国贸易协会数据,韩国对中国出口最多的商品为半导体,约50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1/4以上,汽车零部件、电脑相关产品出口额也分别增长16.6%、76.3%。

日本贸易情况及中日贸易数据分析

日本贸易情况及中日贸易数据分析

RCEP释放政策红利,生效仍需时日RCEP提升东亚商品全球竞争力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在经历了长达8年的共31轮谈判后终于落地,是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近20年来最重要的成果。

2019年RCEP的15个成员国总人口达22.7亿,GDP合计达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达5.2万亿美元,均占全球总量约30%,是目前全球体量最大的自贸区。

RCEP最早由东盟10国发起,至本次签订时成员国包含亚太15国,分别是澳大利亚、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韩国、泰国、以及越南。

其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上游资源出口强国,日本和韩国擅于中间零部件加工,中国则在下游制造组装方面优势显著,而东盟十国则具备较高的劳动力性价比和消费市场增长潜力。

RCEP 的签署将促使亚太区域经贸一体化进程大幅提速,如果中欧贸易协定也能顺利完成签署,中国打造“国际大循环”的目标将得到更有力的支持。

如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策略团队在报告《RCEP的短期与远期红利》(2020年11月17日)中分析的,从短期发展的角度来看,考虑到RCEP的15国合计占据全球约三分之一的消费市场,且涵盖了从原材料、精密中间部件、到制造业总装和具有性价比的劳动力的各类国家,拥有极强的互补性,RCEP对关税的减免将使得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并因此推动东亚商品的全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近年来,由于中国国内的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与升级阶段,在如纺织、装备制造等行业已经出现劳动密集型产线向东盟国转移的现象。

而在先进制造行业(如半导体、电子器械、工业机器人等),由于中国的技术起步较晚,国产替代依旧处于发展阶段,对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精密中间部件仍有较大的依赖性。

就此而言,RCEP的减税政策也将使得相关领域的中国企业经营成本得到降低。

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是哪个国家

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是哪个国家

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是哪个国家2020年世界货物贸易总额为30,717亿美元,其中美国仍是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其占比为58.9%,排名第二的是欧盟。

2019年全年,美国和欧盟的贸易总额为30,717亿美元和28,090亿美元,两国分列第三和第四位。

从2016年起,美国和欧盟贸易总额下降,2019年,两国货物贸易总额为30,848亿美元,同比下降1.7%。

德国以30,512亿美元,占比26.9%居首,英国以301,632亿美元排名第二。

一、英法英法两国之间有很多贸易关系,其中以英国贸易居多。

英法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每年贸易额超过5000亿美元,2019年双边贸易额为30,983亿美元,排名第一;2019年双边贸易额为223,750亿美元,排名第二;2019年两国之间还进行了137亿美元的双边贸易投资合作协定谈判。

法国在欧盟中唯一一个在对外贸易上具有“双重身份”(即国际标准贸易规则制定在欧洲国家境内发生)身份标签的国家。

法国货物贸易规模约为41,400亿美元;英国贸易总额约为2,600亿美元。

1、英国是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与欧盟有着紧密的经贸关系。

2019年,英国对欧盟出口约304亿美元,占欧盟出口总额的27.1%;进口约320亿美元,占欧盟进口总额的26.8%。

英国出口货物中约有42%来自欧盟成员国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

英国出口产品主要有药品、纺织品、服装、化妆品、手表、家用电器等。

2、英国对法国的贸易总额约为77亿美元,占法国对外贸易总额的58%,法国对英国的出口主要用于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等,另外还有电子产品等。

英国与法国的贸易额还在不断增长。

英国与欧盟贸易额约为2,600亿美元,约占欧盟贸易额的6%;英国出口到法国的产品中有76%为高科技产品;英国对欧盟的出口主要为高级消费品;英国向欧盟出口到英国的食品主要是猪。

3、2011年英国与欧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从2012年1月1日起,英法之间已经进入全面过渡期,但在过渡期结束后双方仍将继续维持关税同盟关系,对原协定中涉及的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均保持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