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变化显著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变化显著
21个少数民族有27种民族文字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记者沈路涛改革开放以来, 在市场经济大潮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下,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2 1个少数民族有现行的本民族文字, 包括27种文字, 精通民族语和汉语的双语人越来越多, 民族语言文字也迅速与现代化、信息化接轨, 正在越来越广阔的舞台展示各民族自身的文化魅力。
我国少数民族除回族使用汉语,满族在近代转用汉语之外,其他 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语言种类在 80种以上。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仅有蒙古、藏等几个民族有自己较通用的文字,大多数民族没有文字。 50年代我国开始帮助壮、布依、彝、苗、哈尼、傈僳、纳西、侗、佤、黎、景颇(载佤支系、土等 12个民族创制
了16种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帮助傣、拉祜、景颇、彝等4个原有文字的民族改进了5种文字,帮助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改革了文字体系。在创改文字的过程中, 国家始终遵循少数民族自愿自择的原则, 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意愿和要求。一些民族在使用新文字一段时间之后, 认为新文字不符合本民族的需要, 对文字进行了重新选择。黎族放弃新创制的黎文, 直接使用汉文;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于1982年恢复使用原有的阿拉伯字母文字; 彝族放弃创制的文字,使用改进的规范彝文等。
民族文字创改以后, 由于新文字比较简单易学, 受到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
有文字包括新创建文字的民族, 在基础教育中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民族语和汉语的双语教学。有传统民族文字的民族在高等教育中也使用民族语文教学, 从而形成了从初级到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没有文字的民族, 一般使用汉语文或其他民族语文进行教学,把本民族语言作为辅助教学语言。据 1995年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 当时全国实行双语教学的在校生 600多万名, 占当时民族地方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生的40%左右。旧中国少数民族文盲率在95%以上, 如今少数民族人口文盲率下降了约68个百分点。许多少数民族都拥有了自己语言文字的报纸、
杂志,到 1998年,有 17种民族文字分别出版发行 83种报纸、 184种杂志,有 27个文种出版了 4108种图书。
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冲击,我国民族语言文字也成为信息弄潮儿。蒙古语文、藏语文、维吾尔语文等11种少数民族语文在字符集、键盘、字模标准的研制、语文数据库的建立以及民族文字操作系统、出版照排系统和各类应用系统的开发等语文现代化方面, 都已有不同程度的开展。继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标准字符集、键盘和字形等三标准, 于 1996年底在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成为国家标准, 1997年成为国际标准之后, 已有部分少数民族文字信息编码标准取得国家和国际的认可, 为这些少数民族文字开发软件、进行国际信息交流、进入国际互联网络铺平了道路。目前藏文在互联网已有了自己的网站,进行藏文信息发布和交流。根据 80年代后期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结果和 9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情况推算,我国目前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人口共 6800多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按 11500万人计的60%左右。专家认为,随着经济交流和社会发展,兼通民族语和汉语的双语人越来越多,民族语文仍有自己的独特生存和发展空间, 并与汉语文长期并存,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新华社 2000年 08月 06日
人民网 ---2000年 08月 06日 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