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休克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感 CA
小A收缩 小V收缩* MC A-V开放 心率↑收缩力↑
外周阻力↑
促回心血量↑
心输出量↑ Bp↑
CP血压↓
组织液入血↑
血容量↑
肾血流↓
有效循环血量↓
ADS↑ ADH↑
肾Na水重吸收↑
休克早期 Bp的维持机制
4. 临床表现
本期临床表现主要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 统的强烈兴奋有关。该期病人临床表现为: 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大汗淋漓、 呼吸浅促、脉搏细速、心率加快、 血压可 、N ,但脉压减少; 尿量减少 烦躁不安
休克动因
除心脑外 小血管持
续痉挛
组织 缺血 缺氧
微血管壁
通透性↑
① 酸性产物↑
② 扩血管活性物↑
③ 内毒素↑
④ 血流变异常
血浆外渗 血液浓缩 血流缓慢
微血管对 缩扩物敏 感性反应 性的转变
微循环 前舒后阻
微循环 淤血
MC灌注 大于流出
休克II期发生机制
微循环障碍
3. 临床表现
皮肤发绀花斑
脉搏细弱频速
直 捷 通

微静脉
pH6.8
真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 前括约肌
动静脉 短路
小静脉
微动脉 pH7.2
2.微循环衰竭的机制
(1) 微血管麻痹扩张:
微 血
NE
(2) 血液流变学改变加剧:管反

①毛细血管无复流 性 Ⅰ Ⅱ Ⅲ
②微血管结构和功能受损
(3) DIC形成:
①凝血系统的激活
②微循环障碍
③ PGI2/TXA2平衡失调 ④高凝状态
第二节 休克时组织低灌流的 基本环节和原因分类
引起休克的原因虽多,各型休克特点 也各异,但重要器官微循环血液灌流量 不足是多数休克共同的发病学基础。从 生理学上循环控制的原理可知,休克时 组织微循环低灌流的基本环节不外乎影 响灌注和流出两方面:



见于各种急性失 :血、失液、大面
积烧伤
低血容量 失血性 性休克 失液性
一、休克时微循环变化 的分期及其机制
(一)微循环缺血期 (休克代偿期)
1. 微循环变化的特征 本期微循环状态的特点以缺血为主。
微循环的主要改变有:
小血管持续收缩或痉挛,真毛细血管 网大量关闭,组织微循环少灌或无灌, 组织呈缺血、缺氧状态。
2. 微循环改变的机制
(1) 各种休克动因引起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 统强烈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入血,引 起小血管收缩和痉挛。

循 肾少尿无尿



回心血量
心输出量 进行性
静脉萎陷
Bp进行性
神志淡 漠昏迷
心功
进行性减少
中心静脉压
(三低一高)
CO CVP Bp TPR↑
(三)微循环衰竭期 (休克难治期)
1.微循环变化的特征
本期微循环状态的特征是衰竭。表现为:
微血管的反应性显著下降并出现 弛缓性麻痹扩张,毛细血管内血流 停滞,出现不灌不流状态,甚至可 有微血栓形成。
烧伤性
灌注 组 不足 织 灌 流 量 不 足
流出 不畅
见于急性心梗,心
灌注压 心输出量 :肌炎、心外阻塞
(血压)
严重心律失常等
见于剧痛、高位
外周阻力 :脊 髓 麻 醉 或 损
( 血管容积 ) 伤 、 败 血 症 等பைடு நூலகம்
微循环 障碍
微血管结构 见于过敏、严重
功能异常 感染、内毒素、
缺氧、酸中毒、
儿茶酚胺、补
(二)微循环淤血期 (休克进展期)
1.微循环变化的特征 本期微循环状态的主要特征是淤血。表
现为:
微血管大量开放,血液淤滞其中, 微血管通透性升高,微循环处于灌注 大于流出的状态。
2.微循环改变的机制
重点在于理解微循环是怎样由缺血转变 为淤血的。淤血的发生与微血管长时间收 缩致组织缺血、 缺氧及多种体 液因子释放有 关。
本期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循环衰竭、DIC 以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血压进一步下降,甚至难 以测出;可出现贫血、多部 位出血,序贯性出现MOF, 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
二、体液因子在休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一) 强烈收缩血管床
休克时,血浆中明显增高的缩血管体液因 子主要有:儿茶酚胺(CA)、5-羟色胺(5-HT)、 血管加压素(AV)、血管紧张素II、血栓素 (TXA2)、白三烯(LTs)、内皮素(ET)、尾加压 素Ⅱ(UⅡ)和心肌抑制因子(MDF)等。
(2) 休克时机体产生的许多体液因子也参 与本期的缩血管作用,重要的有血管紧张 素Ⅱ、垂体加压素、血栓素A2 (TXA2)、心 肌抑制因子(MDF),内皮素,白三烯等物质。
3. 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
① 血液重新分布 不同脏器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不一, 导致血流重新分布。血液的重新分布保证 了心脑等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有重 要的代偿意义(移缓救急)。 ② 维持动脉血压 本期休克患者的BP可轻度↓或并不降低, 有的甚至略为↑,其机制有:
☆ 休克并发DIC对机体的影响:
① 微血栓阻塞MC通道,回心血量↓↓。 ② 凝血与纤溶产物,FDP、某些补体成
分等使血管通透性↑,加剧MC障碍。 ③ DIC时出血,致血容量↓,循环障碍↑。 ④ 器官栓塞、梗死,加重了器官急性功
能衰竭,加上SIRS→CARS→MARS的 变化,因此难治!
3.临床表现
微血流流态 体等细胞因子
异常
Ag-Ab复合物↑
心源性 休克
血管源 性休克
创伤性 神经源性 过敏性 感染性
图-1 休克时组织低灌流的基本环节和原因分类
第三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 及其发病机制
人们对休克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 过程。目前对休克发病学机制的认识大体上 可归纳为下述三个方面:
① 休克的微循环障碍学说; ② 休克的细胞机制; ③ 体液因子在休克中的作用。 其中微循环障碍学说是大多数休克的共同 发病学基础,对理解休克的发生发展是非常 重要的。
病理生理学专题
休克
Shock
Shock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休克时微循环障碍的基本环节
和原因分类* 第三节 休克发展过程及其发病机制** 第四节 休克时细胞功能障碍及其机制* 第五节 休克时机体功能的变化* 第六节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一节 概 述
一、休克研究的历史回顾
1. 整体症状描述 1737 Le Dran
2. 系统定向 3. 微循环学说 4. 休克细胞 5. 体液因子
细胞因子
1895 Warren, Crile 1960’s Lillehei 1977 Suteu 1970’ 1980- (分子水平)
二、休克的现代概念
休克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 性循环功能障碍,其特点是以多种体液因子参与 的组织微循环严重低灌流和细胞功能障碍为特征, 并从而导致各重要器官机能代谢紊乱和结构损害 的全身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典型表现,晕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