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光电探测技术-第一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敏感材料的自由载流子吸收:材料吸
收光子后不引起载流子数量的变化, 而是引起载流子迁移率的变化。 这类器件常需要在极低温度下工作,以 降低能量向晶格转移。
敏感材料基本光学特性
光电探测敏感材料的吸收机理
本征吸收 杂质吸收
h c h
c
h 电离能 Eg
c
E g c 为长波限。
《太赫兹科学与技术原理》
《太赫兹科学技术和应用》 《红外探测器(第二版)》 《窄禁带半导体物理学》 《薄膜技术与薄膜材料》 《红外成像阵列与系统》
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科学出版社,2005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科学出版社,2006
课程介绍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半导体物理基础 光电探测器特性参数
第二节:光电探测器用敏感材料
敏感材料基本光学性质
不同波段敏感材料的特点及选择
第三节:常见光电探测器的器件结构原理
按结构原理分类光电探测器 不同结构器件的工作原理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光谱波段划分
紫外线(100~380nm)、可见光(380~760nm)、近红外线( 0.76~30μm)、 太赫兹30μm ~ 3mm及X射线、γ射线和微波、无线电波一起构成了整个无限连续 的电磁波谱。
半导体物理基础
能带(涉及“半导体光电子学”知识)
能带:一定能量范围内的许多能级(彼此相隔很近)形成一条 带,称为能带 允许带:允许被电子占据的能带。允许带之间的范围是不允许 电子占据的。这一范围称为禁带。 价带:价电子所占据能带。价带可能被填满,也可能不被填满。 填满的能带称为满带. 导带:部分被电子占据的能带。
半导体物理基础
发光二极管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半导体物理基础
发光二极管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2) 外加反向电压 (反偏)
在PN结上加反向电压,外电场与 内电场的方向一致,扩散与漂移运动 的平衡同样被破坏。外电场驱使空间 电荷区两侧的空穴和自由电子移走, 于是空间电荷区变宽,内电场增强, 使多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难于进行, 同时加强了少数载流子的漂移运动, 形成由N区流向P区的反向电流。由于 少数载流子数量很少,因此反向电流 不大,PN结的反向电阻很高,即PN结 处于截止状态。
敏感材料基本光学特性
光电探测敏感材料的吸收机理
敏感材料的本征吸收:入射辐射的光
子能量大于半导体禁带宽度,使电子 从价带激发到导带而改变其光电导率。 其优点是工作温度比非本征型高。
敏感材料杂质吸收:入射辐射激发杂
质能级上的电子或空穴而改变其电导 率。其优点是长波效应较好。
半导体的光激发过程 (a)本征吸收;(b)非本征吸收;(c)自由载流子吸收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3) 零偏(光照下)
半导体物理基础
背光源 偏振片
液 晶
偏振片
TN-LCD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什么是光电效应
某些固体受到光的作用后,其中的电子直接吸收光子能 量而发生运动状态的改变,从而导致该固体的某种电学 参量的改变,这种电学性质的改变统称固体的光电效应。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外光电效应:
外光电效应
当光照射金属、金属氧化物或半导体材料的表面时,会 被这些材料内的电子所吸收,如果光子的能量足够大, 吸收光子后的电子可挣脱原子的束缚而逸出材料表面, 这种电子称为光电子,这种现象称为光电子发射,又称 为外光电效应。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外光电效应
当敏感材料表面在特定的光作用下,敏感材料会吸收光子并 发射电子。光的波长需小于某一临界值(相等于光的频率高 于某一临界值)时方能发射电子,其临界值即极限频率和极 限波长。临界值取决于材料,而发射电子的能量取决于光的 波长而非光的强度,这一点无法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光磁电效应
光磁电效应
光磁电效应:当红外光入射到半导体表面,如有外磁场存在,
则半导体表面附近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在半导体内部扩散的 过程中,电子和空穴各偏向一侧,因而在半导体两端产生电 位差,这种现象为光磁电效应。
利用光磁电效应可制成半导体红外探测器。这类半导体材料有 Ge、InSb、InAs、PbS、CdS等。
关于光的速度
敏感材料基本光学特性
光的反射
敏感材料基本光学特性
光的折射
敏感材料基本光学特性
光的色散与散射
敏感材料基本光学特性
光的色散与散射
敏感材料基本光学特性
材料的透射性
敏感材料基本光学特性
光的吸收
以上五种吸收中,只有本征吸收和杂质吸收 能够直接产生非平衡载流子,引起光电效应。 其他吸收都程度不同地把辐射能转换为热能, 使器件温度升高,使热激发载流子运动的速 度加快,而不会改变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热电效应
热电效应
德国物理学家赛贝克用两种不同金属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并用酒精灯
加热其中一个接触点,发现回路的指针发生偏转,但如果同时对两个 接触点加热,指针的偏转角反而减小。(热电效应或塞贝克效应)
热电偶基本定律: (1)若A与B相同,无论两接点温度如何,回路总热电势为零; (2)若T=T0,回路总热电势为零; (3)热电势输出只与两接点温度及材料性质有关,与A、B的中间各 点的温度、形状及大小无关。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热释电效应
热释电效应
对于具有自发式极化的晶体,当晶体受热或冷却后,由于温度的变化
(△T)而导致自发式极化强度变化(△Ps),从而在晶体某一定方 向产生表面极化电荷的现象。宏观上是温度的改变在材料的两端出现 电压或产生电流。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光电探测器特性参数
半导体物理基础
光电二极管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半导体物理基础
♫ 外加反偏电压于结内电场方向一致,没有光照时,反向电流很小(一般小 于0.1微安),称为暗电流。当有光照时,携带能量的光子进入PN结后,把能 量传给共价键上的束缚电子,使部分电子挣脱共价键,从而产生电子---空穴 对,称为光生载流子。它们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参加漂移运动,电子被拉向n区 ,空穴被拉向p区而形成光电流,使反向电流明显变大。同时势垒区一侧一个 扩散长度内的光生载流子先向势垒区扩散,然后在势垒区电场的作用下也参与 导电。光的强度越大,反向电流也越大。光电二极管在一般照度的光线照射下 ,所产生的电流叫光电流。如果在外电路上接上负载,负载上就获得了电信号 ,而且这个电信号随着光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适合受众:
攻读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的同学; 参加工作的同学。
课程介绍
参考书目: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3版)》 施敏 (S.M.SZE) 《光电探测技术与应用》 《军用紫外探测技术及应用》 郝晓剑,李仰军 许强 李允植 (Yun-Shik Lee) 许景周 Antoni Rogalski 褚君浩 田民波 常本康,蔡毅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0
PN结的能带结构
半导体物理基础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PN结的单向导电性
(1) 外加正向电压 (正偏)
PN结上加正向电压,外电场与内 电场方向相反,扩散与漂移运动平衡 被破坏。外电场驱使P区空穴进入空间 电荷区抵消一部分负电荷,同时N区自 由电子进入空间电荷区抵消一部分正 电荷,则空间电荷区变窄,内电场被 削弱,多子的扩散运动增强,形成较 大的扩散电流(由P区流向N区的正向 电流)。在一定范围内,外电场愈强, 正向电流愈大,这时PN结呈现的电阻 很低,即PN结处于导通状态。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光伏效应应用
内光电效应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光电导效应
内光电效应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光电导效应 光激发:产生空穴、电子,跃迁到导带。 杂质半导体:
内光电效应
n 型:施主能带靠近导带,电子获得足够能量进入导带参与导 电。
p 型:受主能带靠近价带,价带电子吸收光子能量跃迁受主能 带,使价带产生空穴参与导电。 表征光电导效应主要有三个参数:灵敏度、弛豫时间(惰性) 、光谱分布等。
电学信号
信号处 理电路
视频信号
显示设备
景物辐射 探测对象
大气传输
光学系统
显示 显示 记录 传输、执行 信号处理
探测器
信号读出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半导体物理基础
我们将第IV簇(最外层轨道有四个电子)(Si、Ge、SiGe)、III-V簇(GaAs、 GaN等)、以及II-VI簇(ZnO、CdS等)化合物,且掺杂极少杂质的半导体的结 晶,称之为本征半导体(intrinsic semiconductor )
光伏效应
内光电效应
光伏效应:在半导体 P-N结及其附近区域吸收能量足够 大的光子后,在结区及结的附近释放出少数载流子(自 由电子或空穴)它们在结区附近靠扩散进入结区,而在 结区内则受内建电场的作用,电子漂移到 N区,空穴漂 移到 P 区,如果 P-N 结开路,则两端会产生电压。这种 现象为光生伏特效应。
半导体对光的吸收主要是本征吸收
1.24 L ( m) 本征型光敏电阻的长波限: Eg
< c
1.24 ( m) ED 由于Eg>>ΔEd,所以掺杂型半导体光敏电阻对红外波段较为敏感。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不同光谱的特点与应用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红、绿、蓝三种色光无法被分解, 故称“三原色光”
太阳光谱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牛顿与歌德光学之争
《颜色论》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光电探测系统工作原理
光 学 系 统 光电探测对象
光学信号
光 电 探 测 器
光子能量 = 移出一个电子所需 的能量 + 被发射的电子的动能。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内光电效应:
内光电效应
内光电效应是由于光量子作用,引发物质电化学性质变 化(比如电阻率改变,这是与外光电效应的区别,外光 电效应则是逸出电子)。内光电效应又可分为光电导效 应和光生伏特效应。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学习各种光电探测元、部件构成系统的光学、电子学和系统成像原理。
了解光电探测技术在军事上和国民生产经济中的应用。
提 纲
3 1
第一章:光电探测技术概述 第二章:紫外与可见探测技术 第三章:近红外探测原理与技术 第四章:红外探测技术
2
3 3
4
3 5
第五章:太赫兹探测技术
第一章:光电探测技术概述
光电探测技术
授课教师:吴双红
1
课程介绍
课程特点: 涉及的知识面广
针对紫外、可见、近红外、红外到太赫兹各光谱段的光电探测技 术的系统讨论,涉及器件物理、工程光学、半导体材料、电路与 系统、数字图像处理等知识。
内容多、涉及的技术发展较快 课程目的:
基础课程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学会系统工程的分析设计; 拓宽知识面; 对今后的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光电探测器特性参数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光电探测器特性参数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光电探测器特性参数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光电探测器特性参数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光电探测器特性参数
第二节:光电探测器用敏感材料
材料的光学性能
敏感材料基本光学特性
敏感材料基本光学特性
考核方式:
考核方法:开卷笔试、专题论文;
笔试成绩50%,专题论文30%, 平时成绩20%;
教学目的:
系统学习光电探测中的敏感材料、敏感机理、器件结构的设计、器件的 物理原理、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全面的学习和了解; 掌握器件原理与技术,国内外发展动态,从而为相关技术的研究打下理 论基础;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半导体物理基础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半导体物理基础
(Extrinsic semic半导体物理基础
(donor )
15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半导体物理基础
(acceptor)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半导体物理基础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半导体物理基础
在半导体中,电子获取势能后从价带跃迁到导带,导带中出现自由电子, 价带中出现自由空穴。
本征半导体
N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
半导体能带图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载流子的漂移与扩散
半导体物理基础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PN结的形成
半导体物理基础
第一节:光电探测技术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