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现状分析:

语文教学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张志公先生讲过:“用了‘语文’这个名称,表明在这门功课里面要向学生进行全面的语言训练”。他认为语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中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目标自然重在熟练地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会熟练运用语言进行口头的和书面的社会交际。而掌握技能的关键在于训练,因此语文学习,不能没有训练。

但是,当前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突出的偏向和误区。

首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对阅读内容的学习,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不够重视,没有看到语文阅读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关系,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核心。在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和熏陶都是通过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作为前提来进行的。但是之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对阅读内容的训练,注重情感的熏陶,一些基础的语言文字训练却跟不上步伐,语言训练的题目过少。

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没有利用好阅读的优势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只是重视课本内容,即使在阅读教学中,也仅限于阅读内容,没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出更多的指导。教师忽视了学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语言的学习,这都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再者,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阅读内容分析过于琐碎和零散,小学生无法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的看法。过于琐碎的语言分析也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教师把时间过多地浪费在琐碎语言材料学习上,占据了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也会降低其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以及阅读都丧失兴趣。

最后,教师不能将写作和阅读结合起来,对学生创作个性的培养没有重视,对作文的训练不重视,缺乏指导。或者有的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分开的,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教学过程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

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受到了多少语言文字训练呢?他们的语文基础怎么会不差?面对这一现实,不少语文界的专家也大声疾呼,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返璞归真!语文课必须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唯一途径。

那么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呢?根据我个人教学中的感受和体会,谈谈如下几点::

一、要善于寻找和确定训练点

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无非是字、词、句、段、篇,形式有听说读写。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凭借是一篇篇课文。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并非是对课文里的每词必训,每句必练,而是要寻找和确定几个训练点,从而做到有所侧重,有的放矢。在寻找和确定训练点时,要注意强化词句,淡化篇章,以读为本。因为词句是构成篇章的基本因素,如果词汇贫乏,词用不准,句写不通,即使懂得一些布局谋篇知识,还是不能把文章写好。再说,语言不是轻易学到手的,非多下苦功不可,而“读”则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方法。

怎样寻找和确定训练点呢?

(一)要根据课文的特点、重点、难点和疑点

富于感情的课文,必须把感情朗读作为训练点;语言生动;文字精美的课文,则应找出特别精彩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把品词析句作为训练点;常识性说明文,则可以把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用词准确作为训练点。总之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训练点。

(二)要根据课程标准中各年级的要求

低年级要把字词句的训练、朗读训练和说话训练作为训练点。一篇课文教完,学生应能读得正确流利,理解内容。词语和句式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要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尤其要通过多读加以积累。回答问题,复述课文,都是说话训练,既可以吸收课文的语言文字,又有助于课文的理解。比如:我在教《秋天》一文时,这样设计教学环节:①说。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观察到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学生说:“稻子熟了。”有的学生说:“秋天到了,菊花开了。”有的学生说:“秋天到了,大雁往南飞。”等等。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为学习《秋天》这一课打下基础。②听。让学生边看边听课文录音,通过听初步感受秋天的美。③读。让学生读读课文中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再次感受秋天的景物美。④写。学习课文之后,再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居住的小

区、田地、花园、菜园去观察那里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并写出来。因为有了前三步的训练,学生写起来感到比较轻松。通过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书面写作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中年级除了继续重视词和句的训练外,还应把段的训练作为训练点;高年级还要把词和句的训练作为训练点,适当顾及篇的训练。比如在讲《长征》这首诗时,由于这首诗所写的内容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相去甚远,对长征的历史背景和史实,学生不了解或者知之甚少,如何才能拉近距离,让学生“耳闻目睹”红军长征的悲壮场面,“身临其境”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受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呢?上课前三分钟,我先播放《长征》这首歌,以渲染气氛。一上课,先放三分钟红军长征的录像,并伴以《长征歌》,让学生犹如亲临长征,就像当年长征中的小战士一样,再受感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突破时空约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来学习和思考。接着我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激情去诱导、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带着感情去逐字逐句地认真读,认真想,去理解诗意,体会诗情,以求让诗中情、教师情、学生情达到共鸣。

当学生入情入境产生情感共鸣后,我引导学生在每联诗中,先找出红军“长征难”的字词,认真读出长征的难,认真去想像“怎样难”,难到什么程度;再找出突出红军“不怕难”的字词,读出红军不怕难,想像红军怎样不怕难,进而领悟这首诗,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以情激趣、以情诱导、以读引思,使学生情满胸臆。

二、善于精心设计恰当的训练方法

(一)加强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训练

对于词语的读和写,教学时困难并不大,问题在于词义的理解和词语的运用上,如何引导学生懂得词义和运用词语呢?我主张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查字典。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③直观演示法。④近义词替代法。⑤比较法。即通过删、换、调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样做,学生不仅对词义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但理解词义并不是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在于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教《小小的船》一课时,有的老师这样对学生进行词语训练:这篇课文的第一句是“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老师教学“弯弯的”这个词语时,首先联系上下文结合句子讲词,让学生知道“弯弯的”是说月儿的样子的,接着通过“弯弯的”与“弯的”对比,让学生懂得“弯弯的”表示很弯,弯得很可爱。这样学生理解了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又体会到了它的美态。在此基础上,老师又因势利导,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东西是弯弯的,弯得很可爱,学生马上联想到“弯弯的小路”、“弯弯的小河”。这样的教学,既实且活,改变了那种重内容分析,轻运用表达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