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文化自信-2019年教育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与文化自信
“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这是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贯理念。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古诗文阅读是重难点,需要一定的文
言知识储备。语文课本中收录的一些文章都是很有代表意义的,
能让学生体会文化带来的乐趣。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学生从思路活跃、稳定性不强到思想逐渐成熟,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在
高中,如何有质有量地完成语文的学习任务,这是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了。
阅读时应采用“课内外读写结合”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课程创新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环节。在学习文言文时,有时可以使用现在比较热门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在学生充分完成预习的基础上,利用课前十分钟将本节课的重点字词进行归纳,再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利用教室一体机等多媒体设备上网查阅资料,甚至可以下载播放一些有关本课的视频(如百家讲坛等)。如此,课堂不再是枯燥的教
师单向传授与讲解,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大而且深。通过这样一些有效的途径,学好语文会变得容易些。
一、语文学习对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什么是文化自信呢?文化自信可以说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以及发展方向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一种象征。而文化自信除了正确看待自身的文化,对外来文化也要做
到正确看待和取舍。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常体现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将语文学得透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体系产生尊崇和认同感。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建设,充分奠定了文化基础,也提升了国人的文化自信,要
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身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将会决定人的发展方向,而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将取决于每一个
人的文化程度。因此,语文学习应培养文化自信,从而将中华民
族文化发扬光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高中生不论是情绪上、心理上还是生活中,尚处于不稳定的阶段,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仔细观察,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些缺陷,采取必要的措施,下面列举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1.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使学生身心疲惫
高中生思想活跃、叛逆,都比较喜欢自由,尤其在高三阶段,学习比较紧张,压力也会比较大。有的学生承受能力不足,就会
产生疲惫状态,导致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在阅读时,学生可能会
遇到诸多问题,很多时候,是学生自身存在一些局限性造成的。
例如:心理活动跳跃性大、基础知识不扎实,或者有的学生家里
没有适合学习的环境和氛围,缺乏家长的监督与指导,很难达到有效的学习成果。为了高效率地学习,应该让学生有放松的时间和方式。如将学生带到图书馆,换个环境阅读,在书海中自由挑
选感兴趣的读物。但又不是随意无任务的阅读,而是要求学生在遇到不懂的地方随时记录,然后在本子上进行总结和积累,每周读一读好的语段、写一写简单的感悟体会。这样会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2.面对繁重枯燥的古文学习任务,学生无所适从
古诗文教学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也是传播我国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在古代优秀诗篇中,学生可
以亲自去体验古人的故事,回想古人浪漫的情怀。一直以来,大
部分学生是从课本中学习知识的,难免会感到枯燥无趣。而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则让学生兴致满满,从而学习热情高涨。但是学
习仅有兴趣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所以教师应该发挥好“主导”作用,在如何激励学生学习古诗文上下足功夫,多渠道进行古诗文熏陶。比如,校园广播在课间播
放名家朗诵,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经典诵读,甚至让学生穿上古装进行情景表演……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在无形中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力。
3.课外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
有些知识的学习或文章的背诵,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完成,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延伸学习,这也是对学生自觉性的一种考验。延伸学习虽然不属于课程要求,却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有的学生天生语文基础比较差,缺少语感。本就应该
在课下多多复习,如果不重视知识的复习,缺少知识的连贯性,
他的语文基础只会越来越差。可是这种课外作业的落实,不是简单批改就能实现的,需要一线语文老师长期的跟踪,需要足够的耐心与恒心,需要跟学生订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监督机制。
三、语文教学中提高文化自信的做法
1.目标明确,渗透文化自信
教师备课时,要联系社会实际,将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
学起来更容易接受。突出学习的重难点,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及教学环节,能在重难点上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明白其重要性。对不同
程度的学生,可以做出不同的要求,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学生学
起来也会有动力。例如,在学习《赤壁赋》这篇文言文时,可以
创设一个教学情境,新课导入――教师用准备好的课件进行演
示,播放有关赤壁的视频,在这种情境下,向学生讲解文中的一
些重点字词,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也可以将文言
文的主要内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我学习梳理。然后要求学生既要会学,又要会讲,将“学讲模式”运
用在语文学习中。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对于学生的学更有裨益。这样也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各个段落有较深的了解,能宏观掌握整篇文章。在第三课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
领会传统名篇的魅力。对《赤壁赋》一文作者情感的理解,有人认为表现了作者思想的积极、旷达,也有人认为表现了
作者消极、悲观的思想。你怎么看?
学生可以认识到苏轼在文中表现出的复杂思想:既有积极、
旷达的一面――文中表现出的是一种豪迈、洒脱的气度,使文章呈现出某些积极进取的感情基调;也有悲观、消极的一面。因为《赤壁赋》写于苏轼政治上失意、仕途十分窘迫、行动上不自由、心情极其苦闷的时期。在种种精神压力下,苏轼内心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开始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哀叹世事之虚无,他感慨人生如梦,他渴望在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之中,求得一丝慰藉和超脱。黄州四年间,他过着清苦但又恬适的生活,“侣鱼虾而友麋鹿”。虽说他是一个胸怀旷达、有抱负的人,也想从佛老思想中
寻求心灵的慰藉,因而寄情山水,幻想出世。然而事实上,他终
究未能超脱,因此作品中体现出作者一种消极、悲观的思想。
其实,文言文是很好的历史事件载体,其中大多表现华夏儿女的优秀品格,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运用“问题引导法”进行教学
在讲课的过程中,有技巧的讲解可以事半功倍。教师可以使用微课教学,让学生的理解更容易些。解读文本,提炼文章的主
旨是理解的重点,教师可以将一些跟主旨关系密切的问题引入微
课中,来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知道文章阅读的重难点在哪里。
例如,在学习《读》一课时,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觉得作
者要表达什么情感?是通过什么方法呢?文章中又是怎么表达呢?”继而讲解“作家透视法”和“读者透视法”之间的关系。
之后让学生进行通篇阅读,对文章有一深入的了解,从而为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