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梨锈病和梨黑斑病发生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梨锈病和梨黑斑病发生差异
工作初步表明,梨在避雨栽培条件下,果实不用套袋,产量和品质与露天栽培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应用前景广阔。本研究以苏南(句容市)、苏北(徐州市)2个地点梨果园为试验基地,利用病原菌孢子捕捉器,动态监测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2种模式下梨树2种重要病害(锈病和黑斑病)孢子数量的消长情况,同时调查2种模式下梨锈病和黑斑病病害发生情况,为探明2种病害的流行规律,建立适时、精准的病害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和供试品种
试验地点分别为句容市丰之源果品专业合作社、徐州市农业科学院果园基地。供试梨品种分别为早生幸水和苏翠。
1.2 主要仪器
孢子捕捉器购自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转轮上的胶带可吸附空气中的病原菌孢子、花粉、尘粒等,转轮1圈为40 cm,匀速顺时针旋转7 d,平均每天旋转5.71 cm胶带,取下贴在灭菌玻片上。
1.3 样本采集和计数
在句容、徐州2地梨果园内避雨和露天2种栽培模式下,分别安装孢子捕捉器,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梨树主要病害种类、发生情况和病原菌孢子数量的差异。句容果园从2017年3月29日开始,10月19日结束,调查的203 d内避雨和露天2种栽培模式下采集玻片406张,徐州果园从2017年4月19日开始,10月12日结束,调查的176 d内避雨和露天2
种栽培模式下采集玻片352张。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原菌孢子的形态并统计计数。
1.4 病害调查方法
梨黑斑病调查方法[3-4]:避雨和露天2种栽培模式下,分别选取4株试验梨树进行调查,每株分东、南、西、北、中5点取样,每点取当年生枝条的20张叶进行调查。目测叶片发病状况,根据病情分级标准,记载病情级别,计算病情指数。病情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 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15.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5.1%~33.3%;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33.4%~50.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0%以上。从叶片显症开始,隔30 d调查1次,共调查4次,取平均值。
梨锈病调查方法[5]:避雨和露天2种栽培模式下,采用5点法取样,从试验梨园中心、东、南、西、北各个方位分别选取5株试验梨树进行调查,每株树分别从树冠的東、南、西、北4个方向随机共调查4个主枝,依次调查每个主枝上所有的叶片,记录每张叶上的病斑数,对病叶分级,计算病情指数。病叶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1~5个病斑;2级,6~10个病斑;3级,11~15个病斑;4级,15个以上病斑。从叶片显症开始,隔15 d调查1次,共调查2次,取平均值。
防效=(露天栽培发病指数-避雨栽培发病指数)/露天栽培发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下梨树病害发生种类的孢子形态学鉴定
样本玻片的观察结果表明,句容和徐州2地果园均观察到梨锈病和梨黑斑病病原菌孢子,未观察到梨轮纹病、梨黑星病和梨炭疽病的病原菌孢子。
梨锈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幼果。起初在叶正面发生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病斑,中部橙黄色,边缘淡黄色,最外面有一层黄绿色的晕圈。天气潮湿时,其
上溢出淡黄色黏液。病斑组织逐渐变肥厚,叶片背面隆起,正面微凹陷,在隆起部位长出灰黄色的毛状物。梨锈病的病原为梨胶锈病(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属担子菌亚门胶锈菌属。春季梨树萌芽展叶时,如有降雨,温度适宜,冬孢子萌发,就会有大量的担孢子飞散传播,纺锤形或长椭圆形,黄褐色(图1)。
梨黑斑病主要危害果实、叶片和新梢。病叶上开始时产生针头大、圆形、黑色的斑点,后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灰白色,边缘黑褐色,有时微现轮纹。潮湿时,病斑表面遍生黑霉。梨黑斑病的病原为菊池链格孢(Alternaria kikuchiana),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褐色或黄褐色,单一,少数有分枝。分生孢子为短棍棒状,基部膨大,顶端细小,有横隔膜4~11个,纵隔膜0~9个,隔膜所在处略缩缢(图2)。
2.2 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梨锈病和梨黑斑病的发生情况
由表1可知,句容果园露天栽培条件下梨锈病和梨黑斑病的发病指数较高,避雨栽培可以有效防治梨锈病和梨黑斑病,防效分别为88.89%、56.33%。徐州果园由于管理精细,打药及时,露天栽培和避雨栽培条件下梨锈病和梨黑斑病发病均不严重,但露天栽培条件下梨锈病和梨黑斑病的发病指数还是高于避雨栽培,避雨栽培梨锈病和梨黑斑病的防效分别为51.44%、47.30%。
2.3 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梨锈病病原菌孢子数量的变化
句容果园梨锈病孢子传播扩散主要集中在4—5月,露天栽培条件下梨锈病病原菌孢子数量平均是避雨条件下的8.78倍(图3)。该结果与果园实际发病情况吻合,句容果园内梨锈病病症主要显现在4—5月,露天栽培梨锈病发病严重,避雨栽培发病轻。
试验结果还表明,梨锈病侵染不是1次完成,存在侵染—高峰—下降—再侵染—高峰—下降的反复趋势,在4—5月期间句容果园出现非常明显的孢子数量高峰有4次,分别是4
月3日、4月13日、4月21日和4月27日,间隔6~10 d,这个试验结果与报道的梨锈病侵染循环间隔时间一致[6]。
徐州果园梨锈病孢子传播扩散主要集中在5—6月,露天条件下梨锈病病原菌孢子数量平均是避雨条件的4.35倍(图4)。6月后基本观察不到梨锈病病原菌孢子。在5—6月期间徐州果园出现非常明显的孢子数量高峰有4次,分别是5月2日、5月9日、5月17日和5月24日,7~8 d完成1次侵染循环。
2.4 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下梨黑斑病病原菌孢子数量的变化
句容果园和徐州果园梨黑斑病病原菌孢子数量变化基本一致,孢子数量高峰期主要集中在5月底至6月中下旬和8月初至9月底,露天栽培条件梨黑斑病孢子数量比避雨栽培多(图5至图8)。7月基本上观察不到该孢子,分析可能是由于高温不适宜发病,从而孢子量减少;8月以后露天栽培条件孢子数量继续增多,达到一个新的扩散高峰。
试验中发现,3—4月避雨栽培条件下梨黑斑病病原菌孢子数量会出现有时比露天栽培多(另文发表),分析原因可能是早春时避雨栽培条件下温度偏高,有利于黑斑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和繁殖。
3 结论与讨论
常规病害的测报调查是通过目测病斑的有无及发病率高低,确定是否用药防治。由于病菌从侵入到发病已经经历了病菌孢子释放、侵入、潜育等阶段,目测发病的方法实际上已经延误了防治的最佳适期,常使得防治处于被动状态[7]。本试验中句容果园防治梨锈病的第1次打药时间是4月22日,此时梨锈病孢子已经反复侵染,导致后期果园内梨锈病发生严重。徐州果园打药时间是4月中旬,此时还未到梨锈病孢子传播高峰期,防治及时,因此后期梨锈病发生较轻。利用孢子捕捉器调查病原菌孢子发生种类和数量动态,确定防治适期,实现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高防治效果。目前在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黄瓜霜霉病、水稻稻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