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无线光通信系统研究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以来,紫外光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逐步 应用于军事传感器网络领域,一方面丰富了传感器 网络的传输手段,另一方面传感器网络的发展也为 紫外光通信技术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麻省理工大学在 2005年制作了一套紫外光通 信试验样机,实现隐蔽通信,当舰队或前沿阵地必须 保持无线电静默或在秘密行动过程中,若用常规无 线电通信,难以防止不被敌方发现时,可用紫外光通 信系统来提供分队或阵地之间的近距离通信[2]。
1 紫外光通信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不同于可见无线光通信,紫外通信受到关键器 件的限制,目前依然是一种新兴的光通信技术,因为 其通信机理还是初始阶段尚未成熟,各国的探索目 前均处于理论探索和实验模拟阶段。
近十几年来,由于紫外光通信技术独特的技术
收稿日期:2018-12-10 作者简介:孟庆浩(1995-),男,河南省辉县人,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光学通信。
第 21卷 第 2期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
3月
Vol.21 No.2
JOURNALOFHUANGHES&TCOLLEGE
Mar.2019
紫外无线光通信系统研究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孟庆浩,胡燎原,庞琨朋,肖 啸来自百度文库
(黄河科技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3)
摘要:紫外光是一种新兴的通信系统,由于其可以实现非视距、短距离的抗干扰、截获能力强等 特点,目前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中,是满足战术通信要求的理想手段。对于紫外光通信系统的研究 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国内对于这一方面研究不多,还没有成型的系统,特别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 展,介绍国内外对于紫外光通信系统的发展研究史、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孟庆浩,等:紫外无线光通信系统研究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和广泛的应用,使得国内各个科研机构对紫外光通 信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激烈,使 VLC、UVC等方向受 到了广泛关注,从而使相应的配套研究经费投入比 例逐年增多,但是相应理论和技术仍然有很多亟待 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 紫外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所以紫外光通信技术仍然 属于一个新兴的探究领域,下面就紫外无线通信的 研究进展作详细介绍。 1.1 国外发展现状
UVLED紫外光通信主要是以大气散射和吸收为 基础,利用中紫外波段的紫外光进行的通信,是常规 通信的一种重要补充。与常规通信方式相比,紫外光 通信有其独有的优点:(1)系统抗干扰能力强。(2) 全天候工作。该系统工作在日盲区(200~300nm), 而地表在这个波段辐射很少,可以全天候工作。由 于大气中存在大量的粒子,紫外辐射在传输过程中 存在较大的散射现象,这种散射特性使紫外光通行 系统能以非视距方式(Non-Lineofsight,NLOS)传 输信号。
关键词:紫外光通信;UVC;关键技术;光电通信;非视距通信;保密通信;新兴通信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5424(2019)02-0090-04 DOI:10.19576/j.issn.1008-5424.2019.02.020
0 引言
常见的紫外辐射来自太阳的辐射,紫外光线有 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和短波紫外 线(UVC),波长分别为 320~400nm、280~320nm、 200~280nm。其中短波紫外线只有少量能到达地 面(没有自 然 干 扰 源 ),因 为 大 气 臭 氧 层 的 作 用,使 短波紫外线被吸收。目前我们的通信方式大部分都 是有线和无线,最常用的就是无线通信。无线信道 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来传输信号,而有线信 道主要是利用人造电导的传导电或光信号的媒体来 传输信号的。无线电位置非常容易被侦测到,进而 被实施干扰,此类通信方式保密性与抗毁性不足,在 大气传输过程中会逐渐衰减,具有良好的保密性和 抗干扰性,传输距离在几 km以内。该系统工作在 日盲区(200~300nm),而 地 表 在 这 个 波 段 辐 射 很 少,可以全天候工作。
用滤波的方式去除这些背景信号。具全方位全天候 性,紫外光的散射特性使紫外光通信系统能以非视 距方式传输信号,日盲区的太阳紫外辐射强度在近 地面十分微弱,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不会有太大的 “噪声”干扰。它灵活机动,可靠性高。紫外光通信 平台在地面上可采用车载式,空中可采用机载式,海 上可采用舰载式,可实现网络移动式通信。紫外光 通信 将 来 可 运 用 于 军 事 作 战、紧 急 抢 险、灾 难 救 助等。
2000年,美国 GTE公司为美军研制了一种新型 隐蔽式紫外光通信系统,传输速率能达到4800bit/s。 此通信系统的非视距传输距离为 1~3km,如果采用 聚光方式,定向视距通信距离可达 5~10km。该系统 不易被探测和接受,适用于多种近距离抗干扰通信环 境,尤其是在行动和低裂度冲突方面应用广泛[1]。
紫外光是不可见光,肉眼不可能直接发现紫外 光源的存在;紫外光通过大气散射方式向四面八方 传播信号,因而很难从散射的信号判断出紫外光源 的位置。由于大气分子、悬浮粒子的强吸收作用,紫 外光信号的强度按指数规律衰减,非通信区域的辐 射功率减至最小,使敌方难以截获。环境适应性强, 由于日盲区的存在,近地面日盲区紫外光噪声很小; 另外,大气散射作用使得近地面的紫外光均匀分布, 在信号接收端反映为以直流为主的电平信号,可利
早在 1939年,美国就着手研究海军通信用的紫 外光源、探测器和滤光片的技术及性能,但是当时无 法克服多方面的技术难题,只是提出了紫外光概念, 并未开展实际的研究工作。
直到 20世纪 60年代的中后期,美国军方因为 现代战争作战的实际要求,对近距离通信产生极大 的兴趣。到了 20世纪 70年代中后期,WarenSRoss 等人开始研究紫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特性,以及 散射大气通信的可行性并对具体的技术细节方面进 行了理论探讨和试验研究。
2006年 Ben - GurionUniversity探讨了紫外光 通信系统组网方案,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和自组织 网络,同时对紫外链路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不 同接收信噪比下的网络节点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