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试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试行)
(20**年*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八大学习领域之一,是国家规定、学校自主开发的每个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该课程的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课程目标,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编排的基本原则
1、课程编排应遵循《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精神、原则和要求。
2、课程编排应立足于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3、课程编排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等。
4、课程编排应尽可能与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使课程植根于教育活动中,同时使活动以课程形态呈现,保证课程的实效性和目标的落实。
5、课程编排应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爱好、兴趣和需要所选择的内容和活动方式。
6、课程编排实行弹性课时制。做到集中使用(安排在长假和寒暑假)与分散使用(安排在学科拓展课和主题班会时间)相结合。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成及具体目标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
和社会实践三个组成部分,各部分应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一)研究性学习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3、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道德。;
5、使学生了解科学对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社会实践
1、使学生具有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与
生存环境、关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2、使学生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3、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和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善于与人沟通、合作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社区服务
1、使学生关心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主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3、使学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善于沟通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会新知识,体验奉献的愉悦和人间的亲情;
5、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长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23个必修学分,占最低必修学分
的20%,占最低毕业学分的16%。
(一)研究性学习:必修学分15分,三年内完成。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三学年中每个学生至少必须完成两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第一个课题安排在高一第二学期(暑期结束时)完成,可获得5学分;第二个课题安排在高二全学年(暑期结束时)完成,最迟可延长到高三第一学段(“十一”长假结束时)完成,可获得10学分。为使研究性学习能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研究性学习课题也可由学科若干小课题组成,每个小课题依据其难易度、实际价值和完成课题所需时间认定1—2学分,最高为3学分,累积达到15学分。在完成必修课题学分的前提下,多做的课题经导师认定后可获得奖励学分,奖励学分依据课题难易度和完成课题所需时间认定,每课题最高不超过5学分。
(二)社会实践活动:必修学分6学分。分两年学习,其中高一第一学期完成4学分(含军训2学分),高二第一学期完成2学分。每个活动时间不少于7天。
(三)社区服务:必修学分2学分。分两年学习,其中高一、高二寒假分别参加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分别获得1学分。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管理由中心教研室、一中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年级组、班主任和相关课任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和学分认定。各部门职责如下:
(一)中心教研室、一中教务处
1、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课时和教学场地;
2、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选题,确定学习内容和实施细则;
3、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记录袋》
4、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督导,对学生学习成果(研究性学习成果)进行评定和最后的学分认定,
5、研究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修订教学计划,
6、建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库,使课程可持续发展。
(二)政教处、团委
1、与中心教研室、一中教务处合作,制定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细则;
2、管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确保每位学生参与课程的学习;
3、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成果档案袋》
4、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学习成果)进行评定和最后的学分认定。
5、对校外实践的活动进行有效指导、组织和管理。
(三)年级组、班主任
1、配合上述部门,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协调安排、
学生的组织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