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丸强化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 表面改性技术
(喷丸强化技术)
邢亚哲 博士/副教授
长安大学 材料表面强化研究所
A
1
主要内容
喷丸强化原理 喷丸强化设备及弹丸材料 喷丸强化应用及研究 喷丸技术新发展
A
2
第一节 喷丸强化原理
概念:是将大量高速运动的弹丸连续喷射到零件表 面上,使金属表面产生强烈的塑性变形,形 成一定厚度的形变硬化层的工艺过程。
超声喷丸与普通喷丸效果比较 (7075-T651合金)
A
27
张新华, 等. 航空制造技术,13(2008)78.
超声喷丸与普通喷丸效果比较 (7075-T651合金)
张新华, 等. 航空制造A技术,13(2008)78.
28
谢谢各位! 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A
29
A
14
王欣, 等. 材料保护,44(2011)9.
2124-T851铝合金喷丸
A
王欣, 等. 材料保护,44(2011)159.
Al-Zn-Mg合金高能喷丸
样品在真空炉中固溶处理(480℃,60min), 直径8mm的不锈钢弹丸
李茂林. 中国表A面工程,20(2007)18.
16
Al-Zn-Mg合金高能喷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王明涛, 等. 航空制造技术,5(2012)92.A
10
7075铝合金喷丸
胡永会, 等. 材料研究A与应用,4(2010)174.
11
胡永会, 等. 材料研究A与应用,4(2010)174.
12
胡永会, 等. 材料研究与A 应用,4(2010)174.
13
2124-T851铝合金喷丸
二次喷丸: 铸钢丸+玻璃丸
应用: 1)黑色金属零件:铸钢丸、铸铁丸或玻璃丸; 2)有色金属和不锈钢零件:玻璃丸或不锈钢丸。
A
7
第三节 喷丸强化应用及研究
目的:细化晶粒,提高性能。
流变区
过渡区
Al-Si合金喷丸处理后断面结构
李慕勤, 等. 材料表面A 工程技术,2010.
8
材料:2024-T351铝合金板材
王明A 涛, 等. 航空制造技术,5(2012)92.9
品种多、批量小、 形状复杂、尺寸较 小的零件。
A
5
2)机械离心式喷丸机
优点:功率小、效率高、 喷丸质量稳定。
缺点:设备制造成本高。 应用:要求喷丸强度高、
品种少、批量大、 形状简单、尺寸较 大的零件。
A
6
弹丸
形状尺寸:一般为圆球形,直径一般 为0.05-1.5mm。
材质:铸铁丸、铸钢丸、不锈钢丸、 弹簧钢丸、玻璃丸、陶瓷丸等。
A
20
激光喷丸(LY2合金)






A
21
马壮, 等. 特种加工技术与装备,10(2007)36.
激光喷丸(6061-T6合金)
A
22
周建忠, 等. 中国激光,38(2011)0703009-1.
激光喷丸(6061-T6合金)
A
23
周建忠, 等. 中国激光,38(2011)0703009-1.
A
17
李茂林. 中国表面工程,20(2007)18.
Al-Zn-Mg合金高能喷丸
A
18
李茂林. 中国表面工程,20(2007)18.
A
19
陈勃, 等. 航空学报,31(2010)519.
第四节 喷丸技术新发展 激光喷丸
短脉冲的高峰值功率密度的激光辐 射金属靶材时,金属表面吸收层吸 收激光能量发生爆炸性汽化蒸发, 产生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该等离 子体受到约束层的约束而产生高强 度压力冲击波,作用于金属表面并 向内部传播。当冲击波的峰值压力 超过金属的动态屈服强度时,金属 表面就会产生应变硬化,并残留很 大的压应力。
轴承、涡轮盘、叶片及模具、切削工具等。
A
24
张新华, 等. 航空制造技术,13(2008)78.
超声喷丸与普通喷丸效果比较 (7075-T651合金)
A
25
张新华, 等. 航空制造技术,13(2008)78.
超声喷丸与普通喷丸效果比较 (7075-T651合金)
A
26
张新华, 等. 航空制造技术,13(2008)78.
0.1-0.8 mm
A
3
硬化层内产生的两种变化
(1)形成高密度位错,其 在随后交变应力及温 度的作用下逐渐排列 规则,呈现多边形, 在硬化层内形成了更 小的亚晶粒;
(2)形成了高的宏观残余 压应力。
A
4
第二节 喷丸强化设备及弹丸材料
设备 1)气动式喷丸机
优点:操作灵活 。 缺点:功耗大、效率低。 应用:要求喷丸强度较低、
第四节 喷丸技术新发展
超声喷丸
超声喷丸与普通喷丸的主要区别为弹丸(或 撞针)从各方向以超声频撞击已被固定的材料表面。
优势:实施方便、效果显著、适应面广、消耗低等。
应用: 1)由于其引入材料内部的能变较大,常用于实现
材料表面的纳米化,降低氮化温度等方面; 2)在飞机、坦克、汽车和各种机械设备的齿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