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初探

1.从命题形式上看,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题目为3道。

侧重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难度相对较小,只是对文中基本信息的加工、转换表述,属送分题目。

侧重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具体的考查重点是论述类文本的论证结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

侧重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特点是对文本内容要点进行逻辑推断。

2.选择的文本题材非常广泛,几乎涵盖政治、经济、艺术理论、历史、美学、建筑等各个方面。考点包括“理解(B)”“分析综合(C)”两个层级,共有6条具体的测试要求: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

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其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三个考点已经成为考查的重点。

论述类文本的3大要素

论述类文本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有关文章,内容包括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美学等学科,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明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等为主要内容,其构成要素为论点、论据、论证。论点要求观点正确,有实际意义;论据要求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要求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1.论点

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

论点一般出现在议论文的以下四个位置上:

(1)在文章的标题。例如《科学需要探索精神》《痛苦也是精神财富》等文章就是这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议论文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作者提出来讨论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论题,例如《平凡与伟大》《漫谈人格》等即是。

(2)在文章的开头。例如在《谈骨气》这篇文章中,文章的第一句话“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是开门见山的中心论点。

(3)在文章的中间。这种论点一般是在议论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4)在文章的结尾。例如孟子论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分析,最后才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的。

以上四种情况,我们称之为论点的位置,它们反映了议论文论点的一般规律性,而且这些规律性包含了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论点离不开层层论证,要么层层论证在前,要么层层论证在后。而且在论点的前面往往会出现一些提示性的词语,诸如“足以证明”“由此可见”“总而言之”“不难看出”“告诉我们”“因此”等词语,这些词语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论点。

2.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具有典型性。它在论述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明显:通过典型的事实,凸显道理、突出论点。

(2)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可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也可以是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运用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能恰当证明论点。

3.论证

论证是用严密的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论证过程实质是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安排。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结构一般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常见的形式有:

阅读论述类文本时,要确定“论”的具体内容,把握每个分论点的具体内容以及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等,从篇章结构出发,分析文本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读文原则——厘清逻辑关系

读文的方法如下:

步骤一:边读边标关键词

标注重点:①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②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③某些指代词;④含有肯定和否定意义的关键词;⑤提示信息的词;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

步骤二:读完每段理关系

梳理关系有两层含义:

一是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含意;二是要注意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的相互关系。

概括段落层次含意的常见方式有:

(1)寻找各段的中心句(段首的总领句、段末的总括句及段中的衔接关联句等)。

(2)依据关键词概括。

(3)对于没有中心句也没有关键词的段落,要概括其内容要点进而把握语句间的关系。步骤三:读完全篇画行文结构图

画出行文结构图,旨在厘清各段是如何论证论点的。

真题分析

(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①(点明了时间,表明气候正义产生的大致时间),一些②(点明了范围,高考常围绕范围词设置题目)非政府组织承袭③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④,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⑤(显示了气候正义理念产生的过程)。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⑥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⑦(点明了气候正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⑧,主要表现⑨(这些关键词论述气候正义的关注核心)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①(表明这是分析论述的一个角度,从两个方面说明气候正义存在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②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③(说明上下文存在因果关系)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④,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⑤(说明上下文是例证关系),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

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明确了公平原则所应设定的目标)

从时间维度来看①(与第2段的“从空间维度来看”,很明显是本文论述气候正义的两个角度,通过对2、3段内容的比较,第3段论述篇幅更长,也更深入),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②(两个介词结构,说明了代际权利义务关系的内涵),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③(两处词语突出了“当代”的重要。表明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针对对象)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④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⑤从我们当代人⑥已有的⑦(这两处词语一处表程度作状语,一处表限制作定语,都对“科学认识”起修饰作用)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⑧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⑨(两处判断性词语,明确了气候正义的本质)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这些关联词语,与上文内容照应)也①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②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③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这些词语,对气候正义的内涵做出了客观的解说)也应④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构画行文结构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选项

A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 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 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 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