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1、全国新课标卷Ⅰ(河南、山西、河北、海南、陕西)“飞虎将军”陈纳德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
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担任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行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
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
在上海,陈纳德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
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
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
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
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同事,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报警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
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然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
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
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
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
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
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版头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军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劳动教育问题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芬兰一直较为注重开展培养学生生存技能的劳动教育。
中小学生阶段开设与劳动教育相关的课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技术课、纺织课和家庭经济学课程。
技术课和纺织课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开设。
技术课上,学生学习使用锯、刨子等工具,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木工制作。
纺织课上,学生要学会使用缝纫机,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简单的布艺制作,比如靠垫、手机包等;初中阶段,设计相对复杂,计算机设计、制作等方式会被学生引入课堂制作。
初中阶段还开设有家庭经济学课程。
学生在课上学习烹饪、熨烫衣物等。
一堂家庭经济学课,学生准备、制作一顿美食并现场享用,其间还插空熨烫衣物。
男女学生都积极投入其中,竭尽全力制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摘编自张永军《他山之石》,《光明日报》2018年10月9日)材料二我国的劳动教育时废时兴,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
劳动教育缺位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的严峻现实,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从学校来讲,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
从家庭来讲,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干。
从社会来讲,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有所蔓延,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被淡化。
好逸恶劳、看不起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客观存在。
(摘编自吴安春《培养劳动精神为孩子幸福奠基》)材料三:劳动教育关系国家命运、民族未来。
我们需要从国家命运,民族未来的角度思考劳动教育体系的建构。
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出现刘易斯拐点,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可能将不再增加。
这一形势,要求我国劳动人口人力资源的开发应该由过去主要依靠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增加转变为主要依靠劳动年龄人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高考语文知识点精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附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知识点精练实用类文本阅读(附答案及解析)高考方向:社会热点新闻报道,考察概括能力,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选题方面:中美贸易逆差,中国网络文学,热点文化IP影视剧,量子通讯,中国旅游,移动支付。
目标:提高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如果只看数字的话,中美之间存在数额巨大的贸易逆差。
比如2016年,中国统计的对美货物贸易顺差达到2540亿美元。
美国统计的对华逆差额更是高达3470亿美元,但是事情并不简单,要客观理解中美贸易逆差数据,有三方面的因素不能忽视。
一是在中美贸易中巨额的服务贸易逆差不能被无视。
根据中方的统计,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第一大逆差来源地;二是美方的统计数据误差过大;三是即便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在中美贸易中吃亏了。
那么,万一中美启动贸易战谁的损失更大?对此有两方面需要澄清。
一方面是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从未停止。
另一方面是,美国在中国的利益也是巨大的。
美国出口的62%的大豆、14%的棉花、17%的汽车、15%的集成电路,以及波音飞机全球交付数量的25%都销往中国。
至于特朗普为什么会在这个时点在贸易问题上对华发难?除了美国国内保护主义因素作用之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特朗普服务其当前国内政治的需要,尤其是他各项政策迟迟无法推进的情况下,对内需要跟各方势力有所妥协,对外则需要有所动作。
(摘编自《经济日报》刊文) 材料二:图表7:美国对中国贸易差额(摘编自《贸易失衡是美国的宿命?》) 材料三:美国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贸易赤字快速增长,达到了创记录的7260亿美元,其中以对中国贸易逆差最多,达到2016亿美元。
2015年,中国出口总额的58%来自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顺差净值844亿美元,占中国贸易顺差总额的B3%……如果扣除这一部分,中国的贸易顺差仅为175亿美元。
20xx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及答案(共28页)
20xx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及答案[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试题库一:20xx年语文高考汇编之实用类文本阅读20xx年语文高考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20xx年新课标Ⅰ卷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到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
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
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让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
他讲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炮先生》中。
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
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
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
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炮先生。
蓝炮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炮,换上‚列宁装‛。
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
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炮先生。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
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
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
实用类文本阅读:智能网联汽车(有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车、路、人、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包括智能化与网联化两个层面。
智能化方面,国际上通常采用L1—L5五个等级的分级方法。
L1级是指系统执行转向和加减速中的某一项操作,其他驾驶操作都由人完成;L2级是指系统同时执行转向和加减速操作,其他驾驶操作都由人完成;L3级是指在部分工况下,系统完成所有驾驶操作,但根据系统请求,驾驶员需要提供适当的干预;L4级是指系统完成所有驾驶操作,特定环境下系统会向驾驶员提出响应请求,驾驶员可以对系统请求不进行响应:L5级就是完全的无人驾驶状态。
智能网联汽车将大幅度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提高交通效率,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解放驾驶员,改善社会环境,提高经济效率。
智能网联汽车对驱动国家创新发展也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3月28日)材料二:2018年10月18到21日,“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京举行,诸多互联网巨头高管马化腾首先谈到腾讯近日宣布的拥抱产业互联网的战略转型,其中汽车产业是一大重点。
在上月获得北京自动驾驶车辆路测牌照后,腾讯希望未来为实现人与各种车载服务的智能连接提供更多开放合作平台。
李彦宏表示,百度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战略布局已久,2013年已成立自动驾驶研发团队改革汽车产业。
2018年7月,阿波龙迷你巴士,即无人驾驶巴士车落地后,“安全第一”仍是重点强调的铁律。
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结合汽车发展历史谈到了汽车的出现改变了城市形态。
相比之下,王坚认为当前人们更需要注重道路基础设施的变革,并利用汽车智能解决汽车带来的城市资源消耗问题。
他希望智能网联汽车出现后,结合杭州城市大脑案例和经验,能够高效挖掘城市道路等资源,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出行效率。
实用类文本阅读典型试题及答案
科普文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动物预测地震之谜孝文科学家近日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即将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
2009年,在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
观察到这一现象之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
研究小组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地壳中受压的岩石释放出带电粒子,并与地下水发生反应。
生活在地下水中或者附近的动物对其发生的任何化学变化都非常敏感,可以在岩层断裂并引发地震前几天就预感到将有地震发生。
此项研究由美国宇航局的弗莱德里曼•弗伦德和英国开放大学的雷切尔•格兰特领导。
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发现能够促使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展开密切合作,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识别地震即将发生前出现的一些难以捉摸的征兆。
拉奎拉的蟾蜍并不是在地震发生前行为出现异常的第一个例子,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有关这种现象的报告。
地震发生前,一些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行为都会出现异常。
在1975年的中国海城,很多人发现蛇钻出巢穴,1个月后,这座城市遭受大地震袭击。
这是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因为当时正值冬季,蛇正在冬眠。
蛇洞外的温度低于0℃,冒险离开蛇洞对这些冷血动物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性行为。
然而,无论是爬行动物从冬眠中苏醒,两栖动物逃离池塘还是深海鱼类游到海面,都只是个别现象。
由于大地震较为罕见,即使对动物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观察其行为变化预测大地震也很难做到。
这也正是拉奎拉蟾蜍的特殊性所在。
作为博士项目的一部分,身为开放大学生物学家的格兰特当时一直对蟾蜍群落进行监视。
她回忆说:“这非常具有戏剧性。
所监视的96只蟾蜍几乎在短短3天内变成0。
在此之后,美国宇航局与我取得了联系。
”宇航局科学家当时一直对岩石受到强大压力时的化学变化进行着研究。
他们希望确定这种变化是否与蟾蜍大批撤离有关。
他们在实验室进行的测试表明,蟾蜍的撤离确与化学变化之间存在联系,地壳能够直接影响蟾蜍生活和繁殖后代的池塘的化学特征。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限时:25分钟总分: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2分)材料一荒漠化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被称为“地球的癌症”。
为了“治病”,联合国于1994年大会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2015年,联合国又确立了一个“世界目标”: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
荒漠化和土地退化也成为中国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威胁,影响超过4亿人口。
土地荒漠化、沙化是沙区经济发展滞后、农牧民生活贫困的主要根源,过度开垦、放牧、滥挖采也加剧了荒漠化的程度。
目前全国贫困县中,290个县在沙区,约占总数的35%。
在发展中,中国坚持把“治沙”和“治穷”结合起来,沙区成为“精准扶贫”的一块主阵地。
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各地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统一。
“中国获得2017年‘未来政策奖’银奖释放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就是一个易受荒漠化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可以找到一个睿智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应对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凭借这些努力与成就,中国以及其他的‘未来政策奖’获得者,都在全球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引领者的作用。
”世界未来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兼副主席亚莉珊德拉·王德尔女士说。
(摘编自李慧《中国获得2017年“未来政策奖”的启示》) 材料二可可西里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瑰宝。
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及修复的过程是相当艰辛的,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从偷猎屡禁不止,到现在的零杀戮、零开采;从藏羚羊濒临灭绝,到其种群日益壮大开始自然迁徙,再到雪豹、野牦牛、野驴等频频出现,这背后,是一个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索南达杰”式环保卫士的艰辛努力,是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基层管护员,从一级级管理处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科技工作者的倾情付出,是从法制到政策、机制,以及人的环保意识等整个生态链的梳理和重构。
申遗成功将本就名声在外的可可西里再次推上了国际舞台,提升了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美誉度、知名度和关注度,也使得中国为保护可可西里的种种付出,更加具有全球意义。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实用类文本阅读真题训练(一)、分层级赋分选择题突破要领明确各分项的设误形式▲有分值项各项特点1 分值项:(有小错误)①信息有偏差②信息有遗漏③以次充主2分值项:(无错)(①信息表述比较概括②信息量比较少③难度较小)3 分值项:(无错)(①信息表述比较精确②信息量比较多③难度较大)▲ 0 分项常见的陷阱主要在人物(主要是传主)、事件上设陷阱。
★人物:张冠李戴(对象)行为有偏差(行为)曲解观点或建议(语言)★事件:张冠李戴(对象)篡改时间或时态(时间)以偏概全(范围)绝对化(程度)曲解原因、篡改结果、因果倒置(因果)总结: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选择题解题指导步骤:读原文——找原句——比原意不管是0分项、1分项,还是2分项,或3分项,我们都要根据选项内容找到文本对应句子,细心比较,来确定选项内容原文意思是否相符。
策略:用排除法,先排除0分题选项,再排除 1分题选项,最后验证正确选项是否正确。
排除0分选项时,要特别留意人物(言行、观点等)、事物(时间、因果等)二、真题训练1、达尔文的拖延斯蒂芬·杰·古尔德①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停滞行为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
罗西尼因《威廉·退儿》而达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30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
多罗西·赛耶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
查尔斯·达尔文在1838年就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
②通过历时5五年乘坐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摇。
1837年7月,他航海回来后不久,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递变”的笔记。
这时的达尔文已经确信进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
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数不成功的假说,他逐渐建立了他的中心观念。
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1838年10月,我为了消遣,偶尔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应经可以正确认识生存斗争。
高一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题及答案(2)
高一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题及答案(2)四、阅读下面人物通讯,回答问题。
“自然之友”梁从诫尽管人们在提起梁从诫时,总是习惯性地加上“梁启超之孙”、“梁思成和林徽因之子”的头衔,但他的种种行为却显得颇力“寒酸”。
他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印在用过的废纸上,事先剪成一小叠,做成“名片”。
每次外出吃饭,即便是赶赴香槟酒晚宴,他都随身携带一个大布袋,里面装着勺子、筷子。
他拒绝纸巾,只使用一方发黄的白手帕。
梁从诫明白,环保主义者光做到“身体力行”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能力、有策略去影响他人。
然而,十几年中,人们常常看见梁从诫单薄而无奈的身影,在一个工业发展狂飙突进的国度中显得格格不入。
他像一个孤独的老人,“可他依然坚持着,淡然而从容”。
一名“自然之友”的工作人员记得,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梁从诫经常在国家机关、大学和社会机构进行演讲。
有一次,全场只有5名观众。
他却笑着说:“如果我能在你们5个人的心中种下5颗绿色的种子,我就很欣慰了。
”他甚至感召了一名在五道口服装批发市场摆摊的小伙子。
这个染着金发,崇拜切-格瓦拉的年轻人,每天收摊时,总会穿梭于市场的各个角落,捡拾废弃的塑料袋。
然而,这位温文尔雅的学者,在许多场合,都是“不受欢迎的人”。
一段时间里,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梁从诫,总是这样一个老头:执拗、脾气火暴,不撞南墙不回头。
1999年,他应邀到上海参加全球500强财富论坛。
面对台下的经济巨头,这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毫不客气地说:“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世界工厂’实际上只是‘世界厨房’。
用我们的原料做好饭菜,端上国际大餐桌,给我们剩下一堆鸡乇蒜皮烂骨头,还有烟熏火燎的污染!” 2001年,在北京城市河道治理对话会上,他因为河床干涸的缘由,与一位北京市领导争执得面红耳赤。
他当面斥责:“你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以至于这位官员气得拂袖而去。
然而与外界给予的高度评价相比,梁从诫内心一直有着深深的挫败感。
“我们祖孙三代都是失败者。
”他私下不止一次跟友人感叹。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真题训练(一)、分层级赋分选择题突破要领明确各分项的设误形式▲有分值项各项特点1 分值项:(有小错误)①信息有偏差②信息有遗漏③以次充主2分值项:(无错)(①信息表述比较概括②信息量比较少③难度较小)3 分值项:(无错)(①信息表述比较精确②信息量比较多③难度较大)▲ 0 分项常见的陷阱主要在人物(主要是传主)、事件上设陷阱。
★人物:张冠李戴(对象)行为有偏差(行为)曲解观点或建议(语言)★事件:张冠李戴(对象)篡改时间或时态(时间)以偏概全(范围)绝对化(程度)曲解原因、篡改结果、因果倒置(因果)总结: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选择题解题指导步骤:读原文——找原句——比原意不管是0分项、1分项,还是2分项,或3分项,我们都要根据选项内容找到文本对应句子,细心比较,来确定选项内容原文意思是否相符。
策略:用排除法,先排除0分题选项,再排除 1分题选项,最后验证正确选项是否正确。
排除0分选项时,要特别留意人物(言行、观点等)、事物(时间、因果等)二、真题训练1、达尔文的拖延斯蒂芬·杰·古尔德①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停滞行为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
罗西尼因《威廉·退儿》而达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30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
多罗西·赛耶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
查尔斯·达尔文在1838年就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
②通过历时5五年乘坐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摇。
1837年7月,他航海回来后不久,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递变”的笔记。
这时的达尔文已经确信进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
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数不成功的假说,他逐渐建立了他的中心观念。
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1838年10月,我为了消遣,偶尔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应经可以正确认识生存斗争。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限时:25分钟总分: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2分)材料一荒漠化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被称为“地球的癌症”。
为了“治病”,联合国于1994年大会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2015年,联合国又确立了一个“世界目标”: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
荒漠化和土地退化也成为中国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威胁,影响超过4亿人口。
土地荒漠化、沙化是沙区经济发展滞后、农牧民生活贫困的主要根源,过度开垦、放牧、滥挖采也加剧了荒漠化的程度。
目前全国贫困县中,290个县在沙区,约占总数的35%。
在发展中,中国坚持把“治沙”和“治穷”结合起来,沙区成为“精准扶贫”的一块主阵地。
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各地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统一。
“中国获得2017年‘未来政策奖’银奖释放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就是一个易受荒漠化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可以找到一个睿智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应对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凭借这些努力与成就,中国以及其他的‘未来政策奖’获得者,都在全球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引领者的作用。
”世界未来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兼副主席亚莉珊德拉·王德尔女士说。
(摘编自李慧《中国获得2017年“未来政策奖”的启示》)材料二可可西里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瑰宝。
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及修复的过程是相当艰辛的,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从偷猎屡禁不止,到现在的零杀戮、零开采;从藏羚羊濒临灭绝,到其种群日益壮大开始自然迁徙,再到雪豹、野牦牛、野驴等频频出现,这背后,是一个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索南达杰”式环保卫士的艰辛努力,是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基层管护员,从一级级管理处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科技工作者的倾情付出,是从法制到政策、机制,以及人的环保意识等整个生态链的梳理和重构。
申遗成功将本就名声在外的可可西里再次推上了国际舞台,提升了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美誉度、知名度和关注度,也使得中国为保护可可西里的种种付出,更加具有全球意义。
高中语文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附答案)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德进步只能来自理性个性人们总是期待一种来自他人的启明之光,却不太愿意运用自己的理性作出判断。
我们把自己的理性交付给了别人,我们不敢相信自己能够对分歧有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在危机与无常面前,人的脆弱性总是特别容易显现,而这个时候,依赖外力成了一种近乎本能的选择。
人们期待媒体提供确定的信息和价值判断,人们指望政府保障给予万无一失的救援,人们希望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结成一个“命运的共同体”。
甚至于,人们假定“命运共同体”同时就是他们的“价值共同体”,这里万世太平,没有歧见与纷争,没有怯懦与犹疑,只有“高尚的”人们手拉手,灾难中的人类都是善良的天使。
然而现实并不如此,纷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记者们的职业表现被争议着,红十字会面临着空前的信任危机,官员们的报告和手表也时时被检视着……一本名为“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何以暴力在降低”的著作倒在乐观地告诉你,由于暴力前所未有地降低,人类迎来了“道德进步”的历史时期。
在危机与无常面前,同样有一种声音认为,灾难唤起了人性的道德觉醒,敬畏生命的价值在生离死别的苦难中得以重申和救赎。
但这些无不把“道德进步”建立在一个泛集体的维度上,它总是离不开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唯独缺省了个体层面的观照。
在此意义上,也许把“道德进步”的坐标放置在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时间轴上是更有价值的。
今天,我们追问地震亲历者范美忠相较于五年前有何新的道德认知,我们检讨自己当年称呼他为“范跑跑”是否带着一种娱乐至死的狂欢?尽管我们可以自辩:因为别人都如此称呼,我不如此称呼,别人就不知我所指的是什么事件了。
无论如何,处理道德歧见需要我们了解基本的道德情境和运用理性判断的能力。
当人们不允许一个依然自诩有着道德优越感的人说话时,不去与他辨析政治道德与日常道德的关系时,我们在面对分歧时已经选择了逃避,就像人们把无数个“滚”字送给了红十字会那样选择了懒惰。
而懒惰,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不道德”。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一、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尼采——伟大的漂泊者一百年以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
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
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
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这个人就是尼采。
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如今,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
1844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
他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
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数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又夭折,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敏感。
小学毕业后他就读于普夫达中学。
1865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
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
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
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
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
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
他偶然的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发现在他之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顿有觅得知音之感。
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
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
1868年秋,尼采在莱比锡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一见面两人就久久谈论着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
可是,他渐渐发现瓦格纳歌剧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神经和官能的刺激,集中体现了时代的颓废症。
高一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题及答案3
高一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题及答案3一、陈寅恪的精神与思想1、AD5分,答对一点3分,两点5分。
A项,“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之中,“囿”并非“局限和禁锢”之意。
从前文“‘五四’以后,‘全盘西化’论独尊一时,而他却以自己的勇气坚称……”等语句可见,“囿”字在此有坚守之意。
故A项错误。
D项,“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一句,说明陈寅恪十分重视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从本段整体来看,他认为吸收外来文化,“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收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故题中“他认为应该坚守民族文化,反对汲取外国文化”理解错误。
2、①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2分②他对中国历史所进行的整体性思考,他对中国学术所进行的深刻探究,他对中国文化的与众不同的审视,以及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4分,每点一分3、①家庭环境的影响培育了他高尚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
1分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献身学术,寻找重建学术文化的途径,才是他所能选择的正确的人生道路,也是唯一的选择。
2分②1927年,王国维逝世,遗书中的“文化托命”,对陈寅恪的影响之大贯穿终生。
1分至此陈寅恪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即如何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如何以自己的学术研究,重新唤起国人对学术文化的信心,从而振奋民族精神,拯救中华民族。
2分4、陈寅恪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他在中国历史学术、文化方面所进行的深刻探究,都是卓尔不群的。
2分同时,他在学术研究中表现出来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2分以及拯救民族文化的强烈的使命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2分作为一代大师,陈寅恪为海内外学人树立了一个高峻的标格,使人们觉悟一种严肃的学术追求,一种理性的文化心态。
2分答题思路:陈寅恪作为历史学大师的贡献--陈寅恪作为“文化象征”的意义--陈寅恪作为大师的总的价值二、死1、B DB “对于死也并不在意,甚至认为死来得过于迟缓”错,随着身体的衰老,米开朗琪罗受到病痛的折磨,越感到孤独和悲惨,很易哭泣。
实用类文本《为文化插上科技之翼》阅读练习及答案(江西2023届新高三入学)
江西省2023届新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语文(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进入大规模应用现代科技的新阶段,现代科技使文化的魅力更加动人。
科技能把种种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让美好的寓意格外彰显。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其简约大气、未来感十足的表演令全世界惊艳,600多名小演员在雪地上奔跑时,由光影虚拟的雪花伴随着孩子们奔跑,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奥运五环冰雕破冰而出的那一幕更是把“破冰”二字的内涵彰显无遗,打破坚冰才能打破隔阂、相互靠近、彼此温暖……深刻的内涵表现得真切而自然,这有赖于最新的裸眼3D技术。
据统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应用的数字科技创新手段多达数十种,这些现代技术手段共同助力导演组将艺术创意变成现实。
科技帮助揭开历史的面纱,让我们读懂古人留下的信息。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体现在考古热、文物热、文博热持续升温,相关影视节目大受欢迎。
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考古学家是怎么知道数千年前乃至上万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生活的?的确,在现代科技诞生之前,即便偶然发现了远古的遗存,人们也难以提取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而现代科技大大减少了这样的遗感。
通过分析骨骼中的微量元素,考古学家能得知这些古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移民,还能知道其食物来源、健康状况和疾病情况;通过分析土壤中遗存的花粉就能知道当时的气温、湿度等气候信息;通过分析遗存中的植物种子就能知道它们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培育的……所有这些信息加起来就勾画出一幅比较清晰的古人社会生活图像。
这是单纯依靠文字记载所不能获取的宝贵信息,对于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深化历史认知具有重大意义科学技术应用于文化领域当然远远不止上述两个方面。
在21世纪,文化创造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科技丰富了文化创造的手段,文化彰显了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二者相互融合,交相辉映。
(摘编自张贺《为文化插上科技之翼》)材料二:近年来,武汉革命博物馆以科技赋能馆藏资源管理,启动藏品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建设。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类文本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一生傲然苦不谐在红学的道路上,沿着学术与大众接受、趣味阅读的交叉重合地带,他走出了一条奇异的人生之路,终成一代红学大家。
这,有时看上去几乎是神话,令人难以置信。
比如,1947年,这是他在红学上扬帆起航的年代,他作为燕京大学的一名普通学生得到了大名鼎鼎的胡适的赏识和垂顾,他的第一篇红学论文充实了大家对曹雪芹的认识,使考证派获得文献上的新支持得以昂然前行,因此受到胡适的推崇。
再比如,2005年已是年近八十八岁的他,一年中有八部著作出版,在耳聋目盲的情境下奋笔快写,超出了常人所能理解的程度,被称为是罕见的学术大跃进。
他,便是周汝昌。
红学之路,是风雨路,也是显学之路,二者,周汝昌先生可谓兼得。
他因研究《红楼梦》而处于聚讼纷纭、是非争议的中心,也因红学而成为少见的学术畅销书作家。
从1953年他的《红楼梦新证》开始,他就处于红学的论争中心。
他的文献资料总被引述,但他的观点也总是飞矢追逐的靶子。
周汝昌先生曾不无自嘲地说,我的衣服已经被撕得褴褛不堪,但他们却是使用我提供的材料编制了自己的盛装。
周汝昌先生认为,他在为人之怪(乖僻)上,与曹雪芹相似,都是不同俗流,也不愿意从善如流,他们都是有满腔积愤难以自诉,需要发愤著书以自遣。
这种自比,使他钻入曹雪芹的心灵深处,与曹雪芹展开了他人难以企及的对话,创作了无以收束的雄文。
其实,我们不妨把周汝昌先生所有的红学著作都看作是与曹雪芹的心灵秘语,这里充满了对话的私语性。
他自负与曹雪芹心灵相通,与曹雪芹所赞颂的人物一样,都是正邪两赋之人,出离于俗界凡间,一方面万人嘲谤,一方面又超于万万人之上。
他曾在《红楼无限情周汝昌自传》中如此描绘曹雪芹,倘若细究起来,雪芹是大智慧者,他那话(愧则有余,悔则无益)含蓄的内情恐怕还深还厚得多。
那无益,也许并不是顽固不化,执迷不悟,死不回头;而是这种悔者,本来丝毫没做什么错事,倒是做极高尚极善美的事可结果呢?做错事坏事的万人都功成名就,位高禄厚,洋洋乎自得,而这个做好事的曹雪芹,却落得万目睚眦,众口嘲谤,一生忍辱负垢,受尽了欺侮贬抑、诬陷伤害。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父亲的家谱陈鸣⑴陈星伍今年54岁了,他是福建省永春县蓬壶镇的一名医生。
每天早上7点多,他从狭促的职工宿舍楼醒过来,第一件事是找打火机和接开水。
对他来说,早餐除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不能没有烟和铁观音。
⑵他的老婆名叫陈桂花,她总说他是土医生,比镇上的××和×××都不懂得养生。
这话大概说了有30年,如果邻居细心一点,差不多能以这对夫妻的对话每天校准时钟。
⑶陈星伍大概也是30年前进了这家医院,从一头秀发干到现在头皮发亮。
在这个小镇上,医生受人尊敬,走在马路上不论老少大家都喊他“五叔”。
刚掉头发那几年,每天都会有人赞他:“五叔越来越聪明了”。
“五叔”大部分时候是一边伸手摸摸头发,一边闪亮地笑起来。
⑷陈星伍还有一个令他自豪的身份,他是一名致公党员。
这个政党的党员大部分是归侨、侨眷和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
不过海外关系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给陈星伍带来的其实是诸多的烦恼。
⑸这得从陈星伍的童年说起。
⑹陈星伍的爸爸叫陈启煜,解放前曾是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的军官,后来这支部队被蒋介石解散,他因为“包庇共匪”流落到福建漳平。
这个罪名并不冤枉,当时的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林一心开秘密会议都是在陈启煜老家的宅子里。
可是到了解放后,这段前朝历史和陈家绵乱复杂的海外关系就再也扯不清楚了。
⑺“文革”的时候,陈星伍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
他每回考试都考第一名,不过也是想了很多办法才能勉强地挤进高中听课,每天顶着无数骂“地主龟儿子”的唾沫星子。
我猜想,少年陈星伍说起“我爸是陈启煜”的时候,应该多少怀着某种复杂的羞愧。
⑻后来有一天,他终于下定决心退学,不再忍受耻辱,因为学校操场上开起了批斗会,他看到台上站着他的父亲和虔诚的基督徒母亲。
⑼退学之后的陈星伍每天都在山上挖草药,他总背一口锅,一路咣咣当当地找吃的。
许多年以后,他经常站在自家阳台上指给他儿子看,“那个山爹以前爬过”。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全国卷卷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7全国1卷材料一: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材料二: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注:观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材料三: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国家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材料四: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模式是分不开的;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摘编自楚蕙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在内容编辑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C.2011年;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电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是:男性、45~54岁以及高中学历..D.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的攀升..E.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比较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4分2017全国2卷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学.科网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材料二: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分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是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气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9.怎样才能有效跪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2016新课标1卷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到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让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讲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炮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炮先生..蓝炮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炮;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炮先生..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再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倍感困惑;又倍感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侍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名成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相关链接①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纪小说创作中的那些着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②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应..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B.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C.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D.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E.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2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3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8分2016年新课标2卷吴文俊的数学世界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纵观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习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吴文俊同样清醒地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工夫..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办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相关链接①1974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试想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S.穆尔说: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而吴的工作个整个领域带来光明..黄婷、邱德胜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②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的..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吴文俊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后来遇见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B.吴文俊清楚地看到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提出了用计算机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C.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学家开拓创新;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D.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尽管名气很大;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E.吴文俊在拓扑学、机器定理证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成果;获得了国际数学界同行的高度任何与评价..2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3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4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8分2015全国1卷朱东润自传一八九六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县一位失业店员的家庭;因此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二十一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二十三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教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做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流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没这事是三百年前的砍伐;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起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根本不是传记文学..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转..别转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认识后人认为有别与正史;因此成为“别转”;有些简单一些;也可成为转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部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英国的约翰逊博士转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收拾可以;由于作者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实用类文本《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阅读练习及答案(咸阳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
陕西省咸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
2021年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以来,各地高度重视,层层压实责任,千方百计挖掘粮食面积潜力,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
耕地质量事关粮食产能。
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还要持续提升耕地质量,保证农田“必须是良田”。
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有力地保障了粮食安全。
但目前,我国耕地质量总体上仍然不高。
加上光温、水土时空分配不均、利用不合理等问题,我国耕地抗灾减灾能力仍然不强。
要确保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迫切需要大力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
四川省广元市自然资源局昭化区分局局长贺茜介绍,田长实地巡察,卫星遥感“天上看”,视频监控“实时看”,耕地保护监管网越织越密,无论是土地撂荒,还是乱占耕地,都能第一时间发现。
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为粮食生产注入源源动力。
土地整理是耕地保护的一张“关键牌”。
走进云南省双柏县法脿镇铺司村,规整的田块,宽敞的机耕道,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荒坡地。
双柏县用好政策,完成土地整理项目4个,新增耕地1500亩,土地利用率由49.06%增加到72.15%。
严格实行“数量为基础、产能为核心”的耕地占补平衡,推行“田长制”等耕地保护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建立智能化耕地监测监管机制,确保“农田就是农田”。
(摘编自《“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人民日报》2022年2月19日)材料二: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辛贤分析认为,目前全球粮食安全状况并不乐观,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进一步恶化了粮食安全形势,稳产保供不仅事关我国自身粮食安全形势,更具有全球意义,实现稳产保供要从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调动和保护好种粮积极性、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三个方面着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类文本阅读真题训练(一)、分层级赋分选择题突破要领明确各分项的设误形式▲有分值项各项特点1 分值项:(有小错误)①信息有偏差②信息有遗漏③以次充主2分值项:(无错)(①信息表述比较概括②信息量比较少③难度较小)3 分值项:(无错)(①信息表述比较精确②信息量比较多③难度较大)▲ 0 分项常见的陷阱主要在人物(主要是传主)、事件上设陷阱。
★人物:张冠李戴(对象)行为有偏差(行为)曲解观点或建议(语言)★事件:张冠李戴(对象)篡改时间或时态(时间)以偏概全(范围)绝对化(程度)曲解原因、篡改结果、因果倒置(因果)总结: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选择题解题指导步骤:读原文——找原句——比原意不管是0分项、1分项,还是2分项,或3分项,我们都要根据选项内容找到文本对应句子,细心比较,来确定选项内容原文意思是否相符。
策略:用排除法,先排除0分题选项,再排除 1分题选项,最后验证正确选项是否正确。
排除0分选项时,要特别留意人物(言行、观点等)、事物(时间、因果等)二、真题训练1、达尔文的拖延斯蒂芬·杰·古尔德①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停滞行为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
罗西尼因《威廉·退儿》而达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30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
多罗西·赛耶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
查尔斯·达尔文在1838年就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
②通过历时5五年乘坐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摇。
1837年7月,他航海回来后不久,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递变”的笔记。
这时的达尔文已经确信进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
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数不成功的假说,他逐渐建立了他的中心观念。
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1838年10月,我为了消遣,偶尔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应经可以正确认识生存斗争。
我马上联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变异会趋向于保存下来,而不利的变异将被淘汰,这一结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③达尔文早就认识到动物驯养者所做的人工选择的重要性。
但是直到马尔萨斯的斗争与拥挤的观点凝练他的思想之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
达尔文知道得出的是什么理论,我们不能将他的拖延归因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性。
到1844年,他写出了他的理论的基本纲要。
他还向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
④他为什么等了21年才发表自己的理论?我们可能会把过去正常的时期错误地看作漫长的阶段,然而21年仍然是一个人正常事业的一半时间,纵然按照生活悠哉游哉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标准来看,那也是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
通常的科学传记是有关伟大思想家的明显错误信息的根源。
这类传记往往将伟大的思想家描绘成简单、理性的机器,是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任何其他事情的影响,严格按照客观材料寻觅真理的人。
因此,对于达尔文等了21年的通常解释就是他的工作没有完成。
他满意自己的理论,但觉得尚显单薄。
他的理论只有等到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才能发表,这需要时间。
⑤导致达尔文推迟发表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作简单的解释,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恐惧的负面作用于增加材料的正面需要至少同样重要。
然而,达尔文恐惧什么呢?他得出进化论的观点时才29岁,那时他在专业上还没有地位,不可能通过宣扬他所不能证明的结论。
⑥然而他的异端学说是什么呢?信奉进化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还不是问题的主要部分。
达尔文早年有关“递变”的笔记中可能含有问题的答案,这些笔记中包含了他所赞同但却害怕发表的一些观点,即哲学上的唯物主义。
这远比进化本身更要异端,没有哪种观点比认为心灵只不过是大脑的产物,更能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了。
⑦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
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注意。
他在1880年写道:“我认为直接反对基督教和有神论,对公众不会有什么影响;而伴随科学的进步逐渐启迪人类的理解力,会更好地促进思想的自由。
因此我一直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而且我本人的工作仅仅局限于科学之内。
”⑧然而他的工作内涵与传统的西方思想确是极大的断裂,我们很难将其纳入这种传统中。
例如阿瑟·柯依斯勒之所以反对达尔文,也是基于不愿接受达尔文的唯物论,而且他还热衷于认为生命物质中含有特殊性。
我承认对此我不太明白。
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
我们难道因为自然中的和谐不是设计的就会降低对自然美的赞赏吗?难道因为有数百亿神经元在我们的颅骨里,我们心灵的潜力就激发不了敬畏吗?(摘编自《自达尔文以来》)(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如同罗西尼和多罗西·赛耶斯等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一样,达尔文在得出进化理论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引发了很多猜测。
B.在创立进化论之前,为了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生物进化的机制,达尔文曾有过不少猜想,也有过一些假说,但是后来这些都被证明不能成立。
C.由于受到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斗争与拥挤观点的启发,达尔文终于确信进化的发生,认识到人工选择的重要性,并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
D.达尔文向他的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就请她帮助发表这些手稿,这说明他对自己的进化理论十分看重。
E.在作者看来,达尔文并不是一台简单、理性的机器,而是一位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其他任何事情影响,严格根据客观材料追求真理的人。
(2)在作者看来,达尔文21年后才发表他的进化理论,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3)作者说:“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
”他的“温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6分)(4)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
”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说“都应该坚持”?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8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在研究工作中善于选择较好的角色奥斯特瓦尔德(1853-1932),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他成功的一个关键是他在研究工作中能够善于选择较好的角色。
在物理化学研究中,他通过改变研究手段和课题来选择自己的角色。
他从热化学入手,又先后用体积度、光学和电学手段研究了体积化学、光化学和电化学,在化学亲和力这一课题上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
在莱比锡,他又转向催化问题的研究,这是他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成就之一。
从大的方面讲,在他的科学生涯中,他在关键性的时期甚至跨领域地选择较好的角色。
当他在物理化学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后,他转而涉足哲学和一般文化问题,这使他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晚年,他又闯入颜色学领域,在前人失败的地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建立了定量的颜色学理论体系和测量体制。
这种角色选择和变换甚至也体现在他的其他工作中乃至日常生活中。
他时而是教师,时而又是编辑和作家;他是科学家(物理化学、心理学、颜色学等)和哲学家,又是科学史家、语言学家;他在休息时经常以画家和音乐爱好者的身份出现,而在社会上又经常扮演着参与者、宣传者、组织者、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的角色。
他善于选择和变换自己的角色不用说与他的浪漫型的精神气质有关。
但是,他在每一个角色活动的舞台上都演得有声有色,在每一个研究领域都不是浅薄地涉猎。
这一切固然与他的教育的宽泛性,以及他自己的深厚功底和敏捷思维有关,然而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它也有其合理的根据和普遍的意义。
奥斯特瓦尔德在谈到他放弃纯粹科学研究以及向大学辞职的理由时说,当人们研究任何一种专业而到达其顶峰时,只有两种选择摆在他的面前:或者,他力求呆在顶峰,这就要冒跌落的危险和被较年轻的、有活力的后继者的急速脚步踩坏的危险;或者,当他还在顶峰时,他主动迅速地离开这样一个危险的地方,如果有人因为放弃他在一生最好的时光所获得的东西而感到悲哀的话,那么他完全可以在其他领域利用他的思想、精力和时间另起炉灶。
在这里不需要担心找不到新的观念,只要他的智力源泉有足够的储备,他的思想便永远不会停顿和枯竭。
奥斯特瓦尔德正是由于善于变换角色或转移阵地,才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他一旦看准了目标,就要设法把它拿到手;对于他认为不能取得胜利的事情,他也不轻易发起进攻。
像奥斯特瓦尔德这样的做法,在许多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身上都有所体现。
例如彭加勒,他在科学的征服中一旦达到绝顶,便转移目标,而把进一步发掘细节、肯定容易取得效果的任务留给他人。
薛定谔等一批量子物理学家抓住有利时机,进入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开辟了大道。
奥斯特瓦尔德认为,要在研究工作中有所发现,必须积极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
疑问从何而来?疑问既来自他的实验工作,也来自理论分析;既来自科学的历史研究,也来自他早年的记忆库。
奥斯特瓦尔德的这种做法与当代科学哲学的“科学始于问题”的命题有某种相似之处。
科学家能否捕捉问题,能否积极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这是能否作出科学发现的关键之所在,因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开始进行系统的探索。
在科学史上常有这样的事例,由于科学家不善于捕捉问题,不主动提出疑问,以致真理碰到鼻子尖上却失之交臂。
要能够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就要有一种科学的怀疑精神,这是有开拓性的科学家不可或缺的素质。
这一点在奥斯特瓦尔德身上也有所体现。
因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而问题则由怀疑产生,因此“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以科学的怀疑精神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并进而进行积极的探索,这正是科学家作出科学发现的顺理成章的途径。
(节选自李醒民《奥斯特瓦尔德——伟大的凡人,平凡的伟人》)(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A.奥斯特瓦尔德之所以能够获得1909年的诺贝尔奖,是因为他在物理化学、颜色学、测量体制以及哲学的研究中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B.奥斯特瓦尔德善于通过改变研究手段和课题进行研究,在化学亲和力这一课题上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是他研究中成功的例证。
C.奥斯特瓦尔德认为,当人们研究任何一种专业而到达其顶峰时,便会出现两种选择:要么保住自己在顶峰的位置,要么迅速离开顶峰。
D.作者认为奥斯特瓦尔德善于选择和变换角色,而且他在每一个角色活动的舞台上都演得有声有色,这决定于他的浪漫型的精神气质。
E.作者以彭加勒、薛定谔来说明,善于变换角色或转移阵地从而在众多领域取得瞩目业绩,在许多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身上都有所体现。
(2)奥斯特瓦尔德“在研究工作中能够善于选择较好的角色”,具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并举例说明。
(6分)(3)奥斯特瓦尔德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他成功的重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