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侯孝贤电影创作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侯孝贤电影创作的影响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当代台湾电影有着不解的渊源,在台湾的新电影运动中尤其表现出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反思。作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重要发起者与领导人,侯孝贤在上世纪80年代台湾艺术电影的盛行盛况中功不可没,他的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文化品格极高,总体来讲,他以“民族影像的现代创造”闻名于国际,在电影内容和电影风格上都深深体现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他本着写实的态度,把人还原到具体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进行生活化的展示,在回忆个体成长的同时,也映射出了台湾社会的成长过程,尤其是对台湾历史的追问透露出浓郁的传统文化倾向和古典美学的色彩。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台湾电影侯孝贤

电影作为被称为“第七艺术”的艺术形式,其每一次电影美学观念的变革,在电影语言、叙事结构以及所关注的主题内容上的变化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即使所处的文化语境不同,但基于产生变革的相似的社会背景,世界各国的电影从业者在美学理论和实践中或不约而同或相互借鉴,以创新的态度、实验的精神突破传统而独树一帜,以“浪潮”之势为电影界注入新的生机活力。在世界电影史中,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和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纪实美学”的主张和“作者电影”的概念影响了世界各地几代人的创作理念,而80年代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新电影”运动亦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电影艺术家,

产生了许多质量上乘的电影作品,他们不仅提升了本国电影产业的文化品格和艺术内涵,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相互影响相互鼓励,在丰富世界电影样式的同时努力开拓并形成本国家本民族电影的艺术特色。在台湾的新电影运动中尤其表现出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反思。

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当代台湾电影有着不解的渊源。在台湾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曾有过多次的变迁和对传统文化的挑战。台湾原属于移民社会,多数的移民是来自闽粤两省,在逐渐的发展后成为台湾的定居人民。大约发展到上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台湾转变为一个定居社会。这样的社会转型可谓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人口来源方面,由原来的移民为主到现在的以移民的后裔为主的社会人口结构。台湾的政权结构也在由原来的不健全变的相对健全,领导阶层从豪强之士变为士绅阶级,中华文化的影响不断的加深。从文化的角度讲,移民社会里的人口成分复杂,他们所带来的是民俗文化的成分。到了定居社会,居民的文化有所提高,大陆的宗教、文化思想等相继的传播到台湾,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对台湾社会的影响逐步的加深。从移民社会到定居社会的变迁,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台湾的进一步的传播过程,也是对台湾文化有着深深的影响的过程。台湾文化所接受的传统文化和台湾的社会变迁是相辅相成的。反映在电影方面,以李行为代表的“健康写实”派和台湾的新电影运动都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反思。

作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重要发起者与领导人,侯孝贤在上世

纪80年代台湾艺术电影的盛行盛况中功不可没,他的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文化品格极高,总体来讲,他以“民族影像的现代创造”闻名于国际,在电影内容和电影风格上都深深体现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在他的电影作品中,对“人”这一“存在的个体”、“生命的本质”的关注,是侯孝贤的兴趣所在,也是他创作追求的出发点,符合中国文人一贯的悲天悯人情怀。另外,他还本着写实的态度,把人还原到具体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进行生活化的展示,在回忆个体成长的同时,也映射出了台湾社会的成长过程,尤其是对台湾历史的追问透露出浓郁的传统文化倾向和古典美学的色彩。

侯孝贤的代表作品很多,《风柜来的人》《悲情城市》《戏梦人生》《儿子的大玩偶》《恋恋风尘》《冬冬的假期》《海上花》等均是其影响深远的代表作品。侯孝贤是台湾新电影的领军人物之一,有着“亚洲电影的一面旗帜”的称谓。首先,从电影内容来讲,侯导的电影多数取材于台湾本土乡情,而且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里面,欣赏起来令人回味。侯孝贤认为,“我们今天的电影,最重要的就是,你要做你自己,要做你本土的,要做你成长的这一块。”在其拍摄的路程中,也是这么做的。侯导的电影均是记录台湾社会历史变迁的电影,其执导的影片,是阐释当代台湾社会、历史甚至感情的变化的过程,是最真实的记忆。在侯导出生之后,几经辗转,迁居至台湾。在《童年往事》中,是描述的台湾数十年的政治变化,是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而在《悲情城市》中,则体现的是是侯导对于本地人的态度,是对老百姓生活在战乱中的一个写照,是政权

变更的切身感受。侯导的另一个特点是扎根于传统的中国文化,这是他至今最为可贵的地方,是人文精神的坚守者。侯导曾说,他的电影本质是中国传统文化,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文化中的核心部分。受到布袋戏、皮影戏的影响,侯导在《戏梦人生》中记录了台湾布袋戏大师李天禄的一生。侯导的电影,奠基了台湾台湾电影青春成长的主题,如《海角七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在多部作品里面,都体现了台湾青少年的成长历程,有青春期的躁动,也有初恋时候的纯情,还有在服兵役的成人礼获得的尊严感。

其次,从电影的表现风格来讲,侯孝贤电影的底蕴是极具传统文化的审美特色的。他的电影重在“意境”的营造和“氛围”的烘托上,这与中国古典美学的追求是一致的。“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美学滋养出来的一个美学范畴,它根源于道家的哲学精神,并以“诗”的内涵得以正式确立。侯孝贤长镜头美学下的画面与留白体现出了“情景交融”和“韵味无穷”的艺术形象。电影《风柜来的人》开头的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是这样的:“澎湖的天空与本岛不一样。海太多了,哪里都是海,常常是把天吃掉了似的。如果把它画下来,将有一条地平线低低的横过画面十分之一的地方,上面是天空与海,仅有的陆地大树不生,长着蓬草和天人菊,石屋与礁岩砌成的短墙,错落其间。”侯孝贤在拍摄的时候则是要求摄影师“往后退”,将自然景色尽量收拢入画,以拉开一段距离保持一种客观冷静的叙事视角。冷清的景色加上“冷眼旁观”的叙事方式,

这是另外一种意义”情景交融”,也是其情爱主题的一种写照。在《恋恋风尘》[1]结尾时,阿远蹲着,阿公站着,二人不时扭头看看四周,好像是在判断台风会不会来,好像是在估测明年的收成好不好,阳光穿透被风吹过的厚厚云层洒在这一片青山绿水之间,悠扬的吉他声响起,像在你心头低声诉说……“是的,人世风尘虽恶,毕竟无法绝尘离去。最爱的,最忧烦的,最苦的,因为都在这里了。”从这些电影片段的展现和小说中原场景的还原,不难发现,侯孝贤对于电影的审美观是有自己的特色的,其表现情爱主题的手法也是别具一格的。他不拘泥于小说中的简单描述,也不是直接按照小说原文进行拍摄,而是结合长镜头的优势,添加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在细腻之中更体现其高潮的技艺,在简单镜头中彰显自己对于传统情爱主题的热爱。

在侯孝贤的电影中,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在那淡雅的镜头中生成的,是在很随意的一幅幅画面中得到体现的。《童年往事》中,客居台湾的父亲并无长久居住的打算,所以只会在家中添置一些竹制家具,搬家的时候统统扔掉以便轻装简行,却不曾想最终会客死异地不得还乡,那中对于传统的东西的那种不舍溢于言表;《恋恋风尘》[2]中,阿远服完兵役回到家中,在田间地头与阿公谈起庄家的收成,好像只有这个时候阿远的心情是平静又带有淡淡的喜悦的,没有在印刷厂打工时的抑郁,没有丢车时的气急败坏,也没有在部队对恋人的日夜思念和号啕痛哭,家乡与故土成了治愈心灵伤口的最好良药,那种传统的情爱主题,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