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落实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1、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专门列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它在课程目标上,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加以强调。在各个学段都有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在课程内容上,要求把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程一项重要的内容;在课程结构上,旨在体现课堂教学、语文课外活动和综合性学习的结合。

我们要想落实课程标准的精神,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就必然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语文标准》只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提出了一些建议,带有举例性质,不必也不能遍举,阶段目标的设定具有开放性,给我们留下很大的创造空间。

2001年6月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实验区教师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但从实践和教学策略上去系统地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还是一个空白。

2、实施语文新课程,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为了改变课本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的状况,更是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旨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语文课程改革上采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更能培养个体的能力。如何落实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和评价是值得研究探讨的内容。

3、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精华的要求。

我国的语文教育历来有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学习的传统,如教学目标上求“觉悟”,达到直觉体悟,完成个人体验;教学内容上图“完善”,熔铸多种学科,改造人格气质;教学方法上用“涵泳”,重视整体把握,致力语感培养。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在其综合性道路上向前发展时,缺乏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支撑,妨碍着传统语文教育的发展。在扬弃传统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在现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分析、继承、发扬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积极元素,形成今天的语文教育特色。

(二) 语文教育的发展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产生的内在动力。

1、语文学科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发展的直接原因。语文学科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式的综合性学科。在内容上,还整合了语言、文字、逻辑、修辞、文学等多种内容;体现在语文课本上,其内容更是包罗万象,涵盖了文、史、哲、数、理、化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方面的知识。在功能上,语文学科不但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和联系的纽带,是人们用来认识和记录世界的重要工具,而且承载着大量的信息和文化内涵,担负着传承人类科学和文化的重任。

2、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联系更加密不可分。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课程离不开“现实生活”这块土壤,对教师来讲,现实生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源头活水。语文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都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依据,并体现社会发展的特点。对学生来讲,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社会生活。

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注重学科间、课内外、以及学校与社会的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发展最直接的动力。

3、语文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今天,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人才的素质核心,作为基础教育主体学科的语文教育要率先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是极富情感、形象的人文学科,蕴含着无限的创造空间。

语文教育是从人的活动的角度,去考察、理解、评价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无论是语文的学习途径、学习过程还是学习目的都离不开语文实践。也正因为如此,语文教育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沟通自己同社会生活、同大自然的联系,沟通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密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

二、该课题研究的价值

1、综合性学习能促进师生学习力与人格力的和谐发展。

时代的发展需要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这样的人一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为此,他才能具有能够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即他的学习力与人格力和谐发展,才能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并能终身学习。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于学生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有其凸显的功能,教学过程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因此,追求本真意义上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师生的学习力与人格力的和谐发展过程。

2、综合性学习是实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旨在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正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

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其课程意义在于,因其注重学科内外的联系、注重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而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收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简言之,语文综合性学习同样是开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

3、综合性学习能有效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与语文学习的时空。

语文综合性学习因其内涵丰富,而实现“语文学科内的知识综合(语文知识的融会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突破教材文本和课堂教学资源的限制,打破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及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之间人为的“分隔”,将语文课程的视角伸向了广阔的丰富多彩的自然和社会空间。

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用一种整体的观点来全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将其视为语文课程的根本目标,以帮助学生反思、体验、享受生活并提升、完善生活为基本追求,成为使学生与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植根于生活土壤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也就成为教师、学生、语文教材、课内外共构的语文学习环境四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这正是语文课程内涵与语文学习时空得以拓宽的体现。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以瑞士皮亚杰和美国布鲁纳为代表的“发现学习”理论,20世纪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奠定了“综合性学习”倡导培养“创造性能力”的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欧美各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活动。学校设立综合的人文研究等课程,通过调查研究和问题研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使学生获得研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法国1994年开始进行中小学校的课程改革,增加了类似“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强调多学科综合和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日本在1998、1999年两次颁布“学习指导纲要”,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